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8篇富贵不能淫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8篇富贵不能淫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8篇富贵不能淫

第8篇富贵不能淫(《孟子》)版本导航:◎统编八上第21课;◎语文九上第23课;◎苏教九下第19课。

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词类活用(1)动词用作名词居天下之广居.原意为:居住,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2)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富贵不能淫.原意为:惑乱,迷惑,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②贫贱不能移.原意为:改变,动摇,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③威武不能屈.原意为:屈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2.重点实词(1)居.天下之广居居:_____ ____(2)得志.志:_____ ____(3)与民由.之由:_____ ____(4)独.行其道.独:_____ ____道:_____ ____(5)此之谓.大丈夫谓:_____ ____3.文言虚词_____ _________ ____(2)与.民由之 _____ ____(3)独行其.道 _____ ____二、文意理解 (正确的打“√”,有误的打“×”)1. “居天下之广居”三句,采用排比的形式,气势磅礴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

( )2. “富贵不能淫”三句,讲的是入世后的处事原则,即在社会生活中应持有的为人原则。

( )3.孟子认为,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这样就能做到大丈夫之道。

( )第8篇富贵不能淫知识梳理一、1. (1)住宅(2)①使……惑乱,使……迷惑(语:使昏乱) ②使……改变,使……动摇(苏:改变) ③使……屈服2.(1)居住,住(2)志愿(苏:理想) (3)遵循(语:循着;苏:遵从) (4)独自道路(5)称得上,称作3. (1)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指儒家提倡的正道③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2)连词,和,跟,同(3)代词,相当于“自己的”“他(她)的”二、1. √ 2. √3. ×【解析】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当: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屈服,句中说法太片面,理解有误。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富贵不能淫》(解析版)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富贵不能淫》(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富贵不能淫》经典练习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畎.亩()傅说.() 丈夫之冠.()胶鬲.() 拂.士() 拂.乱()【答案】畎.亩(quǎn)傅说.(yuè)丈夫之冠.(guàn)胶鬲.(gé)拂.士(bì) 拂.乱(fú)【解析】考查字的读音,平时积累就可以。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父命.之() (2)与民由.之()(3)威武不能屈.()(4)妾妇之道. ( ) (5)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 (6)居.天下之广居 ( ) (7)无违.夫子( )(8)往之女.家()【答案】(1)教导、训诲(2)遵循(3)使屈服(4)三从四德(5)这样(6)居住..(7)违背(8)往之女家(“女”,同“汝”,你)【解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通假字“女”,同“汝”,你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女子之嫁也A. 丈夫之.冠也(《富贵不能淫》)B.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C. 往之.女家 (《富贵不能淫》)D. 与民由之.(《富贵不能淫》)【答案】 A【解析】例句中的“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A.与例句同;B.助词,的;C.音节助词,不译;D.代词,文中指正道。

)4. 翻译下面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答案】(1)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2)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解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

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必考+必练课件:第一部分 8年级上册古文精析精炼—富贵不能淫(共24张PPT)

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必考+必练课件:第一部分 8年级上册古文精析精炼—富贵不能淫(共24张PPT)
次对应儒家思想中的“礼”“仁”“义”,阐释了作为大丈夫应
遵循的道德准则。
B.孟子采用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C.文章多用排比,不仅增强了文章语言的气势,而且增强了文章的
服力。 D.文章运用了一些骈句,如“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 命之”,使得文章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很好地表达了中心。
之/ 琅


