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7年来E1Nino/LaNina事件对鄂尔多斯高原东缘气候的影响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对中国的影响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对中国的影响气候现象拉尼娜和厄尔尼诺是全球重要的气候现象,它们对中国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本文将深入探讨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在中国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农业生产、水资源情况等方面。
1. 影响气候变化拉尼娜和厄尔尼诺是全球气候系统的两种极端状态,它们互相交替出现,对中国的气候变化产生直接影响。
拉尼娜会导致中国大部分地区出现异常干燥和高温的天气,同时也会增加风暴、洪灾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
而厄尔尼诺则会引发中国南部和东部地区的暴雨和洪灾,给农业生产和城市基础设施带来不利影响。
2. 影响农业生产中国是农业大国,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拉尼娜导致的干旱天气会影响北方的小麦和玉米等作物的种植,降低农作物产量。
另一方面,厄尔尼诺带来的暴雨会导致南方的稻米种植遭受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因此,农民们需要根据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的预测情况,采取科学的农业措施以减少损失。
3. 影响水资源情况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对中国的水资源情况也产生影响。
拉尼娜带来的干旱导致水资源的紧张,一些地区会出现水草枯萎、湖泊干涸等现象。
而厄尔尼诺则会带来暴雨和洪灾,可能导致水资源过剩、土壤侵蚀等问题。
因此,对于中国的水资源管理部门来说,及时调整水资源分配和利用策略,对应不同的气候现象,是十分重要的。
结论综上所述,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对中国产生重要影响。
它们直接影响了中国的气候变化、农业生产和水资源情况。
中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密切关注气候变化预测,及时采取措施来减轻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带来的负面影响。
同时,公众也需要加强气候意识,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两个重要现象,它们具有显著的周期性,并对我国的气候产生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探讨它们对我国气候的具体影响。
一、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厄尔尼诺现象指的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暖现象。
它的成因主要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洋-大气系统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以下是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成因:1.1. 风场异常正常情况下,赤道东太平洋的东北信风将温暖的表层海水推向西太平洋,由此导致赤道东太平洋上升流变强,海洋深层冷水上升,使赤道东太平洋维持较低的表层温度。
然而,在厄尔尼诺事件中,东北信风减弱或逆转,导致温暖的表层水向东太平洋偏移,压制了海洋深层冷水上升与表层温度下降,从而使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上升。
1.2. 热带西太平洋异常加热厄尔尼诺现象中,西太平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升高,这主要是因为大规模的暖池形成、太平洋热带辐合带增强、热带西太平洋暖化异常加热等原因导致的。
此异常加热影响热带大气环流,间接导致了东太平洋海水温度的上升。
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拉尼娜现象指的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冷现象。
它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对应,是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事件的冷位相。
以下是拉尼娜现象的主要成因:2.1. 反风场异常拉尼娜现象时,赤道中东太平洋的东北信风加强,使得大量暖水向东太平洋推进,从而导致表层海水温度下降。
此时,赤道年变化和年际变化的正常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偏离,导致拉尼娜现象的发生。
2.2. 热带西太平洋异常冷却拉尼娜现象中,热带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下降。
这主要是由于大规模的冷池形成、东太平洋上升流加强、热带西太平洋异常冷却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种异常冷却进一步影响大气环流,引发拉尼娜现象的形成。
三、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我国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降水分布变化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我国华南、华中和华北地区的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而西北地区则偏少。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气候是地球表面长期变化的统计结果,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常见的气候现象之一。
它们的出现对我国气候产生了直接影响。
本文将介绍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并分析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一、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厄尔尼诺现象又称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是热带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周期性变化的一种现象。
它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共同引起:1. ENSO相互作用ENSO指的是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相互作用,包括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
当ENSO正常时,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高,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相对较低,形成热带太平洋的正常状态。
而当ENSO 发生异常变化时,就会引发厄尔尼诺现象。
2. 湿度变化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引起的深压系统异常移动,导致大气环流和水汽输运发生变化。
此时,大气中的水汽增加,湿度水平上升。
而湿度的变化进一步影响降水量和云量,从而造成降水和云量异常。
3. 暖流ENSO的异常变化会引起位于赤道东太平洋的热带暖流异常活动。
这种暖流会向东移动,导致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
同时,暖流活动的改变也会影响气候环境的改变。
