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杭州市第十五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杭州市第十五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设局
聂鑫森
古城湘潭古玩街中段的“留芳斋”,四十来岁的店主咸大成一大早就让伙计打开店门。

他从A省采买了一些古玩归来,已经半月有余,店里来过不少朋友看货,搞收藏的,跑腿拉线的,可就是没见知交毋欣然,这真是咄咄怪事。

咸大成视毋欣然为知交,通俗地说,就是知心朋友。

知交久盼不至,咸大成心里能不发愁?
他的店并不专营哪一项古玩,只要合适,有什么收什么;只要顾客肯出价,有什么卖什么。

他这次去A省乡下,收了好几件玉器、陶器、铜器,大多脱手了,赚了几个小钱。

只有两件唐三彩——骆驼和乐俑,每件花了三千元,却“陷”在手里了。

来看货的人只是摇摇头,不哼也不哈,那目光分明告诉他:假的!充其量是高仿品而已。

春雨下起来了,软软绵绵。

咸大成喃喃地说:“无边丝雨细如愁。


话音刚落,店门口闪进一个人来,一边收伞一边说:“我的大老板,旅游了,发财了,还有什么可愁的?”
咸大成触电似的跳起来,大喊一声:“毋欣然,你终于露面了,等得我好苦!"
“对不起,我到乡下外婆家去了。


咸大成拉着毋欣然,走进一间四壁挂着字画的雅室,并把门关上了。

“欣然,我遇到难事了。


“是那两件唐三彩?"
“你怎么知道?”
“古玩街没有我不知道的事。


我想请你掌掌眼,然后找个人卖出去,要不,我亏了。


“先别忙,总得让我喝口茶吧。

“那是的。


于是,他们喝着茶,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闲话。

“大成,我的一个老朋友告诉我,A省那地方有专做“北魏陶俑”和“唐三彩”的作坊,制坯、上色、入窑、做旧,哄了不少人。

咸大成摇了摇头,说:“我不是去作坊买的,也不是在古玩摊上倒腾的。

是从一个偏僻山村的老农民手上收购的,他在开垦山地时偶尔挖到了这两件东西。


“你能保准这个老农民不设套?”
咸大成不作声了,想了想,又激动地说:“有收藏家来看了货,还拿到博物馆用仪器检测了,是百分之百的老货。


“那他们为什么不买了去?”
咸大成愣住了,小声说:“是呀,为什么不买了去,每件要价不过五千元呀。


毋欣然笑了,笑得全身打战。

“欣然,你说呀,那仪器出故障了?”
毋欣然收住笑,问:“你从A省乘飞机回来的?”
“对。


“大成呀,乘飞机,行李要不要安全检查?”
“当然要。


“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在过安检口时,行李必须经仪器X线的照射。

而这种高仿品陶瓷,经过X线的照射,一秒钟会使釉面老化程度提早两百年左右,几秒钟就可以进入唐代了。


“这是真的?”
“我们是多年好友,能骗你?好了,你拿宝贝给我看吧,也许,你的是例外呢。


唐三彩的骆驼和乐俑,被咸大成搬了出来,小心地放在桌子上。

毋欣然从口袋里掏出放大镜,仔仔细细地看了又看,然后,一件一件放在手上掂量。

慢慢地,他的眉头紧锁起来,缓缓地摇了摇头,一句话也不说。

咸大成的心一沉。

不用问,两件东西买砸了。

狠狠地亏损了六千元!
“欣然,你得帮帮我,想个法子把东西卖出去,能保本就行。


毋欣然表情显得有些悲壮,说:“好吧,我得找个外地的且不太懂行的冤大头出手,我会把他领到店里来。

我们的话,就丢在这间屋子里了,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你放心,我的嘴严。


十天后,毋欣然把一个上海人领到了“留芳斋”,并在他的撮合下,每件以三千元成交。

咸大成十分感激,给了毋欣然一千元的“辛苦费”。

半年过去了。

有一天,咸大成在翻一本上海古玩拍卖专场的图册时,眼睛蓦地一亮,看到了他出手的唐三彩骆驼和乐俑的图片,每件起拍价五万元,最后分别以十万元和十二万元落槌!他的脸涨红了,嘴唇抖动,气得一拍桌子。

