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第七章表里双解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赤、舌红苔黄、脉数。 【病机】表里俱实,内热蕴结。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通便。
君臣药:
【方解】
防风、荆芥 轻浮发散,疏风解表。 麻黄、薄荷 -(汗) 大黄、芒硝 (调胃承气汤) -(下) 分消二便, (炙甘草) 泄热通便,破结通腑。 泄热于下。 滑石、栀子— 降火利水,导邪下解 石膏、桔梗 清解热毒 (肺胃)。-(清) 连翘、黄芩
五积散
五积散是散寒温中化痰方,以治气 血痰饮食五积之意而名
主治以恶寒无汗、身痛、呕吐、腹 胀为特征的病症。
五积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身热无汗
外 感
头痛身疼
外感风寒,邪郁肌表
风 项背拘急

胸满恶食
内伤生冷,或宿有积冷伤及脾阳,脾不 化湿,湿聚成痰,痰阻气滞,气血不和
呕吐腹痛
内 妇女血气不调
3.解表攻里剂 — 用于外有表邪,里有实积之证。 — 大柴胡汤、防风通圣散。
三、使用注意
1.凡属表里同病之证方可使用。 2.辨别表证与里证的寒热虚实属性而选
择相应的方剂以治疗。 3.权衡表、里证的轻重缓急而施治。
葛根黄芩黄连汤
(《伤寒论》) 【组成】
葛根半斤 黄芩三两
甘草炙,二两 黄连三两
【用法】
【方解】
君:葛根 — 解肌发表, — 升清阳而止泻利。
臣:黄芩 清泻阳明邪热, 黄连 清热燥湿以止泻。
佐使:炙甘草 — 和中调药。
* 配伍要点:
解表清热, 燥湿止泻。
解表与清里并用,尤重在清里。
现代药理研究及运用
现代药理研究:本方主要有解热、抑菌作 用,还有松弛平滑肌、抗缺氧、抗心律失 常等作用。
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急性肠炎、细菌性痢 疾、肠伤寒、胃肠型感冒、小儿夏季腹泻、 脱肛等见下利之病
【运用】
1.辨证要点:身热(微寒),下利臭秽,烦渴, 舌红苔黄(黄腻),脉数(滑数)。
2.临证加减: ·腹痛后重者 + 木香、槟榔; · 兼呕吐者 + 半夏、竹茹; · 食滞嗳腐者 + 山楂、神曲、麦芽。
佐:白芍 — 柔肝缓急止痛。 * 白芍配大黄治腹中实痛,配枳实理气和血。
半夏、生姜 — 和胃降逆止呕。
使(兼):大枣 — 和中、调药。 * 配伍要点:柴、芩 + 黄、枳
【运用】
1.辨证要点:
往来寒热,腹痛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2.临证加减: 热结甚者 + 芒硝、虎杖; 湿热郁滞者 + 茵陈、山栀子; 湿热黄疸者 + 茵陈、田基黄; 气滞者 + 厚朴、木香。
伤 生
心腹冷痛
冷 月经不调
寒凝气滞,气血不和
苔白腻 脉沉弦或迟
外感风寒 内伤生冷之体征
发 麻黄、白芷—辛温发汗,解表散寒
表 温
干姜、肉桂—辛热温里祛寒
里 苍术、厚朴—苦温燥湿,健脾助运以祛湿积
顺 气
二陈汤—行气燥湿化痰,以消痰积
化 (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痰 活
当归、川芎、芍药—活血止痛,以化血积
和法
孔祥辉先生医案:2012年7月11日初诊,解某, 男性,家住定陶县马集镇。26岁,三月前因被 钢管砸伤颈部,后被西医诊断为颈椎病来诊。 证见:颈部疼痛,头昏沉,口干不苦,心烦失 眠,身有乏力感,寸脉浮滑,舌有齿痕,苔微 黄,二便正常。
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合苓桂术甘汤三天(用量按 照《伤寒论》原方比例,把一两换算成三克)。 诸证减。复诊时原方再给予三副。后来因患者 需要外出打工,则将葛根黄芩黄连汤打粉后让 他开水冲服六克,一日两次,两个月后回访得 之颈部没再疼过。
临床医家一般是无汗则用葛根汤,有汗则 用桂枝加葛根汤。
和法
