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三高中地理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高三高中地理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
据此,回答下题。
1.该区域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2.下列地理现象,从成因上看,不属于热力环流的是()
A.海陆风B.山谷风C.南亚夏季风D.城市风
3.下图中的天气系统沿南、北方向移动,每小时移动20千米。
读下图,回答下题。
3.关于图中天气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B.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
C.它会导致所经之地气温下降D.它在我国冬季更常见
4.读下列等高线图,回答下题。
4.图中A、B两地的相对温差范围应为()
A. 0.60C -1.20C
B.1.20C -2.40C
C. 2.40C -3.60C
D. 3.60C -4.80C
5.读下图,完成下题。
5.关于图中海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南半球,A处有暖流经过
B.位于北半球,A处有寒流经过
C.位于南半球,A处洋流对沿岸陆地起到了降温减湿作用
D.位于北半球,A处洋流对沿岸陆地起到了增温增湿作用
6.马蹄湾是美国科罗拉多河一截U形的河道,也是格兰峡谷的一小段。
由于河湾环绕的巨岩形似马蹄,所以叫做“马蹄湾”,也有人叫它科罗拉多河的大拐弯。
圆润而深深的河湾,气势磅礴。
下图示意马蹄湾景观。
据此,回答下题。
6.图示河流沿岸,易形成的地貌是()
A.河口三角洲B.冲积扇C.河漫滩D.河心岛
7.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
据此回答下题。
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G层
B.A处有可能找到化石
C.E处岩层是由变质作用而形成
D.岩浆活动发生在褶皱形成后
8.读下图,回答下题。
8.达尔文在南美考察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现象。
A.整体性B.差异性C.稳定性D.非地带性9.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和城市化进程两幅图,回答第9-10题。
【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间点应为()
A.1B.2C.3D.4
【2】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状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A.埃及B.德国C.新加坡D.中国10.读南亚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题。
11.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正确的是( )
A.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B.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C.住宅区工业区旅游区D.住宅区绿化区工业区
11.下列关于拉萨、山南、琼结三城(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拉萨服务范围广,服务种类多
B.琼结等级低,服务范围广
C.在西藏区域内,与山南同等级的城市数目比与琼结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多
D.在西藏区域内,山南市的乃东区与琼结距离较近,说明城市等级越高,距离越近
12.城市化的最主要标志是( )
A.建成区的面积扩大B.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多
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D.城市数量的增多
13.我国湖南的一些瓜农到东南亚承包土地,种植西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他们每年8月底到东南亚种西瓜,次年5月中旬返回湖南。
据此完成下题。
14.瓜农选择在东南亚种植西瓜,是因为东南亚()
A.西瓜品种优B.气候条件好C.市场需求大D.种植利润高
14.下图示意某城市工业布局。
回答下列问题。
【1】假若图示城市工业布局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可能是()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2】根据图示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类工业为大型机械工业
B.②类工业对环境的污染最大
C.③类工业外迁利于改善城市大气环境
D.②类工业布局愈来愈受能源和原料的制约
15.现有一吨电脑芯片,准备从上海运到拉萨,最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铁路运输B.航空运输C.铁路、公路运输D.水路运输
16.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河流C.聚落D.气候
【2】后来,我国专家认为,该铁路在本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易受洪水威胁B.距离城镇过远C.工程量过大D.穿越了沙漠
17.2015年12月中国城市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目前中国部分城市急需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下图为华北某特
大城市“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20.近几年我国部分大城市出现“一雨即涝”现象,其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A.大城市多分布于地势低平地区
B.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增大
C.城市绿地总面积增加
D.排水体系建设滞后
18.环北冰洋地区兴起旅游热。