是毋欣然找了“托”来买?还是他们合伙来买?或者他真是一无所知?鬼才知道。

但他很快又平静下来——能怪罪毋欣然吗?不管怎么说,那是人家的本事!分明是自己的脑袋进了水,眼里生了毛,心里长了草。

古玩这一行的规矩:看真看假,是自个儿的造化,谁也怨不得。

就让这事烂在肚子里吧,绝对不能说出去——那是自找没趣。

咸大成想起知交母欣然,又有好几天没到他的店里来了,打个电话给他,请他吃顿饭吧。

于是,他急不可待地摁响了手机……
(选自《中国小小说月刊》)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咸大成触电似的跳起来”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咸大成对毋欣然盼望心情的急切和他急于让毋欣然帮他设局处理两件古董的心情。

B. 毋欣然回来之前到店里看货的那些人也都是毋欣然为了给咸大成设局所找的“托儿”,以便让他对两件真古董更容易产生怀疑。

C. 咸大成为了想要避免自己的损失就以邻为壑,采纳毋欣然给出的设局建议,结果没料到自已却入了局,情节上很有戏剧性。

D. 咸大成视毋欣然为知交,却被毋欣然设局欺骗,这反映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缺乏最起码信任和真诚,小说告诫我们不可相信任何人。

2. 小说中的咸大成是怎样一个人?请简要分析。

3. 小说以“设局”为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说起梅花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

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很多,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
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记得第一个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

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花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

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

那人就说“是玫瑰花”。

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们画成画挂墙上,写进诗里。

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

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

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

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

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

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

梅花是我们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

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人,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丢官弃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

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

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

”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诗,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鰲头,无人能比。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

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

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

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

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

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

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

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

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
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有一次和一个日本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

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

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

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

(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
4.下列词语中的“说”,与“说起梅花”的“说”,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A.游说
B.说和
C.话说
D.学说
5.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与雅致的“苏菲”相比,“梅”是不大动听的中文名字,因此令作者耿耿于怀。

B.文中那位意大利人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受力,作者期待他写出“梅花四弄”。

C.本文明写对梅的热爱,在无意识中也表现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隔膜与误解。

D.在旅居海外的作者看来,梅花不仅渗入了自己的生活,也象征了民族精神。

6.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梅”是用水墨画出的梅花,在黑白浓淡之间呈现出疏、瘦、清、斜之美。

B.林和靖“众芳摇落独暄妍”一诗诗体为五言绝句。

C.倒数第三段中称“梅花是人间尤物”,“尤物”在这里指特别美好的事物。

D.“梅”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都是历代中国画家酷爱的创作题材。

7.本文的体裁是()
A.散文
B.议论文
C.记叙文
D.说明文
8.划线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对偶
9.请根据释义从文中找出相关成语
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或害怕。

()
借指居首位或第一名。

()
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不能入睡,形容心中有事。

()
10.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有何作用?
11.本文倒数第三段主要描写了几个赏梅的情境?()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12.本文结尾写道:“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

”请紧扣“书香”与“诗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门前流过的溪
①溪在门前小桥下穿过,瘦得像根弯曲的高粱秆。