葛根黄芩黄连汤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 证并治中第六》:“太阳病,桂枝证,医 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 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方四。 促,一作纵。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 黄芩 三两 黄连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 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 分温再服。”
始干结,现大便一天两次,量少,难解,心下急,腹部按 之有抵触,偶有恶心欲呕,平素肠胃不佳,舌红苔黄略干, 脉沉弦细。 便秘(太阳阳明合病) 柴胡25黄芩10白芍10水半夏8大枣15枳实15炒大黄6生姜3 大片 5剂 2015-4-29每日大便一次,量少,大便费力,腹部按之无 抵触,舌红苔黄,脉沉滑。 便秘(太阳阳明合病) 柴胡25黄芩10白芍10水半夏8大枣15枳实20厚朴15生大黄 (后下)5生姜3大片 5剂
从三阳论治肩颈疾病
肩关节痛,劳动人民患此症者甚多,虽为 小疾,但是经年累月不愈,甚为痛苦。
因此症多见于五十岁左右的患者,青壮年 患此病者甚少,故日本学者有“五十肩” 之称。
从三阳论治肩颈疾病
汗法 ————清(和)法 ————下法 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
汗法
运用葛根汤治疗肩颈疾病很多中医都在用, 这个属于汗法的范畴,主要是依据《伤寒 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太阳病, 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3. 现代运用: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 胰腺炎、腹腔感染等疾病属于热郁少阳,邪 结阳明者。
4. 类方比较:小柴胡汤—大柴胡汤
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比较
小柴胡汤
能益气和胃。主治少阳病 半表半里证;以寒热往来, 口苦咽干,心烦喜呕,胸 胁苦满,脉弦为特征者。
大柴胡汤
兼能内泻阳明热结,属 “和、下”并用的表里双 解剂。用治热犯少阳,热 结阳明 而兼见心下痞硬, 腹痛,便秘等证候者。
下法
方用:半夏60克 茯苓20克 枳实15克 风化硝10克 天南星60克 鹿衔草30克 片姜黄15克 全蝎10克。
若脉浮滑兼有风邪者,加独活30克。此方亦治肩 臂难以屈伸者。”此方重用燥湿豁痰的法半夏达 60克,效果不同凡响。临床亦有多人反复验证, 效果亦佳。

《〈经方实验录〉读后一得:从三阳论治颈肩疾 病》发表于《国医论坛》2013年11月第28卷第6期
4)易于头痛眩晕,易于失眠多梦,易于咳嗽多痰 气喘。
5)女性多伴有月经不调、月经数月一至或闭经等。
五积散运用
本方可治疗面部黄褐斑、痤疮颜色 发暗,疮头深陷不出者者、多囊卵 巢。对风寒感冒、空调病、腰椎间 盘突出、坐骨神经痛也有疗效。
大柴胡汤
(《伤寒论》)
【组成】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枳实炙,四枚 大黄二两
和法
这个是孔祥辉先生用葛根黄芩黄连汤 治疗诸多颈椎病的诸多案例之一,根 据他的经验总结:“运用葛根黄芩黄 连汤治疗颈椎病多见于寸脉多浮滑, 舌苔多黄厚。口干,头胀感,必须是 有里热的阳明病即可使用”。
下法
《灵枢贼风》中所载;“若有所坠堕,恶 血留内而不去……血气凝结。”如不能即 时活化,必然阻遏血脉的正常运行,即 “痛者不通,通者不痛”,于是发生肩关 节疼痛。
大柴胡汤和大黄附子细辛汤
柴胡25黄芩10白芍15水半夏10大枣10大黄6枳实15
熟附子10细辛10木香6生姜5大片
3剂
2015-10-9就诊,前药后腹痛未发作,大便好转, 舌淡有齿痕苔薄黄水滑,脉沉细。守方再进3剂。
黎崇裕医案
区某某,女,26岁 2015-4-2就诊 大便干结难解一周余,一周前食用两个红薯之后即大便开
一. 概念:
* 组成:解表药 + 泻下药、清热药、温里药等。 * 作用:表里双解、内外同治。 — 体现汗法与下法、
清法、温法同用。 * 治证:表里同病之证。
二、分类与适应证:
1.解表清里剂 — 用于表邪未解,里热已炽之证。 — 葛根黄芩黄连汤。
2.解表温里剂 — 用于表邪未解,又有里寒之证。 — 五积散。