冻土地带留下机动雪橇的条条印迹,可能要50年才会消失。
阿拉斯加州行政中心安克雷奇常住居民仅3万人,但每周游轮靠岸时人口骤增至10万。
原住居民已换上西服,住进固定居所。
直升机的
轰鸣声惊扰着居民和动物。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环北冰洋地区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
A.破坏森林B.采挖珊瑚礁
C.水土流失D.对当地传统社区文化的强力冲击
【2】结合材料,有关旅游活动中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发展旅游业必然会对背景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②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都是由旅游者乱扔垃圾造成的
③为了保护良好的环境,应该限制发展旅游业
④旅游活动中带来的污染,对当地居民和旅游者都有危害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二、综合题
1.下图是我国东北地区略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太湖平原相比,该地区制约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
(2)甲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其生产特点是___________ ____ __、
________ ___(任答出2点即可)
(3)甲地区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试分析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2.读下面的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阿萨姆红茶为世界四大名茶之一,产自印度东北部地区,当地雨量丰富,促进了热带性的阿萨姆大叶种茶树的蓬勃发育,该地区的工业主要有锯木、胶合板、制茶和棉手工纺织业等。
材料二:图甲a、b分别为阿萨姆红茶主产区及其等高线示意图,图乙阿萨姆红茶种植园的景观图。
(1)描述图甲b的主要地形特点。
(2)图乙中的高大树木是为茶树遮阴而种,请分析当地日照强烈的原因。
(3)分析该地区工业布局的主要区位条件。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智利阿塔卡马沙漠号称是“世界干极”,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
然而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赤道附近的偏东信风减弱,致使流向太平洋西部的温暖海水滞留在东部),2015年9、10月沙漠中休眠已久的花的种子迅速生长,形成“沙漠花海”的自然奇景。
下图为阿塔卡马沙漠位置和相关地理景观示意图。
(1)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气候在阿塔卡马沙漠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解释2015年9、10月份阿塔卡马沙漠出现花海的原因。
西藏高三高中地理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
据此,回答下题。
1.该区域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D
【解析】1.读图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加之受地形阻挡,降水稀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故选D。
【考点】气候类型分布
2.下列地理现象,从成因上看,不属于热力环流的是()
A.海陆风B.山谷风C.南亚夏季风D.城市风
【答案】C
【解析】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有山谷风、海陆
风、城市风等。
而南亚的夏季风,是南半球东南信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与热力环流无关,故选C。
【考点】常见的热力环流
3.下图中的天气系统沿南、北方向移动,每小时移动20千米。
读下图,回答下题。
3.关于图中天气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B.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
C.它会导致所经之地气温下降D.它在我国冬季更常见
【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该天气系统为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锋面系统,锋面系统两侧的气流移动方向相同,是由于暖气团势力强于锋面下部的冷气团,该锋面将向冷气团一侧移动,为暖锋系统,A错、B对。
暖锋过境,气温升高,C 错。
暖锋主要出现在春季,D错。
故选B。
【考点】常见的天气系统
【方法总结】如何判断锋面气旋中的锋面类型。
①确定锋面位置: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锋线与槽
线重合.在等压线图中,低压中心等压线向外弯曲最大的地方的连线就是槽线所在位置(一般有两条),也即锋面所在
位置。
②确定气旋前后方向:先在图中用一个箭头表示气流前进方向,箭头指向北逆南顺,气流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反
之为后方。
③判断锋面性质:气旋东部气流来自较低的纬度,气温较高,当它向高纬移动时,遇到较高纬度的冷空气就
形成了暖锋.同样的,气旋西部气流是来自高纬度地区,向低纬运动时会遇到较低纬度的暖空气而形成冷锋.即“东暖西冷”,南北半球都一样。
④判断雨区位置:雨区总位于冷气团一侧,故暖锋雨区在锋前,冷锋雨区在锋后。
总结:“东暖
西冷”——气旋东侧为暖锋,西侧为冷锋;“前暖后冷”——暖锋雨区在锋前;冷锋雨区在锋后。
4.读下列等高线图,回答下题。
4.图中A、B两地的相对温差范围应为()
A. 0.60C -1.20C
B.1.20C -2.40C
C. 2.40C -3.60C
D. 3.60C -4.80C
【答案】B
【解析】4.读图结合等高线递变规律,B海拔在0-100米之间,A处海拔在300-400米之间,两地相对高度为
200-400米之间,根据垂直递减率计算可得,两地的温差为1.2-2.4之间,故选B。
