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害物权的责任方式研究
侵权责任方式的理解与适用

法的发展趋势 。《 侵权责任法》 采用多种 责任方式
对受 害人 予 以救济 , 能够 更全 面有 效地 对受 害人 提 供救 济 J 。第 二 , 侵 权 责 任 方 式 是 对 侵 权 损 害 的 救济 形式 。侵 权人 实 施 了侵权 行 为应 承 担 侵 权 责 任, 而怎 样承 担侵 权 责 任 , 则 要 按 照法 律 规 定 的 责 任形 式来 进行 。只 有 明确 具体 的侵 权责 任方 式 , 才 能要 求行 为人 按照 具体方 式来 采取 行 动 , 对受 害人 进行 救济 。没有具 体 的责 任 方 式 而 去要 求 行 为人 承 担责 任 , 结 果 只 能变 成 一 句空 话 。 因此 , 侵 权 责 任方 式是 对侵 权损 害 的具体 救济形 式 。第 三 , 侵 权 责任 方式 是责 任 与 义 务 的统 一 。侵 权 责 任 方 式是
系等 。
关键词 : 侵 权 责任 方式 ; 《 侵权 责任 法》 第1 5条 ; 损 害赔偿
中图分 类 号 : D 9 2 3 文献标 志码 : A
我国《 侵权责任法》 第 1 5条 规 定 了八 种 侵 权 责 任方 式 : 停止侵害 , 排 除妨 碍 , 消 除危 险 , 返 还 财
文章编号 : 1 0 0 9—2 2 6 9 ( 2 0 1 3 ) 0 5— 0 0 8 7— 0 3
侵 权 责 任 方 式 的 理解 与 适 用
余 中根
( 信阳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 院, 河南 信阳 4 6 4 0 0 0 )
摘要 : 中 国《 侵 权 责任 法》 规 定 了八 种侵 权 责 任 方 式 。侵 权 责任 方式 具 有 多元化 、 救 济性 等 特 点 。 侵权 责任 方 式的适 用应 该考 虑特 定 条件 、 侵 权 法 的社会 功 能 等 因素 。 中国侵权 责 任 方 式 的规 定 , 解 决 了一 些有 争议 的 问题 , 如是 否规 定损 害赔 偿 以外 的责任 方 式、 侵 权请 求权 与 物权 请 求权 的 关
物权的民法保护方式——携手侵权请求权与物权请求权

关键 词 请 求权 侵权 请 求权 物 权请 求权 多元 化 归责原 则 作者简介: 王圣祥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2 0 1 1 级民商法学研究生, 研究方向: 民法学。 中 图分类号 : D 9 2 3
一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9 - 0 5 9 2 ( 2 0 1 3 ) 1 0 . 0 0 8 . 0 2
错 承担举 证责 任 , 如果 受害人 不 能证 明加害人 具有 过错 , 则加 害
、
问题 的提 出
德 国法 学家温 德沙伊 德首 次提 出“ 请求 权” 概念 , 让人们 认识 人 不承担 侵权 责任 。 在 物权 受到侵 害时 , 权 利 人无 需就侵 害人 的
到在 诉权 之外 , 还存在 着实 体法上 的请求 权 , 解 决了诉 之前 的 民 过错 举证证 明 , 权利 人仅 需就 自己物权 的侵害事 实进行 证明 即可 事 实体权 利遭 受侵 害的状态 , 连 接和 区分 了实体 法与 程序法 。 行 使物权 请求 权 。 其 次是行 使对 损害 结果有 不 同的要 求 。 《 侵 权
承袭 。 这 些法律对 物权 请求权 的 不同规 定呈现 出 多样化 特点 , 因 并不 苟 同。 绝对 权之 所 以为对 世权而 区别 于相对 权 , 不适用 诉 讼 而如何 保护 物权 成为 困扰法律 工作 者 的问题 。 二、 民事权 l 保护请 求权 概述 ( 一) 原 权请 求权 与次生请 求权 ’
权, 学者称 为 次生请 求权 。 次生请 求权 是基于 侵权 行为法 所保 护 三、 大陆 法系对 物权 的保 护方式 分析
( 一) 外 国立法 例的考 察
物权的五种保护方式

物权的五种保护方式物权是指人们对物物的支配和支配权利,包括对物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权利。
为了保护物权,法律规定了五种主要的保护方式。
一、登记保护登记保护是指将物权事项登记在相关的登记机构,以获得对该物权的法律保护。
例如,房屋所有权的登记、车辆所有权的登记等。
登记保护的好处是可以确保物权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防止他人侵犯物权。
此外,登记保护还便于公众查询和了解物权状况,为交易提供便利。
二、担保保护担保保护是指将物权作为债权的担保物,以确保债权人在债务人违约时能够获得相应的赔偿。
例如,房屋按揭贷款、汽车抵押贷款等。
通过将物权作为担保,债权人可以在债务人违约时追索物权,保障债权人的利益。
担保保护的好处是可以提高债权人的信贷能力,为债务人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
三、侵权保护侵权保护是指当他人侵犯物权时,物权人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保护自己的物权。
例如,他人侵占房屋、损毁汽车等。
侵权保护的好处是可以维护物权人的合法权益,追究侵权人的责任,并获得相应的赔偿。
此外,侵权保护还可以起到警示作用,遏制他人对物权的侵犯行为。
四、质保保护质保保护是指在买卖合同中,卖方对所售物品的质量、性能、用途等提供保证,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例如,购买家电产品后,发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可以向卖方要求退货或维修。
质保保护的好处是可以保障买方的合法权益,确保所购买的物品符合预期的质量要求,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五、禁止侵入保护禁止侵入保护是指法律禁止他人在物权人没有同意的情况下侵入其占有的物品。
例如,他人未经允许闯入他人住宅、非法占用他人土地等。
禁止侵入保护的好处是可以确保物权人的占有安宁,防止他人的非法侵入和占用行为。
同时,禁止侵入保护还可以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公平正义。
登记保护、担保保护、侵权保护、质保保护和禁止侵入保护是保护物权的五种主要方式。
这些保护方式的存在,保障了物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应当了解并合理运用这些保护方式,以维护自己的物权。
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理解与适用

