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总3套试卷〗上海市虹口区2021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能力测试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甲、乙两只白炽灯的铭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灯灯丝比乙灯灯丝粗
B.两灯都正常发光时,甲灯消耗的电能较少
C.两灯并联后,接在110 V电路中,两灯一样亮
D.两灯串联后,接在110 V电路中,甲灯比乙灯亮
【答案】D
【解析】A.由图知道,甲乙灯泡的额定电压相同,由R=U2/P知道,额定功率大的,电阻小,即甲的电阻大于乙的电阻;又因为灯丝的长度和材料都是相同的,所以甲灯灯丝比乙灯灯丝细,故A错误;
B.当两灯都正常发光时,甲灯的功率小于乙灯的功率,由W=Pt知道,由于时间不确定,所以无法比较两灯所用电能的大小,故B错误;
C.当两灯并联,接在110V电路中时,由P=U2/R知道,由于甲的电阻大于乙的电阻,所以P甲<P乙,即乙灯比甲灯亮,故C错误;
D.当两灯串联,接在110 V电路中时,通过两灯的电流相等,由P=I2R知道,P甲>P乙,即甲灯比乙灯亮,故D正确;
故选D。

2.ɑ、b两个磁极之间有一个小磁针,小磁
针静止时的指向如下图所示,则()
A.ɑ是S极,b是N极B.ɑ是N极,b是S极C.ɑ、b都是N极D.ɑ、b 都是S极
【答案】A
【详解】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从图可知:a端和小磁针的N 极相吸引,故a端是S极;b端和小磁针的S极相吸引,故b端是N极;综上,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以下温度最接近25℃的是()
A.舒适的房间温度B.人的正常体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冷冻食物的温度
【答案】A
【解析】A.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约25℃左右;故A符合题意;
B.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故C不符合题意;
D.冷冻食物的温度约为−5℃,故D不符合实际。

4.我国自主生产的“吉利金刚”小轿车,发动机正常怠速为1200转/分钟,怠速指汽车不前进时发动机的转速.则对于怠速说法正确的是
A.发动机1秒钟完成20个工作循环B.发动机1分钟完成吸气冲程1200次
C.发动机1秒钟完成做功冲程10次D.发动机1秒钟共完成80个冲程
【答案】C
【详解】发动机飞轮转速是1200r/min=20r/s;
表示每秒飞轮转动20圈,完成10个工作循环,做功10次,完成40个冲程,故AD错误C正确;
发动机每秒完成10个工作循环,发1分钟完成600个工作循环,即完成的吸气冲程为600次,故B错误.故选C.
【点睛】
四冲程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曲轴转过两周,由四个冲程组成,分别为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对外做功一次,其中做功和压缩冲程有能的转化.考题中常出现要牢记.
5.“梁湖碧玉茶”是鄂州市梁子湖的特色农业品牌,曾在“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荣获特等奖.下列对于沏茶和品茶过程中情境的解释,正确的是
A.沏茶时,杯内水面上方出现白雾,这是汽化现象
B.沏茶时,玻璃杯的外壁上会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
C.品茶时茶香四溢,这是一种升华现象
D.品茶时茶香四溢,这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D
【详解】A、沏茶时,杯内水面上方出现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
B、沏茶时,玻璃杯的内壁上会出现小水珠,是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
CD、茶香四溢是因为茶水的香味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到空气中,故C错误、D正确.
6.如图所示,是感应式电能表的示意图,与其技术参数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正常工作时电压为220V
B .每转2圈电路耗电为1kW ·h
C .标定电流为10A
D .电路消耗的电能是2486kW ·h
【答案】A 【详解】A .由图知道,电能表正常工作时额定电压为220V ,故A 正确;
B .1920r/kw •h ,表示每消耗1kw •h 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1920转,故B 错误;
C .“2.5(10)A ”表示电能表的标定电流是2.5A ,最大瞬间电流是10A ,故C 错误;
D .由图知道,此时的示数为248.6kW •h ,故D 错误。

故选A 。

7.L 1、L 2分别标有“220V , 40W ” 和“220V , 100W ”,现将它们串联在220V 的电路中,若灯泡的电阻不受温度的影响,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标有“220V ,100W ”的灯泡更亮些
B .标有“220V , 40W ”的灯泡电阻是1210Ω
C .它们的电流之比是1:1
D .它们的实际总功率小于40W
【答案】A
【详解】ABC .两个灯泡的电阻
R 1=22
11
(220V)40W U P ==1210Ω R 2=22
22(220V)100W
U P ==484Ω R 1>R 2
两灯串联接到220V 的电源上,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它们的电流之比是1:1,根据P=I 2R 可知灯泡L 1更亮,即标有“220V ,40W ”的灯泡更亮些,故A 错误,符合题意,B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它们串联在220V 电路中时总功率
P 串=22
12(220V)1210+484U R R =+ΩΩ
≈28.6W <40W 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8.两灯泡L 1和L 2分别标有“3.8V 0.2A ”和“3.8V 0.3A ”字样,安装进电路,闭合开关后两灯均能正常发
光。

