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水文地质》PPT课件_OK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褶曲是岩层的一个弯曲,它是岩层塑性变形的结果。 • 褶曲的基本要素:核、翼、轴面、轴、转折端、枢纽、
脊线。 • 褶曲的基本类型:背斜和向斜。 • 确定向斜和背斜的基本原则: (1)根据两翼产状确定为褶曲岩层; (2)核部两端的岩层一定是对称重复出现。 • 褶曲在横剖面上的分类(根据轴面的位置和两翼岩层的
3、沉积岩的特征: (1) 产状:成层分布;(2)结构:碎屑、泥质、结晶、胶状、生物结构;(3)
构造:层理(水平,波状,斜)构造; (4)矿物成分:特有海绿石、蒙脱石、 高岭石;(5)化石存在是沉积岩的特征之一。 4、沉积岩的分类: 常见的有砾岩、砂岩、石灰岩、泥岩、页岩、凝灰岩、白云岩、盐岩等;其 中分布最多的是页岩、砂岩、石灰岩,占95%以上。 5、松散岩石:沉积岩类还包括近代形成的未经圧固、胶结的碎屑堆积物,称为 松散岩石或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如粘土、粉质粘土、砂、砾石、卵石及其混 合堆积物砂砾石、砂卵石等。 6.不均粒土的透水性,大致与该试样d10对应的粒径所组成的均粒土的透水性相 当,所以d10=0.12m称为“有效粒径”。
• 按透水性能可把岩石分为:
(1 )透水岩石 —砂、砾石、卵石及裂隙或溶隙发育的坚硬岩石;
(2)半透水性岩石—粉质粘土、粉土பைடு நூலகம்黄土、裂隙与岩溶不太发育的坚硬岩石;
• 对于供水而言,岩石空隙中的水是供水水文地质的重点研究内容。
(1)气态水:不能被直接应用,也不能被植物利用。
(2)结合水:把固相表面的引力大于水分子的自身重力的那部分水称为结合水。 结合水水膜由内向外,随着所受引力的减弱,其物理性质发生变化,在内层 形成强结合水,称吸着水;外层则属弱结合水,称薄膜水。
• 摩氏硬度等级:1度,滑石;2度,石膏;3度,方解 石;4度,萤石;5度,磷灰石;6度,正长石;7度,5 石英;8度,黄玉;9度,刚玉;10度,金刚石。
岩石的分类
• 岩石是在各种地质条件下有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在地幔的软流层中产 出的物质,是富有挥发性成分的高温硅酸盐熔融体)。
• 按成因可把自然界的岩石划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 常见的断裂构造有两类:裂隙(节理)和断层。 • 裂隙(节理):岩石没有发生显著位移的破裂,在空间的位置是
由产状表示的。 • 断层:岩层断裂后沿断裂面两侧发生了显著的位移。 • 断层的要素:断裂面、断裂线、断盘、断层带。位于断层面之上
的称为上盘,反之,为下盘。 • 断层的分类: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产状划分):直立褶曲;斜歪褶曲;倒转褶曲;平卧褶 曲。 • 向斜常为储存地下水的良好构造,背斜常为储油的1良2 好 构造。多个褶曲构成褶皱。
断裂构造
• 断裂构造是岩石受力作用超过强度极限时岩石所发生的破裂,同 时产生一些破裂面,使岩石丧失了连续完整性。断裂构造可由地 壳内部构造作用力引起,也可由地质外应力引起。
依据构造分为:片状岩石类,块状岩石类。
9
地质年代
• 地层层序律: 原始产生的地层具有下老上新的层序规律;
• 化石层序律: 进化论;
• 切割穿插定律: 侵入者、切割者年代新;被侵入者、被切割者年代老。
10
地质运动简述
• 地壳运动也称为构造运动,是由于地球内部原因引起地 壳形态的变化。地壳运动形成了地壳中的各种地质构造, 决定了地壳外貌的总体特征。按照地壳运动的特点,可 归纳为:升降运动和水平运动。所有地质构造,不论是 构造变形或非构造变形,都可以归纳为:褶曲、断层、 裂隙和劈理四类。
18
(5)固态水:一种暂时现象。
岩石的水理性质
• 岩石的水理性质:指当空隙的大小和数量不同时,岩石在水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容纳、保持、 给出、透过水的能力,它衡量不同岩石地下水储存和运移性能。
• 容水性:指岩石能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在数量上用容水度来表示。
容水度 W n=V n/V * 100% ,V n :岩石中所容纳水的体积,V:岩石总体积。
