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之垃圾分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文明建设之垃圾分类
摘要: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它带来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让古老的华夏民族再次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我们霞光万丈,我们披星戴月,我们一路辉煌,我们有数不清的成就,进步,荣誉,但……我们的生活方式真的优越于三十多年前吗?冷静下来,才发现,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我们的环境正遭受着致命的打击。

森林不断退化,资源日益枯竭,雾霾日趋严重,河流清澈难在。

我们把大量的资源变成垃圾,而对于成堆的垃圾我们却熟视无睹,面对这样的窘境,难道我们不该有所作为吗?垃圾分类是目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策。

党的十八大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这表明了党治理污染的决心和态度。

垃圾分类与生态文明建设利益攸关,本文在,叙述垃圾分类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还把垃圾分类的现状与国外比较,针对现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垃圾分类;生态文明建设;环保意识;美丽新中国,监督机制等。

目录
I.垃圾分类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含义;
II.垃圾分类于生态文明建设之重要性(现存资源,现有污染,应有保护);
III 垃圾分类的现状;
IV.分类瓶颈的真正原因;
V.解决的办法,可行的措施;
VI.总结。

概述
垃圾,什么是垃圾,打开字典搜索,你会得到这样的解释,垃圾就是脏土或扔掉的废物,比喻失去价值的或有不良作用的事物。

对于这样的解释,鄙人实在是难以苟同,说到底还是我们人类创造了它,给了它生命。

整个社会似上了发条一般牟足劲地向前发展,便捷的时代,科技的时代,一切都那么日新月异;然而,光鲜亮丽的背后却散发着阵阵恶臭。

经济发展带来人民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也给周遭的环境带去了无法磨灭的伤害,物欲横流的社会,利益熏心,纸醉金迷迷人眼,我们失去了理智,沉醉于极度享乐,醉迷失自我中,我们创造了他,却没能赋予他价值。

垃圾堆起来了,成堆成山的叠起来了,我仿佛听见了他们洋溢着胜利喜悦的欢笑,仍凭他如何的横眉眼对,仍凭他毫无忌惮的嬉笑谩骂。

而我们却无所作为,就算有所为也不走心,不倾心,全属面子工程!
平日在校园,垃圾处理,投放的现状真是让人寒心,每每看着垃圾,不分你我的全部丢弃在一个大桶里,寒冬腊月还过得去,要是遇到炎热夏日,行人纷纷欲掩鼻屏吸而过,紧接着是一股脑的装进垃圾车,带着恶臭,送去不知名的垃圾填埋场,能埋多少算多少,埋不了的再焚烧,,都难逃其害。

不知道我们还有多少空地留给他。

慢慢地垃圾包围了城市,而我们又将何去何从。

身为一名大学生,我很想身先士卒,做出表率,为环保尽一份力;但可悲的是,这个社会,却没有让你有所作为的大环境,这是多大的笑话。

且不说,垃圾对个人生活造成的影响,他与现行国家治国方案也是背道而驰,我们高呼要实现中国梦,打造最美中国,建设美好的家园,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然而无论口号多么的响亮,没有实际行动一切都只是泡影,虚无缥缈的幻想罢了。

我们总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发挥他的价值,再利用他,再造他,给予他重生。

从以往及他国的经验来看,我们得到的答案是对垃圾进行分类,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
处理,在政府的带领下,积极的鼓动民间企业的参与,号召大众响应,集结宣传,从小从幼做起,一呼而得百应,那时候我想垃圾分类必为大势所趋。

我想是时候,解除弊端,摒弃旧,对垃圾有个全新的认识了。

垃圾分类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含义
一.垃圾分类,是指按照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运输,从而使之转变成人们可以利用的公共资源。

分类
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让这个放错为的资源,实现经济
价值,物尽其用。

二.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
持续发展道路。

生态文明建设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
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就是不给后人留下遗憾
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的重要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党中央、国务院高
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
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

