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总分值:150分
一、语文积聚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
(1)请在以下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任选其中6句,不得多项选择)
①________________,不但在天。
(曹操«龟虽寿»)
②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其二)]
③角声满天春色里,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④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⑤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⑥西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
(杜牧«赤壁»)
⑦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⑧«与朱元思书»中点明旅游路途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王维«使至塞上»的后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0分)
清晨我散步在山坡谷地,
晨曦宣泄着永久的秘密,
山涧里流倘出一条小溪,
她在歌、在唤、在吐露心曲:
生活并非闲适,
它是思念和希冀。
死亡并非哀歌,
它是绝望与憔悴。
智者不在言词,
其秘密在言词面前藏nì。
巨人不在高位,
不屑权位者才配享荣誉。
(节选自纪伯伦«小溪,你说什么»)
(1)依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3分)
闲适( ) 藏nì( ) 不屑.(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2分)
(3)〝宣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
请依据诗歌语境,选择恰当的一
项( )(3分)
A.使积水流出去 B.舒散 C.泄露
(4)诗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分)
3.运用课外阅读积聚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
(1)在«红星照射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作的背景、发作的缘由。
他判别由于______________的宣传和举动,使穷人和受压榨者对国度、社会与团体有了必需举动起来的新的信心。
(2)«红星照射中国»充溢了国际主义肉体。
而加拿大医生______受这部著作
影响,不远万里离开中国,支持中国的革命事业,却不幸在一次战役中因细菌感染而献出了生命。
4.综合性学习。
(11分)
2016年11月30日,结合国教科文组织维护非物质文明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经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结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明遗产代表作名录。
资料一:【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资料二:农耕时代没有现代技术,一切靠天吃饭,农田的耕作收获需求了解天象,预测天气气候。
于是,我们的祖先就发现可以经过观察日月星斗的变化来
看法外界自然变化,看法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渐渐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
资料三:不只现代,在现代〝二十四节气〞也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清明节气的祭祖活动、冬至的吃饺子等;在乡村,二十四节气依然指点着农民冤家们的农事活动;中医的实际体系要求医生思索节气,也就是结合天气气候特点和病人的病症来看病,广阔老百姓也会依照节气规律来改举措息饮食和养生。
(1)依据资料一,郦道元«三峡»中〝每至晴初霜旦……哀转久绝〞所描写的景物应该
在________和________节气之间。
(4分)
(2)后两组资料区分从〝二十四节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来引见。
(4分)
(3)以下是征集到的传承〝二十四节气〞传统文明的措施,其中不适宜的一项为哪一
项( )(3分)
A.鼓舞种植、销售反节气蔬果
B.把节气知识支出课本,把节气故事编成民谣
C.各大报纸设专版宣传节气知识
D.各个单位活期举行相关节气的知识竞赛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区分回答以下效果。
