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高考地理大复习 第2部分 第七单元 人口的变化 第1讲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课时规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第七单元人口的变化第1讲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课时规范训练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第七单元人口的变化第1讲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课时规范训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第七单元人口的变化第1讲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课时规范训练的全部内容。

第七单元人口的变化第1讲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选择题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数量从2012年开始下降,至2015年累计减少1 300万人,2015年,随着越来越多外出务工者的回流,我国首次出现了流动人口减少的现象.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我国流动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就业和收入难达预期B.地区之间差距缩小
C.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D.外出务工时间过长
2.劳动年龄人口与流动人口“双降”,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劳动密集型企业回流B.阻碍企业的转型升级
C.减缓经济的增长速度D.降低人口老龄化程度
解析:第1题,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就业和经济收入提高,据此可排除C、D两项;
A、B两项中A项更直接具体,B项地区之间差距并没有缩小。

故A正确。

第2题,“双降”会使企业用工成本上升,从而减缓经济增长速度,故C正确;用工成本上升不利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会促使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升级,故A、B错误;社会中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即总人口增长变慢,会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故D错误。

答案:1.A 2。

C
图Ⅰ为香港2010~2050年65岁以上老年人预测图。

据此完成3~4题。

3.图Ⅱ中①、②、③、④四条香港人口总数增长曲线与图Ⅰ预测符合的是( )
A.①曲线B.②曲线
C.③曲线D.④曲线
4.按照本预测,香港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时段是()
A.2010年~2020年B.2020年~2030年
C.2030年~2040年D.2040年~2050年
解析:第3题,依据概念可知,总人口数量=65岁以上老年人数量/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据图中数据可计算出①曲线符合。

第4题,在上题基础上,分析①曲线反映的人口增长情况,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3.A 4.B
年龄中位数又称中位年龄,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位,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

年龄在这个人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

下表示意2015年部分国家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读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
A.日本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
B.刚果民主共和国男性年轻人最多
C.日本比中国老龄人口多
D.美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7.2岁
6.有关年龄中位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其变化只反映人口数量的变化
B.向上移动反映了人口老龄化的过程
C.年龄中位数随时间而减小
D.美国年龄中位数增加速度比中国快
解析:第5题,四个国家中,日本人口年龄中位数最大,老龄人口比重大,是老龄化程度
最高的国家,但由于人口总数量比中国少,所以老龄人口数量比中国少;美国人口年龄中位数是37.2岁,但人口平均年龄不一定为37.2岁;刚果民主共和国人口年龄中位数最小,但人口总量少,不是男性年轻人口最多的国家。

第6题,一般来说,年龄中位数会随时间而增加,它向上移动反映了人口老龄化的过程;年龄中位数的变化反映了人口数量的变化,也反映了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年龄中位数一般随时间而增大。

由于表格中只显示了一年的年龄中位数,无法体现美国、中国的年龄中位数增加速度。

答案:5。

A 6。

B
2015年11月我国宣布放开“全面二孩”政策。

图甲示意2010年我国人口金字塔,图乙示意1980~2012年我国人口出生数,据此完成7~9题。

7.如果我国仍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推测2012年之后我国出生人口变化趋势为() A.缓慢持续增加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D.快速减少
8.目前,我国城市人口的生育率低于农村,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

2013年后制约我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A.生育政策B.城市化
C.育龄人口D.资源状况
9.针对我国的人口问题,我国政府今后可能不会采取的措施是()
A.实施全面自主生育政策
B.适度延缓退休年龄
C.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
D.大量接纳外来移民
解析:第7题,2010年我国人口金字塔图中,20~24岁人口比重大于24岁以上和20岁以下年龄段,而一般生育年龄人口主要集中在24~30岁,故2012年以后,开始几年由于20~24岁人口增多而生育率有所升高,故出生人口先增加,但由于20岁以下人口较少,故再往后出生人口又会减少,则2012年以后我国出生人口变化趋势为先增后减.也可依据1980~2012年人口出生数图来分析。

第8题,由题中信息可知,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快速上升、但城市人口生育率较低,导致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变慢,则今后制约我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城市化。

第9题,若我国生育率持续下降,今后可能实施全面自主生育政策,但中国人口总量大,不可能大量接纳外来移民;可发展机器人产业,以及适度延缓退休年龄,来缓解劳动力不足带来的问题。

答案:7.C 8.B 9.D
读“制约我国环境人口容量资源木桶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对环境人口容量的理解正确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承载力
B.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警戒值
C.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不变的确定值
D.面积相等的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相同
11.按图所示,制约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是( )
A.水资源B.矿产资源
C.水能资源D.耕地资源
解析:第10题,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环境人口容量不等同于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它是在不断变化的;面积相同的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也不一定相同;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警戒值,它是一个地区能够生活的最大人口数量。

第11题,根据“木桶效应”,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这个地区资源的“短板”,图示我国资源的“短板”是耕地资源,因此D项正
确。

答案:10.B 11.D
二、综合题
12.下图示意我国劳动人口增量变化(含预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我国劳动人口变化的特点。

(2)简析我国劳动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

(3)若我国劳动人口持续减少,请分析其弊端。

解析:第(1)题,分别从农村劳动人口变化特征、城市劳动人口变化特征方面分析.第(2)题,劳动人口数量变化与地区差异、人口迁移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有关。

第(3)题,可从社会负担加重等方面分析。

答案:(1)城市劳动人口在2033年前整体上呈正增长趋势,之后呈负增长趋势;农村劳动人口自2002年以后,一直呈负增长趋势。

(2)前期:农村劳动人口向城市转移,故农村劳动人口呈负增长趋势,城市接纳农村大量劳动人口,故城市劳动人口呈正增长趋势。

后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为负值,人口总量开始减少,劳动人口整体呈下降趋势。

(3)人口抚养比上升,社会负担加重,人口红利减少等。

13.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

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

随着上海市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已达2 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

上海市人口容量估算表(万人)
2010年2020年2030年水资源限制
的人口容量
1 535.95 1 705.68 1 894.17经济发展限制
的人口容量
1 460。

99 1 543。

03 1 596.84
综合常住人口容量1 788.5~
1 870
1 841.5~
1 935
1 894。

5~
2 000
(1
(2)随着城市的发展,上海人口在地域分布上也有较大的变化。

读图2,描述1990年到2008年上海常住人口在不同区域的变化特征。

(3)结合影响人口容量因素的知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

解析:第(1)题,根据2010年上海人口金字塔读出数据即可,从中可以看出老年人口比重较大,出现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第(2)题,1990年至2005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近郊、远郊人口增多。

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又出现增加的趋势.第(3)题,从表格数据
可以看出,水资源的影响较大,应该开源、节流;同时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口容量。

答案:(1)0~14岁人口所占比重约为8%(7。

6%~9.6%均可)、15~64岁人口所占比重约为82%(79。

8%~82。

8%均可)、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约为10%(9.6%~10.6%均可)。

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
(2)1990年至2005年,上海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近郊和远郊人口大幅增加.随着上海旧城改造和环境改善,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出现了人口增加的趋势。

(3)自然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其中水资源的影响最为明显。

上海应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科学技术水平越高,经济越发达,人口容量就越大。

上海应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