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茅三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四次月考试卷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6小题每题2分.第7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伫立(zhù)称职(chèn)滑稽(jī)陛下(bì)
B.匿笑(nì)迸溅(bèng)伶仃(lín)炫耀(xuàn)
C.援助(yuán)猝然(cù)尴尬(gǎ)嬉戏(xī)
D.吆喝(yāo)诀别(jüé)扒窃(pá)头衔(xián)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故障酥软宽宏大量自相茅盾
B.纳罕笼罩不可救要混为一谈
C.真谛妇孺语无伦次迫不及待
D.孪生暗哑情不自禁疲倦不堪
3. 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中国书法,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
书法以美的点画、字形和章法传达了书写者的艺术修养、性格气质和精神境界。
研习、欣赏书法作品,可以增加书写的美感。
能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从而培养的审美情趣。
A.独具匠心虽然但精致 B.博大精深不管也优美
C.博学多识既然就典雅 D.源远流长不仅还高雅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假如有机会到北京,我一定要光临故宫博物馆。
B.“光盘行动”之所以引发广泛共鸣,正是因为它表达了现代公民厉行勤俭节约。
C.为了防止溺水伤亡事故发生,学校切实加大了安全教育力度,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D.互联网的诱惑无法令现代人拒绝,但昂贵的网上消费又使人们难以接受。
5.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
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藕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②把芬芳献给他人③以苦心孕育未来④以宽阔拥护生活
A②④③①B①④③②C②①④③D③②④①
6.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及文学常识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作者是明代文学家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是用笔记形式写成的志人小说。
B. 《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的安徒生,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灰姑娘》。
《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C.《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作者是宗璞,文章写景状物,意在表达对生命的思考和领悟。
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选自《伊索寓言》,本文刻画了一个被人们误解、怀才不遇的神灵形象。
7.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每空1分,共8分)
(1),但余钟磬音。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
(4)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5)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
?
(6)“月亮”是文人笔下常见的景物,请写出古代诗词中含有“月”子的上下句诗句,。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含8-9题,共8分)
8.将下面文字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书写正确、工整美观(2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9.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让我们到生活中的语文世界里去一展身手吧!
(1)我给文字消消毒。
(3分)
请用你的火眼金睛,改正下面这些成语中的错别字,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①默默无蚊()②天尝地酒()③饮以为荣()
(2)请以“爱护校园的花草”为主题拟一条广告。
(3分)
三、阅读(10-24小题,共36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0-11题。
(4分)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0.诗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是什么?(2分)
11.你从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5题。
(12分)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⑴山门圮.于河()⑵阅.十余岁()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4. 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
