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心灵,把学生引入音乐之门——浅淡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导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碰撞心灵,把学生引入音乐之门——浅淡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导
入
温冰
【摘要】@@ 在当前高中音乐教育没有升学压力的背景下,许多高中学生对音乐课并不重视,他们只关心与高考相关的学科,要想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入手.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进行导入,结合流行音乐进行导入,用老师或学生的范唱、范奏进行导入,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导入,就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强化,学习的热情不断提高,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在情感上感到愉悦,真正喜欢上音乐课!
【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下旬刊)》
【年(卷),期】2010(000)007
【总页数】3页(P124-126)
【作者】温冰
【作者单位】郑州市101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在当前高中音乐教育没有升学压力的背景下,许多高中学生对音乐课并不重视,他们只关心与高考相关的学科,要想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入手。
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进行导入,结合流行音乐进行导入,用老师或学生的范唱、范奏进行导入,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导入,就能使学生
的学习兴趣不断强化,学习的热情不断提高,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在情感上感到愉悦,真正喜欢上音乐课!
2008年9月,我省高中音乐课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
如何将新课改的理念融入音乐课堂之中,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是我们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在当前高中音乐教育没有升学压力的背景下,许多学生对高中音乐课并不重视,他们只关心与高考相关的学科,音乐课对他们来说如同鸡肋,很多时候都是老师只管在前面讲,学生则漫不经心地坐在那里听。
所以,要想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入手。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课标教育理念中的“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的也正是这一点。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音乐课亦是如此,良好的导入就是这节音乐课成功的一半。
如何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导入新课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
高中音乐欣赏,是一门让学生用情感、用知识,体会和分析优秀的音乐文化遗产的课程,要让学生们了解它们,热爱它们,喜爱它们。
但是由于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的年代和时代背景与现在的时代相隔久远,或是其内容与学生们今天的生活内容“格格不入”,所以就造成了学生们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情况。
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要结合古今,综合学科知识,吸引学生去感受、了解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
所以教师从一开始的导入就要抓住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心理,让他们自己愿意到你的音乐课堂里来共同体会音乐的魅力。
本人根据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探寻导入设计的方法,结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教材与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音乐鉴赏课的导入方法:
一、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进行导入
中国古诗的意境通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有时,一句美妙的诗句可以让学
生领略到复杂的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意境。
例如在欣赏蒙古族原生态民歌《辽阔的草原》时,首先应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蒙古人民真正的生活,一句学生们再熟悉不过的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当你刚一起头,学生便会不自觉地跟你吟诵起来,一句小诗的力量,可以让你轻松地把学生带入另一片天地。
又如,在欣赏中国古代音乐《阳关三叠》时,可以用唐诗来导入。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高中语文课本中的诗句,学生既能熟背,又理解它的含义。
我就利用这一点,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文,同时播放《阳关三叠》的古筝曲作为音乐背景,朗诵与高低起伏的音乐和谐地融会在一起,那种离别忧伤的情感便表露得淋漓尽致,学生一下就被这种氛围所感染。
在学习《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印象派音乐》时,笔者以一幅法国印象派绘画大师莫奈的《印象·日出》进行导入,并同时播放钢琴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让学生先直观地感受印象派美术作品的特点,把印象派的风景画作品与具有相同意韵的音乐作品相联系,使学生感受到好的音乐就像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好的美术作品又宛如一支美妙的乐曲,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境,进而顺利地了解印象派音乐的特征。
又如在讲授《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一课时,我用地理和历史知识进行导入。
首先我问学生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洲?学生很快地告诉我是亚洲。
紧接着我又问学生:“人类四大文明古国中有哪几个在亚洲?”学生都积极地发言说是“中国、印度和古巴比伦。
”学生们立刻对这节课要学的内容产生好奇,也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节课的主题《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然后结合亚洲的地图让学生了解亚洲的音乐概况。
结合这些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时比单纯地从音乐导入效果更好。
二、结合流行音乐进行导入
当今的高中学生最喜欢的就是流行音乐,面对浩瀚乐海中的经典音乐、严肃音乐则态度漠然,缺乏相应的鉴赏方法和能力,因此他们往往对教材中的音乐作品不感兴趣。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若自恃清高,与学生划分楚河汉界,互不相干,只能让学生敬而远之。
于是,我常常以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或时尚电视节目作为切入点,导入教材内容。
比如“人音版”教材中《高亢的西北腔》一课,我以阿宝演唱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作为导入:“阿宝的演唱给民歌界带来了新鲜的气息,他把乡土和通俗不可思议地糅合在一起,把很多歌儿唱得风趣而诙谐,他成了舞台上的明星,成了西北歌王,那西北民歌具有怎样的特点呢?”由此自然地引出课题。
又如《钢琴艺术的奇葩》一课,我以周杰伦的《夜曲》导入:“这首歌曲描述了因恋人最爱听肖邦的夜曲,所以选择用弹奏夜曲的方式,纪念已逝去的恋人和爱情。
有‘钢琴诗人’之称的肖邦,一直是学习古典音乐出身的周杰伦非常欣赏的音乐家,大家能谈谈对偶像的偶像——肖邦的认识吗?”