三.十八大又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位置,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
总体布局。

这标志着我国开始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也
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

说起生态文明建设,其意义可谓非凡,
主要有一下四点:(一)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根本保障。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崛起
必须有良好的自然生态作保障。

随着生态问题的日趋严峻,生存
与生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联系紧密。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支撑和
根本保障。

(二)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
选择。

90多年来,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发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


一次是在新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思想。

第二次是在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后,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曾经
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口号。

这两次理论上的飞跃,都是为了解决
时代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这两论成果的指导下,我们党取得了新
主义革命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

(三)建设生态文明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由
之路。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
生态系统退化的现象十分严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
持续的问题日益突出,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合贯穿到经济、政
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大力保护和修复自然生
态系统,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
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
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四)建设生态文明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
待的迫切需要。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不仅期待安
居、乐业、增收,更期待天蓝、地绿、水净;不仅期待殷实富庶
的幸福生活,更期待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

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发展模式,注重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正是
为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而作出的战略决策,也为子后代永享优美
宜居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顺应时代潮流,契合人民期待,建设生态文明,昭示着人
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意味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

垃圾分类于生态文明建设之重要性
面对我国资源紧缺的现状,走绿色发展环保的道路,建设美好家园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新的追求,新的时尚。

生态文明建设包含的太多,那么落到实处,落到细节,回归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说到这里,便不得不提垃圾分类,社会,政府,个人都能参与的一项利国
利民的大事。

正如生态文明建设宣称的那样,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同时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做好生态保育工作,建设循环经济,促进生产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基于这些要点,垃圾分类便与之不谋而合,如果说,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长远大计,那么垃圾分类便是落实这一大计的第一步。

我们不再是天朝大国,地大物博,我们的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是人均少,且浪费严重,犹豫技术落后的缘故,资源的利用率也不高。

对于目前的城市发展而言,当务之急也是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循环使用,基于一点,各地政府也应该大力抓好垃圾处理事项。

“垃圾分类、举手之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垃圾分类的现状
一.中国分类现状与国外的对比
在中国垃圾一般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方还加了有害垃圾,三大类,暂且不谈这样的分类到底是否合理。

然而就垃圾分类的成效与发达国家相比真是差之千里,就拿日本来说,每个初到日本的人都无不为日本的垃圾分类所折服,经过一番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一)分类细致,回收及时;(二)管理到位,措施得当;(三)人人自觉,认真细致;(四)废物利用,节能环保。

在日本,大的分类有可燃物、不可燃物、资源类、粗大类,有害类,这几类再细分为若干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又可分为项目,以此类推;在回收方面,有的社区摆放着一排分类垃圾箱,有的没有垃圾箱而是规定在每周特定时间把特定垃圾袋放在特定地点,由专人及时拉走。

如在东京都港区,每周三、六上午收可燃垃圾,周一上午收不可燃垃圾,周二上午收资源垃圾。

很多社区规定早8点之前扔垃圾,有的则放宽到中午,但都是当天就拉走,不致污染环境或引来害虫和乌鸦。

养成良好习惯,非一日之功。

日本的儿童打小就从家长和学校那里受到正确处理垃圾的教育。

如果不按规定扔垃圾,就可能受到政府人员的说服和周围舆论的压力。

日本居民扔垃圾真可谓一丝不苟,非常严格:废旧报纸和书本要捆得非常整齐,有水分的垃圾要控干水分,锋利的物品要用纸包好,用过的喷雾罐要扎一个孔以防出现爆炸。

所以不要为我们的懒惰找借口,别人能做到的,为什么我们做不到。

不管穷国还是富国,垃圾分类都在成为世界性的潮流,而在这方面曾经世界领先的中国,这好的传统却几乎丢失了。

垃圾分类对于一向勤俭持家的中国人并不陌生。

也许你还记得五六十年代回收废品的情景:牙膏皮攒起来回收,橘子皮用来制药,废布头,墨水瓶等等都能得
到再利用。

分类后的垃圾,既避免了垃圾公害,又为工农业提供了原料。

如今我们的生活好了起来,于是我们便不再吝啬卖破烂换回的那几毛钱。

废物利用,勤俭节约,这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又是受害者,但我们更应成为垃圾公害的治理者,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垃圾分类来战胜垃圾公害,换世界一个美丽,造福子后代。