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拉尼娜现象又称为冷事件,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对应。
拉尼娜现象的形成主要源自ENSO相互作用中的异常变化。
具体来说,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ENSO相互作用异常当ENSO的相互作用异常发生时,地球表面的气温也会产生异常变化,拉尼娜现象就开始发生。
此时赤道东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会较厄尔尼诺现象时偏低,而降雨较少。
2. 风暴异常拉尼娜现象会导致洋流和海水循环发生异常,进而引起风暴的异常活动。
这些风暴对地球表面的温度和降水产生负面影响,使得冷事件进一步加剧。
3. 气压异常拉尼娜现象的发生会导致大气压力异常分布。
通常情况下,拉尼娜事件时,赤道东太平洋的大气压较低,而热带西太平洋地区的大气压较高。
这种气压异常进一步加剧了拉尼娜现象的发生。
三、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存在对我国气候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一、厄尔尼诺(El Nino)现象:通常指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海水温度大围的持续异常升高,引起全球气候异常并造成鱼类大量死亡的现象。
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圣婴"。
该现象首先发生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和秘鲁太平洋沿岸附近,多发生在圣诞节前后,因此得名。
在一般情况下,热带西太平洋的表层水温较高,而东太平洋的海温较低。
这种东、西太平洋之间海表温度梯度变化和信风一起,构成了海洋――大气耦合系统的准平衡态。
每隔2-8年,这种准平衡态就要被打破一次,西太平洋的暖气流伴随雷暴东移,使得整个太平洋水域的水温变暖,气候出现异常,其持续时间为一年或更长时间。
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前的几个月里,太平洋赤道暖水发生大规模的自西向东移动,圣诞节前后,赤道太平洋东部沿岸暖水沿着厄瓜多尔和秘鲁海岸南下,水温异常声高,最大时比常年升高5到6℃。
由于暖水区迅速向西扩展,热带多雨带也随之南下。
原来干旱的赤道太平洋东部降水量剧增,河水泛滥成灾;本为雨季的赤道太平洋西部地区则干旱无雨。
此外,世界各地的气候因此受到严重影响,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拉尼娜(La Nina)现象:厄尔尼诺过后,热带太平洋有时会出现与上述情况相反的状态,称为拉尼娜现象,拉尼娜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小女孩"。
拉尼娜现象表现为中、东太平洋海温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异常。
用以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表面温度大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
以赤道太平洋北纬5度至南纬5度,西经150度至西经90度区域的海表面温度平均值连续6个月以上高于或低于正常0.5℃分别作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二、走近厄尔尼诺――成因研究厄尔尼诺现象怎样形成的,又为什么会影响到大气的状态和变化呢?这一直是国际海洋和气象科学研究上的一个重要课题。
世界气象组织制定过从1985年开始为期十年的热带海洋和全球大气计划(TOGA),其目的之一就是想通过对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寻求提高对厄尔尼诺及异常气候的预测能力。
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及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百家论坛
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及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一、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前的征兆 (一)西风异常强烈 西太平洋异常强烈的西风会向东传播出一种暖 Kelvin 波,严重影响了东太平洋向西传播的冷 Rosshy 波,导致东太平 洋温度上升,因此赤道西风的爆发对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 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经过相关的数据显示,1991 年、1996 年、2001 年、2009 年、2015 年,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之前,赤道 西风都非常强烈,并且持续时间长达 2-3 周。因此,异常强烈 的西风可以看做是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前的征兆。 (二)对流活动东移 在赤道周围的太平洋上空,存在着一个呈东西向的 walk⁃ er 环流,此环流的上升支位处于西太平洋的暖水区域,下降支 位则处于东太平洋的冷水区域。经过科学家们多年的观察发 现,当厄尔尼诺发生之前,walker 环流的上升支位会逐渐东 移,并且上下支位发生互换,与之相对应,赤道附近的西太平 洋区域由多雨变为干旱,东太平洋则相反。 (三)潜流和温度出现明显变化 正常情况,热带西太平洋的温度和海平面高度明显高于 热带东太平洋,赤道太平洋也存在一支自西向东的潜流。但 是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前几个月,热带西太平洋的温度和 海平面开始降低,赤道的潜流也开始减弱甚至出现逆流现象, 1982 年、1997 年就出现了潜流向西的现象。 二、厄尔尼诺现象成因 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而结果,很 多科学家都持有不同的观点。从厄尔尼诺发生前的种种征兆 来看,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原因可能与 walker 环流以及异常赤 道西风相关[1]。除此之外,还存在以下两种原因: (一)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减慢 据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会造成大气 和海水流速、流向的变化。通过观察地球自传速速、海温变化 和南方涛动的功率谱就可以发现,海温变化比地球自转时间 落后了 14 天,南方涛动则比地球自传落后了 7 天。由此可见, 厄尔尼诺现象形成的原因可能与而 导致热带东太平洋的温度和海平面升高,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二)海底火山喷发 从地图上我们看到,热带东太平洋海底存在着很多热液 喷泉和活火山,当海底热液和火山喷发之后,海底涌现大量的
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气候影响

基本内容
厄尔尼诺,这个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域水温异常升高的现象,在2023年已经形 成并将持续发展。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异常天气气候事件强度更强、时间 更长、影响更为显著,而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无疑将进一步加剧这一趋势。
厄尔尼诺现象已经出现,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报告,这次事件预 计将在秋冬时节达到中等至强程度。这是一个全球性的气候现象,其影响不仅 限于地区,而是对整个地球的气候系统产生深远影响。世界气象组织在5月发 布的评估报告中指出,持续三年的异常顽固的“三重拉尼娜”现象已经结束, 而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将会使全球的气候更加极端。