假设灯泡的电阻不受温度影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两灯串联
B .灯L 2更亮
C .灯L 1的电阻丝更粗
D .电路的总电流为0.2A
【答案】B
【详解】根据额定电压和电流可求两灯电阻分别为 111 3.8V
19Ω0.2A
U R I === 222 3.8V 12.7Ω0.3A U R I =
=≈ 可知灯L 1电阻更大,则L 1灯丝更细;若两灯泡串联,则由串联电流规律可知,两灯泡电流相等,但由于两灯额定电流不相同,则两灯不能同时正常发光,不可能为串联,故两灯为并联;两灯额定电压均为3.8V ,则并联在3.8V 的电源上便可使两灯均正常发光,干路电流为
I=I 1+I 2=0.2A+0.3A=0.5A
两灯实际功率分别为
P 1=U 1I 1=3.8V×0.2A=0.76W
P 2=U 2I 2=3.8V×0.3A=1.14W
灯泡L 2实际功率更大,则L 2更亮,故选B 。

9.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 ,电路正常工作.过了一会儿,灯L 突然熄灭,两个电表中只有一个电表的示数变小.若整个装置除了灯L 和电阻R 以外,其余都完好,那么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一定是灯L 断路
B .一定是电阻R 断路
C .可能是灯L 短路
D .可能是电阻R 短路
【答案】B
【详解】整个装置除了灯L 和电阻R 以外,其余都完好。

首先考虑灯L ,若灯L 发生短路,则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都变大;若灯L 断路两表示数都变小,所以均不符合题意。

然后考虑电阻R ,若电阻R 被短路,则灯L 发光,不符合题意;若电阻R 断路,灯L 不亮,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符合题意。

故选B 。

10.下列生活情景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温度升高
B .冬季人们常用热水袋取暖
C .铁丝被反复弯折,弯折处发热
D .食品放在冰箱中,温度降低
【答案】C
【详解】A 选项,金属勺在热汤中热量会由汤传递给金属勺,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故A 不符合题意.
B 选项,用热水袋取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故B 不符合题意.
C 选项,弯折铁丝时,机械能转化为铁丝的内能,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故C 符合题意.
D 选项,食品在冰箱中,热量会由食物传递给冰箱,食物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故D 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为C .
【点睛】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内能,做功是一种形式的能量变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热传递是内能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二、填空题
11.有一种电源被称作“恒定电流源”,它能够对外提供大小不变的电流。

现有一个恒定电流源,它对外提供大小为3 A 的电流,用它给一个标有“6 V 0.5 A ”的灯泡供电,要使灯泡正常工作,需要给灯泡________联一个阻值为________Ω的电阻。

【答案】并 2.4
【详解】[1]恒定电流源提供的电流为3A ,大于灯泡正常工作的电流0.5A ,要使灯泡正常工作应并联一个电阻R 分流。

[2]因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通过电阻R 的电流
I R =I−I L =3A−0.5A =2.5A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则电阻R 两端的电压
U =U L =6V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并联电阻R 的阻值
R 6V ===2.42.5A
U R I 12.如图所示,相同的甲、乙容器中装有质量与初温都相同的水,已知电热丝的阻值R 1>R 2,两电路中电源相同,通电后,A 图中_________容器内的水先沸腾(选填“甲”或“乙”);相同时间内A 、B 图中,________图中的R 1产生的热量较多(选填“A ”或“B ”)。

【答案】乙 A
【详解】[1]A图中,电热丝R1、R2并联,由
Q=W=
2
U
t
R

R1>R2,
两个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在相等的时间内电热丝R2产生的热量多,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吸收的热量越多,温度升高越快,所以乙中水先沸腾;
[2]A图中,R1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B图中,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R1两端的电压小于电源电压,由
Q=W=
2
U
t
R

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A图中的R1产生的热量较多。

13.如图所示,这是汽油机的_____冲程;随着科技的进步,热机效率_____(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达到100%。