(一)(15分)
幸福的香气
①记得小时分一团体偷偷躲着喝汽水,遗忘了人世的烦恼,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不时到明天我还记得那时的情形,当我重复地说〝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喝汽水更幸福的事了吧〞时,心里悲喜交集,眼泪忍不住就要落上去。
②贫穷的岁月里,人也能感遭到某些深入的幸福,像我常记得盛一碗热腾腾的白饭,浇一匙猪油、一匙酱油,坐在厅门的石阶前细细品味猪油拌饭的芬芳,那每一粒米都充溢了幸福的香气。
③有时分这种幸福不是来自食物。
我记妥事先我们镇上住了一位卖酱菜的老人,他每天下午的时分都会推着酱菜摊子在村落间穿越。
他沿路摇着一串铃铛,在很远
的中央就可以听见洪亮的铃声,每次他走到我们家门前的时分,都在旭日落下之际。
我一听见他的铃声跑出来,就看见他浑身都浴在黄昏优美的霞光中。
那个画面、那串铃声,使我感到一种难言的幸福,像把人心灵深处的美感全唤醒了。
④有时幸福来自于自在自在地在田园中徜徉了一个下午。
⑤有时幸福来自于看到萝卜田里留上去做种的萝卜开出一片宝蓝色的花。
⑥有时幸福来自于家里的大狗突然生出一窝颜色都不一样的、毛茸茸的小狗。
⑦生命的幸福原来不在于人的环境、人的位置、人所能享用的物质,而在于人的心灵如何与生活对应。
因此,幸福不是由内在事物决议的,贫穷者有贫穷者的幸福,富有者有富有者的幸福,位尊权贵者有其幸福,身份低微者也有其幸福。
在生命里,人人都有笑有泪;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与烦恼,这是人世世界真实的容颜。
⑧从前,我在山间、城市穿越做报道访问的时分,经常能深上天感遭到这一点。
坐在夜市喝米酒配猪头肉的人们,他感遭到的幸福往往不逊于坐在大饭店里喝XO
的富豪。
蹲在寺庙门口喝20元一斤粗茶的农夫,他失掉的快乐也不逊于喝几百上千元一斤的昂贵的龙井茶的人。
⑨这个世界原本就是相对的世界,而不是相对的世界,因此幸福也是相对的,不是相对的。
⑩由于世界是相对的,使得四处都充溢缺憾,充溢了无法与无言的时辰。
但也由于世界的相对性,我们不论处在任何景况中,都还有遭遇幸福的能够,能在绝壁之处也见到缝中的阳光。
○11我们幸福的感受不全然是世界所给予的,而是来自我们对内在或内在的价值判别,我们幸福与否,正是由自我的价值观来决议的。
5.通读全文,你以为哪一个选项是本文的宗旨( )(4分)
A.幸福无处不在,无论什么状况下,每一团体都能感到幸福。
B.物质条件优越,才干体验到幸福。
C.幸福的感受,全然是世界所给予的,我们要细细品味世界,感受幸福。
D.幸福不是相对的,是相对的。
6.文章第⑧段中加线词语〝这一点〞指的是什么?(3分)
7.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了解。
(4分)
8.你对幸福的感受是怎样的?请以〝有时幸福来自于〞为扫尾写两句话,表达自己共同的生活体验。
(4分)
①有时幸福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时幸福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5分)
那些颜色,刚好暖和青春
张莹
①六月,花红柳绿。
小城的清晨,异常清爽。
②明天,太阳还没起床,街上却比往日繁华了许多,陆陆续续的人啊、车啊,都奔向一个个写着〝高考考点〞的中央。
③〝哈,都穿上我们的新衣服啦!〞一群穿着如出一辙白色T恤的少年,在轻声地交谈着。
彼此看着T恤上五个心爱的字——明天会更好,他们相互举拳表示〝加油〞。
④〝教员来了……〞不知是谁轻声地说了一句,底下白色的一片刹那间安静了上去。
⑤一位拄着拐杖的年轻女子朝他们走来,异样身着一件白色T恤。
⑥孩子们猎奇地围过去,教员的T恤前面居然也有五个字——我们在一同。
〝教员……〞微弱的,却又是清清楚楚的呜咽,在白色的人群中蔓延开来。
⑦那拄拐杖的女子浅笑着,悄然拍拍紧挨着他的孩子:〝没事儿,教员这不是来了吗?担忧去吧,教员等着你们!记着哦,我们是风火少年!〞
⑧〝是,我们一同去追风……〞孩子们相继笑了,响亮地和教员应和着。
⑨原来,考试前夕,教员在送生病的先生去医院的路上不小心扭伤了腿。
同窗们原本想去探望他,可他不但阻止了,还托同事带给孩子们每人一件火红的T恤。
⑩此刻,这片红,艳艳的,像一团火,无畏无惧地热烈着,给孩子们蓬勃的希望,无量的力气!
○11出考场,一场暴雨不期而至,孩子们正一筹莫展。
〝看,那里!〞一位同窗兴奋地叫道。
○12考点外,几顶黄色遮阳棚内,摆放着五颜六色的花伞——灿灿然,如一朵朵绽放的花儿;欣欣然,似一张张明丽的笑脸。
○13孩子们跑过去,一个接一个地拿着伞,喝彩雀跃。
片刻之间,马路两边翠绿的梧桐树下,一朵朵花儿,飘动着,四散开去。
○14翌日,那些青春少年又来了,他们走到黄色的遮阳棚下,放下一把把花伞,冲着遮阳棚里的人洪亮地说了声:〝谢谢。
〞之后,便你说我笑着,再次走向考场,那么潇洒,那么自然。
○15121把伞,是小城二十名爱心志愿者为孩子们买的,他们不过是想给孩子们一点点的鼓舞,一点点的方便。
如今,怒放过的伞全部返航了,带着一股青春特有的芬芳,带着无人而设突然出现的特殊〝考题〞的总分值答案,带着青春里实真实在的正能量。
○16121把伞啊,一把不少!这金灿灿的遮阳棚,在青春少年里,熠熠生辉啦!