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 , 物权人不因时效期 间的经过 而丧失请求权 。其 三 , 【 1 物权请求权在效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优先于债 权请求权。 返还财产、 排除妨碍 、 消除危险等作为物权 侵权 责任 法第 l 5条规 定 了停 止 侵 害 、 除 妨碍 、 排 消除危 险 、 还财 产 、 返 恢复原 状 、 赔偿 损失 、 除 影 响 、 请 求权 呈 现 出优先 的效 力 ,物 权人 优先 获 得物 的返 消 受到有力的保护。 与此相反 , 把他们作为侵权责任 恢复名誉 、 赔礼道歉等八种责任承担方式 。在这些侵 还 , 反倒使物权人处于与其他债权人平等的地 权责任承担方式 中, 停止侵害 、 除妨碍 、 排 消除危险 、 承担方式 , 不能获得优先的保护。这种弊端尤其在物的占有 返还财产等属于传统的物权请求权的内容。 于是第 1 位 , 5 人 进入 破产 程序 时显 露 出来 。 条的规定与《 物权法》 3 条 、6 第 5 3 条规定的物权请求 在这 些 冲突之 下 ,就物 权 人 的利 益保 护 而 言 , 所 权 之 间的 冲 突就 浮 现 出来 : 一 , 为物 权 请 求 权 的 其 作 有 的优 势 都指 向了物权 请求 权 的规 范模 式 , 即将 返还 返 还原 物请 求 权 、 除 危 险请 求 权 、 除 妨 碍请 求 权 消 排 财 产 、 除危 险 、 除妨 碍 、 消 排 停止 侵 害作 为 物权 请 求权 的行使 不 以行为 人 的过 错为要 件 , 如果将 他 们作 为 而 内容对 权 利人 更有 利 。按 照这 种 主张 , 们 应 当对侵 我 侵权 责任 的承担 方 式 , 过错 侵 权 责任 类 型 , 意味 在 就 权责任承担方式进行“ 瘦身” 仅保 留恢 复原状 、 , 赔偿 着 ,这些责任 的承担应当以侵权人过错 的存 在为前 损失等损害赔偿责任形式。然而 ,瘦身” 的侵权责 “ 后 提 。其二 , 在诉 讼 时 效 的适 用 方 面 , 据 传统 民法 理 根 任承担方式是否真能满足侵权责任法的需要? 在处理 论, 侵权 是债 的发 生 根 据 之一 , 权 行 为 在 当事 人 之 侵 物 权 请 求权 与侵 权 责 任 的关 系上 它 是 否 就 是 最好 的 间发生侵权之债 ,受害人对侵害人享有债权请求权 。 方案 ?本 文将对 上述 问题 予 以探 讨 , 并对 我 国《 权责 侵 这种债权 请求权 应 当适用 诉讼 时效 的规定 。既然 返还 任法》 规定的妥适性进行评价 。 财 产 , 除妨 碍 、 除危 险是侵 权责 任 的承 担方 式 , 排 消 那
物权的刑法保护

论物权的刑法保护摘要:物权法即用于保障人们物权的法律,它作为私法,通过赔礼道歉、返还原物、赔偿损失等方式对于物权加以保护,这些私法上的救济措施显然无法对可能侵害物权的行为加以预防与禁止,因此,刑法对侵害物权的行为施以刑罚,作为保护物权的最后一道防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物权保护;物权法;刑法中图分类号:d9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139-02加大刑法对物权的保护并非简单增加刑法条文,由于《物权法》所调整的关系是“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而《刑法》则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因此,这就像坐标轴中的两段抛物线一样,需要去界定它们交会的那些点,因此,通过明确刑法与物权法中的术语与法条内涵,对于物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一、物权的刑法保障的必要性(一)刑法是保护物权的刑罚手段物权法通过制定各项原则与制度保障公有财产与私有财产,这些原则与制度规定了人们享有的物权及应当履行的义务,物权法通过民事的方式对侵害物权的行为进行制裁,而刑法则以拘役、徒刑等刑罚对侵害物权的行为进行制裁。
物权法的救济手段无法达到刑罚的严厉程度,因此刑法对侵害物权的行为予以制裁,能够更好地保护物权。
(二)刑法是保护物权的最后手段凯尔森在分析物权保护的民事和刑事手段中认为,民法和刑法的不同在于两种法律的制裁方式不同:民事制裁在于赔偿,而刑事制裁却在于威慑和预防[1]。
物权法在保护物权方面主要运用消除危险、恢复原状等措施,而刑法对于物权的保护则在于威慑和预防作用,即通过刑罚中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等方式来抑制他人对于物权的侵害。
因此,刑法是物权保障的最后手段。
(三)物权法与刑法的结合能够更好地保护物权民法的制裁附带地服务于预防,如消除危险;而刑法的制裁中也同样附带地存在赔偿,如附加刑中的罚金。
由此可见,民法与刑法在制裁方式上具有不同,且其侧重点不同,但是并无根本不同。
物权的民法保护方法--是侵权责任?还是物权请求权?(魏振瀛)

物权的民法保护方法――是侵权责任?还是物权请求权?魏振瀛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一)上传时间:2005-11-20目录一、引言二、从法律责任的概念与原理到民事责任的概念与原理(一)法律责任的概念与原理1、关于法律责任的三种学说2、对三种学说的分析(二)民事责任的概念与原理1、担保说(义务说)2、后果说3、民事责任与民事救济的异同三、从物权请求权与损害赔偿到多种侵权责任形式(一)《民法通则》不规定物权请求权的根据(二)《民法通则》规定多种侵权责任形式的理由1、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2、返还财产、回复原状、赔偿损失3、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险(三)《民法通则》规定多种民事责任形式的特点与优点(四)多种侵权责任形式在民法典中如何安排四、从物权请求权体系到侵权责任体系(一)关于物权请求权的诸学说及分析(二)建立侵权责任体系的根据与理由1、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多种侵权责任形式2、从相邻关系侵害与环境侵害产生的妨害除去请求权与妨害防止请求权看,物权法与侵权行为法的界限需要进一步明晰3、从所有物返还请求权与其从请求权的关系看,物权法与侵权行为法的界限需要进一步明晰(三)变革了的侵权责任的概念与内涵(四)侵权责任与债及物权的关系1、以民事权利、义务、责任为主线的民法体系2、侵权责任与债的关系3、侵权责任与物权的关系(五)从物权请求权体系向侵权责任体系转变1、从所有物返还请求权向侵权责任转变2、从所有物返还请求权的从请求权向侵权责任转变(六)物权请求权与人格权请求权及知识产权请求权的异同(七)关于未来我国民法典中侵权责任形式体系安排的设想(八)侵权责任与法律规范结构及法律思维规律五、结论一、引言2005年7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以下称物权法草案),其中专章(第3章)规定物权的保护,这一章是民法学者讨论和争论的热点之一。
各国民法规定的物权的民法保护方法不同,根据《德国民法典》规定,学者将物权的保护方法分为物权保护方法和债权保护方法。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研究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研究一、概述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研究是法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它涉及环境法、民法等多个法律领域的交叉与融合。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侵权行为及其带来的损害后果愈发严重,这使得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是指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等行为,导致他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侵权人依法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
这种责任不仅体现了对受害者权益的保护,也体现了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认定与承担,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研究中,我们需要关注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责任主体的确定、损害后果的评估、赔偿责任的承担方式以及责任追究的程序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助于完善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法律制度,也有助于为环境侵权纠纷的解决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
同时,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研究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关注环境侵权行为的特殊性以及环境损害的复杂性。
例如,环境侵权行为往往具有潜伏性、长期性等特点,这使得损害后果的评估和责任主体的确定具有较大难度。
我们需要通过深入研究,探索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环境侵权民事责任认定与承担机制,以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1. 环境侵权问题的背景与现状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侵权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的焦点。
在全球范围内,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我国作为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国,同样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环境侵权是指因污染或破坏环境,导致他人的人身、财产或环境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环境侵权事件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环境污染侵权案件数量不断增加,涉及的污染类型也日益多样化,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
这些污染行为不仅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侵权责任方式与物权保护关系之我见

