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若不如我留钱做什么
由林则徐家训谈起

朋友要字,并提供内容:“子孙若如我,留钱作什么,贤而多能,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作什么,愚而不孝,且长其恶”。
便写了一通。
据说这个文字是林则徐家训,不知道真假,网上查了一下,发现版本很多,有的是说来自林则徐的一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但多数文字意思差不多,而个别字出入的地方占了多数。
虽然不知道由来,但是却很难因怀疑其真实性而作出确凿判断。
如果说:“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则天下太平矣。
”是出自林则徐的口中,几乎也是令人难以怀疑的。
所以,很多和为人相关的语言,人们并不一定去怀疑这个话的真实性,因为他的人格的真实性和语言毫不矛盾。
中国历史上有些事情的确是有趣的,许多箴言或者警句往往假托名人,林则徐本身是个英雄形象,加上林则徐书法造诣很高、后来流放更以鬻字为生,林则徐书写对联明志,或者酬答,于是就积累了许多名言,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趣避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海到云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等等,但是“子孙若如我”之类的语句似乎来自于家教传说。
但是不管真假,林则徐的形象却因此更完美,并以其自身精神形成一种对后人的警示和激励。
围绕林则徐的这类传说很多,据说他的女婿沈葆桢,年轻气盛、恃才放旷,作咏月诗中有两句:“一钩以足明天下,何必清辉满十分。
”说自己即使只露出弯弯的一钩残月的才华便足以照亮世界,根本就不需要再全面发挥了。
林则徐看毕觉得沈葆桢视野受堵,有碍前程。
于是把“何必”的“必”字改为“况”字,变成:“一钩以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
”虽然是一字之差,但意义却大相径庭,自满霸气变成了积极进取和志存高远的期待。
诗言志是没错的,但是没有言行一致的人格保证,文便无以以人名,名便无以随文扬;指点江山挥扬文字如果建立在一个与民族大义相忤逆的人格上,也就失去了功效和光辉,即使辞藻再美,也不过只是辞藻了。
子若不如我

子若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我友,一日饮醉,对我说:“你信不信?我的存款,到我孙子那辈都花不完。
”我回答:“我信。
不过,老辈子有句话,叫‘儿孙自有儿孙福’,你真的没必要给儿孙留那么多。
”他笑了,说:“什么是福?我上半辈子穷怕了,不能再让我的儿子、孙子重复我的穷。
我就是要让他们守着金山,过像样的日子。
”他说的是真心话。
我们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人——但有一分钱,留与子孙花。
仿佛我们今天多留一些钱给他们,他们的日子就能增加一些甘甜与色彩。
林则徐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这话说得何其透辟又何其超脱。
子孙如果像我一样卓异,那么,我就没必要留钱给他,贤能却拥有过多钱财,会消磨他的斗志;子孙如果是平庸之辈,那么,我也没必要留钱给他,愚钝却拥有过多钱财,会增加他的过失。
可今天,能真正读懂并践行林则徐这段话的,又有多少人呢?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想想看,拥有了一座金山的人,又怎会甘心每天汗流浃背地去沙中淘金呢?而带着“不值得”的心理去学习、工作的人,所收获的,也必将是一个“不值得”的人生。
有太多的同胞看不懂那些捐款捐到令人发晕的外国富豪们。
当听说“世界第二富”的股神巴菲特要捐出99%的个人财富时,我的一个同事说:“那他的后代还不得气疯了?”我想,她一定没听说过那个发生在巴菲特和他小儿子身上的故事:巴菲特的小儿子彼得酷爱音乐,在他搬到密尔沃基市前,开口向父亲借钱(这是彼得唯一一次向父亲借钱),却被拒绝了。
彼得气愤地去银行贷了款。
他说:“在还贷的过程中,我学到的东西,远比从父亲那里接受无息贷款多得多。
现在想来,父亲的观点对极了。
”你若真爱自己的孩子,就不妨在金钱上对他吝啬一些,别用一把“金匕首”伤害了他。
既然你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你就该看重他生命的尊严,把创造的权力还给他。
让他流汗、流泪、流血,让他在无人撑伞的雨中奋力奔跑,让他拼死追求那个“最好的自己”,让他用自己亲手打造的“金汤匙”喝到人间至美的羹汤。
【原创】给儿子留下点什么

