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热点专题限时训练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2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届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2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放水
王往
放水最好是白天。

水在秧苗间流着,“咝哗咝哗”的响着,细细的,像小鱼在打闹。

有时,也真会有小鱼小虾溜进来的,慌里慌张地乱冲乱撞。

放水的人听着这声音,感觉凉快,充实。

要是刮来一阵风,他一定会一边搓着胸脯的灰,一边往稻田的尽头看去,想着秋天披金戴银的样子。

可是,白天的水紧张。

上游总是有人拦起坝子,或者堵住桥洞。

小永子家的田在下游,而且地势高,要放水,往往要选择在晚上。

晚饭过后,地势高的几家人就扛了铁锨,往上游的肖庄方向去了。

肖庄那一段渠道,有两个桥洞,都是直径七八十厘米的水泥筒子,十有八回是塞着杂草的,他们掏了杂草,再往上走,看看有没有人打泥坝子。

有时,他们会遇到肖庄的人,他们看着桥洞看着泥坝子,不准掏不准挖。

前几年,为了这事,上游和下游的打过,上游的一个人被打断了腿,成了残疾,下游的一个人被抓进了大牢。

后来,下游的人就不跟上游的人争了,有人守着,就等,不说等他们放好了水,起码也要趁他们不在才下手。

那个致人残疾的人就是小永子他爸。

他爸一蹲牢,小永子书就读不成了,在家帮他妈做些杂事。

他爸回家后,也出去打工了。

这样等啊等的,要到上游的田里吃饱喝足了,水才能到下游。

这时候往往是下半夜了。

水在渠里奔涌着,他们在岸上急走着。

水比他们走得快,可是到了自家田头,水也不是一下子能放进去的,他们先挖好水口子,等水位涨高了。

这个过程是折磨人的,他们互相走动着,看别人家的水进去了没有。

要是别人家的水进去了,就急着往自家田头跑。

终于,水位涨高了,田野里响起了快活的声音:“我家田进水了,你家呢?”
“进了!也进了!”
于是,他们又聚到了一起,有人铺下塑料薄膜,大家坐到一起,烟头子就亮了起来。

小永子家的田进水了,他还要去帮二婶子家的田挖好水口子。

二婶子的两个女儿小玉子和小彩子都在昆山打工,二叔也在外打工,二婶子一个妇道人,忙了一天,哪里经得住深更半夜的熬?
夜里的水声听着比白天响,流进田里,也流进人的心里。

