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赫哲族的鱼皮制作技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赫哲族的鱼⽪制作技艺
赫哲族是我国东北地区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龙江省的饶河、抚远两县,后来沿江⽽居的赫哲⼈仍以渔业为主,不论男⼥⽼少,都是捕鱼好⼿,他们捕鱼、⾷鱼、⽤鱼⽪盖房、造⾈、制⾐,在历史上以“鱼⽪部落”为世所知。

鱼⽪制品以北⽅冷⽔鱼的鱼⽪为原料,冷⽔鱼⽪质有⼀定的厚度和韧性,⽐较耐磨,便于在⽣产⽣活中使⽤。

鱼⽪⽂化是北纬45度以上区域内存在的特⾊⽂化。

虽然历史上众多民族都曾有过鱼⽪⽂化,但从清代开始只有⿊龙江省同江市街津⼝乡的赫哲族将之传承沿袭下来。

传统的鱼⽪技艺包括⼀整套复杂的加⼯过程,过去赫哲族妇⼥都能熟练掌握这⼀技艺。

20世纪50年代以前,赫哲⼈⼤都喜欢穿⽤鱼⽪为⾯料做成的服装,主要有套裤、⼿套、绑腿和妇⼥穿的长⾐。

后来由于制作⼯艺复杂、成本⾼昂等原因⽽逐渐被其他材质所取代,这种传统⼿艺也渐渐失传。

赫哲族鱼⽪制作技艺
做鱼⽪⾐服的材料是经过认真选择的,并不是什么鱼⽪都可做⾐服。

⾸先要选择⽐较⼤的,⼀般都选⽤⼗⼏⽄或⼏⼗⽄的。

另外,在长期的实践中,赫哲⼈针对当地各种鱼⽪的特点,逐步摸索并掌握了适合做不同⾐物的材料:胖头鱼、狗鱼、捣⼦鱼的⽪,是做鱼⽪线和裤⼦的材料;⼤玛哈鱼、细鳞、哲罗、鲤鱼等可做 和⼿套;槐头鱼⽪较⼤,适合做套裤、⼝袋以及绑腿、鞋帮等。

除鳇鱼⽪制品结实耐⽤能防浸⽔膨胀腐烂、适合夏天穿着外,其他鱼⽪制品均为冬季不下⽔时穿⽤。

赫哲族妇⼥将捕来的胖头、⼲条、草根、鲤⼦等鱼的鱼⽪剥下,将剥掉的鱼⽪略为放⼲燥,⽤熟鱼⽪的⽊棰在槌床上反复捶打,直捶⾄鱼⽪柔软为⽌。

做鱼⽪线时,将鱼⽪剥下撑开晾⼲,四⾓不整齐的地⽅切去,在上⾯抹⼀层鱼肝油,使鱼⽪潮湿后卷起来,⽤⼩⽊板紧紧捺住,⽤快⼑切成细线,线的⼀头要细⼀些,以便穿针,再将其⽤野花染成各种颜⾊,就可以根据⽣活的需要,裁剪、缝制各种⾐服了。

赫哲族鱼⽪制作技艺
1、鱼⽪袍,赫哲族的鱼⽪⾐服多⽤胖头、赶条、草根、鲩鱼、鲟、⼤马哈、鲤鱼等鱼⽪制成,长⾐居多,主要是妇⼥穿⽤。

式样如同旗袍,袖⼦短肥、腰⾝窄瘦,⾝长过膝,下⾝肥⼤。

领边、⾐边、袖⼝、前后襟等处都绣有云纹或⽤染⾊的⿅⽪剪贴成云纹或动物图案,并⽤野花汗染成红、蓝、⿊等颜⾊,风格淳朴浑厚、粗犷遒劲。

早年⾐下边往往还要缝缀海贝壳、铜铃和缨络珠琉绣穗之类的装饰品,更加别致美观。

鱼⽪袍等鱼⽪服饰具有轻便、保暖、耐磨、防⽔、抗湿、易染⾊等特性。

特别是在严寒的冬季不硬化、不会蒙上冰。

2、套裤,赫哲族渔民的鱼⽪套裤是⽤怀头、哲罗或狗鱼⽪制成的,分男⼥两种。

⼀般都是⽐较肥⼤的,套在裤⼦外⾯,男式的上端为斜⼝,⼥式的上端为齐⼝。

主要是捕鱼和劳动时穿的,冬季可抗寒保暖,春秋可防⽔护膝,⼤都绣有花纹或镶有花边。

3、半市筒⽪靴,既可冬季穿也可夏季穿,具有不受潮湿、不挂霜、不打滑等优点,深受赫哲⼈喜爱,延续时间最长,使⽤也最⼴。

冬季穿时,为了保暖,⾥边需套上狍⽪袜头或絮上乌拉草。

传统的鱼⽪服饰及鱼⽪制品,给各种类型的博物馆、展览馆、⽂化馆提供了丰富的、形象的展品,使众多的现代⼈对历史上曾经穿⽤的鱼⽪制品有了直接的感性认识。

同时,鱼⽪传承⼈的技艺与劳动还换取了⼀笔不菲的收⼊,解决了⼀些⽣活上的实际问题。

也正是有了这样的经济效益,更保证、促进了鱼⽪制作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赫哲⼈不但传承了鱼⽪制作技艺,⽽且使这⼀古⽼的⼯艺在当代有了新的发展和创新,产⽣了多种形式的鱼⽪⼯艺品,融⼊了当代旅游事业和群众的⽂化⽣活之中。

这些植根于传统⽂化、有着民族风俗蕴含的现代艺术品、⼯艺品也产⽣了可观的经济价值。

极⼤地调动了⼈们的积极性。

进⼀步保护这⼀⽂化,对发展赫哲地区的旅游事业,促进经济发展,丰富⼈民群众的精神⽂化⽣活,提⾼民族素质,将产⽣重要的促进作⽤。

来源:⾮物质⽂化遗产传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