【原创】给儿子留下点什么林则徐祠堂的一幅对联“子孙如若我,我留钱做什么。
贤而多财损其志。
子孙不如我,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其过。
”林则徐有才又有财,我自愧不如,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极其平凡的人,但我也有同样的感受,我的父母没有给我留下万贯家产,但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北京拥有了自己的房子。
面对当前的形势,我总在想:自己该如何去奋斗,又该如何为自己的儿子留下点什么。
无意间上网浏览,看到了林则徐写的对联,我陷入沉思。
有一天,一个消息传入我的耳中,更加使我震惊。
我非常熟悉的一位大学生品学兼优,却放弃了考研究生的机会。
其原因是不想离开自己的家,不想去奋斗。
自认为在北京有房子,不用租房子,找一个一般的工作就很好。
面对这则消息,想着林则徐的对联,我又一次陷入沉思:我又该为自己的儿子留下点什么。
不久又传来一个令我惊喜的消息,我老公的一位外甥女靠自己的拼搏考上了大学。
她曾因家境贫寒初中未上完就缀学来北京打工。
在打工的过程中,她认识到由于知识的贫乏,虽出苦力却挣不到多少钱,就回家复学,从此走上了边打工边上学的艰辛之路,现在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我由衷的为她高兴,在高兴的同时,再次陷入沉思:我又该为自己的儿子留下点什么。
自我奋斗的过程很痛苦,此时的我就想:我一定要再挣很多的钱,给儿子留下足够的财产,不让儿子受这份罪;但每当看到自己取得的成果,那份快乐是难以形容的,此时的我又想: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油盐柴米贵’,儿子不经历挣钱的痛苦,又怎么知道钱贵重呢?又怎么知道钱到用时方恨少,只叹平时无积蓄呢?矛盾着,沉思着,我又该为儿子留下点什么呢?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送给女儿的嫁妆是一些发黄的旧书和字纸,他拍拍女儿的肩膀,说:“好儿不要父母的田,好女不要盛嫁奁。
”“女儿呵!你不要小看这些东西,这些书是我多年研究儒学的精华,是我心血的结晶,是金银珠宝比不上的。
”新郎同情达理,劝说新娘:“岳父大人的作品,字字值千金,经典百卷是难得的传家宝。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这句话的意思大多数做父母的是理解的,即辛苦一辈子为子孙留钱财是没什么用的,而中国的父母真正能做到不为子女留钱财的又能有几人呢?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这是林则徐挂在他书房里的一副对联,也是林则徐处置自己财产的一个准则。
林则徐将道理说得再明白不过了,子孙如果像我一样有才能,那么,我就没必要留钱给他,他凭着自己的才能也能挣到钱财。
如果既有贤能又拥有过多钱财,会消磨他的意志的;子孙如果是平庸之辈,那么,我也没必要留钱给他,给他留的钱越多,他犯的错误也就会越多。
因为,愚钝却拥有过多钱财,会增加他的过失的。
林则徐,这位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正是认清了这一点,他的治家之道,教子之方,也像他的虎门销烟一样,被世人称道。
别人教育子女总是强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林则徐则除教育子女敬师勤读外,还教子女学种庄稼,向子女灌输农民为世间第一等最高之人,督促子女黎明即起,勤学稼墙。
别人教子女读书,多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林则徐却强调:读书贵在用世,即读书的目的在于为社会做出贡献。
他告诫子女既不能只读死书而全无阅历,也不可阅历深,而才学薄,而要做到读书和实践并重,这样才能做到既有真才实学,又能为社会多做贡献。
在为人处事上,林则徐还总结出十无益与子女共勉: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做事乖张,聪明无益。
时运不济,妄求无益。
妄取人财,布施无益。
不惜元气,医药无益。
淫恶肆欲,阴骘无益。
到底自己的子女该怎样教?自己的钱财该给子女们留多少?这始终是一个困扰着中国父母的大问题。
的确,在而今一切都在向钱看的社会中,能像林则徐那样理智对待钱财的父母并不多。
你没见,有职有权的,总在想方设法为子女谋利益,甚至为了子女不惜铤而走险,最后锒铛入狱。
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

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这句话的意思大多数做父母的是理解的,即辛苦一辈子为子孙留钱财是没什么用的,而中国的父母真正能做到不为子女留钱财的又能有几人呢?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这是林则徐挂在他书房里的一副对联,也是林则徐处置自己财产的一个准则。
林则徐将道理说得再明白不过了,子孙如果像我一样有才能,那么,我就没必要留钱给他,他凭着自己的才能也能挣到钱财。
如果既有贤能又拥有过多钱财,会消磨他的意志的;子孙如果是平庸之辈,那么,我也没必要留钱给他,给他留的钱越多,他犯的错误也就会越多。
因为,愚钝却拥有过多钱财,会增加他的过失的。
林则徐,这位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正是认清了这一点,他的治家之道,教子之方,也像他的虎门销烟一样,被世人称道。
别人教育子女总是强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林则徐则除教育子女敬师勤读外,还教子女学种庄稼,向子女灌输农民为世间第一等最高之人,督促子女黎明即起,勤学稼墙。
别人教子女读书,多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林则徐却强调:读书贵在用世,即读书的目的在于为社会做出贡献。
他告诫子女既不能只读死书而全无阅历,也不可阅历深,而才学薄,而要做到读书和实践并重,这样才能做到既有真才实学,又能为社会多做
贡献。
子若强于我,要钱有何用,子若不如我,留钱有何用

