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硅酸盐岩相的其它研究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晶体结构转变、熔融、升华、吸附、固相反应等; 提供熔点、玻化点、软化点、沸点、纯度、相变温度 等各方面信息。还有操作简便迅速、试样少的优点。
二、差热分析
1、差热分析(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简称DTA) 差热分析是在程序温度下,将被测物质与 参比物在相同条件下加热或冷却。测量试样与 参比物之间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分析技术。 差热分析曲线(DTA曲线)描述了试样与 参比物之间温度差(T)随温度或时间(t)变 化的一种关系。 DTA试验中所采用的参比物应为热惰性物 质。即在整个测试的温度范围内它本身不发生 分解、相变、破坏,也不与被测物质发生化学 反应或产生催化作用,同时参比物的比热、热 传导系数应尽量与试样接近。
第六章
硅酸盐岩相的其它研究方法 第一节 热分析
一、热分析的概念 热分析方法是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发生的热量、质量、 体积、力学性质等物理参数的变化对物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国际热分析协会对热分析技术的定义:热分析是程序控制
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关系的分析技术。
程序控制温度:固定的速率加热或冷却。 物理性质:包括温度、热焓变化、尺寸、机械性能、声学 性能、电学、磁学性能等。 热分析方法所研究的是物质所引起的各种物理变化和化 学变化过程。因此它可以研究物质的脱水,分解、氧化还
4· 差热分析仪的结构
差热分析仪的主要组成部分 A· 加热系统加热炉:要求有足够的温度均匀区域,温度 程序控制 下应具有一定的速率升降温能力。无明 显的热滞后现象,连续实验时炉子与试样容器相对 位置保持不变。便于操作与维护。 B· 温度控制系统在不同温度范围进行线性温度控制,保 证温度按给定程序均匀升降,有一个较宽的程序控 制范围(与坩埚的材料有关)。 C· 试样容器及支架 D· 热电偶 E· 信号放大系统 F· 显示记录系统 G· 数据处理系统
2)试样因素
A· 试样量: 试样量少,DTA曲线峰较尖,峰分辨力高且基线偏 离小。试样多,热传导迟缓,因此在仪器允许条件下试 样尽可能少。 B· 试样粒度: 颗粒大,热峰产生温度高。范围宽,峰形扁平。 C· 充填情况: 一般来说,有分解反应产生气体的试样不宜充填太 紧密,否则会因反应前后密度差别很大而引起基线偏离。 D· 参比物: 要采用和试样的热特征性(比热、热传导率)接近 的物质作参比物,才能保证基线不会大的偏离。
第三节 扫描电子显微镜(同学们讨论或自学) (Scanning Electorn Microscopy)
一、扫描电镜的特点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 电镜,由于它具有更突出的优点,应用日益广泛。 扫描电镜的优点: 1· 用细聚焦电子束在试样表面激发各种物理信号成象,因此可 观察块状或粉状试样,样品制备极简单。 2· 能够直接观察试样表面的立体结构。具有明显真实感,图象 景深大,立体感强,特别适用于粗糙表面的形貌分析。 3· 放大倍数变化范围大(10倍~数十万倍),分辨力达几十埃。 4· 与X射线显微分析技术结合,在观察形貌的同时,可进行微 区成分分析。 5· 扫描电镜图象按信号顺次记录,便于计算机处理。
入射电子通过试样时的散射, 试样对电子散射的能力,与试样 本身的性质有关,试样厚度大, 密度大,原子序数大则散射能力 大,即散射角大,反之小。试样 上不同部位的厚度,密度原子序 数不可能一样,它们的电子散射 能力必有差异。散射强,通过光 阑成象的电子少,屏上较暗,反 之亮。试样本身特征对电子散射 能力的不同而形成有明暗差别的 电子图象,这种明暗差别称为散 射衬度。另外由于电子透镜的放 大作用,使图象放大。
V为加速电压,当V=50KV,=0.0536埃 当V=100KV,=0.037埃 电子流的波长只相当于可见光的十万分之一左右。 电子显微镜分辨力达1~2埃,放大倍数100万倍以上。 电子流亦可在磁场作用下聚焦成象,使电子流聚焦的磁 场称为电子透镜。