【答案】压缩不可能
【详解】[1]由图可知此为汽油机的压缩冲程;
[2]热机效率不可能达到100%,因为总是有能量损失。

14.如图是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电路.闭合开关S,使滑片P向左不断移动,则电流表的示数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答案】增大增大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量足的电流,根
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P=UI可知灯泡实际功率的变化.
【详解】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量足的电流,当滑片P向左不断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减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减小,
由I=U
R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增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增大;
由U=IR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大,
由P=UI可知,灯泡的实际功率增大.
故答案为增大;增大.
15.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查表可知,水的比热容是c水=4.2×103J/(kg.0C)表示________,一桶水倒掉一半后,剩下的水的比热容_____(变大/不变/变小),如果水结成冰后比热容_______。

(变大/不变/变小)
【答案】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热(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不变变小
【解析】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热(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把水倒掉一半,比热容不变,仍为4.2×103J/(kg.℃),冰的比热容为
2.1×103J/(kg.℃),如果水结成冰后比热容变小。

16.在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________冲程;某品牌汽车行驶100km消耗汽油7kg,这些汽油完全燃烧能放出________ J的热量.(汽油的热值q=4.6×107J/kg)
【答案】做功 3.22×108
【分析】(1)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其中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
(2)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用公式Q=qm计算,其中q为燃料的热值.
【详解】(1)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实现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是做功冲程;
(2)7kg汽油完全燃烧要放出的热量:
Q放=mq=4.6×107J/kg×7kg=3.22×108J.
17.在烹饪肉片时,直接爆炒,会将肉片炒焦,失去鲜味,在肉片外附着上淀粉糊,炒出的肉片既鲜嫩又美味,在炒肉的过程中,肉片内能增加主要是通过_____方式实现的,附近能闻到肉香是_____现象。

【答案】热传递扩散
【解析】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内能增加主要通过热传递方式实现的;附近能闻到肉香是因为香味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18.把一只标有“12V 6W”字样的灯和一只电阻连到12V的电源上,灯能正常发光,而电路的总功率是9W,那么灯泡与电阻肯定是_____联的,且电阻的阻值为______Ω
【答案】并联48
【详解】因为灯泡的额定电压与电源的电压相同,所以、灯与电阻一定是并联;
I=P/U=9W/12V=0.75A ,
I L =P 额/U 额=6W/12V=0.5A ,
所以
I R =I-I L =0.75A-0.5A=0.25A
R=U R /I R =12V/0.25A=48Ω.
19.如图所示,大明利用滑轮组将重为900N 的木箱以0.2m/s 的速度吊到10m 高处,每个滑轮重100N.不计绳重及轮、轴间摩擦,此过程中,他施加于绳端的拉力为________N ,拉动绳端的速度为________m/s ,绳端拉力做功的功率为________W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答案】500 0.4 200 90
【详解】[1]由图知,n=2,由于不计绳重和轮与轴间的摩擦,则拉力
100N+900N =500N 22
G G F +==轮(), [2]绳端移动速度
220.2m/s=0.4m/s v v ==⨯箱,
[3]拉力做功的功率:
500N 0.4m/s=200W P Fv ==⨯;
[4]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900100%100%100%100%90% 2 2500W Gh Gh N W Fs F h N
η=⨯=⨯=⨯=⨯=⨯⨯有总。

三、作图题
20.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第一个单元《前夜》中,工程师林致远为开国大典设计了旗杆,并实现了电动升旗,电动旗杆内部安装了一套机电一体化的旗杆驱动机芯,工作过程中,旗杆驱动机芯代替人力将五星红旗升至旗杆顶端指定位置,旗杆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根据示意图在方框中画出电动旗杆的电路图(电源用电池符号代替,旗杆驱动机芯符号用电动机符号表示)。

(______)
【答案】
【详解】由图可知,电动旗杆由电源、电动机和开关组成,如图所示:
21.某初中学生根据所学物理知识,自行设计了防盗警报器.要求当有人走到自家门口指定区域时,通过感应装置实现开关闭合,灯泡变亮,电铃不响,提示有人靠近自家家门;当将器具放入钥匙孔内时,触动某个装置,相当于开关闭合,电铃响起,电灯不熄灭;无人靠近家门口时,电灯不亮,电铃不响.器材干电池、导线、开关、小灯泡和小电铃.在下面虚线框内画出设计电路图
(_____)
【答案】
【解析】要求当有人走到自家门口指定区域时,通过感应装置实现开关闭合,灯泡变亮,电铃不响,提示有人靠近自家家门,由此分析可得小灯泡和小电铃是并联关系,一个开关控制电路;当将器具放入钥匙
孔内时,触动某个装置,相当于开关闭合,电铃响起,电灯不熄灭,由此分析可得小电铃和一个开关串联;无人靠近家门口时,电灯不亮,电铃不响,综合以上要求,设计电路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
22.如图是“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实验装置。