明显的分界面,前者称为莫霍面,后者称为古登堡面。 在莫霍面横波与纵波都将增大,在古登堡面横波消失, 纵波减小。 • 根据陆地表面的高程和起伏变化,可把陆地地形分为 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和洼地。 • 根据海底地形特征可将海底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大 陆基,海沟,岛弧,深海(大洋)盆地,洋中基等单 元。 • 地壳主要组成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4 镁。其中氧化物二氧化硅最多。
其裂隙率(面裂隙率)。
16
溶隙
• 溶隙:可溶岩(石灰岩、白云岩、石膏)中的各种裂隙,被水流溶蚀扩大成为各种形态的溶隙, 甚至形成巨大溶洞,这种现象又称岩溶或喀斯特。
• 岩溶率(K k)=空隙的体积(v)/可溶岩石的体积(V)* 100% • 测定体积比值:
K k =(1- V1/V2)* 100%
6
岩浆岩
• 岩浆岩(火成岩):岩浆沿着地壳岩石的缝隙上升到地壳范围内 或喷出地表,热量逐渐散失,最后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
• 岩浆岩的特征: (1)产状:岩浆岩在空间的位置,形态和大小。在地壳深处冷凝
成的岩石叫深成岩,其产状多为岩基和岩株,常见的有:橄榄石, 辉长石,闪长石,花岗岩等;在地表深度较小处冷凝成的岩石叫 浅成石,常见的有:闪长玢岩,花岗斑岩。 (2)结构:岩浆岩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时,由于物理条件不同, 冷凝后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和形状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特点,统 称为岩浆岩的结构。主要有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结 构。 (3)构造:岩浆岩中各组成部分在空间的排列及填充方式。常见 的有:块状结构,流纹结构,气孔结构,杏仁结构。 依据岩浆岩中二氧化硅由多到少可以将其分为酸性岩,中性岩,7 基 性岩,超基性岩。颜色由浅变深。
V1:不包括溶隙在内的岩样体积 V2:包括溶隙在内的岩样总体积
17
水在岩石空隙中的存在形式
• 在重力水面以上,岩石的空隙未被水饱和,通常称为包气带,其下则称饱水 带。
• 地壳岩石中存在以下各种形式的水:
(1)岩石“骨架”中的水:也称之为矿物结合水,其主要形式是沸石水、结晶 水和结构水。
(2)岩石空隙中的水:主要形式是结合水(吸着水、薄膜水)、重力水、毛细 水、固态水和气态水。
• 按成因可把空隙分为三类:松散岩石中的孔隙,坚硬岩石中的裂隙和可溶岩石中的溶隙。
14
孔隙
• 孔隙: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孔隙度(n)=孔隙的体积(v)/松散岩石的总体积(V)*100%
• 影响孔隙度的因素:岩石的密实程度;颗粒的均匀性;颗粒的形状;颗粒的胶结程度。只有当岩 石越松散、分选越好、浑圆度和胶结度越差时,孔隙度才越大;反之就越小。
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平推断层;枢纽断层。 • 断层的组合:在剖面上正断层的组合形式常见的有阶梯断层、地
垒、地堑;逆断层的组合形式常见的有叠瓦状构造。 • 断层的判断方法:
(1)构造标志;(2)岩层标志;(3)水文地质标志;(4)13 地 貌标志。
第二章
地下水的储存于循环
• 由于岩石性质和受力作用的不同,空隙的形状、多少及其连通与分布具有很大的差别,通常把岩 石的这些特征统称为岩石的空隙性。
• 给水性:各种岩石饱水后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排出一定水量的性能。在数值上一给水度来表示。
给水度 μ=Vg / V * 100% ,Vg:饱和岩石在重力作用下流出水的体积,V:岩石总体积。颗粒 越粗,给水度越大。
• 给水度的最大值等于岩石的容水度减去持水度,即μmax =W n - W m 。
• 透水性:岩石允许水流过的能力。透水性首先决定于岩石空隙的大小,其次是孔隙的多少及其 形状。颗粒越大、分选性越好,透水性就越强;反之,透水性就差。衡量透水性能强弱的参数 是渗透系数K。透水性的非均匀性是坚硬岩石普遍具有的特点。
• 实验方法: n=(1-δ/γ)*100%
δ——松散岩石的干重力密度 γ——松散岩石的密度
15
裂隙
• 裂隙:固结的坚硬岩石受地壳运动及其他内外地质应力 作用下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空隙。