侵权责任方式与物权保护关系之我见摘要:侵权责任方式与物权法规定的物权保护方法有立法上的重合,学者们有不同看法,通过分析各类观点,笔者认为,立法上虽然有一定重合,但意义不同,而且更突显出侵权责任法作为民事权利保障法和救济法的必要性。
关键词:侵权责任方式;物权保护;救济中图分类号:df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1-0219-01一、概述物权法关于物权保护的规定与侵权责任法规定的侵权责任方式在立法上的重合,在侵权责任法出台后受到学者们的广泛热议。
物权法第三十四条规定返还原物请求权,第三十五条规定了妨害除去请求权和妨害防止请求权,第三十六条规定了恢复原状请求权,第三十七条规定了损害赔偿请求权。
侵权责任法第十五条规定的侵权责任方式中也有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和赔偿损失。
在物权法出台后,由于侵权责任法尚未出台,此议题还没有引起学者们关注。
侵权责任法出台后,面对立法上两处的惊人相似,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物权的保护方法是物权效力的体现,应当规定在物权法中,这是物权法必不可少的内容,侵权责任法无需再规定,否则会导致理论上的混乱和法律适用上的不便以及立法资源的浪费。
有人认为,侵权责任法在责任方式部分的规定应当不同于各种具体民事权利自身保护方法,从而使得各具体民事权利规定的保护方法落到实处。
也有人认为,侵权责任法作为民事权利的救济法应当从整体上规定各类民事权利的救济方式。
二、各类观点的分析笔者认为,上述争议的根本问题是如何看待侵权责任法的地位和功能。
第一种观点的鲜明特点是否认侵权责任法是整个民事权利的保障法和救济法。
该观点关注的是物权法规定的完善,应当在物权法中规定物权的效力,作为物权的保护方法,当物权受到侵害时,直接适用物权法关于物权保护方法的规定。
那么这就意味着,当物权受到侵害后,侵权责任法不再适用,而适用的是物权法,从而将侵权责任法保护物权的历史使命排除,与侵权责任法作为民事权利保障法和救济法完全冲突,也导致了物权法原本是确认民事权利的法律,现在反而成了既确认民事权利,又承担其保护自身确认的民事权利的使命。
关于物权法的典型问题

关于物权法的典型问题
一、所有权确认
1、确认所有权归属的争议,特别是在多人声称对同一物品拥有所有权时。
2、确认不动产(如土地、建筑物)所有权,这往往涉及登记与实际情况不符。
二、界址争议
1、邻接地主之间的界址不明确或界址变动引发的纠纷。
2、对于围墙、建筑物延伸部分等的处理问题。
三、共有物分割
1、共有物如何分割或使用的争议,例如共同继承的财产如何处理。
2、分割共有物时的评估和补偿问题。
四、物权变动
1、物权转移(如买卖、赠与、继承)过程中的权利义务问题。
2、物权转移时必须的手续和形式,如登记要求、公证要求等。
五、抵押权和担保物权
1、抵押物的处理方式,特别是抵押物的价值低于债务金额时的问题。
2、抵押权行使中存在的过错行为和相应责任。
六、承租人和出租人的权利与义务
1、租赁关系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如维修责任、租金支付等。
2、租赁期间物的损坏和价值减少问题。
七、物权与其他权利的冲突
1、物权与债权、知识产权等其他法律权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2、物权侵害与侵权行为的区别与处理。
八、侵害物权的责任
1、侵害物权行为的认定及其法律后果,如赔偿责任。
2、物权侵害可能引发的间接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
九、先得权和顺序权
1、在多个权利主张同一物权时,先得权和顺序权的确定。
2、先得权和顺序权与登记先后的关系。
十、物权法与其他法律的协调
1、物权法与合同法、家庭法等其他领域法律的协调问题。
2、国际贸易中物权法律制度的适用问题。
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是什么

