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取氧气》同步练习 2022年化学同步练习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 制取氧气
5分钟训练
1.氧气制备方法:
最|早:英人卜利士力加热红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仙丹〕制得 .
现今工业:①分馏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氧气的发现和工业制备方法,属于了解内容.
答案:氧化汞〔红粉〕①液化空气②电解水法
2.氧气制备实验:
本卷须知:
瓶内水位略高于长颈漏斗末端,防止_____________ .广口瓶内_____________有空气,_____________气体不收集;将_____________ ,用手压住漏斗口,每次参加双氧水不可太多,以免氧气产生速率_____________ ,用_____________法收集 .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过氧化氢分解法制备氧气的实验原理.
答案:产生的氧气逸出残存反响刚开始产生的塞子塞紧太快排水
10分钟训练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D.物质发生氧化反响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
思路解析:着火点是物质的本身属性,不可改变.水能够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收大量的热,使火焰的温度迅速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动植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使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属于氧化反响,也可说是缓慢氧化;红磷着火点很高,不容易发生自燃,白磷那么容易自燃,因为白磷的着火点很低;物质发生氧化反响,不一定都发光,但可以发热.
答案:B
2.某学生在实验室设计了五种制取氧气时使用药品的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①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②将氯酸钾加热③将高锰酸钾加热④将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混合加热⑤将二氧化锰加热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
思路解析:氯酸钾直接加热,很难分解;二氧化锰加热不分解,无法产生氧气.故②⑤不可能.
答案:C
3.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
B.反响时都发光、放热
思路解析:燃烧、缓慢氧化、自燃,三者的共同点都是与氧气反响,都属于氧化复原反响. 答案:C
30分钟训练
1.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思路解析:大量氧气的制备即工业制备氧气,一般采用别离液态空气法.A、B都是实验室制备少量氧气的方法;D无法得到氧气.
答案:C
2.催化剂在化学反响中所起的作用是〔〕
思路解析: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响速率,在生产上我们一般要求加快反响速率,在其他领域那么需要用催化剂降低化学反响速率;如食品的防腐、橡胶的防老化等领域.
答案:C
3.小兰同学用以下列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后发现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1/5 .针对这一事实,你认为以下做法或想法不可取
...的是( )
B.实验中可能红磷的量缺乏,没有将瓶内氧气耗尽
C.实验中可能未冷却至|室温就翻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思路解析:此题旨在探究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的方法.用题给实验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假设低于1/5 ,那么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有三种.一是红磷缺乏量;二是装置漏气;三是未等瓶内气体冷却就翻开了止水夹.这三个方面,无论哪一个方面出问题,所测O2体积分数都会低于1/5 .因此,应从这三方面去检查失误原因,切不可用木炭代替红磷再做实验.因木炭燃烧产生的是CO2,CO2填充了所耗O2的体积,瓶内气体压强根本不变,实验目的更难到达.所以用题给实验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时,所选可燃物应满足两个条件:①能在空气中燃烧;②燃烧的产物是固体.
答案:D
4.某同学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时发生了爆|炸,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
思路解析:由于加热时体系温度比较高,且产生了大量氧气,只要有可燃物,就可能发生爆|
炸 .
答案:C
5.实验室除了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外 ,还常用以下两种方法制取氧气 .
(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制取氧气 .
)(3KClO 氯酸钾
)()(2
O KCl 氧气氯化钾+ 〔注:催化剂能改变反响的速率 ,这里是加快反响速率〕
(2)用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取氧气 .
)()()(2222O O H O H 氧气

双氧水
二氧化锰+−−−→−
(注:双氧水是过氧化氢的水溶液 ,这里用稀溶液)
(3)研究说明 ,许多金属氧化物对氯酸钾的分解有催化作用 .分别用以下金属氧化物作催化剂 催化剂
温度/℃
反响程度
Fe 2O 3 Al 2O 3 CuO MgO
开始反响
470 515 305 490 剧烈反响 490 540 350 545 2O 3 2O 3 C.CuO D.MgO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氧气的制备过程中催化剂的作用 .催化剂能够改变〔一般指加快〕化学反响速率 ,但自身质量不发生变化 .根据上述表格得知:选择催化剂最|正确依据是在条件最|低但催化效果最|好 .
答案:C
6.在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时 ,该气体既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由此可肯定该气体的物理性质中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路解析:排水法收集气体 ,要求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或者是难溶于水;能用向上排气法收集 ,要求该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 .