对于中国来说,厄尔尼诺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东亚地区的季风系统,进而影响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厄尔尼诺发生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会被加 强,华南地区因此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出现极端高温。这种极端高温现象,在 某种程度上,就是厄尔尼诺发展的一种响应。
历史上的厄尔尼诺事件为我们提供了参考。2009年6月至2010年4月发生的厄 尔尼诺事件给我国带来了明显的高温热浪。2009年6月下旬至7月,高温影响 我国17个省(区、市)。同时,内蒙古东部、吉林西部和辽宁西部等地遭受严 重气象干旱。值得的是,2009年秋季至2010年初,西南地区出现了有气象记 录以来最严重的秋冬春连旱。这些都在提醒我们,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可能比 我们想象的要大。
首先,从自然环境特点来看,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赤道太平洋东部的海洋表 面温度会异常升高,而西部则相应降温。大气压力也会发生变化,中部高压减 弱,西部低压增强。这些自然环境特点为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提供了基础条件。
其次,从科学解释角度来看,厄尔尼诺事件主要是由于洋流变化和大气环流调 整引起的。太平洋洋流受到风力、地球自转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大规模的流 动。当暖水流向太平洋中部时,会使得中部海水温度升高,从而引发厄尔尼诺 现象。此外,大气环流的调整也会对厄尔尼诺事件产生影响。例如,当太平洋 上空出现高压脊消退时,中纬度西风带减弱,容易导致暖湿气流向太平洋中部 移动,从而加剧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及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及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厄尔尼诺(El Niño)和拉尼娜(La Niña)是全球气候系统中重要的现象,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温产生了显著影响。
本文将探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以及它们对我国气候所带来的影响。
一、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厄尔尼诺现象指的是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
它与正常的海洋循环有关。
正常情况下,副赤道和赤道沿海地区的东风会将表层水流推向西太平洋,导致此地的海水较为凉爽。
然而,当这种东风减弱或逆转时,副赤道和赤道沿海地区的表层水流变得较为平静,太平洋暖池的海水开始向东移动,使得东太平洋地区的海水温度升高,从而形成了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通常发生在每隔2至7年的时间间隔内,其具体发生时间和影响范围会有所不同。
然而,厄尔尼诺现象与气候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并与其他气候现象(例如南方涛动)产生相互影响。
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拉尼娜现象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向现象,指的是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
拉尼娜现象通常发生在厄尔尼诺之后,是厄尔尼诺现象缓解的结果。
拉尼娜现象的形成与风暴发生频率和强度有关。
当赤道地区的东风变得更加强劲时,由于风强会将冷水推向东太平洋地区,导致拉尼娜现象的发生。
拉尼娜现象的具体时间和影响范围也有所不同,但通常会持续一段时间,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三、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我国的气候产生显著的影响。
具体来说,厄尔尼诺现象会引发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 降雨量分布: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我国北方地区的降雨偏少,而南方地区的降雨则较为丰富。
这会对农业生产和水资源分配造成一定影响,可能导致干旱和洪涝等相关问题。
2. 气温变化:由于厄尔尼诺现象使得东太平洋地区的海水温度升高,从而会导致我国东部地区的气温升高。
一些地区可能出现异常高温和热浪现象。
3. 暴雨和风暴增多:厄尔尼诺现象会增加我国南方地区的暴雨和风暴的频率和强度,可能导致洪灾和水患等问题。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和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一、厄尔尼诺(El Nino)现象:通常指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海水温度大围的持续异常升高,引起全球气候异常并造成鱼类大量死亡的现象。
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圣婴"。
该现象首先发生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和秘鲁太平洋沿岸附近,多发生在圣诞节前后,因此得名。
在一般情况下,热带西太平洋的表层水温较高,而东太平洋的海温较低。
这种东、西太平洋之间海表温度梯度变化和信风一起,构成了海洋――大气耦合系统的准平衡态。
每隔2-8年,这种准平衡态就要被打破一次,西太平洋的暖气流伴随雷暴东移,使得整个太平洋水域的水温变暖,气候出现异常,其持续时间为一年或更长时间。
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前的几个月里,太平洋赤道暖水发生大规模的自西向东移动,圣诞节前后,赤道太平洋东部沿岸暖水沿着厄瓜多尔和秘鲁海岸南下,水温异常声高,最大时比常年升高5到6℃。
由于暖水区迅速向西扩展,热带多雨带也随之南下。
原来干旱的赤道太平洋东部降水量剧增,河水泛滥成灾;本为雨季的赤道太平洋西部地区则干旱无雨。
此外,世界各地的气候因此受到严重影响,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拉尼娜(La Nina)现象:厄尔尼诺过后,热带太平洋有时会出现与上述情况相反的状态,称为拉尼娜现象,拉尼娜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小女孩"。
拉尼娜现象表现为中、东太平洋海温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异常。
用以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表面温度大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
以赤道太平洋北纬5度至南纬5度,西经150度至西经90度区域的海表面温度平均值连续6个月以上高于或低于正常0.5℃分别作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二、走近厄尔尼诺――成因研究厄尔尼诺现象怎样形成的,又为什么会影响到大气的状态和变化呢?这一直是国际海洋和气象科学研究上的一个重要课题。
世界气象组织制定过从1985年开始为期十年的热带海洋和全球大气计划(TOGA),其目的之一就是想通过对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寻求提高对厄尔尼诺及异常气候的预测能力。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事件对本溪地区气候的影响

d e c r e a s e d i n t h e y e a r s t h a t t h e E1 Ni n o / L a Ni n a e v e n t h a p p e n e d. t h e nn a u l a t e mp e r a t u r e d e c r e a s e d b y 0 . 2 — 0 . 3℃ t h a n t h a t i n n o r ma l y e a r s .