②鹊雀窝沟里的这条溪没有名字,它瘦弱、普通。

瘦弱得孩子踩一脚就把它踩断了,普通得山里到处都有,随便在哪里迈一步,都会踩着。

所以,这样的溪,连起个名字的必要都没有。

它在门前流了很多年,也确实一直没有一个名字。

③虽如此,它也由来已久了。

久到哪朝哪代,我不知道。

爷小的时候就有,爷的爷小的时候也有。

溪水虽小,却真是很久远了。

想想,我们居住的山沟,就是被溪水像刀锋一样在大地上一点点划开的一道伤痕。

这溪,也许原来的水量很大,时间太久,它才老成这样。

④如此,这条老溪诞生于哪一天,我就不得而知了。

也许是唐宋,也许是秦汉,还可能是上古,或者更早。

那时候这里也许还是一片平原或者丘陵,柴草茂盛,荒无人烟,河水两岸,我想象着只有一些野狼或(a)风情万种的狐狸。

⑤溪水虽瘦,却也(b)源远流长。

一条山溪,会有许多源头,像一只手臂伸出的手指,山就这样被它抓住了。

或者更像一棵树,向大地深处伸出许多根子,水就被它吸出来了。

门前这条溪,我看见它的许多源头,有的在地头的墙窟里,有的在山上的石头缝中,还有的就在一蓬柴草的根部。

清凉的泉水,从不同的地方汩汩地流出来,向低洼处流下去,两条碰在一起,就合二为一,分不清彼此了。

之后又有更多的细流加入进来,混合成山里的溪。

⑥汇流到门前的溪,有一股是从东山流下来的,流到门前,有一道几米高的瀑布,平时淅淅沥沥的,或流或断,雨季里水多了,就成了一条白练,日日夜夜哗哗作响,间或遇到暴雨,那里就呈现出一道(c)奇伟壮阔的土黄色瀑布,倾泻而下,隆隆有声。

⑦还有一股是从东山与北山之间的山沟里流出来的,从东北角跌宕而下,平时羸弱,遇雨丰盈。

我常在这股溪水里戏耍,甚至粘着满脚的泥,就踩到水里,可是那溪不在乎,翻几个带着泥土的滚儿,顾自流去。

没多远,被我踩脏的水就干净了,直到流远,没了踪影。

⑧我的脚下,还是那溪。

⑨也有时候,觉得这溪水太细,水量太少,就搬来石头,捧起泥沙,筑一道水坝,将溪水霸道地拦住,让先到的水等着后来的水。

那些水聚集在一起,越聚越多,一片丰盈的水面,就显得很壮观,然后再猛然
扒开水坝,看着那些水像羊群拥出圈门一样,争先恐后地逃走。

我追着水头一起跑,那水头在窄窄的河沟里横冲直撞。

看自己创造的奇观,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可是没跑出多远,我就追不上它了。

我创造的那一股大水,也很快就消失了。

溪流依然像平常一样,不急不缓,汩汩低语,不在乎我的捣蛋。

对溪水没了兴趣,我就做别的更捣蛋的事情去了。

⑩那溪水能流得很远很远,远到鹊雀窝沟的许多人,都没去过那么远的地方。

这是后来我才知道的。

因为后来我也是随着那溪水的走向走出去的。

⑪在鹊雀窝沟,水走的路也是人走的路,人走的路就是水走的路,溪水七拐八拐的,人走的路也是七拐八拐的,人路和水路交叉的时候,水少人就一步迈过去,水多就在水中扔几块垫脚的石头,人踩着那石头跳过去。

