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二中国地理第一次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城二高高二上期期末地理检测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下表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资料。
据表中信息,并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回答1~3题。
1.该省区的简称是
A.黑B.桂C.滇D.琼
2.该省区的优势能源是
A.生物能B.水能C.石油、天然气D.煤炭
3.该省内主要的地质灾害是
A.地震、滑坡、泥石流B.台风C.干旱D.暴雨、洪涝
读我国四个省区简图,回答4~6题。
4.四省区中,春分日最早日出的是
A.①B.②C.③D.④
5.京广高铁最近通车了,其南终点站在
A.①B.②C.③D.④
6.四省区中,地处内陆且不与邻国接壤的是
A.①B.②C.③D.④
下图为“中国农业综合开发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
7.与①区相比,③区粮食总产量和人均产量都呈下降趋势,下列原因不正确的是
A.耕地被占用
B.农业结构的调整
C.劳动力价格的上涨
D.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
8.下列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中,既体现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A.②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发展节水农业
B.③区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发展大棚农业
C.④区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扩大种植园面积
D.⑥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
9.⑤黄土高原基地应为
A.林业基地B.畜牧业基地C.旱作种植业基地D.农业果业基地
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P处水能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
①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②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③地处我国季风区,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大④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1.图中Q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城市,该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A.邻近大冶铁矿,原料丰富
B.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水运便利
C.位于京广线与陇海线交会处,是重要的铁路枢纽
D.地处成都平原商品粮基地,农业经济基础好
读图,回答12~14题。
12.图上山脉中,既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又是地势阶梯界线的是
A.a B.b C.c D.d
13.图中山脉均是我国重要地形区的分界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山脉西侧是华北平原B.b山脉西侧是云贵高原
C.c山脉北侧是准噶尔盆地D.d 山脉东侧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14.图上四城市中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的是
A.太原B.福州C.拉萨D.武汉
读海南岛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和海南岛主要水系分布示意图,回答15~17题。
15.依据上述两图进行的推理中,正确的是
A.海南岛年太阳辐射量的变化规律是自西南向东北递减
B.海南岛的地形特点是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呈半环状分布
C.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是影响海南岛降水的主要因素
D.海南岛最适合晒盐的地方位于博鳌附近,晒盐历史悠久
16.下列能正确反映海口至三亚地形剖面的示意图是
17.根据海南岛的自然条件推断,海南岛的农业生产布局
A.各地差异不明显B.中部与四周的差异明显
C.东、西部差异明显D.南、北部差异明显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图中虚线表示某地理要素的等值线(1~7表示相对数值大小)分布,该地理要素最有可能的是
A.年均气温B.年有效风能
C.年降水量D.年太阳辐射
19.综合分析自然和人为因素,图中数码所在区域
最容易产生土壤盐碱化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读“沿我国30°N分布的四地地理要素度量值变化趋势图”,回答20~22题。
20.地理要素①②③④分别可能是
A.①地势高低②人均土地面积③年平均气压④年平均气温
B.①年太阳辐射总量②地势高低③水能资源④热量资源
C.①人均土地面积②人均粮食产量③热量资源④人口密度
D.①人口密度②年降水量③年平均气温④人均粮食产量
21.对造成上述各要素分布差异主要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A.①一地形和气候
B.②一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C.③一降水量和地形
D.④一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22.关于上述各要素在我国各大区域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B.②一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C.③一西南最多、华北最少
D.④一西北最多、华北最少
2012年12月1日,哈大(哈尔滨一大连)高速铁路通车,它是我国目前在最北端的严寒地区设计建设标准最高的铁路。
下图为我国“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规划图,读图完成23~24题。
23.下列关于“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叙述正确的是
A.经过了中国的三级阶梯
B.经过了中国的三大自然区
C.经过了中国的三大经济地带
D.经过了中国的三大高原
24.哈大高速铁路修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
①输电线除冰②高寒缺氧