【考点】垂直递减率
5.读下图,完成下题。
5.关于图中海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南半球,A处有暖流经过
B.位于北半球,A处有寒流经过
C.位于南半球,A处洋流对沿岸陆地起到了降温减湿作用
D.位于北半球,A处洋流对沿岸陆地起到了增温增湿作用
【答案】A
【解析】5.读图根据图中水温分布自北向南递减,该海区位于南半球,根据A处等温线向南凸出,为寒流流经,对沿岸地区起到增温增湿作用,故选A。
【考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马蹄湾是美国科罗拉多河一截U形的河道,也是格兰峡谷的一小段。
由于河湾环绕的巨岩形似马蹄,所以叫做“马蹄湾”,也有人叫它科罗拉多河的大拐弯。
圆润而深深的河湾,气势磅礴。
下图示意马蹄湾景观。
据此,回答下题。
6.图示河流沿岸,易形成的地貌是()
A.河口三角洲B.冲积扇C.河漫滩D.河心岛
【答案】C
【解析】6.读图可知,马蹄湾是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河口三角洲往往位于河流入海口处,不会形成在河流沿岸,A错。
冲积扇位于河流流出山口地区,由于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B错。
河流沿岸地区由于水位季节变化,在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堆积体的面积不断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堆积。
如果河流改道或者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
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或河谷发育成谷底较宽平时,洪水泛滥挟带的泥沙,堆积在河床两侧的河漫滩上,河水反复涨水泛滥,冲积层不断增厚,形成河漫滩平原,C对、D错。
故选C。
【考点】流水沉积作用
7.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
据此
回答下题。
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G层
B.A处有可能找到化石
C.E处岩层是由变质作用而形成
D.岩浆活动发生在褶皱形成后
【答案】B
【解析】7.读图根据岩层弯曲状况可知,G处中间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背斜天然拱形,结构坚固,可以修建隧道,A对。
A处为岩浆岩,不会含有化石,化石一般在沉积岩中,B错。
E处为变质岩,是受变质作用形成的,C 对。
岩浆岩侵入到已经发生弯曲的沉积岩层之中,所以岩浆活动发生在褶皱形成之后,D对。
故选B。
【考点】地质构造的判断与应用
8.读下图,回答下题。
8.达尔文在南美考察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现象。
A.整体性B.差异性C.稳定性D.非地带性
【答案】D
【解析】8.读图可知,①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按照地带性分布规律,该地应为热带草原自然带,但是该地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容易形成地形雨,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加湿作用明显,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属于非地带性现象,故选D。
【考点】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9.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和城市化进程两幅图,回答第9-10题。
【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间点应为()
A.1B.2C.3D.4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在人口增长率在2阶段人口增长率达到最大值,以后虽然图中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下降,但仍为正数,人口数量还在增长。
直到④阶段人口增长率为0,之后人口增长率为负,人口数量开始下降,所以人口数量最大时间为4阶段,故选D。
【2】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状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A.埃及B.德国C.新加坡D.中国
【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该国人口增长为负值,应当为发达国家,且该国城市化水平高,结合选项可知,德国符合该变化,故选B。
【考点】人口增长及城市化水平分布
【名师】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人口自然增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决定了人口的增殖条件和生存条件,通过改变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人口的自然增率。
经济发达或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对人口具有一种吸引力和凝聚力,人口机械增长为正值;相反,经济落后或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地区,对人口会产生一种排斥力和离散力,人口机械增长一般为负值。
(2)文化因素:这一因素更多地影响着人口的自然增长。
(3)医疗卫生因素:医学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着直接影响。
10.读南亚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题。
11.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正确的是( )
A.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B.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C.住宅区工业区旅游区D.住宅区绿化区工业区
【答案】B