水再大的时候,就脱了鞋,光脚丫子蹬过去,不过这样的时候很少。

冬天水变成冰,满河沟银白,水占了人的路,人就在旁边的山坡上铲几锹沙土,垫到冰面上,继续走出人的路。

⑫门前的溪,流出鹊雀窝沟,就融入到一条河里去了。

那河流过二里之处的傅杖子,继续向山口外流去。

傅杖子是一个大一些的村庄。

大队部在这里,就像县衙在这里一样。

傅杖子有供销社的代销点儿,那是附近唯一的商业场所,人们在这里打酒买醋,卖鸡蛋买咸盐。

这里有学校,也是我上过小学、中学的地方。

⑬许多条溪汇集到一起,溪就变成了河。

当溪融入到河中,溪就不存在了。

⑭河水继续流淌,在十里之外,又与另一条河水融合在一起,那条河已经是一条很像样子的河了,因为它有了自己的名字。

就像有出息的人,才配正儿八经地叫出一个大名一样。

它叫星干河。

⑮星干河是两条河流汇合到一起的,一条来自三星口,一条来自干沟,各取一字,(d)不偏不倚。

星干河汇流的地方叫木头凳,这是公社所在地,这里是一个镇子,有公路,有集市,还有医院。

第一次来这里是我七岁的时候陪奶到医院看眼睛,只是住了几天院回家后,奶已经失明的眼睛还是什么也没看见。

我在这里上过一年中学,之后就远走他乡了。

⑯星干河在木头凳继续向西流过几十里,汇入青龙河,星干河就不存在了。

⑰青龙河是一条很大的河,曾经水量充沛,能行大船,考古发掘,两岸多商代遗
址,这个县也因此河得名。

我曾在县城工作十八年,并且娶妻生子。

我在县城过起了完全不同于鹊雀窝沟的日子,但是我的父母兄弟还在鹊雀窝沟。

⑱青龙河向南流淌,经百里入海。

至海边,河流就不见了。

而我也随着河流来到海边这座城市,融入城市的人群,居住、生活。

⑲我与门前的溪,沿着同样的路,走出了鹊雀窝沟。

⑳就像在青龙河里找不到鹊雀窝沟的溪,在海里找不到青龙河一样,在海边这座城市里,也同样找不到鹊雀窝沟的我。

(取材于海津的同名散文)13. 文中(a)(b)(c)(d)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a) B. (b) C. (c) D. (d)
14.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将抒情寓于叙述、描写之中,蕴藉含蓄,文章情景交融、情理相通,通过对溪的描写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B. 鹊雀窝沟的溪虽瘦却源远流长。

它要翻越高山,跨越沟坎,才能成就有名字的河。

C. 结尾处抒发出了鹊雀窝沟的溪消失在青龙河里的遗憾,也表达了“我”在海边的城市里改变了最初模样的深深的怅惘。

D. 文章筑坝拦溪这段文字,表现了孩童对溪的好奇,增添了情趣,也巧妙表达出溪会冲破任何束缚流向远方的内涵。

15. 理解下列句子含义。

①我在县城过起了完全不同于鹊雀窝沟的日子,但是我的父母兄弟还在鹊雀窝沟。

②我与门前的溪,沿着同样的路,走出了鹊雀窝沟。

16. 作者着力描写“鹊雀窝沟”这条没有名字的溪,却不以“星干河或青龙河”这样有名字的河为写作的主要对象,请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辅字载德,南剑州人。