旦。
3. 通读选文,概括王冕“遂为通儒”的原因。(每点不超过5个字) ①勤学(苦学、痴学);②从师(跟韩性学习)。(意近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思想中的“仁”“礼”“义”,阐释了作为大丈夫应遵循的道德准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分析选择题。
1.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文中“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三句依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窃入学舍/舍生而取义者也 B. 或牵牛来责蹊田者/或异二者之为 C.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丈夫之冠 D. 自被古冠服随车后/同舍生皆被绮绣
( D )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夜 潜 出 /坐 佛 膝 上 /执 策 映 长 明 灯 读
结构
梳理
续表
1. 独特的论证方式。本文开篇首先树立批驳的“靶子”,即 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景春的论点和论据,先破后立,先批驳景 春的错误观点,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2. 语言简练,善用排比。文章多用排比,不仅增强了文章语 内容 精析 言的气势,而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如“居天下之广居,立天 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三句依次对应儒家思想中的 “仁”“礼”“义”,阐释了作为大丈夫应遵循的道德准则。 3. 骈散结合,有节奏感。文章运用了一些骈句,如“丈夫之 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使得文章句式整齐,音 韵和谐,中心突出。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 第8篇 富贵不能淫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 第8篇 富贵不能淫





父亲给以训导。
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汝”,你
6.女:__________________
准则,标准
7.正:________________
8.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 ——仁 ,站在 天下最 正确的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从中举一两个例子做 具体分析。
【答案】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三句,采取排比的形 式,气势磅礴、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三个“天下之”的反复,也将大 丈夫精神的崇高性推到极致。
真正,确实
1.诚: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可以。因为伯夷、叔齐坚持大义宁愿饿死在首阳山上,也不吃周朝的食 物,体现了大丈夫应有的品质“贫贱不能移”。
【语段(二)参考译文】 武王平定殷乱以后,天下都归顺于周朝,而伯夷、叔齐以 此为耻,坚持大义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于首阳山,采集薇蕨来充饥。待到饿到快要 死了的时候,作了一首歌,歌辞说:“登上首阳山,采薇来就餐,残暴代残暴,不知错 无边。神农氏、虞和夏朝一个个走向灭亡,我该回归哪里?可叹死期近,生命已衰残!” 于是就这样饿死在首阳山。
10.独行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11.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12.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语文中考 文言文阅读 富贵不能淫

初中语文中考 文言文阅读 富贵不能淫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通过景春对大丈夫形象的概括引出论题。
细梳理·教材全解 字词详解
①岂:怎么,难道。 ②诚:真正,确实。 ③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④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主要论述了大丈夫应有的优秀品质。孟子把居于仁、立于礼、行于义 作为大丈夫应具备的高尚品德;把穷达有道作为大丈夫的准则;把富贵 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作为大丈夫的节操。
课内文言文与课外诗歌对比
【甲】见《富贵不能淫》全文。
【乙】
南安军①
文天祥
梅花②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谁同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③。
【注】 ①诗人被俘押解北上,途经家乡江西的南安军,曾绝食明志。②梅花:指 梅岭,即大庾岭。③梦中行采薇:商亡,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中,采 薇充饥,最后饿死。
全突破·归纳探究 问题探究(拓展探究)
7.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答案】 这句话描写的是大丈夫应有的节操,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 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时,要坚守内心;在国家民族利益受到威胁的 时刻,要敢于挺身而出,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拓展
类型一
女: 同“汝”,你 戒: 谨慎 夫子: 这里指丈夫 由: 遵从 淫: 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移: 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屈: 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二、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3.子未学礼乎 4.往之女家 5.以顺为正者 6.此之谓大丈夫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富贵不能淫》试题与答案及知识点汇集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富贵不能淫》试题与答案及知识点汇集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富贵不能淫》试题与答案及知识点汇集2019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

(12分)富贵不能淫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2分)(1)往之女家(2)与民由之12.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父命之鹏之徙于南冥也B.以顺为正者不以物喜C.一怒而诸侯惧窥镜而自视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惧有伏焉13.把下面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分)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14.下西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观是()(2分)A.这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和“论据”展开批驳。

B.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文意的气势和感染力,搞示了大丈失的内涵。

C.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相近。

D.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广居”“正位”“大道”为道理论证;“得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