子若强于我,要钱有何用,子若不如我,留钱有何用那些心碎2019-05-21据报道,有一份老年消费调查问卷显示:在接受调查的近百位老人日常花销中,30.74%花在日常开支,23.51%补贴儿女,只有3.3%用在了自己的休闲生活上。
这就是大多数中国父母的真实写照——穷养自己,富养儿孙。
01•贴补儿孙,无需留金山。
身边有很多老年人,但有一分钱,就想着给儿孙买这个买那个,自己却舍不得吃穿。
有一位老人就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她说:“希望我的故事能点醒一些人,不要再苦自己。
”丧偶的她,9年前从中学退休后,赶上儿子准备结婚,她就把老家福利房卖掉,替儿子交了首付。
可儿子和儿媳接连换工作,又碰上生孩子,房贷压力落到她一个人的身上。
就这样,她攒下的几十万两年内全贴补给了儿孙。
自己退休工资将近4000元,可现在却是个“月光族”,有苦难言。
对子女付出是爱的表现,但要掌握尺度。
02•儿孙自有儿孙福。
林则徐曾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子若强于我,要钱有何用,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若不如我,留钱有何用,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子孙如果比我优秀,那么我就没有必要给他留钱,贤能的人拥有过多的金钱,会消磨他的斗志。
子孙如果没我优秀能干,那么我留给她钱也没用,愚笨的人拥有过多的金钱,会增加他的过失。
这话说得精辟透彻又超脱,儿孙自有儿孙福。
管好自己,富养自己,有个好身体,有个好心情,自己过得好,全家都有福。
03•富养的生活从来不贵。
真正的富养自己,并非是指物质上的奢侈,而是指在物质上善待自己,给自己富足的精神生活。
把房子收拾整洁,换一块干净的桌布,再放上一束鲜花,赏心悦目。
花鸟鱼虫也有普通价位的,一样能带来乐趣.....这些,都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富养”自己。
富养的生活从来不贵,关键是要有这种意识。
04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富养自己呢?从近百位过来人的总结中,梳理出了老人富养自己要先拥有的5件“奢侈品”:1. 要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人生过半时间虽多,但很珍贵,一定要多花在自己身上。
子若强于我,要钱做什么;子若不如我,留钱做什么

子若强于我,要钱做什么;子若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儿童故事、随笔大全、教案大全、教学方法、课堂管理、幼儿管理、园长管理、园长指南、思维游戏、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children's stories, essays, lesson plans, teaching methods, classroom management, child management, principal management, principal's guide, thinking game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子若强于我,要钱做什么;子若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我友,一日饮醉,对我说:“你信不信?我的存款,到我孙子那辈都花不完。
子若不如我

子若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我友,一日饮醉,对我说:“你信不信?我的存款,到我孙子那辈都用不完。
”我回答:“我信。
不过,老辈子有句话,叫‘儿孙自有儿孙福’,你真的没必要给儿孙留那么多。
”他笑了,说:“什么是福?我上辈子穷怕了,不能再让我的儿子孙子重复我的穷。
我就是要让他们守着金山,过像样的日子。
”他说的是真心话。
我们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人——但有一分钱,留与子孙花。
仿佛我们今天多留一分钱给他们,他们的日子就会增加一些甘甜和色彩。
林则徐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了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这话说得何其透辟又何其超脱。
子孙如果像我一样卓异,那么,我就没必要留钱给他,贤能却拥有过多钱财,会消磨他的斗志;子孙如果是平庸之辈,那么,我也没必要留钱给他,愚钝却拥有过多钱财,会增加他的过失。
可今天,能真正读懂并践行林则徐这段话,又有多少人呢?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不值得定律”——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想想看,拥有了一座金山的人,又怎么会甘心每天汗流浃背地去沙里掏金呢?而带着“不值得”的心里去学习、工作的人,所收获的,也必须是一个不值得的人生。
有太多的同胞看不懂那些捐款,到令人发晕的富豪们。
当听说股神巴菲特要捐出99%的个人财富时,我的一个同事说:“那他的后代还不得气疯了?”我想,她一定没有听说过那个发生在巴菲特和他小儿子的身上的故事:巴菲特的小儿子酷爱音乐,在他搬到密尔沃基市前,开口向父亲借钱(这是彼得唯一一次向父亲借钱),却被拒绝了。
彼得气愤地去银行贷了款。
他说,“在还贷的过程中,我学到的东西,远比从父亲那里接受无息贷款多得多。
现在想来,父亲和观点对极了。
”你若真爱自己的孩子,就不妨在金钱上对他吝啬一些,别用一把“金匕首”伤害了他。
既然你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你就该看重他生命的尊严,把创造的权力还给他。
让他流汗、流泪、流血,让他在无人撑伞的雨中奋力奔跑,让他拼死追求那个最好的自己,让他用自己亲手打造的“金汤匙”喝到人间至美的羹汤。
养儿强是我,要钱做什么。养儿弱于我,有钱又如何?的解释