(3分 )
15.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6-19题。
(10分)
塑料瓶装水真的“干净”吗
①出门在外,口渴的时候我们都习惯买一瓶水喝,瓶装水给我们的印象是干净方便,尤其是高档瓶装水都会标榜自己“出身清白”,“从未受到过人类污染”。
例如,“王岛云雨”产自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那里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干净的空气”,雨水自然清洁无比;“公元前1万年”产自号称“地球上最古老的水源”——加拿大卑诗省沿岸的冰川,水质更是纯正无比。
然而,科学家指出,塑料瓶装水也有可能“不干净”。
②英国化学研究人员威廉·肖迪克表示,装饮用水的塑料瓶生产过程就有污染隐患,因为在制造瓶子的过程中,会使用含有锑元素的化合物作催化剂,随着塑料瓶的成型,锑元素也进入了塑料中。
塑料瓶可能会持续向瓶中的水溶解重金属元素锑,这种元素长期积聚在体内可能危害健康。
威廉·肖迪克对15种热销瓶装水进行化学检验,结果发现天然地下水中的锑含量是万亿分之一,而刚出厂的瓶装水的锑含量平均为万亿分之一百六十。
时间越长,塑料瓶中的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这个过程就像泡茶一样。
出厂3个月后,瓶装水中的锑元素的含量竞然增加了一倍。
然而,现在市场上大多数瓶装水包装上注明的保质期大多是24个月。
另外,温度越高,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而人们对瓶装水需求量较大的季节是温度高的夏天。
肖迪克表示,虽然摄入极少量的锑元素不会导致人生病,但是大量摄入则会诱发呕吐,甚至可能致命。
③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米歇尔等人发现,不少塑料瓶在加工过程中会加入名为双酚A(BPA)的化学物质。
这种化学物质与出生缺陷、发育问题以及心脏病和糖尿病患病风险高有关联。
专家对它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表示担忧,而一些国家已将该物质正式列为有毒物质。
④此外,荷兰研究者发现,瓶装矿泉水经常被细菌和真菌污染,污染的瓶装矿泉水对健康个体致病的危险可能有限,但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和婴儿,则有更高的感染危险。
⑤英国“水与环境管理协会”的执行主席尼克·里夫斯还表示,瓶装水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容忽视。
全世界每年用于制造塑料瓶的塑料为270万吨,这些塑料的原料大多
..是从石油中提取的,仅在美国,制造这些塑料瓶就要消耗150万桶石油,这些石油可以供10万辆汽车使用一年。
86%的塑料水瓶最后都变成了垃圾,需要400年至1000年才能降解。
这些塑料垃圾在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和含有重金属的灰
烬。
(摘自2011年5月《知识就是力量》,略有删改)
16.第①段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是,
作用是
(2分)
17.第⑤段中加点词“大多”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8.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是(2分)
19.现在同学们饮用塑料瓶装水的现象非常普遍,请用本文所学到的知识,劝解同学们不饮用塑料瓶装水。
(3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4题。
(16分)
盲人看
毕淑敏
每逢下学的时候,附近的那所小学,就有稠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好似风暴前的蚁穴。
那是家长等着接各自的孩童回家。
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个人,倚着毛白杨,悄无声息地站着,从不张望校门口。
直到有一个孩子飞快地跑过来,拉着他说:“爸,咱们回家。
”他把左手交给孩子,右手拄起盲杖,一同横穿马路。
多年前,这盲人蹲在路边,用二胡奏很哀伤的曲调。
他技艺不好,琴也质劣,音符断断续续地抽噎,叫人听了只想快快远离。
他面前盛着零碎钱的破罐头盒,永远看得到锈蚀的罐底。
我偶尔放一点儿钱进去,也是堵着耳朵近前。
后来,他摆了一个小摊子。
有一天,我买了一堆杂物,然后放下了50块钱,对盲人说:“不必找了。
”
我抱着那些东西,走了没几步,被他叫住了:“大姐,你给我的是多少钱啊?”
我说:“是50元。
”
他说:“我从来没拿过这么大的票子。
”
见他先是平着指肚,后是立起掌根,反复摩挲钞票的正反面。
我说:“这钱是真的,你放心。
”
他笑笑说:“我从来没收到过假钱。
谁要是欺负一个瞎子,他的心就先瞎了。
我只是不能收您这么多的钱,我是在做买卖啊!”
我知道自己错了。
他不知在哪里学了按摩,经济上渐渐有了起色,便从乡下找了一个盲姑娘,成了亲。
一天,我到公园去,忽然看到他们夫妻相跟着,沿着花径在走。
四周湖光山色美若仙境,我想,这对他们来讲,真是一种残酷。
闪过他们身旁的时候,听到盲夫有些炫耀地问:“怎么样?我领你来这儿,景色不错吧?好好看看吧。
”
盲妻不服气地说:“好像你看过似的。
”
盲夫很肯定地说:“我看过,常来看的。
”
听一个盲人连连响亮地说出“看”这个词,叫人顿生悲凉,也觉得有些滑稽。
盲妻反唇相讥道:“介绍人不是说你胎里瞎吗?啥时看到这里好景色的呢?”
盲夫说:“别人用眼看,咱可以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加起来一点儿不比别人少啊!”
他说着,用手捉了妻子的手指,沿着粗糙的树皮攀上去,停在一片极小的叶子上,说:“你看到了吗?多老的树,芽子也是嫩的。
”
那一瞬,我凛然一惊。
世上有很多东西,看了如同未看,我们眼在神不在,记住并真正懂得的东西,必得被心房茧住啊!