15.谈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何现实意义?(3分)【分析】参考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富贵不能淫》试题与答案及知识点汇集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富贵不能淫》试题与答案及知识点汇集

2019 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题
二、古诗文联读( 16 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和“论据”展开批驳。
B. 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文意的气势和感染力,搞示了大丈失的内涵。
C.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意思相近。
D. 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广居”“正位”“大道”为道理论证;“得
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
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
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
夫。”
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
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
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
叫做大丈夫!”
【解答】(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
)(2分)
A. 父命之
鹏之徙于南冥也

201x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8篇富贵不能淫

201x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8篇富贵不能淫

第8篇富贵不能淫(《孟子》)版本导航:◎统编八上第21课;◎语文九上第23课;◎苏教九下第19课。

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词类活用(1)动词用作名词居天下之广居.原意为:居住,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2)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富贵不能淫.原意为:惑乱,迷惑,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②贫贱不能移.原意为:改变,动摇,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③威武不能屈.原意为:屈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2.重点实词(1)居.天下之广居居:_____ ____(2)得志.志:_____ ____(3)与民由.之由:_____ ____(4)独.行其道.独:_____ ____道:_____ ____(5)此之谓.大丈夫谓:_____ ____3.文言虚词_____ _________ ____(2)与.民由之_____ ____(3)独行其.道_____ ____二、文意理解(正确的打“√”,有误的打“×”)1. “居天下之广居”三句,采用排比的形式,气势磅礴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

( )2. “富贵不能淫”三句,讲的是入世后的处事原则,即在社会生活中应持有的为人原则。

( )3.孟子认为,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这样就能做到大丈夫之道。

( )第8篇富贵不能淫知识梳理一、1. (1)住宅(2)①使……惑乱,使……迷惑(语:使昏乱) ②使……改变,使……动摇(苏:改变) ③使……屈服2.(1)居住,住(2)志愿(苏:理想) (3)遵循(语:循着;苏:遵从) (4)独自道路(5)称得上,称作3. (1)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指儒家提倡的正道③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2)连词,和,跟,同(3)代词,相当于“自己的”“他(她)的”二、1. √ 2. √3. ×【解析】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当: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屈服,句中说法太片面,理解有误。

中考语文复习决胜古诗文专题讲义富贵不能淫(解析版)

中考语文复习决胜古诗文专题讲义富贵不能淫(解析版)

【原文呈现】富贵不能淫〔战国:孟子〕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诵读点拨】富贵不能淫〔战国:孟子〕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作家作品】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可查“07帮你决胜古诗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战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气节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的准则,是妇女遵循的规则。

(大丈夫应该)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行走在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能实现志向时,就同百姓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志向时,就独自行走在自己的道路上。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气节的男子。

”[句析]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排比,论述了大丈夫应该胸怀宽广,行为端正,垂范天下。

08《富贵不能淫》-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篇目考点链接+对比拓展

08《富贵不能淫》-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篇目考点链接+对比拓展

8.《富贵不能淫》1. [统编教材课后习题] 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答案]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

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

2.请比较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答案]“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君王的意;“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仁义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3.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答案]第一,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第二,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第三,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

这三条做到了,才有资格叫大丈夫。

文中孟子连用两个问句质问景春的用意是什么?[答案]对景春观点的否定,也包含了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

“子未学礼乎”,则点明景春的错误在于考虑问题不合乎礼义之道。

1. [统编教材课后习题] 《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移”“屈”均为使动用.....迷用排比句,气势非凡。

请举例具体分析。

[答案]示例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三句,采用排比的形式,气势磅礴、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三个“天下之”的反复,也将大丈夫精神的崇高性推到极致。

示例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列举了大丈夫面对三种境遇时的表现,三个“不能”语气坚定,铿锵有力,形成一股刚毅之气。