侵权责任的承担⽅式是什么《民法典》规定的侵权责任的承担⽅式主要有8种,停⽌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赔偿损失,⽀付违约⾦,消除影响、恢复名誉以及赔礼道歉。
下⾯就由店铺⼩编为⼤家解答相关的内容。
⼀、侵权责任的承担⽅式是什么1、侵权责任的承担⽅式主要有8种:(1)停⽌侵害停⽌侵害是指被侵权⼈对于侵害其合法权益的正在进⾏的或继续之中的侵权⾏为有权请求法院予以终⽌,它可以适⽤于各种侵权⾏为,只要这种违法⾏为正在进⾏之中或在延续的情形下;(2)排除妨碍排除妨碍是由侵权⼈解除因其⾏为引起的妨碍他⼈正常⾏使权利和实现利益的客观事实状态,这种⽅式主要适⽤于物权,特别是相邻权受到侵害的场合;(3)消除危险危险是对将来的、有造成侵权损害后果可能的事实和状态⽽⾔的,处在此种状态中的被侵权⼈有权请求法院要求侵权⼈予以消除。
(4)返还财产返还财产是侵权⼈将其⾮法占有的或管理的财产转移给被侵权⼈。
⼀般⽽⾔,有权请求返还财产的是财产的所有⼈;同时该财产必须还存在,如果不复存在,只得赔偿损失或承担其他责任;如果侵权⼈将该财产转让给第三⼈的,还要看第三⼈在受让财产时是否符合善意取得的条件,如果符合,为第三⼈利益及整个交易安全考虑,也不得请求返还财产;(5)恢复原状恢复原状主要适⽤于财产损害的场合,它是请求侵权⼈恢复到物原来的状态。
请求恢复原状需具有两个条件:⼀是可能性,即被损害的物有恢复到原状的可能;⼆是必要性,即该物有恢复到原状的必要。
(6)赔偿损失赔偿损失是最常见的侵权责任承担⽅式,它不仅可能适⽤于侵害财产权益的场合,也可以适⽤于侵害⼈⾝权益的情形,损失的范围不仅包括积极损失还包括消极损失,赔偿损失⼀般以实际损害为限。
(7)赔礼道歉赔礼道歉是侵权⼈以⼝头或书⾯的形式向被侵权⼈承认错误、表⽰歉意,它主要适⽤于侵害⼈⾝权益的情形;(8)消除影响、恢复名誉消除影响是指侵权⼈在不良影响所及的范围内消除对被侵权⼈的不利后果;恢复名誉是指侵权⼈在其造成损害所及的范围内恢复被侵权⼈的名誉于其未曾受损的状态。
我国侵权责任体系下物权救济模式研究

法上的物权请求权的规定和其理论作为判断正确 与错误的标准 , 我国《 民法通则》 的规定就不是什
么 理 论 错误 , 念 的是 另 一 本 经 , 的是 另 一 条 它 走 道 [_ 3。 2 二元 模式 ” .“ 下物权 请求权 的存在 价值 赞成 确立物 权 请求 权 的学 者认 为 , 所 以要 之 在侵 权请求 权之 外 确 立物 权 请 求权 是 因为 : 两 ① 者有 不 同的功能 和 目的 ( 文 已有论 及 ) 前 。②对 相
我 国侵 权 责 任体 系下物 权 救 济 模 式研 究
施 炜
( 福建 师范大学 法学院,福建 福州 3 0 0 ) 5 0 7
摘
关 键
要 :概述了大陆法关 于物权救 济的两种模 式。从 我国“ 一元模式” 的理念形成 、 立法现状以及其与传
词 :物权救济 ; 物权请 求权 ; 一元模 式” “ “ ; 二元模 式” 文献标识码 :A
《 民法通则》 第六章第 四节第 14 “ 3 条 承担民事责
任 的方式 ” 规定 在 我 国因 侵权 承 担 民事 责任 的方 式 主要 有 :一 ) 止侵 害 ;二 ) 除妨 碍 ;三 ) ( 停 ( 排 ( 消
收 稿 日期 :2 0 0 9—1 — 6 1 0
中的义务人违反 了不作为义务 , 害了他人的物 侵
统“ 二元模式 ” 比较等角度 分析 , 出我 国的“ 提 一元模式 ” 更适用于将来的 民事立法体系 的构建 。
中图分类号 :D 2 F51
一
、
物权救济 两种模 式概述
除危险 ;四) ( 返还财产 ;五) ( 恢复原状;六 ) ( 修理 、
重作 、 更换 ;七 ) ( 赔偿损失 ;八) (性分析
侵权责任法草案》应当重点研究的20个问题(一)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侵权责任法草案》应当重点研究的20个问题(一) 杨立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2008年9月24日至27日,全国人大法工委召开“侵权责任法草案研讨会”,民法学界部分专家和人民法院的法官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草案》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修改意见。
在本次会议讨论中提出的主要问题经过整理,概括为以下20个问题,分别进行简要的说明。
一、关于如何规定侵权行为一般条款在《侵权责任法》中如何规定侵权行为一般条款,与会专家和法官的争论比较激烈,主要的意见有四种方案:1.法国法式。
这种主张认为,《法国民法典》第1382条的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好,基本特点是保护的范围具有较大的弹性,可以进行扩张解释,不存在立法条文对侵权法保护范围的限制,适用范围很宽。
但更多的专家认为,法国法的一般条款过于宽泛,不符合现代侵权法的立法精神,因此,不应采用法国式的一般条款模式。
2.德国法式。
德国法式的侵权行为一般条款为与会法官代表所重视,特别是最高法院的法官认为,《德国民法典》第823条和第826条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列举侵权法所保护的权利、法律所保护的利益以及故意违背善良风俗的规定,最为适用,应当采纳。
但学者对此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认为德国法的一般条款的最大缺点,在于侵权法所保护的范围的封闭性,不利于对民事权利和利益的保护,特别是不适用于变动中的人格权的保护,因此,不应当采用这种模式。
3.民法通则式。
多数学者主张仍然采用《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的规定,即列举“人身、财产”作为侵权责任法保护的范围,既可以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也可以包括人身利益和财产利益,况且经过20多年的司法实践,也证明这个规定比较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且法官对此的掌握也都比较熟练,因此,可以仍然采用这种模式规定侵权责任法的一般条款。
4.列举式。
立法机关比较倾向于作出一定的列举,以宣示侵权法所保护的对象,例如规定:“因故意或者过失侵害他人生命、健康、人格尊严、人身自由、名誉、肖像、隐私、物权、知识产权以及其他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违反物权法的案例及分析