二.中国国各地区间垃圾分类的现状
在、,,等大城市,垃圾分类试点已经推行了14年,却未见明显实效,垃圾或随意堆放或无处堆放,并对生活区域形成围困态势。

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超过5亿平方米,每年的经济损失高达300亿元。

除去主要县城外,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中,中国大陆90%以上可以利用的废弃物,却被无辜的填埋或焚烧掉。

人们仅有的激情,也因垃圾运输过程存在的滞后打消了,有些经过精心分类的垃圾,却被垃圾运输车不分你我的,又混在一起的运走了,让老百姓做了无用功。

从这里隐射出,垃圾分类是个系统工程,他不仅需要老百姓的配合参与,更需要政府的制度保障,同时免不了,民间企业的献力献策。

垃圾分类始于制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让垃圾分类处理的各环节紧密协调起来。

分类瓶颈的真正原因
一.环保意识浅薄
国民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低,这是大众缺乏环保意识的主要原因,但这一情况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有所改善,过去国家一昧地谋改革,谋发展,却忽视的教育的改革;其次是,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前为人所称赞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已被大多数国人抛弃,人们的物质丰了,精神却瘪了。

二.管理机制不合理
由目前的现状可以看出,政府仍是垃圾处理各项工作的主导,主要的投资,运营主体,这在宏观方面有助于事物的开展,但是却打击的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有碍于垃圾处理市场化的发展,让政府把握大局,制定政策,企业积极践行。

三.监督机制的缺失
对于垃圾处理分类不合理的状况,缺乏有效的监督,对个人的不作为,没有有效的提醒或制止,整个社会缺乏良好的风尚。

解决的办法,可行的措施
一.加强教育宣传,提高环保意识
加强环保教育的宣传力度,分发环保小册子,普及环保知识,从娃娃抓起。

让人们意识到,环保事业利国利民,环保不是政府的事情,不是他人的杞人忧天,而是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相随。

二.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一体化
在各大社区,公共场所配有明显分类标记的垃圾箱,箱身应明确标明垃圾所属分类,为了保障源头分类工作的有效性,应对传统一箱式垃圾运输车进行改装,保证源头的努力不白费;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在每个社区,选派一名垃圾管理员,有效监督住户垃圾分类效果,定时分发环保
可降解的垃圾袋,同时对表现良好的住户给予物质奖励,至于这一部分的开支,以物业为单位,可以向当地所属社区进行申报补贴。

三.健全垃圾管理机制,因地制宜选择垃圾处理方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法律规,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的运行机制。

不同地区,不同场合,应根据当地主要垃圾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垃圾处理方案。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建设利国利民,事关民族大计,垃圾分类于生态文明建设有重大的意义,是其大业下具体事务的体现,更是其建设美丽新中国涵要求所在;垃圾分类事业开展的效率将直接影响到美丽新中国的进程和结果。

为了留住青山绿水,还子后代一片,从现在开始,养成环保分类的意识,同时主动把意识上升至行为,并化为一种习惯,形成一股动力,我相信万众的努力终将汇成一股洪流,为环保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

抬头仰望,愿星空依旧。

俯首嬉戏,愿清流如故。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局长树丛:建设生态文明奉献美丽中国.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引用日期2013-07-26]
2.文武,婉玲,生态文明建设探析。

[J]人们论坛,2011(8)
3.垃圾分类试点14年仅“多了几个垃圾桶”.腾讯财经[引用日期2014-07-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