(1)闭合开关后,当导体ab向左或向右运动时,电流表指针偏转,当导体ab向上或向下运动时,电流表指针不偏转,说明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______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2)在此实验中,感应电流的产生过程是______能转化为电能;
(3)这个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是制造______(填“电动机”或“发电机”)。

【答案】切割磁感线机械能发电机
【详解】(1)[1]由图可知,蹄形磁体如图放置时,磁感线方向为竖直方向。

当导体ab左右运动时,对磁感线形成切割,此时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有感应电流产生;导体ab上下运动时,不切割磁感线,此时电流表指针不偏转,说明没有感应电流产生。

(2)[2]在实验中,感应电流是由于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而产生的,,此时导体具有机械能,所以,感应电流产生的过程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3]此现象是利用导体切割磁感线来产生电能的过程,所以它的重要应用是制造发电机。

23.如图是我们熟悉的四个实验情景
(1)甲图中,磨平的铅块能紧紧地“粘”在一起,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快速下压活塞,硝化棉燃烧起来,是用_________的方法改变物体内院的.
(3)丙图中,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中密度小的空气和密度大的二氧化氮的位置_____(选填“能“或“不能”)上下颠倒.
(4)丁图中,水沸腾后水蒸气推动软木塞冲出试管口,能量的转化与内燃机的_____冲程相同.
【答案】分子间有引力做功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不能做功
【详解】(1)甲图中,磨平的铅块能紧紧地“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2)乙图中,快速下压活塞,硝化棉燃烧起来,是压缩气体做功,是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使瓶内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3)丙图中,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4)丁图中,水沸腾后软木塞被推出,是水蒸气膨胀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五、计算题
24.【答案】
初三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电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B.金属靠自由电子导电
C.导体的电阻大小只跟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D.电学中规定正电荷的运动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答案】B
【解析】分析:(1)用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排斥;
(2)电荷的定向移动会形成电流;
(3)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4)物理学中电流方向的规定;
解答:A、用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排斥,故A错误;
B、金属靠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导电,故B正确;
C、导体电阻大小由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决定,还跟温度有关,故C错误.
D、电学中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用电器的原理,电流的形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一道基础题,应熟记相关的基础知识.易错点是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下列关于温度、热量、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B.温度越高,物体的比热越大
C.吸收的热量越多,物体的比热越大
D.温度越高,物体具有的热量越多
【答案】A
【解析】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A 正确;
BC、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温度的高低、质量的大小都没有关系,故BC错误;
D、热量是一过程量,它所对应的术语是“吸收”和“放出”,不能用“具有”,故D错误。

故选A。

3.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对图中物理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飘渺的雾”是升华现象,要吸热
B .“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要吸热
C .“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要放热
D .“轻柔的雪”是凝固现象,要放热
【答案】C
【解析】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属于是液化现象,要放热,故A 不符合题意;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属于是液化现象,要放热,故B 不合题意;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属于是凝华现象,要放热,故C 符合题意;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属于是凝华现象,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C 。

4.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种电路,其中电源电压不变且未知,R 0是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在实验中不拆改电路的情况下,能够测量出未知电阻R x 阻值的电路是
A .只有①
B .只有②③
C .只有①②③
D .①②③④都可以
【答案】C
【详解】由图知, ①.只闭合S 1时,电路是只有R 0的基本电路,电流表测量通过R 0的电流I 0;再闭合S 2,两只电阻并联,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I ,根据电源电压不变列式I 0R 0=(I ﹣I 0)R x 可求出R x 的阻值,故能测出R x 阻值; ②.只闭合S 2时,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I 1;两开关都闭合时只有R 0接入电路中,电流表测此时电路中电流I 0,根据电源电压不变列式I 1(R 0+R x )=I 0R 0可求出R x 的阻值,故能测出R x 阻值; ③.闭合开关S 、S 2,两只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为U ;闭合S ,断开S 2,闭合S 1,电压表测量
电阻R 0两端电压U 0,根据电路电流相等列式0x U R R =00
U R 可求出R x 的阻值,故能测出R x 阻值; ④.闭合开关S ,S 1接1,两只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R 0两端电压为U 0;S 1接2,电压表反接,不能测量R x 两端电压U x ,仅有一个电压值,不能测出R x 阻值.
故C符合题意.
5.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功率大的机器做功就一定快
B.功率大的机器做功就一定多
C.做功快的机器其机械效率一定大
D.物体受力且运动时,力对物体就做了功
【答案】A
【解析】A.功率反映了做功的快慢,功率大则做功快,功率小,则做功慢,故A正确;
B.由W=Pt可知,做功多少由于功率和做功时间有关,时间不确定无法比较做功多少,故B错误;C.做功快的机器,其功率大,但机械效率与功率大小没有直接关系,故C错误;
D.若物体运动的方向与受力方向垂直,则力对物体没有做功,故D错误。