违反物权法的案例及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是为了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根据宪法,制定的法规。
那么关于物权法的案例都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案例1:孙某某对违章建筑主张所有权纠纷案案情简介:马某某系孙某某丈夫,马某某从朱某处购买XX县XX镇XX街11号一间半住房后,在该房前未经批准占用公用土地搭建面积为60平方米的木结构房屋一间,并于10年后改建为石棉瓦屋。
再过10年,XX县进行街道整治,经XX县城市建设指挥部批复后再经XX县人民政府批准,将该地段作为建设县城公园之用。
随后,XX县城市建设指挥部在拆迁该地段时,对马某某从朱某处所购一间半住房,按有关规定作了安置。
对在房前违章搭建的石棉瓦平房,作出由马某某自行拆除的决定。
后因XX县外北街居委会需要临时占用该石棉瓦平房办公,遂与马某某协商购买该违章建筑残值(拆除材料值),价值840元,由城建指挥部付款后马某某出具领条一张。
在领取该款半年后,马某某和孙某某隐瞒真实情况,向XX县规划委员会申请办理扩建房屋的产权证,同年XX县规划委员会由于审查不严,予以批准。
马某某夫妇为占有该违章搭建房,双方协议离婚,在财产分割协议中约定:“XX街11号未拆除的60平方米石棉瓦房屋属孙某某所有”,并经XX 县公证处公证。
事后,孙某某强行搬进外北街居委会正在使用的石棉瓦房。
同时孙某某持规划部门的批复和公证书向XX 县房地产管理局办理该石棉瓦房的产权证。
因房地产管理局审查不严,向孙某某颁发了铜权字第2476号《房屋所者权证》。
次年,孙某某将领取的石棉瓦房残值款840元强行退给外北街居委会。
XX县规划委员会查明真相后,作出了撤销对违章建筑石棉瓦房产权申请批复的决定。
随后XX县公证处作出了撤销公证书的决定,XX县房地产管理局也作出了关于缴销铜权字第2476号《房屋所有权证》的决定。
对此,孙某某以“搭建40.25平方米房屋时,没有健全的管理机构和审批制度,应视搭建房屋属合法建筑物”为由,主张撤销XX 县房地产管理局关于缴销铜权字第2476号《房屋所有权证》的决定并确认其对该房屋享有所有权。
论侵害物权的民事责任

归责 原则是 过错 责任原 则 ,第十 五条 规定 了承担 侵权 责任 的方 式, 包括 了 : ( 一) 停 止侵害 ; ( 二) 排 除妨碍 ; ( 三) 消 除危险 ; ( 四) 返
二、 《 物 权法》 解读
现行《 物权 法》 对 受侵害物权 的救济 的选择 是: 在总则 中有独 还财产 ; ( 五) 恢 复原状 : ( 六) 赔偿 损 失; ( 七) 赔礼 道歉 ; ( 八) 消除
{ I } I 占 缸金
◆ 法 学研 究
2 0 1 3・5 ( 中)
论侵害物权 的民事责任
谢伟平
摘 要 物权的民法保护方式有三种可能, 即侵权责任方式、 物权请求权方式和侵权责任一物权请求权方式。我国相关规 定主要集中在( ( 民法通则》 、 ( ( 物权法》 和 侵权责任法》 。我 国立法采取哪种方式较为科学, 不仅关系到物权之安全, 同时还 影响民事责任体系的构架。本文将从我国现行立法模式的考量出发, 分析物权保护在具体法律适用中所面临的问题, 以期
三、 《 侵权 责任法》 解读 《 侵 权责任 法》 在第 二条通 过对 侵害 的民事权 益 的种类 的列
担 民事 责任 的方式 , 可 以单独适 用 , 也可 以合并 适用 。我们 分析 举 , 规 定 了该法 的调 整 范围 , 列举 了包括 了所有 权 、 用益物 权 、 担 上 述条 文可 知 , 除 了后三项 以外 , 其 他都可 以适 用在侵 害物 权 的 保 物权 。 该法 第二章 还规 定 了责任构 成和 责任方 式 , 其 最基 本的
除妨碍 : ( 三) 消 除危险 : ( 四) 返还 财产 : ( 五) 恢复 原状: ( 六) 修理 、 规定, 本 身并 没有独立 价值 。
关于侵权责任形式的解读——兼论绝对权请求权的立法模式

关于侵权责任形式的解读——兼论绝对权请求权的立法模式关键词: 请求权绝对权请求权侵权责任方式内容提要: 请求权是请求他人作为或不作为的权利。
物权请求权、知识产权请求权、人格权请求权属于绝对权请求权。
我国法上侵权责任的概念,涵盖了大陆法系中的侵权责任和绝对权请求权两个概念。
在绝对权受到侵害的不同时期或不同状态都应有相应的、有效的救济措施,对其集中规定更有利于绝对权的保护。
绝对权侵权责任应适用无损害的无过错责任原则。
侵权责任的承担是对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救济,物权请求权、知识产权请求权、人格权请求权、违约损害赔偿请求权、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都具有救济民事权利的功能,那么,侵权责任与这些请求权是什么关系?民法应该如何规定民事权利的救济?关于违约损害赔偿请求权应该属于合同法中违约责任的内容、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由侵权责任法来规定已无争议,那么物权请求权、知识产权请求权、人格权请求权则等绝对权请求权是否要单独分别加以规定呢?下文先来考察一下各国关于绝对权请求权和侵权责任的立法模式。
一、绝对权请求权的立法模式(一)物权请求权的立法在立法上,物权请求权由《德国民法典》创设。
《德国民法典》关于物权请求权的规定非常详尽和细致,其核心是关于所有权保护的规定。
该法典的物权法编第三章所有权专设第四节基于所有权而发生的请求权,基本条款是第985条和第1004条;他物权则准用关于所有权保护的规定;占有人也得基于占有提起各种请求权。
在物权请求权的立法上,《德国民法典》规定最为全面,所有权、他物权和占有都适用物权请求权,物权请求权有三种表现形式,即物权返还请求权、妨害排除请求权和妨害防止请求权。
在物权请求权的立法上,《德国民法典》规定最为全面,所有权、他物权和占有都适用物权请求权,物权请求权有三种表现形式,即物权返还请求权、妨害排除请求权和妨害防止请求权。
《日本民法典》对物权请求权没有作一般规定,只是对占有之诉作了规定,如第198条、第199条、第200条;在他物权中,对动产质权规定了准用占有之诉的规定。
民法典中的物权保护与法律责任承担