答案:(1)难溶于水 (2)比空气重
"油气炸弹〞 ,这种炸弹炸时首|先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 ,然后可将可燃性气体引燃 ,这时躺在防护工事里的人即使未被炸死 ,也会因窒息而死亡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路解析:汽油炸弹在爆|炸后大量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 ,使得防御工事中的士兵窒息死亡 .
答案:汽油炸弹在爆|炸后大量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 ,使得防御工事中的士兵窒息死亡
8.氧气的收集方法有:①____________法;②____________法
思路解析:根据氧气的性质 ,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也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
答案:①排水 ②向上排空气
9.右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 .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
(2)改正图中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路解析:该装置错误分析:对固体加热 ,应该使得试管管口向下倾斜 ,以防止固体中含有的水蒸汽冷凝后回流 ,炸裂试管;导气管管口应该紧贴橡皮塞 ,不应该伸入试管太长;应该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不能使用焰心加热;铁夹不应该夹在试管的中部 ,而应该夹在离管口31处;导气管应该深入到集气瓶瓶底 ,不应该在集气瓶瓶口 . 答案:(1)①酒精灯 ②试管 ③铁架台 ④集气瓶
(2)①应该使得试管管口略向下倾斜 ②导气管应拽出一局部 ③应该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④铁夹应该夹在试管口三分之一处 ⑤导气管应该插入到集气瓶瓶底
10.如下列图:
(1)写出①②两种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
(2)实验室室制取氧气 ,应将气体发生装置____________和收集装置____________〔只填排空气法〕连接〔填字母代号〕 .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包括气体发生、收集装置 .
答案:(1)①锥形瓶 ②长颈漏斗 (2)A D
第二课时 同步练习
5分钟训练
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的 ,水属于纯洁物、化合物、氧化物 .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水的组成 .
答案:氢元素氧元素
2.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考查水的组成根本知识 .对于水的组成 ,从宏观角度讲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从微观角度讲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
答案:D
3.在电解水的实验中 ,正确的实验现象是( )
A.通电后 ,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过一段时间后 ,发现两个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B.负、正两极分别有氢气和氧气 ,而且体积比约为2∶1
C.水是由氢、氧两元素组成的
D.水发生分解反响 ,在插入正极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氢气
思路解析:实验现象是凭我们的感官感觉到的 ,如眼看、鼻闻、触摸等 .而选项A所描述的 ,确实是我们通过眼睛看到的 ,并做了直接描写 ,所以是题目所要求的答案 .而B选项所描述为负、正两极分别有氢气和氧气 ,且它们的体积分别是2∶1 ,只能通过我们进一步的实验 ,得出的结论 ,而不应算作实验现象 ,所以不能是题目的答案 .而C、D选项都是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 ,所以它们都不是此题的答案 .
答案:A
____________色 ,____________气味 ,____________味道的____________体 .在1标准大气压下 ,水的凝固点为____________℃ ,沸点为___________℃ .水在___________℃时的密度最|大 ,为___________g·cm -3.水结冰时体积 ,所以冰的密度(填 "大于〞 "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 ,___________ 冰能在水面上 .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水的根本物理性质 .
答案:无无无液0 100 4 1 增大小于浮
10分钟训练
1.〔经典回放〕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表达中氢气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是( )
A.产生的氢气无色、无味
B.试管中能收集到氢气 ,说明氢气难溶于水
C.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 ,收集氢气后试管口应向下放置
D.将收集氢气的试管移近火焰 ,可以听到锋利的爆鸣声
思路解析: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单质 ,由氢元素组成 .氢气是相同情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难溶于水 .纯洁的氢气能够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 ,产生淡蓝色火焰 ,产物是水 .A、B、C均描述了氢气的物理性质 .
答案:D
2.关于人和水的关系的表达 ,正确的选项是( )
A.人体含水约占体重的70% -80%
-4 L -4 L水
C.人体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含水 ,骨骼、肌肉中不含水
D.水不仅是人体的组成成分 ,而且在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思路解析:水在人体内分布很广 ,并且在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
答案:D
3.以下关于水在通电情况下的实验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
A.通电后 ,电极上出现气泡 ,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可收集到一种可燃性气体
B.通电后 ,电极上出现气泡 ,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
∶8
思路解析:在电解水的实验中 ,连接电源正极的试管内得到的气体是氧气 ,连接电源负极的试管内得到的气体是氢气 ,其体积比是1∶2 ,质量比是8∶1 .
答案:BC
4.小兰已经知道 ,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 .针对这一发现 ,你认为以下做法不可取的是( )
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 ,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思路解析:化学是以实验为根底的学科 ,许多重大发现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做实验时一定要严肃、认真 ,大胆猜想 ,勇于创新 .
