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读书笔记原文摘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用读书笔记原文摘抄
吴用,在《水浒传》中被描绘为一位智谋过人的人物。
他的智慧与
策略,在许多情节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以下是我在阅读中对他相关情
节的一些读书笔记原文摘抄及感悟。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
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
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
略施小计鬼神惊。
”这
段对吴用的赞诗,生动地勾勒出了他的博学多才和智谋超群。
从“万卷
经书曾读过”可以看出他的学识渊博,而“平生机巧心灵”则突显了他的
机智灵活。
“六韬三略究来精”更是直接点明了他对兵法谋略的精通。
在智取生辰纲一节中,吴用的智谋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赤日炎炎
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这几
句诗描绘出了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和百姓的疾苦,也为智取生辰纲的
行动提供了社会背景。
吴用精心策划,安排晁盖等人扮作枣贩,利用
天气炎热和杨志等人的防备心理,巧妙地在酒中下蒙汗药,成功劫取
了生辰纲。
“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在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
软倒了。
”这段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吴用计策的成功,让杨志等人防不胜防。
吴用在梁山的发展过程中,也多次出谋划策。
攻打祝家庄时,他深
入分析了祝家庄的地形和防守情况,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且说吴
用对宋江说道:‘此间祝家庄地形复杂,庄内路径曲折,须得先派人混
入庄内,摸清情况,再做定夺。
’”他的谨慎和谋略为梁山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然而,吴用的智谋并非总是完美无缺。
在招安的问题上,他的决策
或许存在一定的失误。
“宋江与吴用等众头领在忠义堂商议招安之事,
吴用道:‘哥哥,如今朝廷有意招安,此乃梁山兄弟的一条出路。
’”但
招安后的种种遭遇,让梁山好汉们陷入了困境,也让我们看到了吴用
在大局判断上的局限性。
吴用的性格特点也在书中有所体现。
他忠诚于梁山事业,为了兄弟
们的利益尽心尽力。
但有时也显得过于工于心计,手段狠辣。
“吴用寻
思道:‘此人不除,必为后患。
’遂定下计策,将其除去。
”这种为达目
的不择手段的做法,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他行为的争议。
总的来说,吴用是《水浒传》中一个极具复杂性和魅力的人物。
他
的智谋让人赞叹,他的决策失误让人惋惜,他的性格特点让人深思。
通过阅读关于他的情节,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代侠义世界的波澜壮阔,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和教训。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或许不需要像吴用那样运用智谋去劫富济贫或
者征战沙场,但他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仍有值得我们借鉴
的地方。
比如在面对困难时,要冷静分析,制定合理的计划;在与人
交往中,要善于洞察人心,把握时机。
同时,我们也要从吴用的经历中明白,智慧和谋略固然重要,但更
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底线。
不能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否则即使取得了一时的成功,最终也可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以上便是我关于吴用读书笔记的原文摘抄及一些个人的感悟,希望能与大家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