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线路规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线路规范(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通信线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一、施工测量:
1、各施工队要根据初步实际为依据的前提下,以安全、稳固,便于维护,便于
施工、减少投资等综合因素考虑路由进行测量,测量时杆距为45-55米,无其他特殊情况不得小于45米、大于55米;
2、杆路跨越公路、铁路、河流两侧不能设角杆;
3、杆路跨越村路、县道应距公路路界5米外立杆,省道应距公路界10米外立
杆,测量时注意与原杆路保持倒杆距离;
4、测量时杆距为70-100米两端做终端拉线,100-120米两端做三方拉(加辅助
线),120米以上两端做门形杆(8米电杆)。

二、打洞、立杆、挖沟
1、立杆,附注洞深:7米杆综合土1.5米深,软石1.4米,坚石1.2米;
8米杆综合土1.6米,软石1.5米,坚石1.3米;
9米杆综合土1.7米,软石1.6米,坚石1.4米;
10米杆综合土1.8米,软石1.7米,坚石1.5米;
2、杆洞土质如为坚石,洞深1.2米,另做石墩保护;
3、立杆应作好相关安全工作;立杆人员8-10人;准备好立杆工具;
4、必须开好马槽、清理杆洞;
5、杆路不得有眉毛弯、S弯、梅花桩,杆根偏差不可以大于5厘米;
6、角杆杆根必须内移15厘米,杆稍向外偏移25度;
7、与高压电线交越时,两端杆子在立杆前应先做好穿心地气线;
8、杆稍顶是空洞的,必须先用水泥浆堵好;
9、跨越公路等特殊情况根据地形实际情况配杆。

三、吊线布放、拉线规格及程式:
1、布放吊线时应用千斤顶或转盘布放,严禁打圈及死结;
2、与电力交越时,施工前应先做好防护措施;
3、吊线离地面高度不得低于3.5米,过公路不得低于5.5米,过铁路不得低于
7.5米;
4、双方拉每隔8档一个,四方拉每隔32档一个,如遇到角杆时需前后移动2
根电杆,遇到特殊情况时可前后移动;
5、拉线位置要打在角平分线上,角拉、双方拉、四方拉必须做拉线地气;
6、角深在7米以下装7-2.6拉线一条,7米以上装7-2.6拉线2条。

四、光缆敷设:
1、杆路每隔500米需安装预留支架,每个支架盘留10-12米光缆;
2、挂钩间隔为50公分,必须全部一致;
3、过杆预留20公分,要用塑料管保护;
4、接头盒两侧电杆各预留10-15米;
5、配盘光缆不得少于500米;
6、布放光缆时不可以打小圈,布放好后不能有水波浪形状;
7、直埋出土引上部分用塑料管及钢管保护;
8、布放光缆、钢绞线跨马路、电源线等地方都应做好安全标志。

五、吊牌、喷杆号
1、过公路、放炮、易燃、村寨等地应挂宣传牌和警示牌;
2、喷杆号规定,宽25厘米、长:75厘米、离地面高:2.5米,每根杆号颜色
必须一致,杆号面向公路。

一、直埋光缆:
1、直埋光缆在布放时,应先穿好保护管,过路及塌方的地方应用水泥和钢管保
护;
2、回填后应夯实,夯实后应高于地面10-15厘米;
3、转弯、过村庄、公路、铁道等应埋设标石,直线距离每隔100米埋标石,并
喷好标志;
4、做好护墩、护坎及(长途直埋需埋设排流线)等,并在上面喷上标志。

二、后续及施工图:
1、为确保工程质量及施工进度,施工队伍必须以安全为主。

在施工过程中,如
工程确需要变更,必须严格按施工程序申报并经建设单位认可后,方可施工。

电缆线路抢修:
1、全塑电缆接头封头要求:具有较强的机械强度,接头应能承受一定的压力和
拉力。

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达到气闭的要求。

便于施工维护,操作简便。

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2、接续芯线的包扎:
接续芯线包扎前得准备,封合前应对芯线进行电气测试,确保无故障时,在进行芯线包扎。

接续模块的绑扎:
整理已接续的模块,使所有模块的背向外,排列成圆柱型。

用塑料芯线,在两块模块之间进行绑扎。

转动全部模块,使每块模块排列紧密,芯线全部包容在模块内呈圆柱形,再用塑料芯线将模块二端进行绑扎。

3、接线子接续的包扎
整理已接续的接线子,使接线子排列整齐。

用宽75毫米聚酯薄膜带,从中间开始向两端进行往返三次交叉进行包扎。

4、接头包扎注意事项:
受潮或发霉的聚酯薄膜严禁使用。

严禁使用白布带一类面纺品扎芯线。

严禁使用有粘胶一类胶带包扎芯线。

二、热缩套管的封合:
热缩套管的选型:根据电缆外径,接头开长,接头外径,及电缆抱起要求选择。

热缩管的封合要求:
电缆接头的金属内衬套管应置于接头中间。

电缆接头的一端,最多以三条电缆为限。

内陈套管的纵向拼缝与缩套管夹条(拉线)是90度。

在电缆接头两端,应绕包隔热铝箔,并与热缩套管重叠20毫米左右。

热缩套管的夹条应面向操作人员,气门朝上,架空或墙壁电缆的夹条必须置于电缆下地方。

遇有分歧电缆一端,小电缆应在大电缆下方,距热缩套管150毫米处应用扎线绑扎固定后,方可加温烘烤。

加热时要用中等火焰,加热要均匀,喷灯不能接触热缩套管,封合后应平整,无折皱,无气泡,无烧焦现象,所有温度指示漆应均变色消失。

套管内热胶应均融化,在套管两端及拉链处、都应有热熔胶溢出。

分歧夹保持原位,没有移动,并应有热熔胶溢出,加长型套管夹条内的两条白色指示线应正直、均匀显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