第进士。

政和二年,以通仕郎中词学兼茂科,历秘书省正字。

自政和后,帝多微行,乘小轿子,数内臣导从。

置行幸局,局中以帝出日谓之有排当,次日未还,则传旨称疮痍,不坐朝。

始,民间犹未知。

及蔡京谢表有“轻车小辇,七赐临幸”,自是邸报闻四方,而臣僚阿顺,莫敢言。

辅上疏略曰:陛下厌居法宫,时乘小舆,出入廛陌之中、郊坰之外,极游乐而后反。

道涂之言始犹有忌今乃谈以为常某日由某路适某所某时而归又云舆饰可辨而避。

臣不意陛下当宗庙社稷付托之重,玩安忽危,一至于此。

夫君之与民,本以人合,合则为腹心,离则为楚越,畔服之际在于斯须,甚可畏也。

昔者仁祖视民如子,悯然惟恐其或伤。

一旦宫闱不禁,卫士辄逾禁城,几触宝瑟。

又况有臣子不忍言者,可不戒哉!
臣愿陛下深居高拱,渊默雷声,临之以穹昊至高之势,行之以日月有常之度。

及其出也,太史择日,有司除道,三卫百官,以前以后。

若曰省烦约费,以便公私,则临时降旨,存所不可阙,损所未尝用。


非祖宗旧制,比诸微服晦迹,下同臣庶,堂陛陵夷,民生奸望,不犹愈乎?
上得疏,出示宰臣,令赴都堂审问。

太宰余深曰:“辅小官,何敢论大事?”辅对曰:“大官不言,故小官言之。

官有大小,爱君之心,则一也。

”少宰王黼阳顾左丞张邦昌、右丞李邦彦曰:“有是事乎?”皆应以不知。

辅曰:“兹事虽里巷细民无不知,相公当国,独不知邪?曾此不知,焉用彼相!”黼怒其侵已,令吏从辅受辞。

辅操笔曰:“区区之心,一无所求,爱君而已。

”退,待罪于家。

黼奏不重责辅,无以息浮言,遂编管郴州。

辅将言,知必获罪,召子绅来,付以家事,乃闭户草疏。

夕有恶鸟鸣屋极,声若纺轮,心知其不祥,弗恤也。

处郴六年,黼当国不得移,辅亦怡然不介意。

靖康元年,召为监察御史,守殿中侍御史,除左谏议大夫、御史中丞。

康王即位,辅仍旧职。

未几卒,诏厚恤其家。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十一》,有删改)
17. 下列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道涂之言/始犹有忌/今乃谈以为常/某日由某路适某所/某时而归/又云舆饰可辨而避
B. 道涂之言始/犹有忌今/乃谈以常/某日由某路适/某所某时而归/又云舆饰可辨而避
C. 道涂之言/始犹有忌今/乃谈以为常/某日由某路适某所/某时而归又/云舆饰可辨而避
D. 道涂之言始/犹有忌/今乃谈以为常/某日由某路适/某所某时而归又云/舆饰可辨而避
18.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邸报,中国古代抄发皇帝谕旨、臣僚奏议等的抄本,宋代起发展成类似报纸的手抄出版物。

B. 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后代指国家。

C. 楚越,指春秋时期的两个诸侯国,土地相连,关系交好,后人常用楚越喻友好的近邻。

D. 靖康,北宋年号,靖康二年金朝南下携走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难,也称靖康之耻。

1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政和年以后,皇帝常常便装出行,皇帝出行那天官员就说是有宫中宴会,如果次日未归,则传旨称患疮痍,不能坐朝。

B. 曹辅认为皇上微服隐迹会使宫闱失去禁严,卫兵逾越禁城,庙堂逐渐衰落,百姓萌生邪念,因此劝说皇帝放弃便装出行。

C. 曹辅希望皇帝不要为了减少繁琐节约经费而微服隐迹,如果出行都应由太史选择吉日,官员清除道路,百官前后簇拥。

D. 曹辅官职较小,按理没有资格议论朝中大事,但曹辅却认为不论官大官小,都应该本着爱君之心,向皇上直言迸谏。

2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兹事虽里巷细民无不知,相公当国,独不知邪?曾此不知,焉用彼相!
(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缭,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1. “辅将言,知必获罪,召子绅来,付以家事,乃闭户草疏。

夕有恶鸟鸣屋极,声若纺轮,心知其不祥,弗恤也。

”一段,用了哪种叙述方式?有何作用?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兰溪舟中寄苏粹中
张元干
气吞万里境中事,心老经年江上行。

三径已荒无蚁梦,一钱不直有鸥盟。

云收远嶂晓风热,浪打寒滩春水生。

鸿雁北飞知我意,为传诗句濮阳城。

2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往昔“气吞万里”与如今年华老去、只能“江上行”进行了对比。

B.颔联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化用同一个典故。

C.颈联写诗人舟行兰溪时所见之景,既照应了标题,又与“鸥盟”相呼应。

D.诗歌语言既气势雄浑,又清新流畅,看似无意功名,又透露出怅恨之意。

23.尾联“鸿雁北飞知我意”有哪些“意”?请结合全诗加以概括。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24.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琵琶声在达到高潮并戛然而止的震撼效果。

(3)《出师表》中,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阻塞忠臣的进谏之路。

(4)《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抒发“此情”的无尽怅惘,别说现在追忆,就是当时就已经无尽的怅然若失了。

(5)杜甫一生长年漂泊,老年病苦孤愁,他的《登高》诗中有两句对其生活状况作了生动的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