民法典中的物权保护与法律责任承担物权保护与法律责任承担民法典中的物权保护与法律责任承担是保障公民和法人合法拥有、使用和处置财物权益的重要规定。
在物权保护方面,法律对于不同类型的物权提供了相应的保护措施,而在法律责任承担方面,法律规定了当他人侵害他人物权时应承担的责任。
本文将从以上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深入探讨民法典中的物权保护与法律责任承担。
一、物权保护物权是指个体或者团体对于某物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的权利。
民法典对于物权保护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以确保个体和团体在合法范围内行使物权。
首先,民法典规定了财产所有权的保护。
财产所有权是指个体或者团体对财产享有的最完备的权利。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侵入其合法权益,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其次,民法典还对动产、不动产和知识产权等不同类型的物权提供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对于动产和不动产的保护,法律规定了占有保护、赠与保护、买卖保护等具体制度。
对于知识产权,法律规定了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的保护措施,以促进创新和知识产业的发展。
此外,民法典还规定了对公民和法人经营场所的保护。
个体或者团体依法经营的场所,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侵入,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法律责任承担当他人侵害他人物权时,侵权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民法典对法律责任的承担作出了详细规定,以保护物权人合法权益。
首先,侵权人需承担返还、赔偿的法律责任。
返还是指侵权人必须将侵权所得返还给物权人,以恢复物权人的合法权益。
赔偿是指侵权人需要对物权人因侵权行为所遭受的损失承担经济赔偿责任。
其次,法律还规定了不满足返还、赔偿的情形下,可以请求侵权人支付适当的经济补偿和损害赔偿。
经济补偿是指侵权人需支付给物权人的金额,以使物权人得到合理的补偿。
损害赔偿是指侵权人需承担的对物权人精神或者名誉上的损害而支付的金额。
此外,侵权人还需承担禁止侵害、消除妨碍、恢复原状等法律责任。
物权法实用案例:侵害物权损害赔偿纠纷案

【案例分析】本案例是一起涉及侵害物权损害赔偿纠纷的案件。
在该案例中,甲某拥有一处房产,乙某因与甲某存在债务纠纷,便擅自将该房产出卖给了丙某。
甲某得知此事后,立即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某返还房产并赔偿损失。
首先,甲某和乙某之间存在债务纠纷是导致该案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即使存在债务纠纷,乙某也不应该采取擅自出卖甲某房产的行为。
乙某的行为严重侵犯了甲某的合法权益,也违背了民事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诚实信用原则。
其次,丙某作为购房者,没有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
在购买该房产时,丙某应当对该房产的权利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以避免自己成为不法行为的受害者。
然而,丙某没有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购买了该房产并接受了乙某提供的虚假权属证明。
【案例结果】在法院审判中,法院认为乙某擅自出卖甲某房产的行为严重侵犯了甲某的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同时,丙某作为购房者没有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因此,法院判决乙某返还甲某房产并赔偿甲某的损失;丙某应当配合乙某返还房产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律师点评】该案例涉及到物权保护、侵权责任和诚实信用原则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乙某擅自出卖甲某房产的行为严重侵犯了甲某的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造成不动产或者动产毁损的,权利人可以请求修理、重作、更换或者恢复原状。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认定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因此,乙某擅自将甲某的房产出售给丙某的行为不仅侵犯了甲某的物权,也违反了合同法的规定。
同时,丙某作为购房者没有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无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
简述物权的保护方式

简述物权的保护方式摘要:一、物权保护方式的概述二、我国现行的物权保护方式三、物权保护方式的运用与实践四、物权保护的局限性与完善建议正文:物权保护方式是指在法律框架下,采取何种手段和措施对物权进行维护和保障。
物权保护涉及多个层面,包括立法、司法、行政等,其目的在于确保物权的稳定、安全和有序流转。
一、物权保护方式的概述物权保护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物权法保护:通过立法对物权进行明确规定,确保物权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2.合同法保护:通过合同约定,明确物权的内容、范围和限制,防止物权纠纷。
3.侵权法保护:在物权受到侵害时,通过侵权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恢复物权的完整性。
4.行政保护:通过行政机关的执法行为,对物权进行维护和保障。
二、我国现行的物权保护方式在我国,物权保护主要依据《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法规。
此外,我国还建立了相应的登记制度、征收补偿制度等,以确保物权的实现。
1.物权法保护:我国《物权法》明确了物权的种类、内容和保护措施,为物权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2.合同法保护:通过合同约定,明确物权的内容、范围和限制,防止物权纠纷。
3.侵权法保护:在物权受到侵害时,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了侵权行为的认定、责任承担和赔偿标准,为物权人维权提供了法律依据。
4.行政保护:我国行政机关通过开展登记、审批、执法等工作,对物权进行维护和保障。
三、物权保护方式的运用与实践在实际操作中,物权保护方式的运用需结合具体情况。
如在购买房产时,可通过合同约定明确房屋权属、共有份额等内容,防止纠纷;在物权受到侵害时,可依据侵权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恢复物权的完整性。
四、物权保护的局限性与完善建议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定的物权保护体系,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如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有待提高,执法力度不足,登记制度尚不完善等。
为完善物权保护体系,建议加强立法工作,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执法力度,维护物权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登记制度,确保物权的透明度和流转安全。
物权保护与侵权救济的经典案例分享

如何进一步提高物权保护水平?除了完善法律制 度外,还需要加强执法力度、提高司法审判水平 、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等多方面的工作。
启示二
完善法律制度体系。国家应不断完善物权保护和 侵权救济的法律制度体系,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 和实效性,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法律 保障。
思考二
如何应对新型侵权行为?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 侵权行为不断涌现,如网络侵权、数据泄露等。 我们需要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的法 律手段和技术手段来应对这些挑战。
05
经典案例分析:物权保护 与侵权救济的创新与突破
案例背景介绍
案例名称
某公司侵犯某品牌商标权及不 正当竞争纠纷案
当事人
原告某品牌公司,被告某公司
案件类型
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
受理法院
中级人民法院
物权保护与侵权救济的创新与突破
• 创新点一:综合运用多种法律手段保护物权。在本案中,原告不仅通过商标注 册、续展等手段维护自身商标权益,还积极运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武器打 击侵权行为,充分展现了物权保护的多元化和综合性。
• 突破点二:加大侵权赔偿力度。法院在判决中充分考虑了被告的侵权情节、原 告的实际损失以及市场影响等因素,依法判处被告承担高额的侵权赔偿责任, 有效遏制了侵权行为的发生。
案例启示和思考
启示一
强化物权保护意识。企业和个人应充分认识到物 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维护自身合 法权益,包括注册商标、申请专利、保密协议等 。
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侵权成 本,同时完善救济措施,如损害赔偿、恢 复原状等,确保受害人得到充分救济。
推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加强普法宣传和教育
鼓励当事人通过协商、调解、仲裁等方式 解决物权纠纷,减轻法院诉讼压力,提高 纠纷解决效率。
简述物权请求权的保护方法