他们说着村里的事,不时地拍一下蚊子,笑着。

小永子很少说话,他们的话都很粗,以男男女女的事为多,小永子插不上嘴;笑的也少,他常装着没听见。

坐累了,小永子就拿了手电,沿着田埂,看看自己家的稻田进了多少水,然后再去看看二婶家的。

在二婶家田头,他总是想到她家的小彩子。

小彩子没打工的时候,经常和他来放水。

两家的田地势都高,白天很难放上水。

放不上,他们俩也要来看看。

有一回,他去稻田尽头的芦苇丛里小便,小彩子以为他去摘野果的,溜到他后面大叫一声,“小永子”,他吓得一抖,小彩子这才晓得他做什么的,红着脸跑了。

也没跑多远,就在田埂上等他。

他却不好意思走近她,对小彩子说,你回去吧,我晚上和人家来放水,给你家也放上。

小彩子说,那我们一起回家吧。

小彩子大大方方地看着他,眼睛清亮亮的,像阳光照着的水一样。

小彩子脸不红了,他却红着脸,跟在她后头。

那天晚上,他放水一直放到天亮,回去告诉二婶,说给
她家的水也放上了。

二婶子说,难为你了,小彩子早和我说了,一早就跑你家两趟,看你回来没回来,这会正在锅屋里给你煎鸡蛋呢。

他说,不吃不吃,我回家了。

说完就跑了。

哪知,二婶找上门来,说你去不去,小彩子在家掉眼泪呢。

他只好去了二婶家,小彩一见他就别过身子,眼睛像沾着露水……
天快亮了,稻田的水和渠里的水一平了,他们打起水口子,回家了,一个个身上都是湿漉漉的露水。

小永子先去二婶家,隔着窗户喊:“二婶子,水放上了。


屋里头回应:“小永子啊,难为你了,我就这起来。


“二婶子,不要起来哟,我还要回家睡觉呢。


屋里灯亮了,小永子已经走了。

到了家,往床上一躺,睡不着了,心里有什么东西在响,听听,还是渠水流进稻田的声音。

秋天,稻子泛黄了。

小永子家的稻子长得不错,二婶家的稻子长得也好。

二婶子说,小永子,全亏你呀,摸着黑给我家稻田放水。

小永子笑了。

二婶子又说,我打电话跟小玉子小彩子都说了,稻子长得不错,全亏小永子放水呢。

小永子脸红了,过了一会问二婶子:“小彩子回不回来收稻子?还有小玉子?”
二婶子说:“不回来,不回来就算,你二叔要回来的。


小永子说:“哦……”
小永子他爸回来收稻子了。

父亲说,收了稻子,就带他出去,他在苏州打工时碰见了以前的狱友,那人修摩托车,他叫人家收小永为徒。

小永子说:“要是我也不在家了,明年谁去稻田放水哟?”
父亲说:“随它去,种这二亩田有什么指望。


小永子不作声了。

一旁的二婶子说:“小永子,你爸说的对,还是学个手艺好哦。

就是你这一走,不晓得哪个还会帮我放水哟……”
二婶子说完,眼圈就红了。

小永子默默离开了父亲和二婶子,去了稻田里。

稻子更黄了,平原上所有的穗子都在他的泪水里垂了下去。

(选自《短小说》2010年第8期,有删减)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写上游“总是有人拦起坝子,或者堵住桥洞”是为了表现肖庄人的自私自利和小永子他们的愤怒与无奈。

B.小永子家的田进水了,他还要去帮二婶子家的田挖好水口子,主要是因为他喜欢着小彩子,这是他向小彩子表达好感的一种方式。

C.小永子的父亲认为儿子种田不会有什么出息,儿子应该跟随自己去外面闯荡一番,学点手艺,将来才可以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

D.这篇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美好,平凡普通的乡村生活充满艰辛,透着淡淡的伤感和酸涩,但也充满一种诗意的味道。

E.小永子听父亲说要带他去苏州时,沉默不语,不仅是因放心不下二亩稻田,更因他舍不得虽然辛苦却也充满劳动乐趣的乡村生活。

2.文中第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3.这篇小说结尾留有悬念,你认为小永子会离开乡村去城市打工学手艺吗?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云水谣
范婉
①这是一段优美的云水谣。

时间要追溯到上世纪初了。

他是画家吴湖帆,她是闺秀潘静淑。

他是清朝广东巡抚吴大澂的孙子,她是清朝军机大臣潘祖荫的侄女。

再也没有比他们更门当户对的了。

天造地设的一双璧人。

②他的性格与才情,沾染了一些云气的高远与逍遥。

她的清丽与温柔,流淌着水一般的娴静与婉约。

③潘静淑从小与书画为伴。

她的嫁妆中有宋拓欧阳询《化度寺塔铭》、《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与吴湖帆家传的欧阳询碑刻拓本《虞恭公碑》合而为四,汇于一室,称“四欧堂”。

④潘静淑30岁生日时,她的父亲又将收藏的宋孤本《梅花喜神谱》二册作为礼物送给她,吴湖帆遂把画室命名为“梅景书屋”。

⑤吴湖帆与潘静淑的生活,是令人艳羡的。

琴瑟和谐。

这从他们拥有的十方象牙章中可见一斑,分别为“吴湖帆印”、“吴潘静淑”、“吴湖帆潘静淑所藏书画精品”、“潘静淑平生心爱之物”、“湖帆静淑金石图书”、“双修阁内史”、“湖帆读画”、“香阵卷温柔”、“吴氏四欧堂家藏书画”、“梅景书屋主人”。