养儿强是我,要钱做什么。
养儿弱于我,有钱又如何?的解释
“养儿强于我,要钱做什么”的意思就是:如果我养的儿女,长大成人之后比我还厉害还会挣钱,那要我的钱做什么?他们自己比我都会挣钱。
“养儿弱于我要钱做什么”的意思就是:如果我养的儿女长大成人以后比我还差劲,挣钱都不会挣,那要我的钱做什么?他们不怎么会挣钱,拿我的钱去迟早也会花光啊。
我觉得这句话是林则徐说的。
养儿不如我,留钱做什么?然而比我前比我强留钱做什么?意思就是说,如果儿子将来有朝一日,还不如你,那么给他钱,也没有什么用。
就现在说说,什么事情应该靠他自己去奋斗,而且如果儿子比你强大了,自然而然自己就会挣了很多的家产,就会过的非常的幸福非常的幸福,为什么还要留给他钱呢,所以说,从这两个方面来说,我觉得只要他努力,怎么样都不用你给他留钱。
所以说,什么事情情,应该靠他自己,而不应该靠家产而生活,一个好的男人,没有必要等靠要父亲的家业才能活着。
曾国藩子孙不如我留钱有何用

曾国藩子孙不如我留钱有何用
曾国藩身居要职公务繁忙,长年在外,无法经常督促子女,于是写信成为他教育子女的重要手段。
即使工作到深夜,他也要抽空阅读子女书信。
在家庭中提倡勤俭谦劳精神,反对奢侈懒惰。
曾国藩本人虽位列三公,但他对兄弟、子女总是严格要求。
他从不准许子女睡懒觉,不准子女积钱买田,衣勿华美,不准子女斥仆佣、轻慢邻居。
在家教育子女敬老爱幼,出嫁后尊敬公婆,不能仗势欺人。
在家里男要扫地、种菜,女要做饭、织布。
妻子女儿跟他同住江宁(今南京)两江总督府时,他规定她们白天下厨做饭菜,夜晚纺纱织麻到深夜,而且天天如此。
曾国藩的日常饮食,总以一荤为主,非客到,不增一荤。
其穿戴更是简朴,一件青缎马褂一穿就是三十年。
身教重于言教,曾国藩每天日理万机,自晨至晚,勤奋工作,从不懈怠给子女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主要公文,均自批自拟,很少假手他人。
晚年右目失明,仍然天天坚持不懈。
他所写日记,直到临死之前一日才停止。
曾国藩教育子女不谋做官发财,只求读书明理。
在封建社会谋出路的捷径就是做官,当时官僚子弟都想凭借权势挤入官场,曾国藩却再三叮嘱子孙:我不愿儿孙为将领,也不愿儿孙为大官,只希望成为饱读诗书、明白道理的君子。
能做到勤劳节俭,自我约束,吃苦耐劳,能屈能伸的,就是有德有才的人。
因此,自曾国藩兄弟之后,曾家再没出领兵打仗的'将领。
他们绝大多数留学英、美等国的名牌大学,学贯中西,成就卓著,成为教育界、科技界、艺术界的名家大师,饮誉五洲四海,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溺爱孩子的名言警句

溺爱孩子的名言警句1. 不要溺爱孩子的名言1、溺爱享乐酿苦果;勤劳素朴造贤才。
—《格言对联》2、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林则徐译文:子孙若是像我一样,那么留他们钱财干什么呢?贤能而多财,只会损害他们的志向。
子孙要是不如我,留他们钱财做什么呢?愚笨而钱多,只能增加他们的过错。
3、过分溺爱带来的是孩子的无情。
——卢勤4、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朱熹译文:过分宠爱一个人,就会看不到他的不足;过分贪婪,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
5、教育随生命开始。
在我们察觉个性已建立之前,后来的教诲已很难将它移动及改变。
——利斯2. 有关“溺爱孩子”的名人名言有哪些多少熟悉一些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心理学的初步知识,对于带好孩子是不可缺少的。
1、教育随生命开始。
在我们察觉个性已建立之前,后来的教诲已很难将它移动及改变。
2、子女之教育,一般人常有谬误:对女儿之教育专注意其身体,忽略其精神;而对儿子则忙于修饰其精神,而忽略其身体。
3、温和地训练儿童,使他们养成受了痛苦而不畏缩的习惯,这是一种可以使他们精神镇定、并且为他们日后的生活奠定勇敢与果断的基础方法。
4、野性难驯的马儿,只要合适地加以训练,是可以成为骏马的。
5、友善伴随着孩子,他看见洒向人间的都是爱。
6、宽恕触及儿童自尊心的最敏感的角落,使儿童心灵中产生要改正错误的意志力。
7、受罚最重的孩子,长大了很少有成为最好的人的。
8、男孩子生性自由,不善服从;对待他们,当以诚恳和率直的态度,帮助他们建立起勇气。
9、把完善的教育遗留给子女,乃是最好的遗产。
10、如果有人问我,教育孩子需要哪一种资格,我会说那需要异乎寻常的耐心和适量的爱心。
3. 父母不能溺爱孩子的名言(英)利斯●教育随生命开始。
在我们察觉个性已建立之前,后来的教诲已很难将它移动及改变。
(英)莎士比亚●子女之教育,一般人常有谬误:对女儿之教育专注意其身体,忽略其精神;而对儿子则忙于修饰其精神,而忽略其身体。
林则徐虎门销烟名言