简述物权请求权的保护方法摘要:一、物权请求权的概念与特点二、物权请求权的保护方法1.物权确认之诉2.物权侵害排除之诉3.物权损害赔偿之诉三、物权请求权的行使条件及注意事项正文:物权请求权是指物权人在其物权受到侵犯或者有可能受到侵犯时,请求法院保护其合法权益的权利。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物权请求权是物权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更好地保护物权,物权请求权的保护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物权确认之诉当物权的归属、内容或其他事项发生争议时,物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物权确认之诉。
通过这种诉讼方式,物权人可以请求法院确认其对特定标的物的物权,从而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物权确认之诉中,法院会对争议事项进行审理,并依据法律规定作出判决。
判决生效后,物权的归属和内容得以明确,有助于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2.物权侵害排除之诉当物权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且侵害行为仍在进行中时,物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物权侵害排除之诉。
这种诉讼旨在请求法院制止侵权行为,恢复物权的正常状态。
在物权侵害排除之诉中,物权人应提供证据证明侵权行为的存在,以及该行为对其物权造成的损害。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会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需要采取临时措施,如保全、责令停止侵权等,以确保物权的顺利实现。
3.物权损害赔偿之诉当物权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造成损害时,可以向法院提起物权损害赔偿之诉。
这种诉讼目的是要求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弥补物权人的损失。
在物权损害赔偿之诉中,物权人需要证明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损害的具体数额。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会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损害程度等因素,判断赔偿金额的大小。
在行使物权请求权时,物权人应注意以下几点:1.及时行使权利。
物权请求权的行使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物权人应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行使权利,以免丧失诉讼时效。
2.充分准备证据。
物权请求权的诉讼过程中,证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物权人应提前收集、固定证据,以便在诉讼中为自己的权益争取最大程度的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在我国的侵权行为法中,好象学者们对加害人在承担侵权责任时,他们所要承担的责任方式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
相反,好象大家都忽略了这个问题。
而笔者认为这个问题相当的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侵权法与物权法的协调。
一般认为,侵权物权的责任方式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这六种,而笔者经过一番不太成熟的考察后认为,为了使侵权法与物权法相协调,加害人在承担侵害物权的责任的时候,他们所要承担的责任方式也许只有赔偿损失,返还原物与排除妨害这三种方式最好。
[关键词]:物权请求权、侵权责任方式我国正在制定一部自己的民法典。
在制定民法典的时候,笔者认为,各个相对独立的部门法要有一定的协调性。
但是,在目前学者们讨论制定民法典的时候,好象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这个问题。
而且,学者们在平时的著作中对这个问题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他们对这个问题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
笔者认为,为了民法典体系的协调性,也许我们有必要对侵害物权的责任方式进行一番研究。
笔者于此提出这个问题,权且抛砖引玉。
另外,侵害人的责任相对应于受害人的请求权,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有时为论述的方便,笔者可能对它们不进行区分。
一、问题的提出《民法通则》第134条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它们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对于侵害物权的责任方式,学者们好象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一致的观点。
王利明、杨立新和张新宝三学者均认为,侵权责任的方式为民法通则第134条规定的民事责任方式中的除去修理、重作、更换和支付违约金外,其余的八种民事责任方式都是侵权责任的方式[1].(但是,消除影响、恢复名誉与赔礼道歉这两种责任方显然是侵害人身权的责任方式而不是侵害物权的责任方式。
因此,本文将不对这两种责任方式进行讨论)但是,德国民法典规定的侵害物权的责任的方式只有赔偿损失(第823条)和返还原物(第848第)外,并没有其它的侵权责任方式。
德国民法典把停止侵害和排除妨碍(第1004条)交给了物权法来调整(应该说消除危险包括在停止侵害和排除妨碍之中);而法国民法典在侵权法中根本就只规定了赔偿损失这一种侵权责任方式。
法国民法典中的返还财产规定在占有制度中(第2279条),停止侵害和排队妨碍在法国民法典中仅用“占有不受干扰与威胁”来概括(第2282条)。
至于在我国民法通则中存在的其它的侵害物权的责任方式,在法国民法典中根本就不存在。
这也就是说,在我国民法通则中其它责任方式,在德国和法国是用物权请求权来解决问题的(另有学者认为在法国民法典中尚未确立物上请求权概念,但有实质上的物上请求权[2])。
那么,德国和法国的规定有无合理之处?我们现在的规定有无合理之处?究竟那种规定更具有合理性?二、对问题的分析一,物权请求权分析对于物权请求权,我国现行法律中并没有相应的规定。
但是,学者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相当多的分析,并呼吁在我国的物权法中建立物权请求权。
但是,学者们关于物权中的内容并不相同。
物权请求权,又称为物上请求权,它有广义、狭义两种含义。