资源 与环境 科学
现 代农业 科技
2 0 1 5年 第 3期
厄尔尼诺与拉 尼娜事件对本溪地 区气候的影响
吉 奇 丁 伟 吴英杰 孙 雪 韩 梅 李 雪洋
( 辽 宁 省 本 溪 市气 象 局 , 辽宁本溪 1 1 7 0 0 0 )
摘 要 利 用本 溪地 区 4个 气象站 1 9 5 3 -2 0 1 3年 的气候 资料 , 分析 本 溪 地 区 6 1 年 来 的 气候 变化 特 点及 其 与厄 尔尼诺/ 拉 尼 娜 事件 的 相 关程度 。 研 究表 明 : 近6 1 年来, 本 溪地 区降水 量减 少, 气温 明显 升 高 , 气候 呈暖 干化 趋 势 。 厄 尔尼 诺 年降 水减 少, 降 水量 比 正常 年 降水 量 少7 3 . 5 m m, 发 生干 旱 灾害的 可能性 较 大。 厄 尔尼诺 和拉 尼娜 年 气温偏低 , 较 正常 年低 O . 2  ̄ 0 . 3℃。 关键 词 厄 尔尼 诺现 象 ; 拉尼 娜现 象; 气候 变化 ; 影响 ; 辽 宁本 溪 中 图分类 号 F 7 3 2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o 0 7 — 5 7 3 9 ( 2 0 1 5 ) o 3 — 0 2 7 4 — 0 2
厄尔尼诺至拉尼娜事件对新疆环境气候的影响研究

厄尔尼诺至拉尼娜事件对新疆环境气候的影响研究1、引言厄尔尼诺至拉尼娜事件(ENSO)是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气候现象之一,对世界各地的气候和生态系统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作为中国的西北地区,新疆地处大陆性气候带,气候变化对其环境和农业产生的影响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研究厄尔尼诺至拉尼娜事件对新疆环境气候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2、厄尔尼诺至拉尼娜事件概述厄尔尼诺是指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温异常升高,而拉尼娜则相反,称为太平洋赤道海温异常降低。
这两者是一种相互交替出现的现象,对全球气候有着重要影响。
厄尔尼诺至拉尼娜现象的形成与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3、厄尔尼诺至拉尼娜事件与新疆气候的关系3.1 降水厄尔尼诺至拉尼娜事件对新疆地区的降水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厄尔尼诺事件期间,新疆普遍降水较多,而拉尼娜事件则相反,降水偏少。
这种降水差异直接影响着新疆的农业生产和水资源供应。
3.2 温度厄尔尼诺至拉尼娜事件还对新疆的气温产生了一定影响。
厄尔尼诺事件期间,新疆地区的气温较高,而拉尼娜事件则相反,气温较低。
这种温度差异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水资源的蒸发等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3.3 土壤湿度厄尔尼诺至拉尼娜事件对新疆地区的土壤湿度同样有着显著的影响。
厄尔尼诺事件期间,由于降水的增加,土壤湿度较高。
而拉尼娜事件期间,降水减少,土壤湿度降低。
这种土壤湿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新疆地区的农作物生产和植被生长。
4、厄尔尼诺至拉尼娜事件对新疆环境的影响4.1 农业厄尔尼诺至拉尼娜事件对新疆的农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厄尔尼诺事件期间,降水增加、气温升高和土壤湿度增加的情况下,新疆的农作物生长状况相对较好,粮食产量也相应增加。
而在拉尼娜事件期间,降水减少、气温下降和土壤湿度降低的情况下,新疆的农业受到一定的冲击,农作物生长受限,粮食产量减少。
4.2 水资源厄尔尼诺至拉尼娜事件对新疆的水资源也有较大影响。
在厄尔尼诺事件期间,降水增多,新疆地区的水资源相对较充沛。
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有哪些影响(具体)

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有哪些影响(具体)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有哪些影响厄尔尼诺对气候产生严重影响:首先是台风减少,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个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个数均较正常年份少。
其次是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通常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当年,我国的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我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往往容易出现干旱、高温。
1997年强厄尔尼诺发生后,我国北方的干旱和高温十分明显。
第三是我国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次年,在我国南方,包括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容易出现洪涝,近百年来发生在我国的严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年的次年。
我国在1998年遭遇的特大洪水,厄尔尼诺便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最后,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根据近50年的气象资料,厄尔尼诺发生后,我国当年冬季温度偏高的几率较大,第二年我国南部地区夏季降水容易偏多,而北方地区往往出现大范围干旱。
世界气象组织宣布出现厄尔尼诺现象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7月4日发布声明称,厄尔尼诺现象七年来首次在热带太平洋出现。
世界气象组织的一份新的报告预测,厄尔尼诺事件有90%的可能性在2023年下半年继续存在。
“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将大大增加打破温度记录的可能性,并在世界许多地方和海洋中引发更多的极端高温,”WMO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Petteri Taalas)表示。
厄尔尼诺对美国有影响吗1、气候变化厄尔尼诺会导致冬季温暖、降水减少、夏季降雨增加和热浪等极端气象事件。
这些气候变化对美国的农业、水资源、公共卫生和能源产业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例如,夏季降雨的增加可能引发洪水和山体滑坡,冬季降水减少可能导致干旱和森林火灾等。
2、自然灾害厄尔尼诺也可能导致自然灾害的增加,如飓风、洪水、干旱和森林火灾等。
这些自然灾害不仅给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健康带来巨大风险,也会给当地经济和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高考地理重要知识点汇总: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高考地理重要学问点汇总: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2019年高考已经进入其次轮的复习,查字典地理网的编辑为大家总结了一些高考地理重要学问点汇总: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各位考生可以参考。
