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教学教案12.学会看病鲁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教学教案12.学会看病鲁教版
学会看病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教学重点:从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中体会母亲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对于母亲“狠心”的背后包含的深意的理解。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幻灯片
学生: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同桌练习表演母子对话。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
过渡:词语会读了,放到句子中你还会吗?指名分句填空并读一读。

2、填空理解词语。

1、“你到街上去打车,然后到医院。

先挂号,记住,要买一个病历本。

然后到内科,先到分诊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

查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我()地指教着。

2、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的心房。

3、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
4、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

3、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像这样借助课题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是一种好方法。

二、走进母亲的语言描写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前的导读会帮助我们该怎么学习这样的文章,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前的导学。

导读部分有两句,哪一句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齐读第2句。

那接下来我们就按导学的要求来学习课文。

出示: 1、自学提示:
找出文中母子俩对话的句子,用心读一读,想想母亲当时的感情有什么变化,圈出文中的词语或自己概括。

2、反馈:你发现母亲的感情前后有什么变化?
板书(残忍——心软)
3、多么鲜明的对比,多么矛盾的内心纠葛,那么作者毕淑敏又是如何通过语言描写,把她的内心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呢。

A、让我们先走进母亲残忍、狠心的一面。

我想请个同学和我一起对读一下,努力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有什么发现。

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后,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句子没有提示语。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母亲的话都没有提示语,是紧接在孩子的话问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显示母亲一句接一句在逼问孩子)这样的语言描写把一个残忍、狠心的母亲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B、接下来我们再去感受一下母亲那颗柔软的心吧。

看看作者如何把她的纠结、犹豫、心软写好的。

(提示语)男、女生、老师对读。

这一次,你又有什么发现?(句子前面或后面有了提示语),我们一起把这些提
示语读一读,从这些提示语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不忍心、心软了的母亲)
你看,同样是对语言的描写,作者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写,就显示出不同的效果来,作者的语言描写真是巧妙啊!
三、走进母亲的心理描写
1、由于母亲的逼问、坚持,最终,儿子决定一个人独自去医院学习看病。

从儿子走出家门那一刻,母亲的心理、感情也在不停发生着变化。

自学提示:快速浏览课文21至23节,找出描写母亲心理的句子,圈出体现母亲情感变化的词语。

认真读读,体会
母亲的情感变化。

(后悔)—(忐忑不安)—(谴责)
指名回答,板书:后悔忐忑不安谴责
2、作者的语言描写如此地独具匠心,那么在描写母亲的心理变化时,作者又是如何妙笔生花呢?
出示: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

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

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
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

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
A、同学们,母亲说自己后悔,你从这段话中能读出母亲后悔什么吗?指名回答,这里的“雪上加霜”的雪指什么?(儿子生病发烧)霜又指什么?(母亲让他独自上医院看病)。

你能把母亲的后悔读出来吗?母亲还后悔什么?(后悔第一次没有领着他去看病。


师:领着他一块去,会有什么好处?(可以指点他。

第二次可以照着第一次去做了)
师:照着第一次去做了,这叫做“按图索骥”。

这个词再读一遍。

师:母亲有没有给儿子“按图索骥”的机会?(没有)
师:母亲觉得自己太不应该了,我们女孩子一起读。

通过写后悔什么,把后悔写具体了,把母亲的心理活动写得更加细腻了,这可比写5个,10个后悔强多了,让我们再来深深地体会母亲的悔意吧。

(师读第一句生接着读。


你看作者把自己当时的这种心理后悔的原因、当时的想法直接、明白地描写出来了,这种心理描写叫什么?直接的内心独白。

从这直接的内心独白中,你感受到母亲对孩子的------(担忧、全身心的关爱…… )
把你的感受放回句子中,我们再一起读读这段话。

B、像这种直接的内心独白,这3段描写母亲心里活动还有哪段也是这样的呢?出示第23自然段:虽然我毫无意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感冒,如果寻找适宜锻炼的病种,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