就狭义而言,物权的请求权是指基于物权而产生的请求权,也就是说,当物权人在其物被侵害或有可能遭受侵害时,权利人有权请求恢复物权的圆满状态或防止侵害;就广义而言,物权的请求权还包括占有人的占有保护请求权[3].自德国民法典颁布以来,许多学者认为物权的请求权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三种,即物权的返还请求权、物权的妨害除去请求权与物权的妨害防止请求权[4].此外,王利明先生还认为,物权请求权也包括恢复原状请求权[5].当然,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观点,有许多学者认为,恢复原状请求权是侵权责任的的请求权,它是一种债权性质的请求权[6].物权请求权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物权的请求权原则上不考虑相对人是否具有过错。
如果物权人在其物权受到侵害或妨害的情况下行使物权的请求权,只须证明相对人已实施了侵害或妨害其物权的行为,便可以要求相对人排队妨害、返还原物、恢复原状;不必就相对人是否有故意或过失问题举证[7].对于有学者认为恢复原状是一种债权性质的请求权,王利明先生引用梅仲协先生和王泽鉴先生的观点认为恢复原状是一种物权请求权,并列举了一些理由[8].但是,克雷斯蒂安先生的观点对以上三学者的观点构成了致命的反击。
“如果修理受损的动产之费用构成排除对所有权的持续侵扰的话,那么也就创设了对物之损害的一般的无过错责任;这样一来,全部侵权行为都会变成无过错责任”[9].克雷斯蒂安虽然说的是修理受损的动产的费用,其实让一方承担修理费用和让他承担恢复原状(前提是可以恢复原状)的责任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由此,笔者也认为,恢复原状请求权如果要规定在法律里面的话,它只能是一种债权性质的请求权而不能是物权请求权。
二,侵害物权的责任方式分析(1)赔偿损失的责任方式。
对于赔偿损失作为侵害物权的一种责任方式。
各国民法都有规定。
学者们对侵害物权的这种责任方式也不存在任何争议。
笔者也认为赔偿损失作为侵害物权的一种责任方式是必要的适当的。
因此,对这种责任方式,笔者也就不再给予太多的关注。
(2)停止侵害的责任方式。
对于停止侵害杨立新先生认为它只是精神型侵害的民事责任方式而不是侵害物权的责任方式[10].而张新宝先生是和王利明先生认为认为这种责任方式既可以适用于侵害物权的行为,也可以适用于侵害人身权的行为[11].事实上,对于物权而言,停止侵害和排除妨害这两种责任方式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对于可以适用停止侵害的侵害物权的行为,也可以适用排除妨害的责任方式让加害人停止他的侵害行为来保护受害人的物权。
由此,笔者认为,侵害物权的责任方式中不应该存在停止侵害这种责任方式。
(3)消除危险的责任方式。
消除危险的请求权是指物权人对有可能造成自己的占有物损害的设施的物权人或者占有人可以请求其消除危险。
笔者认为,消除危险的请求权作为一种物权请求权已经足以保护物权人的利益。
将其规定为一种债权性质的请求权对物权人来说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这是因为消除危险的请求权行使的前提是他人的设施有可能对自己的占有物造成损害,而损害并没有实际发生。
如果已经对物权人的占有物造成了实际的损害并且该危险有可能继续下去的话,那么,物权人就可以用排除妨害的请求权来保护自己。
此外,有学者认为物权人在行使消除危险的请求权后,如果受有损害时可以继续向侵害人请求损害赔偿,并且认为此种赔偿请求权不以侵害人的过错为要件[12].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值得商讨的观点。
损害赔偿的请求权如果不以侵害人的过错为要件,这将会完全改变侵权行为法的构成要件,使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变为无过错责任原则。
这可以说是对此种观点的最有力的反击。
另外,消除危险的请求权行使的前提也说明了侵害人只是有可能对物权人的占有物造成损害而实际上并没有造成任何损害。
没有造成损害的情况下给予物权以赔偿请求权并无实际意义。
故笔者认为这并不可行,也没有必要。
所以,在侵害物权的责任方式中也不应该存在消除危险。
(4)排除妨害的责任方式。
排除妨害的请求权产指对他人虽未剥夺其占有但妨害其权利行使的行为,可以请求排除妨害[13].对于物权人来说它有是一种物权请求权,而这种请求权有无必要成为一种债权性质的请求权,即成为一种侵害物权的责任方式呢?应该说,侵害人在妨害物权的物权的情况分为两种:一种是侵害人有过错,一种是侵害人无过错。
在侵害人无过错的情况下,侵害人有可能对折物权人的占有物造成了损害;也可能没有造成损害。
但是,笔者认为,无论侵害人是否给物权人的占有物造成了损害,在侵害人无过错的情况下,侵害人有排除妨害的义务,但是,侵害人并没有赔偿物权的损失的责任。
不过,也有学者主张,即使在侵害人无过错的情况下,如果侵害人给物权人造成了损害,除了物权可以请求侵害人排除妨害外,还可以要求侵害人赔偿损失。
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值得商讨的观点。
如果是这样的话,它将破坏侵权行为法现有的体系。
因为现行法律是以过错为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的,如果侵害人在无过错的情况下也要赔偿物权人的损失,那么,也许物权人也就不会借助侵权行为法来保护自己的占有物而会借助物权法来保护自己的占有物。
如果是这样的话,还有没有必要规定过错侵害物权本身就成了一个问题。
因此,笔者认为,在侵害人无过错的情况下,无论侵害人是否给物权的的占有物造成了损害,应当把排除妨害的请求权作为一种物权请求权而不应该同时是一种侵权的责任方式。
在侵害人有过错的情况下,侵害人有可能对物权人的占有物造成了;也有可能没有造成损害。
第一,在没有给物权人造成损害的情况下,物权人用物权请求权来保护自己的占有物对自己而言是相当有利的。
因为适用排除妨害的物权请求权根本就不必证明侵害人的过错而可以让侵害人来排除妨害以保护自己的占有物。
物权人适用侵权行为法来保护自己除了给自己带来举证的负担之外,并没有给自己带来什么实际的好处,因此,此时,排除妨害的请求权作为物权请求权对物权人来说已经起到了完全的保护作用。
笔者认为,在侵害人有过错而并没有给物权人造成损害的情况下,排除妨害的物权请求权已经足以保护物权人的占有物而没有必要规定在侵权行为法中,也就是说,在侵害人有过错但并没有给物权人造成损害的情况下排除妨害也没有必要作为一种侵害物权的责任方式。
当然,这是一种实用主义的观点,因为在此情况下侵害人的侵害物权的行为确实构成了侵权行为,让其承担侵权责任而让物权人同时人有两种请求权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在侵害人有过错且侵害人给物权的占有物造成了损害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就值得讨论了。
如果按照有些学者的观点。
适用物权请求权也可以对物权人进行保护而且物权人不必证明侵害人的过错。
但是,正如前面我们所分析的那样,如果适用物权而且不考虑侵害人的过错来对物权人进行保护,这将破坏侵权法的体系。
适用物权请求权根本无法对物权人进行充分的救济,所以,要适用侵权行为法来对物权人进行保护。
但是,一旦物权人无法证明侵害人的过错,物权人能否再次请求适用物权性的请求权来保护自己呢?一旦物权人无法适用侵权行为法来保护自己,但是,侵害人对物的侵害还处在继续状态,应该承认物权人还可以适用物权性的排除妨害请求权来保护自己的占有物。
所以,笔者认为,排除妨害可以作为侵害物权的责任方式之一。
但是,它要和赔偿损失一起作为侵害物权的责任方式之一而不得作为一种独立的侵害物权的责任方式。
而且,一旦物权人无法证明侵害人的过错而无法适用侵权行为来保护自己,那么,物权人还可以适用物权性的排除妨害请求权来保护自己的占有物。
(5)返还请求权的责任方式。
第一情况是在侵害人只是侵占了物权的占有物而并没有给物权人造成损害的情况下,返还请求权作为一种物权性的请求权已经足以保护物权人,即使侵害人有过错,也没有必要适用侵权行为来对物权人进行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