中医界的大柴胡
大柴胡的来由
胡希恕先生每日不离茶,一个大茶 壶,够上先生喝一整天。作为中医 界的伤寒巨擘,先生善用大柴胡汤 已是远近闻名,他将该方剂运用得 出神入化,加上先生的姓氏,和他 终生的爱好,友人给他一个雅号, 趣称为“大柴(茶)壶”。
防风通圣散
(《宣明论方》)
【组成】
防风 川芎 当归 芍药 大黄 薄荷叶
佐使药
当归、白芍、川芎 - 养血和血;-(补) 白术 - 健脾燥湿; 甘草 - 和中调药。
大枣擘,十二枚 生姜五两
芍药三两 半夏洗,半升
【用法】
•原方八味,以水一斗二升, •煮取六升,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邪犯少阳,机枢不利 — 寒热往来,胸胁胀满; 胆热扰心、犯胃 — 郁郁微烦,呕逆不止;
邪入阳明 心下满痛或痞硬; 化热成实 大便不解或下利; 腑气壅滞 苔黄,脉弦数有力。
麻黄 连翘 芒硝各半两 石膏 黄芩
桔梗各一两 滑石三两
甘草二两
荆芥 白术 栀子各一分
【用法】
•原方为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 至六分,温服。
【主治】
1.外感风热、内有蕴热、表里俱实之证; 2.疮疡肿痛、头面疮癣之证; 3.皮肤瘙痒、丹斑瘾疹证。 * 并见:发热恶寒、头痛咽痛、口苦咽干、便秘
相同点 均能和解少阳,用治热犯少阳之寒热往 来,胸胁苦满,口苦,脉弦等证。
黎崇裕医案
胡某某,女,43岁
2015-10-6就诊
腹痛反复一年余,加重两天,每次饮食稍有不慎 则腹痛,先则腹胀,继而腹痛,后恶心干呕,刻 诊形体偏胖,大肚腩,腹部按之柔软,平素便秘, 大便两三日一次偏干,如羊屎状,舌淡有齿痕苔 薄黄水滑,脉沉细。
现证是右胳膊肩关节疼痛难举,前后左右伸屈都 痛得咬牙切齿,局部无红肿现象。
给以桃核承气汤加当归、川芎、丹皮,制为散剂 日服12克。服三天后右上肢全部肿胀,疼痛更甚, 又继服两天,大便变稀,日三至四次,局部肿胀 消退,而疼痛也随着减轻。服十日后,疼痛己减 去一大半,共服药三周痊愈。”


指迷茯苓丸源自《是斋百一选方》: “有人臂痛不能举,手足或左右时复
转移,伏痰在内,中脘停滞,脾气不
流行,上与气搏,四肢属脾,脾滞而 气不下,故上行攻臂。”
此方含有风化硝及枳壳亦可看作是属 于下法的范畴
下法
症状:病者肩臂痠痛而沉重,手指疲软有 时阵发麻感,舌苔多白滑,脉多沉滑或浮 滑,多发一侧,中年以上多有之。
此症若以寒、热痹治之难以取效,此乃湿 痰流注关节所致。当以燥湿豁痰为主,常 用丹溪指迷茯苓丸加味,重用豁痰药治之, 每每获效。
【病机】 邪犯少阳,郁而发热
热入阳明,实热郁积
少阳、阳明合病。
【治法】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方解】
君:柴胡 — 疏邪透表;调畅少阳枢机; 大黄 — 泻热除积而通腑; * 柴、黄相配:疏泄少阳,清泄阳明。
臣:黄芩- 擅清少阳之郁热; * 柴、芩相配:透表泄热,和解少阳。 枳实- 行气破结, 合大黄以泻热除结,行气除痞。
证见肩关节或肘关节疼成之肩关节痛,瘀必化热, 桃核承气汤既能攻瘀导滞通络,并兼攻邪 热,所以用之效果非常理想。
下法
赵明锐先生医案:王某,男,年过五十岁,赶马 车农民。右肩部疼痛已廿多个月,而且越来越重, 诱因不明。经过服中西药、针灸、拔火罐,按摩 等多方治疗,毫无效验。
原方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
升,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 服。
【主治】
太阳表证未解,热陷阳明之热利证。 表证未解,里热已成 — 身热(微寒),口渴,
脉数(滑数); 热迫阳明 — 下利臭秽、肛门灼热; 邪热内扰胸脘 — 胸脘烦热,苔黄(黄腻)。
【病机】太阳表证未解,热陷阳明。 【治法】解表清热,燥湿止泻。
血 桔梗、枳壳—升降气机,宽胸利膈,善行气积
消 积
炙甘草—和中健脾调和诸药
五积散体质
本方适用于寒湿体质的肥胖。除体型肥胖外,尚 见有:
1)面色黄或黄白,或黄暗,身体困重,恶寒不易 出汗;
2)舌苔白腻,恶心呕吐、腹中气多,腹痛,大便 不成形,易于腹泻;
3)关节痛,尤其是肩背部痛,腰腿痛,遇冷更明 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