答案:B
5.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A.氧气
B.蛋白质
C.水
D.脂肪
思路解析:人体质量的65% -70%是水 .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 ,各种生物体内也都含有水 .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 ,要想很好地利用水 ,首|先要了解水 .
答案:C
30分钟训练
1.在我们身边的物质中 ,属于氧化物的是( )
思路解析: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水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属氧化物 .
答案:A
2.〔经典回放〕以下列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 ,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 ,其中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
思路解析:要求学生根据图示运用粒子的知识、氧化物的概念分析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 ,且其中必有一种元素是氧的化合物 ,也就是说图中至|少需含两种不同的原子 .图C只有一种原子 ,表达的肯定是单质 .图B虽含两种原子 ,但是两种原子构成两种双原子分子 ,表示的一定是混合物 .图D构成最|复杂 ,它里面既有氧化物分子 ,又有单质分子 ,合起来表示混合物 ,既然是混合物就谈不上是氧化物 ,因氧化物首|先要是纯洁物 .所以选图A .
易混淆的选项是D .因为图D中有氧化物 ,但又不全是氧化物分子 ,还有单质分子 ,所以图
D应归为含有氧化物的混合物 .
答案:A
3.〔经典回放〕1661年 ,英国科学家波义耳〔R.Boyle〕指出:元素是组成复杂物体和分解复杂物体时最|后得到的那种最|简单的物质 .当时还没有电解技术 ,人们认为水是一种元素 .根据你的理解和现在所学的知识判断 ,以下选项正确的选项是( )
思路解析:根据波义耳的说法 ,他所指的元素实际上是单质 .今天 ,我们通常说: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物质叫做单质 .显然 ,元素和单质不是一回事 .电解水实验证实 ,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属于纯洁物 .
答案:D
4.当电解水的电解器通电一段时间后 ,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两个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B.有氢气和氧气生成 ,而且体积比约为2∶1
C.每个水分子都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思路解析: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两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 ,并且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二者的体积比为1∶2 .
答案:A
5.关于水的组成的正确说法是( )
A.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由氢气和氧气两种分子组成
C.由水分子组成
D.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思路解析:组成水的是氢元素和氧元素 ,二者的原子个数之比为2∶1 .
答案:D
6.关于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
A.正极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
B.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倍
C.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两极产生的气体都比空气轻
思路解析:电解水时 ,正极产生的是氧气 ,负极产生的是氢气 ,因此正极产物助燃 ,负极产物可燃 .且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二倍 .
答案:B
7.1 mL水约20滴 ,某容器假设每秒漏2滴水 ,一昼夜所漏的水可供一个人补充水分多少天 ?(以一个人日补充水2.5 L计)
思路解析:某容器一昼夜漏水的体积为:
mL
/ 20
/
2
/
60
/
60
24





小时

小时⨯


=8 640 mL
8 649 mL×10-3 L·mL -1 =8.640 L
8.640 L÷2.5 L≈
答案:可供个人补充水分3.5天 =8.640 L
8.根据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完成以下问题:
〔1〕指出电源的正、负极 ,左边为____________ ,右边为____________ ,事先往水里加少量硫酸 ,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 .
〔2〕左试管中产生的是 ,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右试管中产生的是_______ ,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 .由以上实验事实得出结论:说明水是由_________组成的 .
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
思路解析:在电解水的实验中 ,连接电源正极的试管内得到的气体是氧气 ,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连接电源负极的试管内得到的气体是氢气 ,该气体能被燃着的木条点燃 .由此可检验两种气体的存在 .其体积比是1∶2 ,质量比是8∶1 .
答案:〔1〕负极正极增强水的导电性
〔2〕氢气用燃着的木条点燃 ,该气体能燃烧 ,并发出淡蓝色火焰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 ,木条复燃氢、氧两种元素
9.(1)空气中有一定量的水蒸气 ,试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结论 .
(2)设计一简单实验 ,区分蒸馏水和食盐水 .
〔1〕①干脆的饼干在空气中会受潮 .
②从冰箱拿出的杯子放在空气中外表会形成一层水珠 .
〔2〕①品尝一下味道 ,如果味咸 ,就是食盐水 .
②如果将两液体分别放在蒸发皿中蒸发 ,假设蒸发皿中出现白色固体 ,蒸发的是食盐水;假设无固体出现 ,那么蒸发的是蒸馏水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