再如教授《醇厚的中原韵》时,我用刘欢的《好汉歌》导入;学习《鼓乐铿锵》一课时,我以红缨束女子打击乐团演奏的鼓乐进行导入;在《丝竹相和》这课,我采用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流行音乐导入;在《拉丁美洲音乐》一课,我则用《生命之杯》导入等等。
总之,要利用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欢,积极探索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切合点来进行课堂的导入,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用老师或学生的范唱、范奏进行导入
学生喜欢老师,更喜欢老师在专业方面的表现,尤其是音乐方面的卓越表现。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音乐教师多专多能,善于表演也是我们应该掌握的一种技能。
在课堂上,如果老师能够放开喉咙高歌一曲,或者坐在钢琴前大显身手,那对学生将是莫大的鼓舞,不但能起到“示”与“范”的作用,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
他们对音乐的理解。
教师把这些表演运用在课题导入上,那更是一种非常好的手段。
比如,在上《贝多芬》一课时,我首先给学生弹奏了一曲他们耳熟能详的《致爱丽丝》,那熟悉、优美、缠绵的音乐,一下子就吸引了全体学生,然后我顺势提出问题:“还记得这首乐曲的作者是谁吗?”从而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又如在学习《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成熟》一课时,我首先演唱了一首学生们很熟悉的
舒伯特的《小夜曲》,声情并茂地演唱立刻把学生带进了舒伯特的浪漫音乐世界,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对舒伯特艺术歌曲探究和学习的欲望,同时也树立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对以后的音乐鉴赏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在每个班级里,都会有一两个甚至几个有音乐特长的学生,教师也不能浪费这些有利的“资源”,他们是课堂中活生生的例子,能够直接影响其他学生对待音乐的态度。
比如,在《音乐与人生》这一节课中我们要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于是我就安排一名会弹奏琵琶的同学在课前为同学们演奏了一曲,然后给大家介绍琵琶,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以饱满的精神进入学习的状态,效果很好。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有专长的学生,如唱歌、跳舞、钢琴、朗诵,还有在其他学科比较突出的学生,如地理、历史、美术等,我都会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些“活”资源,这既给了他们自我展现的机会,又增添了课堂气氛,使音乐课“活”了起来,效果甚好。
四、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导入
欣赏课教学中有许多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差很远,如何将学生带入一个陌生的领域呢?有时采用对比探究的方法进行导入,可以使对比事物的形象更加鲜明、更加突出,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巴赫——宗教复调音乐顶峰》一课,本课的内容
距离学生很遥远,并且复调音乐对学生来说非常陌生,如果单纯从理论上给学生讲解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的概念,学生会感觉非常枯燥,不容易接受。
所以我在导入时通过多媒体打出两条谱子进行对比,一条是主调音乐,一条是复调音乐,让学生
分成两个声部进行演唱。
学生在演唱后发现这两段音乐的高声部完全一样,只是低声部的旋律不同,然后进一步去探究两个低声部的不同特点,学生通过比较后自己就能总结出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的不同。
这样的新课导入既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又使学生对接下来要欣赏的复调音乐产生极大兴趣,使原本很难上的一节课变得轻松活泼。
再如《高山流水志家国》一课,是让学生学习古老的中国古琴文化,但是很多学生对古琴和古筝这两件乐器很容易混淆,这时就可先将两件乐器进行对比,欣赏两件乐器的演奏片断,然后引导学生在声音特点、演奏方法、乐器构造等方面发现、对比、探究两者的不同,这样的新课导入既形象鲜明又印象深刻。
导入,是一扇美丽的门。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随着当今社会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的引进,更是给音乐欣赏课中的导入带来种种便利的条件。
只要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学科特点、教材内容、教学设施等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巧妙设计、灵活运用,选择最为合适的导入方法,就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强化,学习的热情不断提高,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在情感上感到愉悦,真正喜欢上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