2.孟子提出的可以称作“大丈夫”的三个条件,位置能否颠倒?为什么?[答案]不能。

“居天下之广居”三句是大丈夫应该坚持的根本原则,是核心,是基础,所以必须放在最前面;接下来“得志”“不得志”是分两种情况讨论,是对根本原则的一种补充;“富贵”“贫贱”“威武”是三种特定情况,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又是进一步的补充,因此应置于最后。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8篇《富贵不能淫》作业(含答案)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8篇《富贵不能淫》作业(含答案)

第8篇富贵不能淫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富贵不能淫《孟子》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往之女.家女:(2)以顺为正.者正:(3)与民由.之由:(4)独行其道.道:(5)烈火焚烧若.等闲若: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2)此之谓大丈夫。

3.恰当的写作手法有助于诗文的表情达意。

《富贵不能淫》中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石灰吟》则运用了的表现手法。

(3分)4.请根据你对《富贵不能淫》中“大丈夫”的理解,简要分析《石灰吟》的作者能否称得上“大丈夫”。

(4分)二、[2021合肥庐阳区二模]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乙】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①家小史②。

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

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

建炎③中陷贼④。

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

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

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

【名校】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提升训练第8篇 富贵不能淫

【名校】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提升训练第8篇  富贵不能淫

实词迁移 1. 去 (1)同敞危坐不去 (2)乃记之而去 2. 色 (1)同敞正色曰 (2)未尝稍降辟色 (3)色愈恭,礼愈至
(1)离开 (2)离开
(1)表情 (2)脸色 舍俨然 (3)舍生而取义者也 (4)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4. 阅 (1)阅四十余日 (2)阅十余岁 (3)阅金经
群文攻关练
一、(2019盐城)对比角度:观点事例 全国视野 2019江苏盐城与《明史·张居正传》对比考查,江苏常
州与《史记·孔子世家》《论语·泰伯》《孟子·离娄》节选对比考 查。
(一)《富贵不能淫》全文 (二)同敞①有文武材,意气慷慨。每出师,辄跃马为诸将先。或败 奔,同敞危坐不去,诸将复还战,或取胜。军中以是服同敞。顺治七 年,大兵破严关,诸将尽弃桂林走。城中虚无人,独式耜②端坐府中。 适同敞自灵川至,见式耜。式耜曰:“我为留守,当死此。子无城守
三、(2020原创)对比角度:“礼”的内涵 (一)《富贵不能淫》全文 (二)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太
上①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 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 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②,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 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③。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的人 多得像一道墙。
实词迁移
1. 市 (1)过市 (2)百里奚举于市 2. 孰 (1)问市人孰为南北 (2)吾与徐公孰美 (3)孰视之
(1)集市 (2)集市
(1)哪一个 (2)谁,哪一个 (3)同“熟”,仔细
3. 使 (1)俄有使使止之 (2)使内外异法也
第8篇 富贵不能淫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 第8篇 富贵不能淫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 第8篇 富贵不能淫
【答案】 可以。因为伯夷、叔齐坚持大义宁愿饿死在首阳山上,也不吃周朝的食 物,体现了大丈夫应有的品质“贫贱不能移”。
【语段(二)参考译文】 武王平定殷乱以后,天下都归顺于周朝,而伯夷、叔齐以 此为耻,坚持大义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于首阳山,采集薇蕨来充饥。待到饿到快要 死了的时候,作了一首歌,歌辞说:“登上首阳山,采薇来就餐,残暴代残暴,不知错 无边。神农氏、虞和夏朝一个个走向灭亡,我该回归哪里?可叹死期近,生命已衰残!” 于是就这样饿死在首阳山。
二、《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从中举一两个例子做 具体分析。
【答案】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三句,采取排比的形 式,气势磅礴、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三个“天下之”的反复,也将大 丈夫精神的崇高性推到极致。
真正,确实
1.诚: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篇目及备战演练
一、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 是真正的大丈夫?
【答案】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 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 夫。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 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4 题。(共 10 分)
(一)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 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 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 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8篇富贵不能淫(含答案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8篇富贵不能淫(含答案解析)