• 裂隙可分为:成岩裂隙(指岩石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原 生空隙)、构造裂隙(指构造变动中岩石受应力而产生 的破裂和错位形成的劈理、节理裂隙与断位)和风化裂 隙(指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岩石裂隙)。
沉积岩
1、沉积岩是在地表环境中已经形成的岩石经过风化、剥蚀、溶解等外力作用地质作用 的破坏而产生的岩石碎屑、溶质等物质,在原地或经过搬运在适宜的环境沉积、再 经过成岩作用而形成岩石。
2、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一般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1)风化破坏;(2)搬运沉积(机械、化学、生物沉积);(3)成岩作用。
8
变质岩
• 变质岩:岩石受到挤压或高温(未达熔化),使得岩石的结构和成分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另一种岩 石。
• 变质岩的特征: (1)产状:大多数保存着变质前的岩石产状;(2)结构:主要有变晶结构;(3)构造:常见的有
片理、片麻状等构造;(4)矿物成分:特有石榴子石、十字石、红柱石、滑石、石墨等。 • 变质岩的分类:
矿物与岩石
• 矿物:地壳中各种地质作用的自然产物,具有一定 的化学成分和内部构造,在一定物理化学条件下相 对稳定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 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晶形(粒状,柱状,片状, 板状,纤维状,放射状); 颜色(矿物新鲜面上的颜色); 光泽(矿物新鲜面上反射光线的能力);条痕(矿 物粉末的颜色);硬度(矿物抵抗摩擦及刻划的能 力);解理(矿物被击后沿一定结晶方向产生光滑 平面的能力)和断口(矿物被敲击后产生的破裂面 即无一定方向又不光滑);相对密度等。
• 在地质力学中把岩石受到应力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永久性 变形统称为构造形迹。
• 岩层在空间位置上的状况通常是用岩层产状来表示的, 岩层的产状包括走向、倾向、倾角三个要素。水平岩层, 愈上愈新;倾斜岩层,顺倾向者依次渐新;直立岩层11 不 能单凭倾斜决定。
岩层的接触关系和褶曲
• 岩层的接触关系: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或角度不整合 接触;火成接触;断层接触。
供水水文地质
第四版
绪论
• 地下水:埋藏在地表以下岩石缝隙中的水。 • 与地表水相比,地下水做供水水源的优势: (1)地下水经过天然过滤,水质良好,一般不需要净化处理; (2)不易受到污染,卫生条件较好; (3)水温较低且变化不大,适宜于冷却和空调用水; (4)取水构筑物靠近用户,输水管道短,经济且占地少; (5)受气候影响小,一般可保持稳定供水能力。
(3)毛细水(半自由水):只能垂直运动,可以传递静水压力。常见形式有: 支持毛细水;悬挂毛细水;孔角毛细水或触点毛细水。毛细水的上升高度 (毛细上升高度)与毛细管直径成反比,所以颗粒细的岩石,最大毛细上升 高度也大。
(4)重力水:能在重力作用下自由移动的水。可以传递静水压力,有冲刷、侵
蚀作用,能溶解岩石;是供水水文地质的主要研究对象。
• 影响构造裂隙发育的因素:岩石的力学性质与厚度;岩 石的埋深和所处构造部位;构造运动的性质与频率。
• 影响风化裂隙发育的因素:岩性、气候、地形。 裂 隙率(KT)=裂隙的体积(v)/岩石的总体积(V)*100%
• 裂隙率的测定
定K该T=面∑积L上*b的/F裂*1隙00%长度,L测与定平岩均石宽露度头b,按的上面式积可F,计逐算一出测
• 持水性:在重力作用下,岩石依靠分子引力和毛细力在其空隙中能保持一定水的性能,在数量 上以持水度表示。
持水度 W m=V r/V *100% ,V r:在重力作用下岩石空隙中搜能保持的水体积,V:岩石总体 积。
• 根据保持水的形式不同,持水度可分为毛细持水度(毛细管孔隙被水充满时,岩石所保持的水 量与岩石体积之比)和分子持水度(岩石所能保持的最大结合水量与岩石体积之比)。岩石颗 粒越细小,分子持水度就越大;具有裂隙和溶隙的基岩,由于其表面积的空隙很小,所以分子 持水度极小。
2
地下水的功能
(1)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供水水源,液体矿产); (2)地下水是极其重要的生态环境因子; (3)地下水是破坏力极强的灾害因子; (4)地下水是一种很活跃的地质营力; (5)地下水是重要的信息载体。
3
第一章
地质基础知识