⑥她第一次看他作画,想替他磨墨,被他轻轻阻止了。

他一向习惯自己磨墨。

这样不但能掌握墨汁的浓淡,还能趁磨墨时构思。

她善解人意地点了点头。

⑦梅景书屋里终年飘荡着梅花的清香。

时间与人生的幽暗缓慢地在这里展开。

蜡烛蹿红。

屏风漾金。

白色的宣纸平摊在桌上,青花瓷瓶里横斜着几枝铁骨红梅,华丽与惊艳依托清莹的月光,倒映在窗棂上,晃动。

没多久,一幅青绿山水《春云烟柳》完成了。

青山葱翠,白云缭绕。

沟涧蜿蜒,流水潺潺。

一片清新旖旎的春色。

⑧早春时节,他们照例会从上海回故乡苏州,去“香雪海”赏梅。

漫山遍野的梅花,千花万蕊,香雪缤纷。

烟波迷茫的太湖,云峦闲吟,春水独钓。

微风,杨柳,芦苇,桨声,船影。

大自然的云水谣。

⑨午后,潘静淑坐在池塘边。

庭院一角,红艳艳的蔷薇花热烈地开放着,一只彩蝶停栖在花瓣上,家里的大白猫懒洋洋地蜷伏在湖石上。

她的心不由动了一下,回屋兴致勃勃地作《耄耋图》。

她画白猫,蔷薇,还有蝴蝶,全神贯注。

连吴湖帆进屋也没察觉。

他笑嘻嘻地从她手中接过笔来,在纸上补上湖石,苔草。

⑩此情此景,吴湖帆记忆犹新。

今晚,窗外的月光照亮了那一瞬间。

他默默地看着墨迹未干的画卷。

烟云笼罩的山石峻岭,远峰一抹直入云中。

山谷中漂浮着白云,成排的松杉覆盖着山坡,屋宇掩映在葱翠之中,溪流淙淙,水汽与云雾氤氲一片……
⑾他站在云端,吟诵水的歌谣;她坐在水边,默读云的倒影。

云与水的对话,回响在天地间。

云以缥缈的烟岚招呼,水回应以悠扬的笛声。

⑿他独坐在画桌前,面对刚刚完成的这幅水墨《云海奇峰图》,沉思。

云水微茫的天际,地老天荒的苍凉。

⒀那年夏天,池塘里的红荷开得格外娇嫩多姿。

吴湖帆即兴画了一幅扇面《凌波出尘图》,背后书录潘静淑的《浪淘沙》词。

她看后连声说好,想临摹来着。

未料,没几日却染病去世了。

睹物思人,黯然神伤。

自此,吴湖帆把扇子珍藏在行箧中,从不离身。

孤独的扇子,残缺的美。

他是一片漂浮的云,无力留住流逝的水。

⒁他一直记得她。

这段优美的云水谣,不因她的早逝而稍减其美或感动。

她是他的记忆,只是他的记忆被打散了,一点点,一滴滴,融化在他的一幅幅画里。

(摘编自《散文(海外版)》2009年第04期)
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两项是()(5分)
A.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依次写了新婚燕尔、回乡赏梅、池边作画和睹物思人等片段,表现吴潘两人琴瑟和谐的一生。

B.第⑤段写到“吴湖帆与潘静淑的生活,是令人艳羡的”,他们令人艳羡的不是物质上的奢华,而是精神上的高雅。

C.第⑧段用“千花万蕊,香雪缤纷”“云峦闲吟,春水独钓”描写故乡风物,形象传神,且用词典雅,句式工整。

D.第⑨段写吴湖帆“笑嘻嘻地从她手中接过笔来,在纸上补上湖石,苔草”,表现吴潘两人幸福和谐的生活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E.文章描写江南的湖光山色,风景如画,清丽雅致,富有诗意,这与吴潘两人艰辛的艺术之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5.吴湖帆为什么把画室命名为“梅景书屋”,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4分)
6.这篇小说以“云水谣”为题,有何用意?请谈谈你的看法。

(6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小题。

(14分)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①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②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③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④不仅如此。

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⑤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⑥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

例如,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注意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⑦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这实际上就是他毕生的使命。

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

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最早的《莱因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
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别的什么也没有做,也可以为这一结果自豪。

⑧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

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

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

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⑨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7.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修辞效果? (2分)
8.第③段中马克思发现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概括地说是指什么?文中“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一句中“做得相反”从文本出发来理解应是什么意思?(3分)
9.第⑥段中“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中“这样”指代什么?为什么说“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呢?(3分)
10.第⑧段从整体上看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具体分析。

(3分)
11.从文本来看,马克思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概括。

(3分)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18分)
囚绿记
陆蠡
①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②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

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这在南方是少见的。

③窗是朝东的。

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五点钟左右太阳便照进我的小屋,把可畏的光线射个满室,直到十一点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炎热。

这公寓里还有几间空房子,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

④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

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在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

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

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

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

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⑤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

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的面朝墙壁和小窗。

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

但我并不感到孤独。

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

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

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⑥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

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

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⑦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

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
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⑧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

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笼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⑨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一芽苗,草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

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⑩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垄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

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

可是我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⑾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

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⑿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

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友”出牢的日子。

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⒀芦沟桥事件发生了。

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

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

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⒁离开北平一年了。

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

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
12.这篇文章大约写在哪一年的什么时候,理由是什么?这表明其写作背景是什么?(3分)13.“绿囚”从文本看,具体指的是什么?如果从写作背景出发来思考,“绿囚”有什么象征意义?(3分)
14.文章第④自然段画横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15.“绿”被囚前和被囚后有什么不同?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请结合当前的家庭教育谈谈你的看法。

(8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22分)
荷塘月色
朱自清
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②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③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
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④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⑤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⑥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⑦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

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

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

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

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⑧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⑨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⑩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16.解释第③自然段画横线短语在文中的含义。

(3分)
平常的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个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④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说出“本体”和“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

(5分)
18.第⑤自然段画横线句子通过一连串的修辞来写景物的特点,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

(8分)
19.《采莲赋》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从全文看,有什么表达作用?(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