3· 电子透镜
电场或磁场影响电子运动的轨迹,在电磁均能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 如当磁场为轴对称时,它能使许多从同一点发出的电子在经过不同轨迹后 会聚于另一点。即电子能够被聚焦。 使电子聚焦成象的电场或磁场的作用与光学显微镜中的透镜类似,因 此称为电子透镜,按作用方式不同,可将电子透镜分为静电透镜和电磁透 镜(简称磁透镜)两种。在现代电镜中,除了电子枪发出的电子束聚焦的 透镜采用静电式透镜外,其余透镜都是磁透镜。 磁透镜是由一个封闭在软铁壳中的线圈组成,当有电流通过线圈时, 磁场的形成使电子束聚焦。 磁透镜的焦距
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 DSC)
原理类似DTA( ΔT∽T的关系),但测量的不是温差的变化, 而是热量的变化
( ΔH,热焓,热效应) ΔH × m=K×S K:校正系数;S:吸热或放热的锋面积;m:试样的质量
DSC比DTA灵敏度更高,而且可以定量分析
一、基本原理
1· 光学显微镜分辨本领及放大倍数极限 光学显微镜分辨本领及放大倍数极限。分辨力d(d为能看清的物体的最小 直径)。
提高分辨率的途径:增大N.Sinθ ,以及减小λ 。但NSinθ 很难大幅提高, 关键在于减小λ ,以波长极短的电子束作为新光源,即为电子显微镜。
2· 电子流的性质
电子流,阴极射线,具有波粒二象性:其波长为λ
将温差热电偶的两焊点分别置于被测试样S与参比物R 之中,并对试样与参比物同时加热。 在程序控温条件下(℃/min),由于试样产生物理变 化、化学变化,伴随产生热效应。 而参比物无变化,若试样与参比物温度分别为Ts及Tr, 以两者间的温差Δ T作纵坐标,对温度T或时间t作图,即 得DTA曲线。
3、差热分析曲线
5· DTA曲线的影响因素
DTA是一种动态技术,即测试过 程中温度体系不断变化。因而有许 多因素影响DTA曲线。实验条件的 改变,曲线上峰的位置、形态数目 都可能改变。DTA影响因素基本上 可分为两类:一是仪器因素,另一 类是试样本身的因素。主要有:
1)仪器因素
A· 加热速率:
通常随加热速率增加,DTA起始 温度、顶峰温度、终止温度都将提 高,峰高增加,峰形变尖。速率过 大使分辨力下降,基线偏离水平位 置较大。一般硅酸盐试样采用
三、试样制备技术
在透射电镜中,电子束透过试样而成象,也即试样对电子束来说是透明 的,试样厚度1000~2000埃。 1、粉末试样: 是直接观察的样品之一。将试样放在不与其反应的溶液中分散成悬浮液 然后用带有支持膜的电镜铜网蘸到悬浮液,待其干燥后即可送入样品室,进 行形貌观察,结构成分分析。 2、薄膜试样: 块状样品通过离子轰击,超薄切片,电解抛光或化学抛光等方法制备成 对电子束透明的薄膜试样,可观察形貌、显微结构、晶界特点、晶体缺陷、 错位等。并可进行结构和成分分析。 3、表面复型试样: 复型是将试样表面的显微组织看成的浮雕,而用另外的材料将它复制成 一种很薄的复型膜,然后将膜置于镜下观察。这一种间接试样,只能作为试 样的形貌和显微组织结构的观察研究,不能用作为内部结构和成分分析。
10~15℃/min 加热速度。
B· 炉内气氛与压力: 在释放或吸收气体的反应中峰温与 峰形会受到系统内气压下的影响,系统 中压力增大使试样的分解、分离、扩散 速度降低,故反应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 对于体积变化小的试样,压力变化影响 不大。 C、试样容器: 金属容器导热性好,DTA曲线基线偏 离小,但峰面积变小,非金属材料相反。 对于释放气体的反应,非金属透气性好, 气体易扩散,使峰温偏低。 D· 热电偶: 热电偶要消耗部分热能,要求细的。 热电偶插入试样与参比物位置要对称。
材料的显微组织与其性能密切相关,人靠肉眼无法分辨0.2毫米以下的细 节,借助光学显微镜可见细菌细胞,但光学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不超过 2000倍,最高分辨力不小于2000埃。在很多地方不能达到人们对物质微观研 究的要求。而电子显微镜却能在这一领域大显身手。 透射式电子显微镜(TEM)它是利用电子束透过试样进行成象和衍射的电镜。
ΔH∽T的关系 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y, TG) 原理类似DTA,但测量的是加热过程中样品重量的变化(失重) ΔW ∽T的关系