【解析】11.由图可知,甲位于市中心,市场条件好,地价较高,最可能是商业区;乙位于甲周围,最可能是住宅区;图示城市位于南亚,丙位于城市的外缘,且位于盛行风向的垂直方向,靠近铁路,交通条件好,最可能是工业区。
故选B。
【考点】城市合理布局
11.下列关于拉萨、山南、琼结三城(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拉萨服务范围广,服务种类多
B.琼结等级低,服务范围广
C.在西藏区域内,与山南同等级的城市数目比与琼结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多
D.在西藏区域内,山南市的乃东区与琼结距离较近,说明城市等级越高,距离越近
【答案】A
【解析】12.拉萨为省会级城市,山南为地级市,琼结为乡镇,所以等级最高的为拉萨,服务范围广,等级高,A 对。
琼结等级低,服务范围小,B错。
在西藏区域内,与山南同等级的城市数目比与琼结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少,C 错。
等级越高,距离越远,D错。
故选A。
【考点】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
12.城市化的最主要标志是( )
A.建成区的面积扩大B.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多
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D.城市数量的增多
【答案】C
【解析】13.城市化的标志有: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长;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人口由乡村向城市集中。
其中最主要标志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故选C。
【考点】城市化的标志
【名师】城市化标志。
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有三个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城市化的本质第一,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
城市化首先表现为大批乡村人口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步提高。
第二,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使得原来从事传统低效的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转向从事现代高效的第二、第三产业,产业结构逐步升级转换,国家创造财富的能力不断提高。
第三,城市化是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城市是高消费群体聚集所在。
城市化使得大批低收入居民群体转变为高收入居民群体,因此城市化过程又是一个市场不断扩张、对投资者吸引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也是越来越多的国民在发展中享受到实惠的过程。
13.我国湖南的一些瓜农到东南亚承包土地,种植西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他们每年8月底到东南亚种西瓜,次年5月中旬返回湖南。
据此完成下题。
14.瓜农选择在东南亚种植西瓜,是因为东南亚()
A.西瓜品种优B.气候条件好C.市场需求大D.种植利润高
【答案】D
【解析】14.湖南瓜农选择在东南亚种植西瓜,是由于东南亚气候条件好,生长快,成熟早,获得利润高,根据题干的提示“瓜农在东南亚承包土地,销往全国各地”,西瓜品种优、种植成本低和市场需求大不是湖南瓜农选择在东南亚种植西瓜的原因,真正原因为种植利润高,故选D。
【考点】农业区位因素
14.下图示意某城市工业布局。
回答下列问题。
【1】假若图示城市工业布局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可能是()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答案】A
【解析】从图中不难看出,③工业由城市外缘向乡村迁移,根据对大气有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或垂直于主导风向的郊外的布局原则,判断该地的盛行风向为东南风,故选A。
【2】根据图示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类工业为大型机械工业
B.②类工业对环境的污染最大
C.③类工业外迁利于改善城市大气环境
D.②类工业布局愈来愈受能源和原料的制约
【答案】C
【解析】①类工业可能为食品工业,因为□类工业位于城市中心区,无污染,A错。
②△类工业位于城区,有污染
的工业不应布局在城区,B错。
③类工业迁移有利于改善城市大气环境,C对。
②类工业布局是否愈来愈受原料的
制约,这是不确定的,图中未给我们提示信息,D错。
故选C。
【考点】城市工业合理布局
【名师】功能区的合理布置(协调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
工业用地靠近交通便捷区位;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方便的联系;需劳动力多的工业区接近居民区
合理安排工业用地位置,减少对居民区的污染。
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布置在居民区内。
污染大或有火灾危险的企业远离城市,污染空气和水源的工业布置在城市的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
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在带内加以绿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环境免受直接污染。
在防护带中一般可设置一些少数人使用的、非长期停留的建筑留有发展余地。
15.现有一吨电脑芯片,准备从上海运到拉萨,最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铁路运输B.航空运输C.铁路、公路运输D.水路运输
【答案】B
【解析】17.由题目可知,运输产品为电脑芯片,价格高,且运量较小,适宜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主要
运输大宗笨重货物,故选B。