第8篇富贵不能淫(《孟子》)版本导航:◎统编八上第21课;◎语文九上第23课;◎苏教九下第19课。

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词类活用(1)动词用作名词居天下之广居.原意为:居住,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2)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富贵不能淫.原意为:惑乱,迷惑,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②贫贱不能移.原意为:改变,动摇,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③威武不能屈.原意为:屈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2.重点实词(1)居.天下之广居居:_____ ____(2)得志.志:_____ ____(3)与民由.之由:_____ ____(4)独.行其道.独:_____ ____道:_____ ____(5)此之谓.大丈夫谓:_____ ____3.文言虚词_____ _________ ____(2)与.民由之 _____ ____(3)独行其.道 _____ ____二、文意理解 (正确的打“√”,有误的打“×”)1. “居天下之广居”三句,采用排比的形式,气势磅礴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

( )2. “富贵不能淫”三句,讲的是入世后的处事原则,即在社会生活中应持有的为人原则。

( )3.孟子认为,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这样就能做到大丈夫之道。

( )第8篇富贵不能淫知识梳理一、1.(1)住宅(2)①使……惑乱,使……迷惑(语:使昏乱) ②使……改变,使……动摇(苏:改变) ③使……屈服2. (1)居住,住(2)志愿(苏:理想) (3)遵循(语:循着;苏:遵从) (4)独自道路(5)称得上,称作3. (1)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指儒家提倡的正道③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2)连词,和,跟,同(3)代词,相当于“自己的”“他(她)的”二、1. √ 2. √3. ×【解析】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当: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屈服,句中说法太片面,理解有误。

部编文言文系列《富贵不能淫》中考题

部编文言文系列《富贵不能淫》中考题

部编文言文系列《富贵不能淫》中考题一、(2019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

(12分)富贵不能淫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1.解释下列加线字的意思。

(2分)(1)往之女家 (2)与民由之12.下列加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父命之鹏之徙于南冥也B.以顺为正者不以物喜C.一怒而诸侯惧窥镜而自视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惧有伏焉13.把下面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分)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14.下西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观是()(2分)A.这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和“论据”展开批驳。

B.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文意的气势和感染力,搞示了大丈失的内涵。

C.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相近。

D. 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广居”“正位”“大道”为道理论证;“得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

15.谈谈“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何现实意义?(3分)【答案】(1)①女:同“汝”,你;②由:遵循。

(2)C(3)(大丈夫应该)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4)D(5)这句话出自《孟子》,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在现实生活中,而对金钱利益的诱惑,我们不能迷惑乱心;在危及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时候,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富贵不能淫》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富贵不能淫》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富贵不能淫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这句话所反映的中华民族精神是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 丈夫之冠也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实是欲界之仙都。

C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妾妇之道.(方法)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这,这样的人)C.居天下之广居.(居住)D.无违.夫子(违背)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异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古义: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B.母命.之(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C.以顺为正.者(古义:正确;今义:准则,标准)D.高贵不能淫.(古义:使······惑乱、迷惑;今义:放纵,淫乱)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B.子未学/礼乎?C.居天下/之广居D.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译文:他们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B.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译文: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

C.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译文: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D.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译文: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行走。

6.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中考语文复习练习 古诗文阅读 富贵不能淫

中考语文复习练习 古诗文阅读 富贵不能淫

第9篇富贵不能淫(版课标已删)梳文意·全析全解梳文旨·主题归纳《富贵不能淫》通过景春与孟子对于“大丈夫”的不同论述,明确提出了孟子关于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的观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梳框架·结构分析富贵不能淫错误!梳重点·归纳探究字词‖释义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岂不诚.大丈夫哉诚:__真正,确实__2.焉.得为大丈夫...乎焉:__怎么,哪里__大丈夫:__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__3.安居而天下熄...天下熄:__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__4.丈夫之冠.冠:__行冠礼__5.父命.之命:__教导、训诲__6.戒.之曰戒:__告诫__7.往之女.家女:__同“汝”,你__ 8.与民由.之由:__遵从__9.富贵不能淫.淫:__惑乱,迷惑。