林则徐虎门销烟名言1.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名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名句: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白话解释:只要鸦片一天没有消灭,我就一天不回,势必要和这件事杠到底,绝对不中断。
二、儿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儿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白话解释:我的子孙若和我一样,那留钱给他们干嘛?圣贤之人有太多钱只会损害他们的志气;我的子孙要是不如我,那留钱给他们干嘛?又蠢又有钱,只会让他们变得更糟。
扩展资料: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地点是在虎门海滩,由于鸦片数量巨大,因此整个销烟的过程一直持续了二十三天才结束。
这次禁烟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但是这次销烟的历史意义不容忽视,最大历史意义就是解决了鸦片对我国的危害,开启民智,让民众认识到了鸦片的危害,对中国今后的发展也有巨大的影响。
林则徐在广东禁烟的时候,不仅仅面对着外国列强的压迫,还要应对清朝内部那些为了一己私利,不断使用阴谋诡计来阻止林则徐进行禁烟运动的官员。
但是林则徐无畏强权,一边对抗外来势力,一边抵御内部的压力,成功地将禁烟运动进行下去。
几乎将虎门所有的鸦片都销毁了,成功的守护了虎门地区的安宁。
虎门销烟之后,清政府迫于压力,贬谪了林则徐。
因为人才难得,因此又被朝廷启用,不断的到陕西、甘肃、云南、广西等地做官,处理一些非常棘手的事情。
林则徐在这些地方不但参加了一些军事镇压,而且还大力的发展了当地的经济,真的是哪里需要林则徐,林则徐就往哪里跑。
最后,在广西地区,因为长途奔波,再加上瘴气的感染,所以林则徐最终死在了广西。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林则徐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虎门销烟2.林则徐有没有说过关于禁毒的名言警句林则徐在禁烟过程中曾经说过的名言警句有: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人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道光十八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入广州查处禁烟。
林则徐先弄清广州受鸦片毒害情况,查找各家烟馆,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于道光十九年正月抵广州,于二月初四,林则徐会同邓延桢等传讯十三行洋商,责令转交谕帖,命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烟,并具结保证今后永不夹带鸦片,他还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人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说这话的是民族英雄林则徐,他这话的意思再明白不过,就是说:不要给子孙后代留财产。
1、盛宣怀:儿子一晚输掉上海100栋楼清末中国有两大富豪:一个是胡雪岩,另外一个是盛宣怀。
胡雪岩晚年破产,至此之后,盛宣怀就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首富。
他的财富如果换算成现在的资产,不管是李嘉诚还是马云,都无法跟盛宣怀相提并论。
1916年盛宣怀去世,留给子女的资产至少高达几千万两白银(当时一个普通老百姓一年的生活费是十几两)。
由于盛宣怀的前3个儿子都夭折了,所以盛宣怀一生非常疼爱老四盛恩颐。
盛宣怀去世之后,盛恩颐顺利继承了父亲的大部分家产,成为家族公司的总经理。
父亲去世之后,盛恩颐开始放任自己。
盛恩颐白天都在睡觉,晚上就开始流连于赌场,人称民国第一花花公子。
盛恩颐非常喜欢赌钱,他曾经一个晚上把上海一百栋楼输给了当时浙江督军卢永祥的儿子卢筱嘉。
这一百栋楼如果放在今天价值至少几百亿。
盛恩颐没钱用的时候,就让佣人把家里的古董往当铺送。
最终几十年就把盛宣怀攒下的庞大家产给败光了。
晚年的时候,盛恩颐已经穷困潦倒,成为了一个乞丐,最后一个人死在了家里的门房里面。
“求财恨不多,财多伤人子。
”果然,这大笔的钱财最后果然坑害了盛恩颐。
宋代李邦献说:“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作善方便者,其后受惠。
”意思是留财不如留德。
2、李鸿章:孙子数年败光祖辈家业晚清重臣李鸿章留给子孙的财产数量相当惊人,田产、房产和当铺遍及合肥、芜湖、上海、南京、扬州等地。
李鸿章的孙子李子嘉,生于1910年,父亲死后,他与哥哥李厚甫平分了父亲的家产。
李子嘉平日除了吸吸鸦片、把玩把玩女人,其他的是一概不管。
他那1.3万亩良田也全权交给了庄头。
流连烟花柳巷的李子嘉,在妓院沾染了梅毒。
得了这病,再去妓院是不成了,于是李子嘉便将全部精力放在了赌博上。
李子嘉赌钱基本不赌现金,而是直接赌田契、房契。
子若如我,留钱做什么

