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腐烂病的症状及防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树腐烂病的症状及防治
作者:孙伟刚刘田国
来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年第09期
杨树为杨柳科杨属植物落叶乔木的通称。

全属有100多种,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北美洲的温带、寒带及地中海沿岸国家与中东地区。

中国有50多种。

木材用作民用建筑材,生产家具、火柴梗、锯材、造纸等,同时也是人造板及纤维用材。

叶是良好的饲料。

杨树又是用材林、防护林和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

近年来,黑龙江省发生杨树烂皮较为严重,特别是城市绿化的柳树发病更为严重,面积之大、范围之广、危害之重是前所未有的。

杨树烂皮病是北方常见病、多发病,它主要危害杨属树木,同时也危害柳树及榆树。

一、杨树腐烂病发生症状
杨树干部和枝条是烂皮病发生部位。

表现为干腐和(枯梢)枯枝两种类型。

1、干腐病:主要发生于主杆,大枝及分叉处。

发病初期是暗褐色,水渍病斑,略肿胀,皮层组织腐烂变软,皮下有酒糟味,以手压之有水渗出,后失水下陷,有时病部树皮溃裂,甚至变为丝状,病斑有时有明显的黑褐色边缘。

在适宜条件下,纵向扩展较横向快。

当病部包围树干一周时,其以上部分即行枯死,皮层腐烂,纤维分离如麻状,易自木质部边材也变色。

后期病斑上生出许多针头状大小突起,即病菌分生孢子器。

潮湿天气时,自分生孢子器孔口挤出黄色、橙色或红色卷丝状分生孢子角。

2、枯梢病:主要发生在苗木,幼树及大树枝条上。

发病初期呈暗灰色,病部迅速扩展,环绕一周后,上部枝条枯死。

二、杨树腐烂病病源及发病规律
该病害主要是子囊菌亚门的污黑皮壳菌,其无性型为半知菌亚门的金黄色壳囊孢菌。

以菌丝体和未成熟的子实体在病组织内越冬。

越冬病斑内产生分生孢子器和成熟的分生孢子,成为当年侵染的主要来源。

翌年4月开始发病,5月下旬至6月形成第一个发病高峰。

7—8月气温增高时病势减缓,9月出现第2个发病高峰,此时病菌来源于当年春季病斑形成的分生孢子,10月以后停止。

春季气温达10℃以上,相对湿度在60%以上时,病害开始发生;24—28℃时最适宜发病。

病菌从伤口或皮孑L进入,潜育期约1个月。

从发病到形成分生孢子期需要2~3个月,秋季在病斑上形成囊腔和子囊孢子。

潜伏侵染是杨树溃疡病的重要特点,子囊孢靠风力传播至寄主皮层上,由伤口侵入,过冬后再显病症。

当树势衰弱时,有利于发生病害。

当年在健壮的树上发病的病斑,翌年有些可以自然愈合。

同一株病树,阳面病斑多于阴面。

未移植的苗木一般不发病或病害很轻。

一经移植,水分失去平衡,树势衰弱,病害便易于发生。

春季
发病高峰是前年秋季侵染造成的结果,而不是当年春季侵染的缘故。

春季造林时,初定植幼林上的新病斑也是头年在苗圃感染所致。

所以,苗木带菌数量与新林地幼,树的发病程度密切相关。

干旱瘠薄的立地条件是发病的重要诱因,也是我国干旱和半干旱的“三北”地区溃疡病特别普遍而严重的主要原因。

起苗时大量伤根和造林时苗木大量失水,是初栽幼树易于发病的内在原因。

杨树的不同种类及品系对溃疡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

白杨派树种抗病,黑杨派树种抗性中等,而青杨派树种则多易感病。

青杨派与黑杨派树种的杂交品系绝大多数也是较易感病的。

青杨、小青杨、群众杨、北京杨都是高度感病的杨树。

在抗病的派别中,有的晶系是感病的,如毛白杨是较抗病的树种,其中有些品系(三倍体毛白杨)却十分感病。

在感病类型中也有抗病晶系。

同时,树种的感病性与其所在环境条件关系也非常密切。

三、杨树腐烂病防治措施
提高树木生长势,增加树木抵抗力是防治这种病的根本途径。

(1)栽植时选择好适宜的土壤和品种,做到适地适树。

严格技术规程,提高抗病力。

(2)培育壮苗。

插条应存于2.7℃以下大阴冷处,以免降低插条生命力,避免苗木长途运输,认真假植,造林前浸根24小时以上或蘸泥浆。

(3)栽植后抚育管理,防治蛀干害虫,合理整枝并不留残桩。

修枝应选择在冬季进行,尽量避免雨季修枝。

避免强度修枝,剪锯口应涂石硫合剂消毒,或悟宁霉素涂抹或高浓度喷雾。

(4)对严重感病的杨树应及时清除,烧毁,避免病菌传播。

严重感染的林分彻底清除,以免形成新的侵染源,感染更大面积的林分。

(5)加强林地抚育管理,促使林木生长旺盛。

进入冬季之前或是早春病菌还没有进行繁殖传播之前,在幼龄地树干上喷施高浓度杀菌剂,中龄林要在树干涂刷杀菌剂,石硫和剂,或波尔多液可以防病,治疗病树应先刮除病斑再涂刷药剂效果较好。

实践证明在发病位置涂抹杀菌剂15天后有明显新的生肌伤口出现愈合。

(6)感病较轻的植株或林分,在加强管理、提高树林生长势的同时,用刀刮除病斑,应刮至健部,然后进行喷干或涂干处理。

可选化学药剂有10倍的食用碱水,或20%农抗120水剂10倍液,50倍40%福美砷、50%退菌特100倍、5%托布津、多菌灵等,连涂2至3次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