武夷岩茶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夷岩茶的发展历程
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
岩茶的名称,最初见于清末,而真正成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并为
世人广泛知晓,则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但岩茶的历史,可以追
溯到很远很远,经历了一个风风雨雨的兴衰过程.
野生茶
最早的茶记载也许要数汉代时成书的<<神农本草经>>.”神农
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时的茶只是一种治病解毒的
野生草药----野生茶,这种野生茶便是武夷茶农称之为”菜茶”的最
早母本.
研膏茶/蜡面茶
武夷山茶发展成为休闲娱乐功能的人工栽培茶,并且逐步为世人
所知,则是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代,那会不叫岩茶,叫研膏茶,是一
种蒸青压制茶,它不发酵,不炒青,采下茶芽稍晾后,便放在器具中蒸
熏并压紧成饼状,然后烘干.饮用时将茶饼先研碎,再沸水冲泡,所以
叫研膏茶.后来因为茶艺发展,冲泡后的茶汤表面看起来像稠粥,熔蜡,所以又称蜡面茶.
北苑贡茶
五代十国时,闽王兴茶事,将建安府治(今建瓯芝城镇)城东凤凰山原属茶商张廷晖的茶园收为朝廷所有,名称北苑.于是北苑茶成了
一种专为王公贵族享用的”贡茶”.北宋王朝建立后,沿袭旧制,将北苑作为御茶园.这些官方茶焙所产的茶,主要用于上贡,所以称为北苑贡茶.由于北宋大兴茶事,上层社会对北苑茶需求越来越多,北苑茶焙顺着建溪两岸不断的扩大,绵延百里之远,同时包括了武夷山.不过当时武夷产的茶只是作为北苑茶的一个补充,所以也将武夷茶叫北苑茶。

龙凤团茶
宋元时期是茶事发展的兴盛时期,其中又属龙凤团茶最为知名,曾有“黄金易得,一茶难求”之说。

龙凤团茶制作过程相当的复杂。

首先,要选择早春刚刚萌发如雀舌般的细嫩茶芽,用指尖轻轻一下
掐断--绝不能用指甲。

摘下后,要立即将芽投进新鲜山泉水中,以
保持湿润。

制作时,先将摘下的茶芽进行一番剔除,以便使每一片
细芽都一样大小,符合标准,然后放在事先备好的刻有龙凤图案的
特制模具中湿蒸,这便是蒸青法,蒸至恰到好处时,轻轻压去茶中
黄水。

然后再用文火慢慢焙干。

最后,用细薄绵纸包装,蜡封。


样制成的茶饼,只有一,二寸的大小,最大的也不过三寸,状如薄饼。

表面有各式各样的龙凤图案,所以称为“龙凤团茶”。

当然,龙凤团茶只是一个大类,实际包括许多品种,如武夷山产的称为“石乳”;蔡襄监制的便称为小龙团;后来又有密云龙,瑞云祥龙等。

龙凤团茶制作精细,品饮时也非常考究。

要先将茶饼放在小木
砧上,用小锤轻轻敲碎。

然后打开封纸,把茶放在特制小碾(金银
制作,不能用铁)中碾细,过筛(筛极细,用蚕丝织成)。

碾细筛好后,将适量的茶粉,用小杓舀进兔毫盏,调成糊状,再以沸水冲注。

在冲注的同时,要用一种叫筅的小棒搅拌击打,使茶汤表面形成一
层泡沫。

然后观察泡沫的颜色,及存留的时间,以判断茶汤的质量
优劣。

一般的原则为泡沫越白越好,留滞的时间越长越好。

待泡沫
退去,最后才慢慢闻香,品味。

技艺高超的茶艺师还能在上面泡出
各种图案,诗文,但现在的茶师怎么也研究不出那样的茶艺。

由于龙凤团茶过于精致以至于奢靡,只在宫廷和贵族士大夫间
流行,缺少广泛的市场基础。

茶农终年辛苦,所得甚微,生产积极
性受到极大打击,最后导致茶业的衰落。

直到明代,朝廷取消了龙
凤团茶改为散茶,武夷县令引进了安徽的松萝制法(炒青散茶制法),这样武夷茶业才慢慢的开始恢复。

武夷茶
清朝之后,武夷山的正山小种红茶,受到英国女王的极力推
崇,成为欧美上层的时尚饮料,因此促进了红茶的发展。

由于当时中国外贸出口的红茶主要是武夷山产的红茶,所以欧美人又将中国茶称为武夷茶。

在武夷山的桐木村,长久以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

明朝末年,武夷山已经开始生产半发酵的乌龙茶,但是由于桐木村海拔比较高,夜晚气温低,发酵非常困难。

有一天,一只来自北方的军队路过桐木村的茶厂时,便驻扎了下来。

由于正值采茶时节,茶厂铺满了绿色的茶青。

大面积的茶青被压在士兵的身体之下,经过几天的反复践踏,错过了半发酵的制茶时机,反而得以完全发酵。

当军队离开之后,心急如焚的茶农立刻把这些茶叶收集起来,为了减少损失,尽快把茶卖出去,他们用了一个未干的松枝,来进行烘茶,这个未干的松枝在燃烧的过程中,就会有松烟,这个松烟充满了满屋,没想到这个松烟被茶叶吸收了以后,产生了一个独特的味道,独特的香气。

当年,这批茶被当作是制作失败的次等茶,运到远处的茶市上以很低的价钱卖掉。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年,许多人出三倍的价钱专门订购这种茶。

于是,当地人便将错就错,按照全发酵的方法制作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茶,起名叫“正山小种”。

帖来源:岩茶论坛 htt0 A5 W
岩茶
随着滇红,祁红,以及印度,斯里兰卡红茶的大量生产,武夷红茶生产萎缩,岩茶反倒脱颖而出。

因为在武夷山得天独厚的地理
环境中生长的茶树,特别适合制作乌龙茶,具有香浓味醇的独特韵味,深受闽南和潮汕茶客的欢迎。

而随着这一带人大量侨居台湾和东南亚,武夷山的乌龙茶也传到了海外。

同时极大地影响了闽南和台湾茶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武夷山仍然有人制作绿茶。

一时间,武夷山呈现红茶,绿茶,乌龙茶并存的状况,但品质最好的还是风景名岩区所产的乌龙茶。

为了区别别处如闽南安溪,广东凤凰等地所产的乌龙茶,便有人根据武夷山乌龙汤喝起来特别酽的特点,将武夷乌龙茶称作“酽茶”。

后来又根据武夷山多悬崖峭岩的地貌特点,而将武夷山产的乌龙茶称为“岩茶”,意思是长在岩石上面的茶。

到了今天,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已成为中国最著名的茶之一,其制作工艺成为国家产品保护地理标志,受到越来越多的茶客的喜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