• 依据地震波可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 在地表以下30~80km深处和2800km深处,存在着两个
脊线。 • 褶曲的基本类型:背斜和向斜。 • 确定向斜和背斜的基本原则: (1)根据两翼产状确定为褶曲岩层; (2)核部两端的岩层一定是对称重复出现。 • 褶曲在横剖面上的分类(根据轴面的位置和两翼岩层的
3、沉积岩的特征: (1) 产状:成层分布;(2)结构:碎屑、泥质、结晶、胶状、生物结构;(3)
构造:层理(水平,波状,斜)构造; (4)矿物成分:特有海绿石、蒙脱石、 高岭石;(5)化石存在是沉积岩的特征之一。 4、沉积岩的分类: 常见的有砾岩、砂岩、石灰岩、泥岩、页岩、凝灰岩、白云岩、盐岩等;其 中分布最多的是页岩、砂岩、石灰岩,占95%以上。 5、松散岩石:沉积岩类还包括近代形成的未经圧固、胶结的碎屑堆积物,称为 松散岩石或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如粘土、粉质粘土、砂、砾石、卵石及其混 合堆积物砂砾石、砂卵石等。 6.不均粒土的透水性,大致与该试样d10对应的粒径所组成的均粒土的透水性相 当,所以d10=0.12m称为“有效粒径”。
• 按透水性能可把岩石分为:
(1 )透水岩石 —砂、砾石、卵石及裂隙或溶隙发育的坚硬岩石;
(2)半透水性岩石—粉质粘土、粉土பைடு நூலகம்黄土、裂隙与岩溶不太发育的坚硬岩石;
• 对于供水而言,岩石空隙中的水是供水水文地质的重点研究内容。
(1)气态水:不能被直接应用,也不能被植物利用。
(2)结合水:把固相表面的引力大于水分子的自身重力的那部分水称为结合水。 结合水水膜由内向外,随着所受引力的减弱,其物理性质发生变化,在内层 形成强结合水,称吸着水;外层则属弱结合水,称薄膜水。
• 摩氏硬度等级:1度,滑石;2度,石膏;3度,方解 石;4度,萤石;5度,磷灰石;6度,正长石;7度,5 石英;8度,黄玉;9度,刚玉;10度,金刚石。
岩石的分类
• 岩石是在各种地质条件下有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在地幔的软流层中产 出的物质,是富有挥发性成分的高温硅酸盐熔融体)。
• 按成因可把自然界的岩石划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 常见的断裂构造有两类:裂隙(节理)和断层。 • 裂隙(节理):岩石没有发生显著位移的破裂,在空间的位置是
由产状表示的。 • 断层:岩层断裂后沿断裂面两侧发生了显著的位移。 • 断层的要素:断裂面、断裂线、断盘、断层带。位于断层面之上
的称为上盘,反之,为下盘。 • 断层的分类: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产状划分):直立褶曲;斜歪褶曲;倒转褶曲;平卧褶 曲。 • 向斜常为储存地下水的良好构造,背斜常为储油的1良2 好 构造。多个褶曲构成褶皱。
断裂构造
• 断裂构造是岩石受力作用超过强度极限时岩石所发生的破裂,同 时产生一些破裂面,使岩石丧失了连续完整性。断裂构造可由地 壳内部构造作用力引起,也可由地质外应力引起。
依据构造分为:片状岩石类,块状岩石类。
9
地质年代
• 地层层序律: 原始产生的地层具有下老上新的层序规律;
• 化石层序律: 进化论;
• 切割穿插定律: 侵入者、切割者年代新;被侵入者、被切割者年代老。
10
地质运动简述
• 地壳运动也称为构造运动,是由于地球内部原因引起地 壳形态的变化。地壳运动形成了地壳中的各种地质构造, 决定了地壳外貌的总体特征。按照地壳运动的特点,可 归纳为:升降运动和水平运动。所有地质构造,不论是 构造变形或非构造变形,都可以归纳为:褶曲、断层、 裂隙和劈理四类。
18
(5)固态水:一种暂时现象。
岩石的水理性质
• 岩石的水理性质:指当空隙的大小和数量不同时,岩石在水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容纳、保持、 给出、透过水的能力,它衡量不同岩石地下水储存和运移性能。
• 容水性:指岩石能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在数量上用容水度来表示。
容水度 W n=V n/V * 100% ,V n :岩石中所容纳水的体积,V:岩石总体积。
明显的分界面,前者称为莫霍面,后者称为古登堡面。 在莫霍面横波与纵波都将增大,在古登堡面横波消失, 纵波减小。 • 根据陆地表面的高程和起伏变化,可把陆地地形分为 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和洼地。 • 根据海底地形特征可将海底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大 陆基,海沟,岛弧,深海(大洋)盆地,洋中基等单 元。 • 地壳主要组成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4 镁。其中氧化物二氧化硅最多。