○17终于,完成了自己12年妥协的答卷。
走出考场时,天是蓝的,地是绿的,就连心境,也是明晃晃地透亮着。
○18人群中,格外惹眼的是一位瘦高的〝绿色男孩〞,他戴着太阳帽,穿着绿色T恤,抱着一台单反相机,穿越在交往的人群中。
他身后有着这样的标示牌:给青春留下高考的印记(收费拍照)。
○19原来,他是去年参与完高考的先生,如今就读于某大学的编导专业。
大学里的他,回首自己的高考,愈加觉得,应该为那青春里最庄严的时辰留下一些什么。
于是,他就想应用自己的所学,在高考时为更多的考生和家长留下美妙的回想,而最后一场考试之后的分开,也许是最能震动心灵的时辰吧。
于是,小伙子抱着相机来了。
他不停地忙碌着,在他的单反相机里,一幅幅画面在定格……
○20都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可是,翩翩少年们才不是呢,他们不忧伤,不忧虑,一任前行,只把韶光变锦绣。
再回眸,却是品了樱桃,甜哩;雨打芭蕉,美呀。
这声色,丰满而生动,斑斓而多彩,孜孜不倦地暖和了整个青春。
(选自«知识窗»,有删改)
9.请简析标题的含义。
(4分)
10.试概括文中令孩子们倍感暖和的三件事。
(6分)
11.文章第⑨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4分)
12.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味以下语句。
(6分)
(1)灿灿然,如一朵朵绽放的花儿;欣欣然,似一张张明丽的笑脸。
(品味修辞手
法的表达效果)
(2)再回眸,却是品了樱桃,甜哩.;雨打芭蕉,美呀.。
(品味加点语气词的情味) 13.文章第○19段中写道〝一幅幅画面在定格……〞会有些什么样的画面呢?请合理想象,描画一幅画面。
(温馨提示:恰当运用描写手法,80字左右)(5分) (三)(15分)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
..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4.解释以下加点词语。
(4分)
(1)月色入户.__________ (2)欣然
..起行__________
(3)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 (4)水中藻、荇交横
..__________
15.将以下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画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巧妙的心境,言语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文章第①②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表达自然流利。
C.文章第②③句中的〝遂〞〝亦〞二字流显露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作者描画庭中景物极富特征: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17.文中〝闲人〞一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情感,请参照例如,写出你的了解,并说明理由。
(4分)
例如:闲人——表现出苏轼的自得之情。
月夜时时都有,可只要他和张怀民这种情味庸俗的人才懂得欣赏。
闲人——
三、写作(55分)
18.〝心甘情愿花落去〞是词人读懂人生的慨叹,〝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是歌手读懂真情的呼唤,〝先忧后乐〞是文人读懂时代的担当,万有引力是迷信家读懂苹果落地的思索……一诗一文,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需求用慧眼去阅读,用心灵去感悟。
请以〝读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1.(1)①盈缩之期②岂不罹凝寒
③塞上燕脂凝夜紫④云生结海楼
⑤谁家新燕啄春泥⑥铜雀春深锁二乔
⑦巴东三峡巫峡长⑧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1)yì 匿xiè
(2)流倘流淌
(3)C
(4)拟人排比
3.(1)中国共产党 (2)白求恩
4.(1)霜降立冬
(2)由来(或来历) (社会)意义(或影响)
(3)A
二、(一)5.A
6.在生命里,人人都有笑有泪;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与烦恼,这是人世世界真实的容颜。
7.画线句子详细笼统地通知读者,一团体即使在最困难的景况中也可以拥有幸福。
8.例如:①一句暖和的问候②一个鼓舞的眼神
(二)9.例如:〝颜色〞意指教员、爱心志愿者、绿T恤男孩,他们给了正值青春期(高考
时期)的孩子们正好需求的协助、鼓舞、了解等,让他们倍受鼓舞,倍感暖和,倍感青春(人生)的美妙。
10.临考前教员到考场外给孩子们加油;爱心志愿者给孩子们预备伞;绿T恤男孩为孩子们收费拍照。
11.插叙,补充交代教员受伤的缘由和白色T恤的由来,表现教员对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使情节更完整,内容更空虚。
12.(1)例如1: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伞〞比作〝花儿〞,比作〝笑脸〞,生动地表现出伞绚丽的颜色和孩子们看到伞后兴奋、快乐的心境。
例如2: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划一,音韵谐和,表现出伞绚丽的颜色和孩子们看到伞后兴奋、快乐的心境。
(2)两个语气词〝哩〞〝呀〞,表现出孩子们回眸青春岁月时粉饰不住的欢欣与快乐,无
悔与自豪,失望与自信。
13.例如:一群少年聚集在操场上,或坐或立或卧,有的四目相对击掌相庆,有的中间相靠有限亲密;最抢眼的是一个穿着红T恤的少年,只见他侧身双脚跳起,双拳紧握,飘动的头发画出不同的几何图形,似乎快乐早已没法掩藏。
(三)14.(1)门 (2)快乐 (3)思索,想到 (4)犬牙交织
15.(1)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2)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中央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
清闲的人罢了。
16.D 点拨:作者没有写水。
17.例如:表现出苏轼的悲凉之情。
他在政治上有远大志向,但受诬遭贬,不愿做〝闲人〞,却只得做〝闲人〞。
三、18.思绪点拨:〝读懂〞二字,包括了阅读的主体、阅读的对象及阅读感悟。
我们可以从
自然景色中领略美,可以从身边人的言行中感受爱,可以从诗词歌赋中体会韵,可以从旧事时势中明白社会责任,可以从发明发明中了解科技对生活的改动……写作时,我们要选择自己熟习的、感受较深的方面来写,才干言之无情、言之有理、言之有义。
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