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双主体课堂”的建构与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理念下“双主体课堂”的建构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28T07:31:49.759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17期作者:刘淑才王云
[导读] 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积极主动地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双方互动,才能真正实现主体性教育。

山东省临沂岔河小学276000;山东省临沂北城小学276000
一、“双主体课堂”的建构
1.基于新课改理念的要求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民主平等的双边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体,这也是新课改“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

新课改也明确提出,要“以学为本”。

教师的主体作用不是传统意义上单向传输的复古,而是与学生平等共“学”。

只有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双学”作用,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积极主动地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双方互动,才能真正实现主体性教育。

2. 基于对学校理念的承接
教育要“以人为本”,而学校中的人就是教师和学生。

学校是师生教学相长的土壤,教学活动也应该是协同互动、共同成长的过程,所以,师生“双主体”的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才能达到“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目标,才能让迷失在课堂中的老师,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定位,体会到教师成长的幸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双主体课堂”的核心理念
1.自主学习相信学生
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教师要从感情上相信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从时间上支持学生,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体验;从行动上指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决策力和反思性。

2.合作学习解放学生
合作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以群体智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学校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一是策略分配,小组达到“均质”,组内分工合理,实现角色互赖,增加合作有效性;二是问题设计明确,问题设计富有探究性和思考性;三是教师负起调控和管理的责任。

3.探究学习发展学生
探究学习是根据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使思维得到发展。

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包括自主学习(个人)和合作学习(团体)两种学习方式,教师充分导学、引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双主体课堂”的操作策略
在这样一种核心理念的引领下,我们沿着教师与学生这两个主体“双学”的发展方向设计确立了“双主体双学互动”教学的基本操作策略。

“即:
学生:预学——想学——研学——测学——拓学
教师:引学——导学——助学——评学——延学
1.学生预学,教师引学。

学生的预学,是以预学单(自主学习单)为抓手,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在教师引领下,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家庭、伙伴、互联网、图书馆等学习资源自主展开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学习过程。

这实际就是学生的一种自学行为,主动建构知识的一种主体性表现。

特别指出预学并不完全等于自学,对预学中遇到的疑难不解之处不一定花大气力去解决,而贵在发现问题正是预学的关键所在。

引学是指教师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设计预学单,要求学生要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以自主预习为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自主预习能力。

2.学生想学,教师导学。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用最快速、最直接的方式导入新知,快速对接预学情况,找准核心问题后引导学生进入“想学”模式,充分利用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让学生牢记核心问题,突出核心问题。

3.学生研学,教师助学。

学生熟练掌握“抓住核心问题——开展实践探究——初步形成结论——反思实践再用”的完整探究过程。

教学中不过分追求学生的独立完成,不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学设计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有的放矢的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

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的研学是有实效的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过程;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的合作交流是有组织、有分工、
有交流、有碰撞、有结论的提升能力过程。

同时,在教师助学下,帮助学生组织在全班学生面前的个人自学情况展示和小组合作学习情况,教师在学生展示期间对于观点是否正确、过程是否优化、结论是否准确进行适时的指导、帮助、定位。

4.学生测学,教师评学。

学生“测学”过程中教师“评学”,评价中有肯定、有指导、有反馈、有小结、有提升。

达标测试检查的形式灵活多样,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长之间互查,小组长检查或是抽查部分学生,但最终要达到把握学情,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当堂达标检测的意义不仅仅只是对学生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的测试,而且应当让学生通过检测,真正感受到“学有价值”“学可致用”,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的知识学习能进一步得以内化,并有意识地转化为知识运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潜移默化地让知识走出课堂、回归生活。

5.学生拓学,教师延学。

让学生在学习好、理解好、运用好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的基础上,但又不能拘泥于这些书本上的知识,引导学生把学习的兴趣保持、延续下去,以课堂为起点,到课外去汲取更多的东西。

教师延学: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建一个课内外知识沟通的桥梁,抓住课堂教学的切入点、生长点,适时适当地进行巩固延伸。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来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以适合学生的认识及接受能力为宜,不增加学生负担,不拔高要求。

“双主体课堂”教学策略,确定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学、导学、助学、评学、延学的主体地位和学生预学、想学、研学、测学、拓学的主体能动性,是新课改“以人为本”和“以学为本”的集中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