这里是使动用法__10.贫贱不能移.移:__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动用法__ 11.威武不能屈.屈:__屈服。

这里是使动用法__二、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

1.岂.不诚岂:__难道__2.诸侯惧.惧:__害怕__3.安居..而天下熄安居:__安静__4.子未学...礼子:__你__未学:__没有学__5.女子之嫁.也嫁:__出嫁__ 6.往.之女家往:__去,到__7.必敬..必戒.必:__一定__敬:__恭敬__戒:__谨慎__8.无违.夫子违:__违背__9.以顺为...正者以:__把__顺:__顺从__为:__作为__10.妾妇之道.道:__规则__11.居.天下之广居.居:__居住__居:__居所,住宅__12.立.天下之正.位立:__站,站立__正:__最正确的__13.独.行其道独:__独自__句子‖翻译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__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节吗?__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__(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精品】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提升训练第8篇 富贵不能淫21页PPT

【精品】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提升训练第8篇 富贵不能淫21页PPT
【精品】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提升训练 第8篇 富贵不能淫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富贵不能淫》专题精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富贵不能淫》专题精练(含答案解析)

第8篇富贵不能淫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往之女家____同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2.古今异义丈夫..之冠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女子的配偶3.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①富贵不能淫.原意为惑乱,迷惑,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②贫贱不能移.原意为改变,动摇,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③威武不能屈.原意为屈服,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1(2)动词用作名词居天下之广居.原意为居住,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3)名词用作动词丈夫之冠.也原意为帽子,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4.一词多义(1)戒①戒.之曰 ________________②必敬必戒. ________________(2)居①居.天下之广居 _________________②居天下之广居. _________________(3)得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_________________②得.志 ________________5.重点实词(1)岂不诚.大丈夫哉诚: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安居而天下熄.熄:______________________(3)父命.之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2(4)以顺.为正.者顺: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与民由.之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6)独行其道.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子翻译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篇富贵不能淫
(《孟子》)
版本导航:◎统编八上第21课;◎语文九上第23课;◎苏教九下第19课。

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
1.词类活用
(1)动词用作名词
居天下之广居.
原意为:居住,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
(2)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富贵不能淫.
原意为:惑乱,迷惑,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
②贫贱不能移.
原意为:改变,动摇,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
③威武不能屈.
原意为:屈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
2.重点实词
(1)居.天下之广居居:_____ ____
(2)得志.志:_____ ____
(3)与民由.之由:_____ ____
(4)独.行其道.独:_____ ____
道:_____ ____
(5)此之谓.大丈夫谓:_____ ____
3.文言虚词
_____ ____
_____ ____
(2)与.民由之 _____ ____
(3)独行其.道 _____ ____
二、文意理解 (正确的打“√”,有误的打“×”)
1. “居天下之广居”三句,采用排比的形式,气势磅礴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

( )
2. “富贵不能淫”三句,讲的是入世后的处事原则,即在社会生活中应持有的为人原则。

( )
3.孟子认为,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这样就能做到大丈夫之道。

( )
第8篇富贵不能淫
知识梳理
一、1. (1)住宅(2)①使……惑乱,使……迷惑(语:使昏乱) ②使……改变,使……动摇(苏:改
变) ③使……屈服
2.(1)居住,住(2)志愿(苏:理想) (3)遵循(语:循着;苏:遵从) (4)独自道路(5)称得上,
称作
3. (1)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指儒家提倡的正道③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2)
连词,和,跟,同(3)代词,相当于“自己的”“他(她)的”
二、1. √ 2. √
3. ×【解析】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当: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屈服,句中说法太片面,理解有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