把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相关的学问点进行简要总结,详细内容如下:一、什么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厄尔尼诺为西班牙语EINino的音译,是圣婴(上帝之子)的意思。
现已用来特地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表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异样增暖的现象。
拉尼娜为西班牙语LaNina的音译,是小女孩的意思。
用以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表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异样变冷的现象。
以赤道太平洋北纬5度至南纬5度,西经150度至西经90度区域内的海表面温度平均值连续6个月以上高于或低于正常0.5℃分别作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怎样形成的正常状况下,赤道太平洋海面盛行片东风(称为信风),大洋东侧表层暖的海水被输送到西太平洋,西太平洋水位不断上升,热量也不断积蓄,使得西部海平面通常比东部偏高40厘米,年平均海温西部约为29℃。
但是,当某种缘由引起信风减弱时,西太平洋暖的海水快速向东延长,海温在太平洋西侧下降,东侧上升,形成厄尔尼诺。
相反,当信风持续加强时,赤道太平洋东侧表面暖水被刮走,深层的冷水上翻作为补充,海表温度进一步变冷,就简单形成拉尼娜。
三、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我国气候有什么影响1.厄尔尼诺年,东亚季风减弱,中国夏季主要季风雨带偏南,江淮流域多雨的可能性较大,而北方地区特殊是华北到河套一带少雨干旱。
拉尼娜年正好相反。
2.在厄尔尼诺年的秋冬季,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比常年削减,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比常年增多,冬季青藏高原多雪。
拉尼娜年的秋冬季我国降水的分布为北多南少型。
3.在厄尔尼诺年我国经常出现暖冬凉夏,特殊是我国东北地区由于夏季温度偏低,出现低温冷害的可能性较大。
拉尼娜年我国则简单出现冷冬热夏。
4.在西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及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厄尔尼诺年比常年少,拉尼娜年比常年多。
热点06厄尔尼诺和拉尼娜解析版

热点06厄尔尼诺和拉尼娜解析版研究表明,气候现象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起因、过程以及对气候模式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形成原因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由太平洋海洋表面温度异常变化引起的。
正常情况下,东太平洋与西太平洋水温差异明显。
东太平洋表面水温低,而西太平洋表面水温高。
然而,当大气环流和海洋运动发生异常时,这种状况会发生变化,使太平洋出现异常的水温分布。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东太平洋表面水温异常升高,而拉尼娜现象则是指东太平洋表面水温异常降低。
这些异常温度的变化原因复杂,通常与太平洋海洋运动中的压力、热量传输以及大气环流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过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通常以几年为周期,其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良好条件期:在这一阶段,东太平洋的海水温度下降,正常的东西太平洋海气压差形成,大气环流和海洋运动趋于正常。
2.异常变化期: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太平洋表面水温上升迅速,拉尼娜现象则恰恰相反,表面水温降低。
这些异常现象将搅动和扰乱海气运动,并导致一系列的气候变化。
3.巅峰期:在巅峰期,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达到最严重的状态。
正常的大气环流和海洋运动几乎完全被搅乱和扰乱。
4.消退期:在这个阶段,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现象会逐渐减弱并恢复到正常状态。
海洋和大气重新调整平衡。
三、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影响1.全球气候影响: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会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通常导致全球的温度升高,而拉尼娜则导致温度下降。
这些气候变化会引发极端天气事件,如洪灾、干旱和风暴。
2.影响生态系统: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还对生态系统造成重要影响。
海洋生态系统受到的影响最为显著,包括珊瑚礁的白化和鱼类迁徙模式的改变。
3.影响农业和渔业:良好的农业和渔业依赖于适宜的气候条件。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引发的干旱和降雨异常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和渔业资源损失。
50余年来呼和浩特地区气候变化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关系初探

50余年来呼和浩特地区气候变化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关系初探杨彩云;张金硕;张国栋;苏伦嘎【摘要】选取了1961-2014年呼和浩特地区气候资料,结合同一时期发生的El Nino/La Nina事件,对气温、降水量和干旱特征与El Nino/La Nina事件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初步探讨了E1 Nino/La Nina事件对呼和浩特地区气候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呼和浩特地区气温具有明显的波动升高的趋势;降水量年代际变化较为明显,20世纪60、70年代,降水为正距平;20世纪80、90年代,以及21世纪前10年,降水均为负距平,2011年以后降水开始逐渐增多.E1 Nino/La Nina 事件对呼和浩特地区气候变化和干旱灾害具有一定的影响,E1 Nino年气温偏高,La Nina年气温偏低;El Nino和La Nina事件对呼和浩特地区降水都有减少的作用,El Nino事件中,降水量减少的概率和幅度更大.El Nino事件提高了呼和浩特地区发生干旱的概率;LaNina事件促使发生干旱的概率较小,但其促使发生干旱的程度可能更深一些.【期刊名称】《内蒙古林业科技》【年(卷),期】2016(042)004【总页数】6页(P40-44,48)【关键词】El Nino/La Nina;气候变化;干旱灾害【作者】杨彩云;张金硕;张国栋;苏伦嘎【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市气象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呼和浩特市气象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内蒙古林业监测规划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2厄尔尼诺(El Nino)事件和拉尼娜(La Nina)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面大范围持续异常偏暖(冷)的现象。