子若如我,留钱做什么李嘉诚教子:子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自若不如我,留钱做什么如果子孙是优秀的,他们必定有志气,选择凭实力去独闯天下。
反言之,如果子孙没有出息,享乐,好逸恶劳,存在着依赖心理,动辄搬出家父是某某,子凭父贵。
那么留给他们万贯家财只会助长他们贪图享受、骄奢淫逸的恶习,最后不但一无所成,反而成了名副其实的纨绔子弟,甚至还会变成危害社会的蛀虫。
如果是这样的话,岂不是害了他们吗?李嘉诚狠心的“小气爸爸”,磨砺儿子处世哲学——李嘉诚教子做成功的人1、带儿子挤巴士,富豪甘作“小气”爸爸不要以为富豪的儿子就可以做温室里的花朵,享受荣华富贵,李嘉诚从来都不娇惯儿子,他坚信,教孩子学会自立自强,学会做人处世,比给他金山银山要强百倍,所以,两个儿子从小就被要求克勤克俭,不求奢华。
李泽钜和李泽锴虽然出生在大富之家,却很少有机会享受奢华的生活。
他们小的时候,李嘉诚很少让他们坐私家车,却常常带他们坐电车、巴士。
有一次,李嘉诚看到在路边摆报摊的小女孩边卖报纸边捧着课本学习,就特意带两个儿子经过这个报摊,让他们学习小女孩认真学习的态度。
李家兄弟在香港圣保罗男女小学上学,在这所顶级名校里,许多孩子都是车接车送,满身名牌,可他们却经常和爸爸一起挤电车上下学。
以至两个孩子经常闷闷不乐地向父亲发问:“为什么别的同学都有私家车专程接送,而您却不让家里的司机接送我们呢?”每次听到兄弟俩的质疑,李嘉诚都会笑着解释:“在电车、巴士上,你们能见到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能够看到最平凡的生活、最普通的人,那才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社会;而坐在私家车里,你什么都看不到,什么也不会懂得。
”于是,两个孩子和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在拥挤的电车里一天天长大。
那些神色匆忙满身疲倦的成年人、那些和他们一样挤电车的孩子,让他们懂得,真实的生活充满了辛勤和劳累,安逸和奢侈并不是生活的常态。
和学校里那些大手大脚花钱的同学们相比,李泽钜和李泽锴甚至怀疑自己的父亲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富有。
“子女强于我,留钱干什么?子女不如我,留钱干什么?”信就错了

“子女强于我,留钱干什么?子女不如我,留钱干什么?”信就错了去年的时候,我曾经对一个同辈说,花钱不要大手大脚的,多存点钱,将来提供给孩子一个更高的起点。
她当场反驳我,孩子应当靠自己,父母什么都为他准备好了,孩子就失去奋斗的动力了。
最后她还引用某位富人的话驳斥我:子女强于我,留钱做什么?子女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意思就是说,作为家长,如果孩子读书好,那只要供孩子读完书即可;如果孩子读书不好,早早出去打工,更应靠自己了。
我当时对他说,富人们的话不可全信,普通老百姓更学不来,因为那些富翁们,即使没有留很多钱给子女,但是他们前期在子女身上花的钱,培养的能力和人际关系,足可以使他们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作家连岳曾经说过,普通的老百姓,往往要通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阶层的跃升。
例如一个农民家庭,辛辛苦苦供子女读完大学,子女在大城市买了房,安了家,并生育了后代。
他的后代一出生就生活在大城市,获得的资源和眼界都是那些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所不能比的。
今天早上,刷头条刚好刷到了一篇世界十大顶尖家训,看了那些名家(首富)教育子女的训告,与我之前的理解是相吻合的,摘录部分供大家看看:1.政治世家、肯尼迪家族:让孩子进入名牌大学进行学习,使之获得最好的人脉关系。
2.瑞典首富、瓦伦堡家族:通过在世界知名大学学习与在跨国企业里就职开阔眼界。
构筑国际性人脉关系。
3.盖茨家族:父母帮助孩子开创人脉网络。
4.科学名门世家、达尔文家族:通过旅行制造人生的转折点。
结交可以为子女开创崭新人生的良师益友。
5.印度教育世家泰戈尔家族:通过聘请家庭教师培养孩子的多种才能。
制定周密的计划,使子女在旅行中学到更多的道理。
6.俄罗斯延续六百年的名门世家、托尔斯泰家族:发现孩子的才能后,聘请家庭教师为其辅导。
有没有留意过,在这些家训当中,重复出现的词是哪几个?名牌大学、人脉(人际关系)、旅行、家庭教师……你想想看,一个毕业于名牌大学,又拥有强大的人际关系的年轻人,即使父母没留很多钱给他们,但他们又会差到哪里去呢?而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如果本身就勤奋好学,父母又能提供给孩子更多更好的教育,或是让孩子更多地开阔眼界,孩子的未来是大不一样的。
林则徐,子孙不如我