后来盲夫妇有了果实,一个瞳仁亮如秋水的男孩。
他渐渐长大,上了小学,盲人便天天接送。
起初那孩童躲在盲人背后,跟着杖子走。
慢慢胆子壮了,绿灯一亮,他就跳着要越过去。
父亲总是死死拽住他,用盲杖戳着柏油路说:“让我再听听,近处没有车轮声,我们才可动……”
终有一天,孩子对父亲讲:“爸,我给你带路吧。
”他拉着父亲,东张西望,然后一蹦一跳地越过地上的斑马线。
于是盲人第一次提起他的盲杖,跟着目光如炬的孩子,无所顾忌地前行,脚步抬得高高,轻捷如飞。
孩子越来越大了。
当明眼人都不再接送这么高的孩子时,盲人依旧每天倚在校旁的杨树下,等待着。
(选自《青年博览》有删节)
20.小说的题目是“盲人看”,盲人凭借什么看?能看到什么?根据文章内容回答。
(2分)
21.文中划波浪线处说“我知道自己错了”,“错”在哪儿?(3分)
22.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第一段中画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3分)
23.小说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盲人接送儿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4分)
24.结合文中相关描写,分析盲人的性格特征。
(4分)
四、写作(50分)
25. 成长伴随着人的一生。
成长的过程曲折坎坷,成长的故事丰富多彩。
人是这样,世界上万事莫不这样。
关于成长,你一定还有好多话要说……
请以“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3)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6小题,共20分)
1.(A )
2.( C )
3.( D )
4.( C )
5.( A )
6.( C )
二、综合性学习及运用(7-8小题,共4分)
7.(1)万籁此都寂
(2)浅草才能没马蹄
(3)待到重阳日
(4)山岛竦峙
(5)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6)略
8.略 9.闻长引
三、阅读(8-24小题,共36分)
(一)(10-11小题,共3分)
10.(2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11.(2分)参考答案:池塘里的水,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运输进来,所以清澈见底,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二)(12-15小题,共12分)
12.(2分)(1)圮: 倒塌(2)阅:经过,过了
13.(每句2分,共4分。
)
(1)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2)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还有很多,怎么能根据某一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14.(3分 )(1)向下游寻找,认为石兽会被河水冲击到下游。
(2)在原地挖沙寻找,认为石兽重,不会被水冲走,淹没在泥沙中越沉越深。
(3)向上游寻找,认为石兽重沉重而泥沙松浮,水流冲不走石兽而冲击石兽下的泥沙在石兽迎水的地方形成坎穴,最后石兽跌倒在坎穴中,持续这样,石兽会逐步向上游移动。
15.(3分 )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言之成理即可)
(三)16.(2分) 举例子(1分),具体说明了高档瓶装水都会标榜自己“出身的清白”,“从未受到过人类的污染”。
(1分)
17.(3分) 不能(1分),“大多”指比例较多,说明不是所有的塑料的原料都是从石油中提取的,去掉后变成全部,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分)18.(2分)逻辑顺序
19.(3分)能运用本文知识答对以下每点给1分:
①塑料瓶可能会持续向瓶中的水溶解可能危害健康的重金属元素锑;②塑料瓶在加工过程中会加入一种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名为双酚A(BPA)的化学物质;③瓶装水经常被细菌和真菌污染。
20.(2分)盲人夫妻在公园散步,虽然他们眼睛看不见,但他们可以用手触摸树木,从而感觉到树木芽子的柔嫩。
他们虽然看不见,但可以通过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去体验这个世界。
(“盲人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
21.(3分)“我”以为盲人担心假币而叫住自己,误解了盲人的本意,同时也领悟到了自己的施舍行为违背了盲人诚信经商、自力更生的做人准则。
22.(3分)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1分)。
作者把家长们等候孩童放学的学校铁门口比作“风暴前的蚁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等候的家长之多之挤,写出了其盼望之情状(2分)。
23.(4分)首尾呼应,使全文结构紧凑有致(2分),并烘托出盲人父子间浓厚的亲情(2分)。
24.(4分)小说刻画了一位自强不息(或自力更生)、乐观自信、关爱家人、热爱生活的盲人形象。
(2分,答出两点即可)。
分析示例:自强不息——盲人从几年前在路边靠卖艺行乞求生,到摆摊经营,再到按摩挣钱,最后成亲、生子,这一系列描写都体现了他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的精神。
乐观自信——虽然用眼看不见,但他自信能用其他感官感知世界,能用心灵触摸生活,一点儿也不比别人差。
关爱家人——携盲妻公园散步,常年如一日地接送孩子。
热爱生活——谋生、成亲、赏花、爱家人等。
(2分,分析一点得1分)
四、作文(50分)
2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