El Nino/La Nina事件是低纬度海气相互作用的强年季气候信号,往往引起全球性气候异常,造成严重的旱涝和低温冰冻灾害。
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及其应对

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关系:
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叫做沃克环流,当沃克环流变弱时, 海水吹不到西部,太平洋东部海水变暖,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但当沃克环流变得异常强烈,就产生拉尼娜现象。一般拉尼 娜现象会随着厄尔尼诺现象而来,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 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
• 2.防洪非工程措施,主要内容有洪水预报、洪水 警报、洪泛区管理、洪水保险、河道清障(或河 道管理)、超标准洪水防御
• 生态防洪 • 区域防洪
谢谢
形成
拉尼娜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海洋表层的运动主要受海表面风的牵制。信风的存在 使得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在赤道东 太平洋地区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 补充,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当信 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加剧烈, 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 下沉,而气流在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有利于信 风加强,这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发展,引发 所谓的拉尼娜现象
对于拉尼娜造成干旱的应对:
• 加强生态保护措施,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 偿;
• 改善现有水利设施资源,特别是排污设施; • 积极开发新能源,采取节能措施; • 高度重视环境监测,通过综合分析及时描
述环境质量状况和发展趋势
对于拉尼娜造成洪水的应对:
• 1.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堤防、河道整治工程、分 蓄洪工程与水库等,通过这些工程手段以扩大河 道泄量、分流、疏导和拦蓄洪水,以减轻洪水灾 害。
可能造成澳大利亚、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有 异常多的降水量。受“拉尼娜”现象的影响,澳大利亚东北部 地区暴雨不断,昆士兰州的部分地区灾情相当严重。
拉尼娜年影响下鄂尔多斯市冬季气候及大气环流特征

拉尼娜年影响下鄂尔多斯市冬季气候及大气环流特征张连霞;郑玉峰;刘婷;张彩云;徐桂梅【期刊名称】《内蒙古气象》【年(卷),期】2021()3【摘要】利用NCEP/NCC再分析资料和1960—2018年出现拉尼娜(La Nia)年鄂尔多斯市地面气象观测的逐月和冬季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及降水量等历史资料,分析不同类型、不同强度拉尼娜年背景下鄂尔多斯市降水及气温时空分布特征。
结果显示:冬季降水量与拉尼娜强度成正比,且东部型拉尼娜年比中部型拉尼娜年的降水量多,降水量贡献率最大的月份是1月。
空间分布呈现东部型拉尼娜、强拉尼娜以及中等强度拉尼娜背景下大部地区降水偏多,而中部型拉尼娜和弱拉尼娜背景下大部地区降水偏少的特征。
气温分布呈现总体偏低,偏低程度呈波动略减态势。
气温偏低年份的概率与拉尼娜发生强度成正比且发生在东部类型拉尼娜概率较大。
空间上不论拉尼娜强度和类型均呈现大部地区偏低的特征,其中,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西部和南部地区的频率大于其它地区。
不同强度和类型的拉尼娜年,所对应的大气环流特征和高、低空配置以及地面气压场特征均不同。
【总页数】4页(P3-6)【作者】张连霞;郑玉峰;刘婷;张彩云;徐桂梅【作者单位】鄂尔多斯市气象局;内蒙古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2【相关文献】1.1997~98年冬季大气环流变化及中国近海海区天气气候特征2.陕西98年冬季气候异常及大气环流特征3.2017/2018年冬季北半球大气环流特征及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4.2018/2019年冬季北半球大气环流特征及对我国冬季气温异常的影响5.拉尼娜背景下通辽市2020年秋季、冬季气候预测失误原因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什么是拉尼娜现象呢?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一样,都是一种海水温度大范围季节性异常变化的现象。
由此可导致一些地区的天气异常,从而形成气象灾害。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每隔若干年发生一次大规模海水温度异常增高的现象。
这种现象明显出现在南太平洋东岸,即南美洲的厄瓜多尔、秘鲁等国的西部沿海。
那里是世界著名的渔场,渔业产量占世界总量的1/5左右。
可是每隔2至7年,这里的海水温度便会异常升高,结果造成鱼死鸟亡,海洋动物迁移,渔业收成大幅下降的现象。
这种现象为什么会出现目前还没有搞清楚。
它的出现一般在圣诞节前后或稍后一两个月,于是讲西班牙语的当地人把它称作了“厄尔尼诺”,即“圣婴”。
拉尼娜现象正好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地区海水温度异常变冷的现象。
为此,讲西班牙语的当地人就把它称作“拉尼娜”,即“圣女”的意思。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都会引起全球气候系统的异常变化而形成气象灾害。
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海洋上空大气层气温升高,破坏了大气环流正常的热量、水蒸气等分布的动态平衡。
这种海水和空气温度的异常升高的结果,往往是全球范围的异常天气变化。
使得一些地区到了该冷的时候冷不下来,另一些地区该热的时候热不起来;那些原来是多晴少雨的地区却出现了雨量猛增而形成洪涝灾情,那些原来雨量充沛的地区反而烈日当空久旱缺雨。
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年份,赤道太平洋中部、东部地区降雨量通常都会大大增加,而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太平洋西部地区则干旱不雨;北半球的很多地区都会出现冬天气温偏高而夏季气温较低的暖冬凉夏现象。
拉尼娜现象一般会紧随厄尔尼诺现象出现。
当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赤道东太平洋表面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热量向空气扩散,热空气再被太平洋上空的大风吹走,上层海水的温度逐渐下降。
这时海洋深处的冷海水再翻上来,使得海水表面温度进一步下降。
如果大范围上层海水持续变冷达6个月以上,其温度低于常年0.5℃以上,就形成了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分析和它们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分析和它们对气候变化的影