③路轨除雪④多年冻土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4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23.概括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材料一环渤海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2011年春节期间,由于受到罕见持续低温影响,30年不遇的冰冻袭击渤海湾,渤海沿岸天津等港口航道“千里冰封”导致船舶无法进出港,不少船只被分流到就近无封冻的大连港。
大连港区由于无河流注入,无泥沙淤积、港阔水深,成为我国北方优良的海港。
材料三海带营养价值很高,素有“长寿菜”之称。
自1927年从日本引进,渤海海带多采
用浮筏垂养,一般在11月上旬开始分苗(种植),5~7月收获。
海带养殖以平坦的泥底或泥砂底海区为好,在水深8~30米,风浪较小,光照充足的海区为宜;切忌在工、农业废水污染的水域中养殖海带。
(1)简述渤海海底地形的特征。
(2分)
(2)描述2011年春节期间,渤海海冰的分布特点。
(2分)
(3)与天津港比较,大连港2011年春节期间不结冰的原因有哪些?(2分)
(4)结合图文资料,评价渤海海域发展海带养殖的区位条件。
(4分)
2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对比说明重庆和武汉两地冬季气温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4分)
(2)在调出区和调入区中任选其中之一,说明西电东输对区域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4分)
谚日:“湖广熟,天下足。
”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江汉平原就已成为全国商品粮棉基地,但长期以来,其农业生产常常受到不利的自然条件影响。
(3)说明江汉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
(2分)
25.(14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世界知名大河之一,其自西向东跨三级阶梯,
流域内孕育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甲地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6分)
(2)简述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的能源分布特点。
(3分)
(3)简述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越条件。
(3分)
(4)近十年来,山西省电能的调出量猛增,对于山西省来说,(相对于输煤)输电有哪些利弊?(2分) 26.(18分)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和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脉A在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上,其名称。
(2分)
(2)右图景观常在该山以(填南或北)欣赏到。
(2分)
(3)城市①比贵阳纬度位置高,但夏季成为了我国著名的“火炉”,请从自然角度说明。
(6分)
(4)乙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请用图中数据
..和相关知识分析说明。
(8分)
项城二高高二上期期末地理检测题答题卷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题号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25.(10分)(1)(2分)
(2)(2分)
(3)(3分)(4)(5分)
26.(10分)(1)(4分)
(2)(5分)
(3)(2分)
27.(14分)(1)(6分)
(2)(3分)
(3)(3分)
(4)(3分)
28.(18分)
(1)(2分)
(2)(2分)
(3)(6分)
(4)(8分)
项城二高高二上期地理检测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单项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C 2.B 3.A 4.D 5.B 6.C 7.D 8.A 9.D 10.C 11.B 12.D 13.D 14.A 15.A 16.C 17.B 18.C 19.A 20.B 21.D 22.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25.(本题1 2分,每个答案要点1分)
(1)全部为大陆架;海底地形平坦,自西向东倾斜。
(2)海冰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西南部。
(或北部和南部)
(3)受暖流影响;港阔水深,海域广阔;无河水注入,海水含盐量高。
(4)有利:大陆架宽阔,海水较浅;海域相对封闭,风浪较小;晴天多,光照条件好;劳动充足;市场广阔等。
(任答3点)
不利:环渤海地工业发达,人口多,海域污染严重,水质差;冬季部分海域结冰等。
26.(本题11分,每个答案要点1分)
(1)差异:重庆冬季气较高(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武汉冬季气温较低(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原因:重庆纬度位置比较低;北面有高山阻挡,冷空气影响小。
武汉则相反。
(2)对调出区:推动西部(调出区)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本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等。
对调入区:缓解东部(调入区)能源紧张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
(3)季风气候,降水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冬季气温偏低,易发生冻害。
27.(本题15分,每个答案要点1分)
(1)问题:水土流失。
原因: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地表植被覆盖差;黄土土质疏松;人为破坏植被;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等。
(任答五点原因)
(2)上游主要是水能,煤炭资源;中游主要是煤炭资源,水能;下游主要是石油。
(3)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4)利:运输成本较低;无煤炭运输过程,损耗少。
弊:会造成山西大气环境的污染。
28.(本题18分,每个答案要点2分)
(1)秦岭
(2)南
(3)地处长江河谷地带,地势低,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扩散;夏季受副高控制,晴多雨少,太阳辐射强,地处夏季风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
(4)大部分地区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低平;冬季气温在O℃以上,有利于农作物越冬;夏季风带来丰沛降水,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雨热同期(或夏季高温多雨)利于作物生长;长江及其支流可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可缓解旱情。
(任答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