故选A。

6.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某两点间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为0.5A﹣1.5A之间,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为3V﹣6V之间,则定值电阻R0的阻值及电源电压分别为()
A.3Ω,3V B.3Ω,7.5 V C.6Ω,6 V D.6Ω,9 V
【答案】B
【详解】由图可知,两个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的电流。

由题意可知,当电流表的示数增大时,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由于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则电源电压
U=0.5A×R0+6V=1.5A×R0+3V
解得:R0=3Ω
U=0.5A×R0+6V=7.5V
故选B。

7.图所示为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冲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这是压缩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这是做功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这是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答案】D
【详解】由图可知,汽油机的火花塞正在打火,所以汽油机正处于做功冲程,在做功冲程中的能量转化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BC错、D正确.故选D.
【点睛】
(1)汽油机的四个冲程,可根据气阀和活塞的状态判断是哪个冲程;(2)汽油机的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8.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凸透镜的焦距是30cm
②乙图所示实验中若发现光屏上的像位置偏低,则把蜡烛的位置适当提高即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③如果用不透明纸板把乙图中的透镜遮住上半部分,则在光屏上仍能看到蜡烛火焰完整的像
④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⑤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
⑥若蜡烛移至60cm刻线处,在光屏上不能成像,但在光屏位置透过透镜能看到放大的像。

A.①④⑥B.②④⑤C.①②⑤D.③④⑥
【答案】D
【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由图知道,此透镜的焦距是:30cm-20cm=10cm,故①错误;
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即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所以,若发现光屏上的像位置偏低,则应把蜡烛的位置适当降低,即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故②错误;
物体由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

所以,若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且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只是由于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故③正确;
由图乙知道,此时物距u=15cm,像距v=30cm,即2f>u>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幻灯机或投影仪,故④正确,⑤错误;
若蜡烛移至60cm刻线处,则u<f,所以,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但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只能在光屏位置透过透镜能看到放大的像,故⑥正确;综上所述,只有D符合题意,故选D。

9.“可燃冰”作为新型能源,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同等条件下,“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煤气的数十倍,这表示“可燃冰”的()
A.热量很大B.温度很高C.热值很大D.比热容很大
【答案】C
【详解】同等条件下,也就是质量相等,两者都完全燃烧.“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煤气的数十倍,说明“可燃冰”的热值大于煤气的热值,即“可燃冰”的热值很大。

10.下列运用科学方法的实例中,属于“转换法”的是:()
A.根据电功率的定义写出其公式B.改变内能的方法分做功和热传递两类
C.将电流比作水流来研究D.通过吸起大头针的个数来判断磁体的磁性大小
【答案】D
【详解】A.根据电功率的定义写出其公式运用了比值定义法,故A不符合题;
B.改变内能的方法分为做功和热传递,是运用了分类法,故B不符合题;
C.将电流比作水流,运用了类比法,故C不符合题意;
D.通过比较吸起大头针的个数来判断磁性的大小,将比较磁性大小转换为比较吸引大头针个数,运用了转换法,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将包装口香糖的锡箔纸剪成中间较窄的细条,然后将锡箔纸细条的两端连接电池正负极,很快发现细条中较窄处开始冒烟起火,这是因为锡条将电池短路,导致电流很_____,而锡箔纸条中间最细处的电阻较_____,发热较快.(均选填“大”或“小”)
【答案】大大
【分析】金属都具有导电性,是导体,导线直接将电源连接起来的电路叫短路,短路时,容易烧坏电路或形成火灾.
【详解】因为铝是金属,属于导体,铝纸条两端的铝面直接接触电池的正负极,造成短路,这样电流会很大,
铝纸条中间最细处的电阻较大,根据Q=I2Rt可知,此时电路中迅速产生大量热量使温度达到锡纸的着火点而使之燃烧.
12.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可调,灯L上标有“6V 6W”的字样,R1的阻值为10Ω,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30Ω 2A”的字样,两表的量程分别是0~3A和0~15V。

闭合S1、S2、S3,调节电源电压使灯L正常发光,则此时电源电压为______V。

当只闭合开关S2时,移动滑片P,保证电路安全前提下,要求至少有一个电表示数不低于量程的一半,则电源可调的最高电压与最低电压的差值为_________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