【考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16.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河流C.聚落D.气候
【答案】A
【解析】根据铁路线修建的原则,在山区应尽量少穿越等高线。
读图,图示铁路沿1000米等高线修建,主要是因
为不穿越等高线,地势起伏较小,所以考虑的主导因素是地形,A对。
图示天山地区河流短小,铁路线没有沿河修建,B错。
线路没有经过主要城市,主导因素不是聚落,C错。
该地区耕地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的绿洲上,也是聚
落主要分布区,D错。
故选A。
【2】后来,我国专家认为,该铁路在本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易受洪水威胁B.距离城镇过远C.工程量过大D.穿越了沙漠
【答案】B
【解析】铁路修建的意义是加强区域间的联系,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图中铁路线与城市吐鲁番之间高差较大,距离远,不利于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所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距城镇过远,B对。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线路长短,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错。
该地区是干旱区,洪水灾害少,C错。
沿等高线修建,工程量较小,D错。
故选B。
【考点】交通运输线路布局区位因素
【名师】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主要从社会、经济、自然、科技四个方面入手。
1.社会因素:主要从人口和民族这一方面来答。
对于西部地区的交通线来说,主要指途经地区少数民族和贫困人口多,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脱贫扶贫;而对于东部来说,主要指沿途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可以减轻南北客运压力。
2.经济因素:沿线资源(矿产、经济、旅游等)丰富,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
经济发展。
3.自然因素:西部一般自然条件不好(地势起伏大、地质灾害多发、环境恶劣);而东部一般是地势平坦,起伏小。
4.科技因素:先进的科技是保证。
17.2015年12月中国城市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目前中国部分城市急需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下图为华北某特
大城市“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20.近几年我国部分大城市出现“一雨即涝”现象,其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A.大城市多分布于地势低平地区
B.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增大
C.城市绿地总面积增加
D.排水体系建设滞后
【答案】C
【解析】20.近几年我国部分大城市出现“一雨即涝”现象,主要原因是大城市多分布于地势低平地区,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增大,城市排水体系建设滞后等,而城市绿地总面积增加会导致内涝减少,故选C。
【考点】城市内涝发生的原因
18.环北冰洋地区兴起旅游热。
冻土地带留下机动雪橇的条条印迹,可能要50年才会消失。
阿拉斯加州行政中心安克雷奇常住居民仅3万人,但每周游轮靠岸时人口骤增至10万。
原住居民已换上西服,住进固定居所。
直升机的轰鸣声惊扰着居民和动物。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环北冰洋地区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
A.破坏森林B.采挖珊瑚礁
C.水土流失D.对当地传统社区文化的强力冲击
【答案】D
【解析】环北冰洋地区原住居民已换上西服,住进固定居所,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强力冲击,D对。
北冰洋地区森林分布少,发展旅游不会对森林造成影响,A错。
珊瑚礁主要分布在热带海洋,北冰洋纬度低,没有珊瑚礁分布,B错。
北冰洋地区降水少,不会有严重水土流失,C错。
故选D。
【2】结合材料,有关旅游活动中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发展旅游业必然会对背景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②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都是由旅游者乱扔垃圾造成的
③为了保护良好的环境,应该限制发展旅游业
④旅游活动中带来的污染,对当地居民和旅游者都有危害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D
【解析】旅游开发对景点景区造成的污染有的是由游客造成的,也有的是由当地的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以及发展旅游业过程中的不当行为造成的;除污染外还包括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对视觉效果的破坏,以及对文物古迹的破坏等。
但不能因此就不发展或限制旅游业发展,关键是如何协调好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故选D。
【考点】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问题
二、综合题
1.下图是我国东北地区略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太湖平原相比,该地区制约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
(2)甲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其生产特点是___________ ____ __、
________ ___(任答出2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