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

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

这里,作者也采用了直接的心理描写,板书: 直接心理描写.表达母亲对自己深深的谴责,甚至事情重来一遍,她再也不让孩子独自去看病了,谁能将母亲的自责读出来?指名读,评价。

我们从母亲的自责中读出了她对孩子------爱,作者就是这样通过直接的心理描写把母亲对孩子那份浓浓的爱意表达得淋漓尽致。

C、那么作者在写自己“忐忑不安”心理时,也是一样吗?出示: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

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这段话。

怎么写的?“忐忑不安”从字形上来猜测一下,它是什么意思?(心在一上一下,很紧张,很不安分)。

师:心忽上忽下,心神不宁的。

我们中国汉字真神奇,从字形上就能看出它的意思来。

那谁能读出母亲的忐忑不安。

谁来试试看,自己可以在下面试试。

作者在这里用了像沙漏这样的比喻就把母亲当时的忐忑不安写得更加形象了,更加生动了,写出了这两小时里母亲的难熬,母亲的度日如年。

这样的心理描写就叫“间接心理描写”。

板书:间接心理描写。

等待的时间如此漫长,母亲肯定是坐卧不安、心潮起伏。

那么她会想些什么呢?小练笔:
试写母亲当时的内心独白(选择一处写,有能力可写二、三处)。

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

十分钟过去了,儿子没有回来,母亲想
心疼痛的收缩成一团;
三十分钟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母亲想
心疼痛的又收缩成一团;
一个小时过去了,儿子仍然没有回来,母亲想
心疼痛的再次收缩成一团;
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仍然没有回来。

交流。

同学们,这么细腻的内心独白,多好,作者怎么不把这一处写上去,这样母亲的焦急,内心疼痛不是更直接体现出来,让别人一读就明白吗?指名回答。

(留给读者想象空间、详略处理----)
3、出示三段心理描写。

原来作者在描写心理活动,表现感情变化时,如此妙笔生花,独具匠心,给我我们很大的启示。

我们以后描写人物心里活动时也可以这样处理。

四、明理
同学们,作者让儿子自己学会看病过程中,既然如此后悔、如此忐忑不安、深深地谴责自己,那么又为什么狠心地、残忍地逼迫自己的孩子独自去医院呢,你能明白作者这一行为背后的良苦用心吗?
学生自由说。

你们是作者的知己,说出了作者的心声。

出示文中最后两段。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

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

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路线图”在文中指什么?(看病的程序)
母亲仅仅让儿子学会看病吗?指名说(生说)。

是的,母亲的目的是想锻炼孩子的生存能力,让他学会独立生活。

原来看似残酷、狠心的背后藏着的是对孩子深深的爱啊。

板画爱心。

这真是一位用心良苦的母亲。

母爱是多么伟大啊!
让我们再次聆听母亲的心声,这也是天下所有母亲共同的心声!(齐读最后一段。


出示图片:这就是文中的母亲毕淑敏老师,旁边的是她的儿子,儿子现在已经长大了,还和妈妈一起环球旅行,并写了一本书叫“毕淑敏母子航海环球旅行记”,大家有机会可以找来看看。

板书学会看病
残忍心软后悔忐忑不安自责
直接心里描写
间接心里描写
小练笔:
试写母亲当时的内心独白(选择一处写,有能力可写二、三处)。

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

十分钟过去了,儿子没有回来,母亲想
心疼痛的收缩成一团;
三十分钟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母亲想
心疼痛的又收缩成一团;
一个小时过去了,儿子仍然没有回来,母亲想
心疼痛的再次收缩成一团;
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仍然没有回来。

小练笔:
试写母亲当时的内心独白(选择一处写,有能力可写二、三处)。

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

十分钟过去了,儿子没有回来,母亲想
心疼痛的收缩成一团;
三十分钟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母亲想
心疼痛的又收缩成一团;
一个小时过去了,儿子仍然没有回来,母亲想
心疼痛的再次收缩成一团;
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仍然没有回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