响
周洪祥
【期刊名称】《计算机时代》
【年(卷),期】2012(000)008
【摘要】太阳每年给地球大气的热量基本上是一个定量,这个定量不因大气变化而改变,即大气的热量是守恒的.由此引出大气状态的平衡问题:地球上任何一个区域的大气吸收的热量若出现明显偏多或偏少,必有另外区域大气吸收的热量出现偏少或偏多.它是分析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成因机制和它们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科学依据.基于此,根据我国浙北地区的气象资料和全球年气温变化,以1997-1998年强厄尔尼诺为例,分析了它们的成因和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总页数】4页(P1-4)
【作者】周洪祥
【作者单位】浙江省计算技术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61
【相关文献】
1.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 [J], 史璧铭
2.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与中高纬地区气候的关系 [J], 赵玉洁
3.厄尔尼诺行将谢幕拉尼娜粉墨登场--气象专家谈拉尼娜现象 [J], 孙轶梅
4.厄尔尼诺行将谢幕拉尼娜粉墨登场——气象专家谈拉尼娜现象 [J], 孙轶梅
5.典型拉尼娜事件与1988-1989年拉尼娜事件生命史演变差异性成因分析 [J], 陈明诚;黄玉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和气候异常(二)

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和气候异常(二)
薛宝柱
【期刊名称】《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9(000)004
【摘要】二、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由于近年,特别是97—98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很强,造成了强烈的气候异常和区域性的气象灾害,因此一般人认为厄尔尼诺必然引起气候异常和自然灾害,这是一种误解。
首先,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列出的导致世界气候异常的三大因子,厄尔尼诺是其中之一(另两个因子是温室效应和森林与草地等植被的破坏)。
另外,厄尔尼诺除与赤道太平洋沿岸直接影响区的气候异常有较高的相关性外,对其他地区都是间接影响区。
这些地区自然灾害的发生,厄尔尼诺只是外因,内因则是本地区的冷、热源和大气环流的变化。
其次,厄尔尼诺事件也有两重性,气候异常也有时产生好的作用。
例如在本世纪最强的6次厄尔尼诺年中,虽然在部分地区造成重
【总页数】3页(P11-13)
【作者】薛宝柱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2
【相关文献】
1.厄尔尼诺、拉尼娜与气候异常 [J], 徐春堂
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广东气候异常影响的研究进展 [J], 胡娅敏;李芷卉;汪明圣;王娟怀;罗晓玲
3.厄尔尼诺行将谢幕拉尼娜粉墨登场--气象专家谈拉尼娜现象 [J], 孙轶梅
4.厄尔尼诺行将谢幕拉尼娜粉墨登场——气象专家谈拉尼娜现象 [J], 孙轶梅
5.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和气候异常(一) [J], 薛宝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初中地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大气圈的警告

【初中地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大气圈的警告近几年里,人们听到了两个新名词: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其原文是西班牙语,意为上帝的儿子和女儿。
人们用这两个词来表示夏天奇热冬天奇冷。
第一个急剧到来的热浪是1980-1983年;世纪之交时,一个新的热浪侵袭全球,令人叫苦不迭。
事实上,在有气象记录的19世纪和20世纪前半叶,全球的气温还是比较稳定的,近60年来有变暖的趋势,80年代以来则是急剧变热。
原因之一是co2浓度迅速增加引起温室效应。
从1980年至1990年,co2从275μg/g增大到μg/g。
其它的微量气体也明显增加,如ch4(甲烷,最有效的温室微量气体)以每年1%的速度增大,n2o(氧化亚氮,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约为ch4的六分之一)以每年0.2%的速度增大。
此外,ccl2f2(含氯氟烃)和ccl3f(氟里昂-12和氟里昂-11)也有明显增加,它们对温室效应的贡献分别为ch4的三分之一和五分之一。
原因之二是核试验。
科学家们把地外物体高速撞击地球的效应称“核冬天效应”,可见核试验尽管在无人区进行,但对大气圈的影响却无人阻挡。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用掉的炸药,其能量也相当几个原子弹了。
砍伐森林、破坏植被等无疑对气候急剧变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当然,也必须宣称存有自然因素在起至促进作用,例如火山活动燃烧大量co2等。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起至了主要的促进作用。
人类在建设地球家园的同时,也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毁坏这个家园。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只是大气圈给我们公布的警告而已,充斥气温急剧暖化除了一系列现象:长期旱情,沙漠不断扩大,河水断流,湖泊下降等等,千万无法掉以轻心!你知道吗:一个人一昼夜要呼吸13立方米的空气,呼出约1.3公斤二氧化碳,需要三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才能把这些二氧化碳转化掉。
人活着,除了粮食以外,氧气和水是同样必不可少的。
拿出愚公的精神来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吧,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某地降水增加的作用 』 . 厄尔尼诺事件和旱灾关 系较 为密切 , 在 厄尔尼诺年 , 中国北方地区夏季 、 秋季 和冬季降水及年平均降水量显著增加 , 东南地区冬季降水量也显著增加 , 拉尼娜年则相反 . 然而 目前
V o 1 . 2 8 No . 1 Ma r c h 2 0 1 4
文 章编 号 : 1 0 0 9 - 4 4 9 0( 2 0 1 4) O 1 - 0 0 9 5 - 0 8
近5 7 年来E 1 N i n 0 / L a N i n a 事件对鄂尔多斯高原东缘气候的影响
张秀伟 , 赵景波 ’
( 1 .陕西师范大学旅 游与环境学院 ,陕西 西安 7 1 0 0 6 2;
2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 所黄土与第 四纪地质 国家 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 1 0 0 7 5 )
摘
要 :根据 1 9 5 5年 ~ 2 0 1 1年期 间发 生的 E 1 N i n o / L a N i n a 事 件和鄂尔 多斯 高原东缘 3个站点 ( 兴县,
常 ~ .