林则徐,子孙不如我民族英雄林则徐说过:“子孙若如我,留钱有何用?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有何用?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儿孙胜于我,要钱做甚么;儿孙不如我,要钱做甚么”,这句贤文是说子孙后代如果能力比我强,没有必要留钱财给他们,因为他们自己有能力生存和发展;如果子孙后代没有能力,不能争气自立,也不能留下钱财给他们,否则留得越多,给他们带来的灾祸也越多。
《增广贤文》中还有一句:“良田万顷,日食三餐;大厦千间,夜眠八尺。
”说的是富裕之家虽然拥有良田万顷,但只能每日三餐;虽然有大厦千间,晚上也只需睡一张床。
这两句贤文总结了我国古人对财富的认识,旨在教育我们做人要少索取,多奉献;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不要为金钱所累,成为金钱的奴隶,而是要做金钱的主人。
追求人生,乐于奉献一个人活在世上,怎样才能使生命更有意义呢?古今中外的许多贤者都认为能够为社会、为他人多做奉献才有意义,如果仅仅是向社会和他人索取,那么这样的人生是毫无价值的。
老子是我国历史上的大智者,他曾与一位老翁探讨过有关寿命长短和人生意义的问题。
老翁对老子说:“听说先生博学多才,老朽愿向您讨教一个问题。
”接着,老翁得意地说:“我今年已经一百零六岁了。
说实在话,我从年少到现在,一直是游手好闲地轻松度日。
与我同龄的人都纷纷作古,他们开垦百亩良田却没有一席之地,盖了豪华的屋宇却落身于郊外的孤坟。
而我呢,虽一生不稼不穑,却还吃着五谷;虽没制作只砖片瓦,却仍然居住在避风挡雨的房舍中。
先生,是不是我现在可以嘲笑他们忙忙碌碌劳作一生,只是给自己换来个早逝呢?”老子听了,微微一笑,吩咐一名弟子说:“找一块砖头和一块石头来。
”老子将砖头和石头放在老翁面前,说:“如果只能择其一,仙翁您是愿意要砖头还是愿意要石头?”老翁得意地取过砖头放在自己面前,说:“我当然选择砖头。
”老子抚须笑着问老翁:“为什么呢?”老翁指着石头说:“这石头没棱没角,取它何用?而砖头能够砌墙盖房,大有用场。
子孙若如我留钱有何用,子孙不如我留钱也无用?

子孙若如我留钱有何用,子孙不如我留钱也无用?自古就有一句古人言:“富贵子难贤。
”富贵人家的子女每天养尊处优,吃喝玩乐有的甚至吸毒难成大器。
赫赫有名的武打影星成龙之子因聚众吸毒被捕。
父亲老泪纵横向媒体道歉没有做好为人父。
没有教育好唯一的独子。
儿子变成毒君子,是谁之过呢?三字经里曾经写到,子不孝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影子长大的,父母为了给子女提高优质的物资条件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子女的心灵的沟通。
很多明星子女和自己的子女相处的时间很少,父母吧精力都放在事业上,唯一能够给孩子就是金钱上的满足。
父母赚了钱给谁花?按照中国的传统父母的财产日后全部是子女的,子女的仍然是子女自己的。
富贵之家的子女有时候也会产生自卑,父母亲什么都比我厉害,我无法超越。
有的甚至产生堕落,甚至误入歧途。
孩子也想有所表现,很多成功的父母往往培养出了没出息的孩子。
梦鸽的儿子父母都是明星,难而不争气的孩子四处给父母脸上抹黑,父亲气至卧榻。
姑姑家财万贯,难而表弟却染上毒品。
为什么呢?答案是姑姑说,自己苦了一辈子,不想子女想自己小时候那样苦。
因此姑姑一路打拼成千万富翁,开豪华酒店、买豪宅、开好车。
子女一出生就跳进金窝,不懂得金钱的含义。
金钱对于有钱人家的子女是一堆堆纸。
得来容易,花出去更容易。
嘴一张有花不玩的钞票,泡不完的妞。
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用得着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吗堕落从父母拥有太多的钱开始滋生,从就养成父母给他钱花是理所当然的,你生了我就要养我。
不给我钱花就是父母不近人情,因此富贵公子哥脾气也大。
看着表弟对姑姑大呼小叫的嚷嚷给他花的钱太少,人的欲望是豪无止境。
当不良恶习滋生,对于成年的孩子教育更是难上加难,打拼了一辈子为了谁?姑姑很伤心,自己一辈子吃苦受累,努力拼搏,历经沧桑,却没有培养出优质的儿子。
从小过惯了小皇帝的日子,父母不依他甚至对父母动武力。
俺们领居家也是门厅高院是富贵人家,公子哥们不务正业,父母费尽心思,一把老骨头撑着一个大家庭。
林则徐留给子孙的话

