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研
究
摘要: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课程内容,把握重点和难点,从而在课
堂学习中更加有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
而且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提前熟悉生字词,增强记忆效果。
最重要
的是学生可以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主动性。
因此,本文将详细分
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研究;预习习惯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提
高课堂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
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对课文进行了解,对生字词进行熟悉,对作者背景进行了解,从而在课堂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
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制定预习计划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预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预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
提前了解学习内容,提高课堂听讲的效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
立思考能力。
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预习计划,明确
预习目标,引导学生逐步养成预习习惯。
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包
括学生的年龄、学科基础、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等。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
特点和需求,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预习计划,确保计划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其次,教师要明确预习目标。
预习目标是学生预习的方向和目的,也是教师制定
预习计划的重要依据。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预习目标,如了解新知识的背景、掌握基本概念、理解重点难点等。
同时,教师还要将预习
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相结合,确保预习和教学相互促进。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
逐步养成预习习惯。
预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和耐心,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激
励学生坚持预习。
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一课时,教师要根据以下内
容制定预习计划,1.目标:了解《少年中国说》的背景和作者;掌握文章中的生
字词和重点句子;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2.步骤: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少年
中国说》的背景和作者梁启超的生平事迹,课堂上进行分享交流。
通读全文,了
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对于生字词和重点句子,可以在书上做好标记。
3.注
意事项: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做好标记和笔记;课堂上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进
行交流和讨论;对于学生的问题和疑惑,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通过以上
预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少年中国说》的内容和意义,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二、丰富预习方法
除了传统的阅读预习方法,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其他预习方法,以增加
预习的乐趣和效果。
其中,查阅资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预习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
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数据库等途径,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人物介绍、历史事件等,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制作思维导图也是一个非常
有效的预习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文的主要内容、结构、重点等以思维导
图的形式呈现出来,以便更好地掌握课文结构和重点内容。
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火烧云》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
多种预习方法,以增加预习的乐趣和效果。
对于《火烧云》这篇课文,教师可以
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途径,引导学生查找关于火烧云的相关资料,例如火烧云
的形成、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等。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
学生可以将
课文的主要内容、结构、重点等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以便更好地掌握课
文结构和重点内容。
例如,学生可以绘制一个树状图,将课文的主要内容按照章
节进行划分,并标注出每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
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这些预习方法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
解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从而更好地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同时,这些预习方
法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技巧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三、强化预习监督
教师加强对学生的预习监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应当重视
学生的预习工作,加强对学生的预习监督。
首先,教师可以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
预习作业是检验学生预习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教师可以
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同时,教师还可
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课堂提问可以让学生更
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更好地满
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教师还应当注重对学生的预习指导。
学生预习的效果
往往取决于教师的预习指导。
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前为学生提供明确的预习目标
和预习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
同时,教师还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反
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预习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时,教师可以
通过以下方式加强对学生的预习监督,提高教学质量:1.在预习作业中,教师可
以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雷锋叔叔有哪些事迹?他为什么会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他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人?2.教师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在上课时,教师可以随机抽取几个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情
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如果发现学生对雷锋叔叔的事迹和意义
不够理解,教师可以增加对雷锋叔叔的介绍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课堂讨论的方式加强对学生预习的监督。
在讨论中,教师
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查找的关于雷锋叔叔的事迹和感受,并引导学生对雷锋叔叔
的精神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讨论,可以增强学生对雷锋叔叔的认知和理解,同时
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水平。
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制定合理的预习计划、丰富预习方法、强化预习监督以及注重反馈与评价等策略,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预习工作,积极引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徐国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探讨[J].家
长,2023,(20):64-66.
[2]马芬兰.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艺
术,2023,(0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