许多学者探讨 了 E 1 N i n o / L a N i n a 对中国气候以及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陈朝基认为厄尔尼诺年农作物 受 旱面 积大 , 拉 尼娜 年 农 作 物 受 旱 面 积 小 , 且 离 厄 尔 尼 诺 事 件 强 的 年 份 时 间越 近 , 农 作 物 受 旱 面 积 越 大 J . 夏 冬冬 等认 为 厄尔尼 诺 年全球 陆 地 年 降水 量 减 少 的面 积 比降 水 量增 加 的 面积 要 大得 多 , 而 且更 为
平 均气温 比正常年低 0 . 1 ℃, 且其年 降水 量递减率和增 温率 略高于全 国. 厄尔 尼诺事 件对 鄂尔多斯 高原
东缘降水量减少 的影 响和气温 上升的影响要大于拉 尼娜事件 对鄂 尔多斯 高原东 缘 的影 响. 由小波分 析 可知, 鄂尔 多斯高原东缘 降水变化在 3 0 a尺度内存在 2 a 、 8 a 、 2 0 a 、 2 7 a的变化周期 , 而气温变化在 3 0 a 尺度 内存 在 3 a 、 5 a , 7 a 、 2 9 a的变化周期. E 1 N i n o / L a N i n a 事件对该 区的旱涝灾害影响显著 , 旱灾年 份出 现厄 尔尼诺 的概率为 6 3 %, 出现拉尼娜 的概率 为 2 5 %, 厄尔尼诺年易 于发生旱灾. 关键 词 : E 1 N i n o / L a N i n a 事件; 鄂尔多斯 高原 东缘 ;降水量 ; 气温 ;变化周期 ;旱涝 灾害 中图分类号 : P 7 3 2 文献标识码 :A
Hale Waihona Puke 绥德和榆林 ) 的气象资料 , 利用统计 分析的方法研究 了 1 9 5 5年 以来该 区的降水量 、 温度 、 旱 涝灾害与 E l N i n o / L a N i n a 事件之间 的关 系 , 揭示了 E 1 N i n o / L a N i n a 事 件对 鄂尔 多斯 高原 东缘 气候 的影 响. 结 果 表 明, 鄂尔多斯 高原东缘近 5 7年降水量呈 减少 趋势而气 温呈升 高 的趋势 ; 厄尔 尼诺年 降水量 比正常 年平 均降水量少 8 7 . 6 F i l m, 年平均气温 比正常年 高 0 . 2℃ ; 拉尼娜年降水量 比正常年均 降水量少 2 2 . 3 mm, 年
有关 E 1 N i n o / L a N i n a事件 对鄂 尔 多斯 高原 灾 害影 响 的文章 很少 有 发表 . 为 了进 一步 揭 示 E 1 N i n o / L a N i n a
事件与鄂尔多斯高原东缘气候之间的关 系, 本文根据 1 9 5 5年以来鄂尔多斯 高原东缘年降水量 、 年降水距 平百分率 、 气温 、 平均气温距平及 E 1 N i n o / L a N i n a 事件资料 , 分析研究 了 E 1 N i n o / L a N i n a 事件对鄂尔多斯
山西师范 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 版)
第2 8卷第 1期
2 0 1 4年 3月
J o u r n a l o f S h a n x i N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d i t i o n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 的热点问题之一 . 厄尔尼诺 现象是指在秘鲁沿岸和 赤道东太平洋洋面上几年发生一次的大规模的高水温现象. 而拉尼娜现象则指上述洋面上水 温异常变冷 的现象 , 是 经 常 出现 在厄 尔尼 诺 现象 之后 的一 种使 气候 发 生骤 变 的现象 . 厄 尔尼诺 现 象 和拉尼娜 现 象一样 都是一种由于海水温度大范围季节特征性异常变化而出现的现象 , 由此可导致一些国家和地 区的天气异
高 原东缘 气 候 的影 响 , 以便 减 少 E 1 N i n o / L a N i n a事 件 对 该 区气 候 以及 工农 业 生 产 、 人 们 生活 造 成 的不 利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7 — 2 6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4 0 6 7 2 1 0 8 ) ; 中国科学 院黄土与第 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项 目( S K L L Q G I 2 1 4 ) . 作者简介 : 张 秀伟 ( 1 9 8 9 一) , 女, 山西岚 县人 , 陕西师范大 学旅 游与环境学院硕士研究 生 , 主要从事环 境评价 与治理方面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