其裂隙率(面裂隙率)。
16
溶隙
• 溶隙:可溶岩(石灰岩、白云岩、石膏)中的各种裂隙,被水流溶蚀扩大成为各种形态的溶隙, 甚至形成巨大溶洞,这种现象又称岩溶或喀斯特。
• 岩溶率(K k)=空隙的体积(v)/可溶岩石的体积(V)* 100% • 测定体积比值:
K k =(1- V1/V2)* 100%
6
岩浆岩
• 岩浆岩(火成岩):岩浆沿着地壳岩石的缝隙上升到地壳范围内 或喷出地表,热量逐渐散失,最后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
• 岩浆岩的特征: (1)产状:岩浆岩在空间的位置,形态和大小。在地壳深处冷凝
成的岩石叫深成岩,其产状多为岩基和岩株,常见的有:橄榄石, 辉长石,闪长石,花岗岩等;在地表深度较小处冷凝成的岩石叫 浅成石,常见的有:闪长玢岩,花岗斑岩。 (2)结构:岩浆岩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时,由于物理条件不同, 冷凝后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和形状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特点,统 称为岩浆岩的结构。主要有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结 构。 (3)构造:岩浆岩中各组成部分在空间的排列及填充方式。常见 的有:块状结构,流纹结构,气孔结构,杏仁结构。 依据岩浆岩中二氧化硅由多到少可以将其分为酸性岩,中性岩,7 基 性岩,超基性岩。颜色由浅变深。
V1:不包括溶隙在内的岩样体积 V2:包括溶隙在内的岩样总体积
17
水在岩石空隙中的存在形式
• 在重力水面以上,岩石的空隙未被水饱和,通常称为包气带,其下则称饱水 带。
• 地壳岩石中存在以下各种形式的水:
(1)岩石“骨架”中的水:也称之为矿物结合水,其主要形式是沸石水、结晶 水和结构水。
(2)岩石空隙中的水:主要形式是结合水(吸着水、薄膜水)、重力水、毛细 水、固态水和气态水。
• 按成因可把空隙分为三类:松散岩石中的孔隙,坚硬岩石中的裂隙和可溶岩石中的溶隙。
14
孔隙
• 孔隙: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孔隙度(n)=孔隙的体积(v)/松散岩石的总体积(V)*100%
• 影响孔隙度的因素:岩石的密实程度;颗粒的均匀性;颗粒的形状;颗粒的胶结程度。只有当岩 石越松散、分选越好、浑圆度和胶结度越差时,孔隙度才越大;反之就越小。
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平推断层;枢纽断层。 • 断层的组合:在剖面上正断层的组合形式常见的有阶梯断层、地
垒、地堑;逆断层的组合形式常见的有叠瓦状构造。 • 断层的判断方法:
(1)构造标志;(2)岩层标志;(3)水文地质标志;(4)13 地 貌标志。
第二章
地下水的储存于循环
• 由于岩石性质和受力作用的不同,空隙的形状、多少及其连通与分布具有很大的差别,通常把岩 石的这些特征统称为岩石的空隙性。
• 给水性:各种岩石饱水后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排出一定水量的性能。在数值上一给水度来表示。
给水度 μ=Vg / V * 100% ,Vg:饱和岩石在重力作用下流出水的体积,V:岩石总体积。颗粒 越粗,给水度越大。
• 给水度的最大值等于岩石的容水度减去持水度,即μmax =W n - W m 。
• 透水性:岩石允许水流过的能力。透水性首先决定于岩石空隙的大小,其次是孔隙的多少及其 形状。颗粒越大、分选性越好,透水性就越强;反之,透水性就差。衡量透水性能强弱的参数 是渗透系数K。透水性的非均匀性是坚硬岩石普遍具有的特点。
• 实验方法: n=(1-δ/γ)*100%
δ——松散岩石的干重力密度 γ——松散岩石的密度
15
裂隙
• 裂隙:固结的坚硬岩石受地壳运动及其他内外地质应力 作用下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空隙。
• 裂隙可分为:成岩裂隙(指岩石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原 生空隙)、构造裂隙(指构造变动中岩石受应力而产生 的破裂和错位形成的劈理、节理裂隙与断位)和风化裂 隙(指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岩石裂隙)。