综合热分析(加热过程中,样品有热量的变化,温度的变化和 重量的变化)-——最常用的方法(组合起来分析,信息更丰富)
第三节 透射式电子显微镜(同学们自学或讨论)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①试样温度Ts与参比物温度Tr相等,Δ T=0(AB、DE、GH段)无 温差电流,检流计不偏转,被测试样无热效应(基线); ②若Ts<Tr,Δ T=Ts-Tr<0,有温差电流,被测试样产生吸热效 应(吸热峰); ③若Ts>Tr,Δ T>0,检流计偏另一方,试样产生放热效应(放热 峰)。
DTA曲线横坐标为时间或炉温T,因为时间与炉温成线性关系。DTA曲 线中的水平直线部分说明试样无热效应产生,Δ T=0,称为基线,向上为 放热峰,向下为吸热谷。热效应的大小可以用峰或谷的面积表示。峰的数 目、峰温、峰形可作为物相鉴定的依据。 实测曲线比较复杂,A:起始温度Ti,B:峰顶温度Tp,C:终止温度Tf, Tf-Ti为峰宽,E:外推起始点

φ :电子能量 R:线圈的平均半径 I:线圈电流 n:线圈匝数 由上式可知,改变线圈电流就可改变焦距,改变焦距即可改变放大倍 数,因此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连续可调。
4· 电子图象的形成
人眼能区别物体,是物体的不同部位及物体之 间的光强与波长的差别,这些差别构成反差。电镜 中人们从荧光屏或照片上观察的图象,取决于荧光 屏或底片的不同区域电子投射强度的差别。 电子束穿透样品会产生散射及吸收等物理过程, 但原子间的间距比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的尺寸要大得 多,只有小部分电子会碰撞,大部分电子在原子间 穿过,电子碰撞后方向发生改变,这叫电子散射, 碰撞后仅改变方向而不损失能量的叫弹性碰撞,有 能量损失的称为非弹性碰撞。 电子散射角度大小,如在样品下,与电子束同 轴加一带小圆孔的金属片,做反差光阑,由小圆孔 限制光孔角,反差光阑阻拦了散射角大的散射电子, 只有直接透射的电子及散射角小的电子才能参与成 象。
2· 差热分析基本原理
仪器以热电偶测温,用温差热电偶测温差。 金属中有自由电子,当自由电子密度不同的两种 金属(A与B)相接触会产生接触电位差V,V与温度成正 比。 如果将两根不同的金属丝焊接在一起,就形成了测 量温度用的单端热电偶; 如果将两付相同的热电偶反向串联,接成闭合回路, 就组成了温差热电偶; 当A,B两焊点温度不同时,则产生温差电动势,回 路中有温差电流,电路中检流计的偏转程度正比于T1、 T2的温差Δ T,方向因T1、T2的高低不同而异。
3、透射电镜与光学电镜工作方式比较
差别项目 照明源 透镜 工作介质 试样 成象与放大 聚焦方式 图象观察 最高分辨力 放大倍数
光学显微镜 可见光波长约5000埃 玻璃透镜 空气或油 薄片厚度0.03mm 物目镜二级放大 物--样距离 肉眼 2000埃 40~1500倍
电子显微镜 电子束波长0.0536~0.0370埃 轴对称磁透镜 真空 小于1000埃 物、中、影三级或四级放大 改变电流 眼,可见光的图象 1~2埃 可达100万倍
二、仪器构造及工作原理
1、仪器的基本构造 透射电镜由电子光学系统(镜筒)、电源和控制系统、真空系统三大部 分组成。 镜筒是电镜的核心部分,通常直立,保持真空。镜筒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电子照明系统,样品室,成象系统,观察照相室。 2、工件原理 照明系统相当于光源,为一电子枪发射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居于上部。在阴极加速电压 (一般50~100KV)作用下被加速,再受栅极负电场排斥,形成很细电子束, 穿过阴极孔,经透镜聚焦,亮度大小可调。照明系统下为样品室,样品由3毫 米直径的铜网承载,电子束只能穿过极薄的物体,故样品厚度不超过1000~ 2000埃。 成象系统由三组磁透镜组成,近代高性能透射电镜磁透镜增加到四级或五 级,调节中间透镜的电流,可使放大倍数由几百倍增加到数十万倍。 镜筒底部为观察照相室,照相装置在萤屏之下,透射电子显微镜在工作原理 上与光学显微镜相似,但结构上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