林则徐留给子孙的话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
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清·林则徐
释义子孙如果像我一样卓异,那么我就没必要留钱给他,贤能却拥有过多钱财,会消磨他的斗志;子孙如果是平庸之辈,那么我也没必要留钱给他,愚钝却拥有过多钱财,会增加他的过失。
解悟纵观古今,一个家族绵延兴盛两三代可以依靠祖父辈的积累荫护,可若想靠祖产兴旺数代则是少之又少。
《周易》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林则徐本人深谙多财无非损志增过,留下“十无益”家训为后世奉为准则,对金钱财富心存敬畏。
良田千顷也不过是一日三餐,广厦万间也只睡卧榻三尺,传世家风、勤廉气骨当远比锦绣玉翠更加历久弥新、流光熠熠。
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留下金山银山,不如多行善积德,用忠厚道德传家,方能永炽永昌。
林则徐:愚而多财,益增其过(经典收藏)

林则徐:愚而多财,益增其过(经典收藏)
林则徐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这话说得何其透辟又何其超脱。
子孙如果像我一样卓异,那么,我就没必要留钱给他,贤能却拥有过多钱财,会消磨他的斗志;子孙如果是平庸之辈,那么,我也没必要留钱给他,愚钝却拥有过多钱财,会增加他的过失。
可今天,能真正读懂并践行林则徐这段话的,又有多少人呢?
你若真爱自己的孩子,就不妨在金钱上对他吝啬一些,别用一把“金匕首”伤害了他。
既然你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你就该看重他生命的尊严,把创造的权力还给他。
作为父母,如果我们留给孩子的只是一些消耗性的财富,是不可靠的;只有给孩子留下精神财富,才是真正对他们负责。
一种理念、价值观,一种能让他随身携带,在做出人生第一个选择的时候,就能做出正确选择的内心原则,也就是:正确的三观。
给子女的财富不一定是有形的,人生道路上一个选择,带给人的财富或
者损失就不是站在现在这个时点我们所能遇料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友,一日饮醉,对我说:“你信不信?我的存款,到我孙子那辈都花不完。
”我回答:“我信。
不过,老辈子有句话,叫‘儿孙自有儿孙福’,你真的没必要给儿孙留那么多。
”他笑了,说:“什么是福?我上半辈子穷怕了,不能再让我的儿子、孙子重复我的穷。
我就是要让他们守着金山,过像样的日子。
”
他说的是真心话。
我们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人——但有一分钱,留与子孙花。
仿佛我们今天多留一些钱给他们,他们的日子就能增加一些甘甜与色彩。
林则徐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这话说得何其透辟又何其超脱。
子孙如果像我一样卓异,那么,我就没必要留钱给他,贤能却拥有过多钱财,会消磨他的斗志;子孙如果是平庸之辈,那么,我也没必要留钱给他,愚钝却拥有过多钱财,会增加他的过失。
可今天,能真正读懂并践行林则徐这段话的,又有多少人呢?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想想看,拥有了一座金山的人,又怎会甘心每天汗流浃背地去沙中淘金呢?而带着“不值得”的心理去学习、工作的人,所收获的,也必将是一个“不值得”的人生。
有太多的同胞看不懂那些捐款捐到令人发晕的外国富豪们。
当听说“世界第二富”的股神巴菲特要捐出99%的个人财富时,我的一个同事说:“那他的后代还不得气疯了?”我想,她一定没听说过那个发生在巴菲特和他小儿子身上的故事:巴菲特的小儿子彼得酷爱音乐,在他搬到密尔沃基市前,开口向父亲借钱(这是彼得唯一一次向父亲借钱),却被拒绝了。
彼得气愤地去银行贷了款。
他说:“在还贷的过程中,我学到的东西,远比从父亲那里接受无息贷款多得多。
现在想来,父亲的观点对极了。
”
你若真爱自己的孩子,就不妨在金钱上对他吝啬一些,别用一把“金匕首”伤害了他。
既然你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你就该看重他生命的尊严,把创造的权力还给他。
让他流汗、流泪、流血,让他在无人撑伞的雨中奋力奔跑,让他拼死追求那个“最好的自己”,让他用自己亲手打造的“金汤匙”喝到人间至美的羹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