沉积岩
1、沉积岩是在地表环境中已经形成的岩石经过风化、剥蚀、溶解等外力作用地质作用 的破坏而产生的岩石碎屑、溶质等物质,在原地或经过搬运在适宜的环境沉积、再 经过成岩作用而形成岩石。
2、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一般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1)风化破坏;(2)搬运沉积(机械、化学、生物沉积);(3)成岩作用。
8
变质岩
• 变质岩:岩石受到挤压或高温(未达熔化),使得岩石的结构和成分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另一种岩 石。
• 变质岩的特征: (1)产状:大多数保存着变质前的岩石产状;(2)结构:主要有变晶结构;(3)构造:常见的有
片理、片麻状等构造;(4)矿物成分:特有石榴子石、十字石、红柱石、滑石、石墨等。 • 变质岩的分类:
矿物与岩石
• 矿物:地壳中各种地质作用的自然产物,具有一定 的化学成分和内部构造,在一定物理化学条件下相 对稳定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 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晶形(粒状,柱状,片状, 板状,纤维状,放射状); 颜色(矿物新鲜面上的颜色); 光泽(矿物新鲜面上反射光线的能力);条痕(矿 物粉末的颜色);硬度(矿物抵抗摩擦及刻划的能 力);解理(矿物被击后沿一定结晶方向产生光滑 平面的能力)和断口(矿物被敲击后产生的破裂面 即无一定方向又不光滑);相对密度等。
• 在地质力学中把岩石受到应力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永久性 变形统称为构造形迹。
• 岩层在空间位置上的状况通常是用岩层产状来表示的, 岩层的产状包括走向、倾向、倾角三个要素。水平岩层, 愈上愈新;倾斜岩层,顺倾向者依次渐新;直立岩层11 不 能单凭倾斜决定。
岩层的接触关系和褶曲
• 岩层的接触关系: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或角度不整合 接触;火成接触;断层接触。
供水水文地质
第四版
绪论
• 地下水:埋藏在地表以下岩石缝隙中的水。 • 与地表水相比,地下水做供水水源的优势: (1)地下水经过天然过滤,水质良好,一般不需要净化处理; (2)不易受到污染,卫生条件较好; (3)水温较低且变化不大,适宜于冷却和空调用水; (4)取水构筑物靠近用户,输水管道短,经济且占地少; (5)受气候影响小,一般可保持稳定供水能力。
(3)毛细水(半自由水):只能垂直运动,可以传递静水压力。常见形式有: 支持毛细水;悬挂毛细水;孔角毛细水或触点毛细水。毛细水的上升高度 (毛细上升高度)与毛细管直径成反比,所以颗粒细的岩石,最大毛细上升 高度也大。
(4)重力水:能在重力作用下自由移动的水。可以传递静水压力,有冲刷、侵
蚀作用,能溶解岩石;是供水水文地质的主要研究对象。
• 影响构造裂隙发育的因素:岩石的力学性质与厚度;岩 石的埋深和所处构造部位;构造运动的性质与频率。
• 影响风化裂隙发育的因素:岩性、气候、地形。 裂 隙率(KT)=裂隙的体积(v)/岩石的总体积(V)*100%
• 裂隙率的测定
定K该T=面∑积L上*b的/F裂*1隙00%长度,L测与定平岩均石宽露度头b,按的上面式积可F,计逐算一出测
• 持水性:在重力作用下,岩石依靠分子引力和毛细力在其空隙中能保持一定水的性能,在数量 上以持水度表示。
持水度 W m=V r/V *100% ,V r:在重力作用下岩石空隙中搜能保持的水体积,V:岩石总体 积。
• 根据保持水的形式不同,持水度可分为毛细持水度(毛细管孔隙被水充满时,岩石所保持的水 量与岩石体积之比)和分子持水度(岩石所能保持的最大结合水量与岩石体积之比)。岩石颗 粒越细小,分子持水度就越大;具有裂隙和溶隙的基岩,由于其表面积的空隙很小,所以分子 持水度极小。
2
地下水的功能
(1)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供水水源,液体矿产); (2)地下水是极其重要的生态环境因子; (3)地下水是破坏力极强的灾害因子; (4)地下水是一种很活跃的地质营力; (5)地下水是重要的信息载体。
3
第一章
地质基础知识
• 依据地震波可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 在地表以下30~80km深处和2800km深处,存在着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