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各大学考研考古学真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年各大学考研考古学真题2011
西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试题一、名词解释(80)1 蚝蛎琢2 土墩墓3 钮钟4
细石核5阙6 永固陵7 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8 窑系二、简答题(140)1
简述旧石器制作直接打击石片的方法以及写出 5 个旧石器器名。

2
简述陶器制坯成形的方法以及写出 5 类空三足器和 5 类圜底器器名。

3
简述青铜器制作工艺以及写出 10 个青铜酒器名称。

4 简述田野考古发掘原则。

5 简述秦汉都城的设计思想和布局特征。

6 简述魏晋北朝时期外来移民墓的发现。

7 简述唐三彩概况。

三、论述题(80)1
结合考古资料和文献论述中国古代外藏制度。

2
论述唐代瓷器瓷窑遗址以及代表窑址及其主要产品2011
南开大学考古及博物馆专业试题一名词解释徐渭,三角缘神兽镜,解谪瓶,曾昭橘,平安帖,六齐,营造法式,南宋四家,御土窑,筌蹄二论述(7 选
4)概述山东新石器文化的传播和影响二里冈期青铜器基本特征两周玉器特点两汉都城礼制建筑的考古发现及内容内涵汉到唐代农具耕作技术的进步龙泉窑的重要考古发现,瓷器基本特征评述并展望中国博物馆的志愿者工作2011
南京大学考古考研试题一。

名词解释吕大临水洞沟文化寺墩遗址上村岭虢国墓地居延遗址司马金龙墓上林湖窑址白沙宋墓二。

论述题考古发现中植物和动物的遗迹对判断遗址的作用和意义狩猎-采集经济的时代特征和表现中原地区早期国家出现的标志和特征汉代诸侯王墓的基本类型和特征大明宫遗址的考古发现元大都的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2011 年四川大学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2011
川大考研试题名词解释(每个 10 分)北京猿人司母戊鼎开元通宝虎子
安伽墓简答(每个 20
分)什么是考古学文化?什么是考古学文化中的典型遗物,意义什么是文物?价值我国博物馆分类?举例一本考古报告的名称及内容简介问答(每个 50
分)安阳殷墟发掘意义论汉代黄肠题凑墓唐武士俑演变分期2011
年北大考古方向试题名词解释:喇家遗址青州佛教造像南京象山王氏墓群
文化景观微痕分析小双桥遗址居延汉简朱然墓《历代名画记》定窑论述:
秦汉统一历程在考古学上的表现 BC3500-BC3000
年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历史变革先周文化述评里坊制的出现,破坏及意义2011 吉林大学考古考研试题1.举例说明考古学与地质学、植物学、动物学、体质人类学关系。

2.试述(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的命名办法和主要研究内容。

3.简述汉画像石墓的画像题材内容和雕刻技法。

4.简述宋元明时期都城规划的发展变化和地方城市类型与布局。

5.试述战国时诸子百家思想和学说2011 厦门大学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08李济金石学北京猿人大汶口文化简牍吴城文化广州汉墓
还有一个记不住了二简答题3031 试述考古动物学及其研究方法2
简述兵马俑坑的布局特点及其价值3 忘了三论述题1
论述东南沿海地区闽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及内涵702
试论中原地区汉代墓葬的演变和随葬品的内涵变化602011
年武汉大学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2011
年武汉大学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 10 分,共 80
分)石片河姆渡城头山荒帷积石积碳镇墓罐唐三彩大足石刻二、简答题(每题 20 分,共 120
分)1.简述你所了解的新石器时代的陶文符号;2.简述商代早期的城址规模及所反映的疆域情况;3.简述二里头铜爵的特征;4.简述中原地区龙山时期的文化或类型;5.简述巴蜀文化墓葬制度的特点;6.简述契丹墓葬的特点。

三、论述题1.试评述旧石器时代的分期问题。

(35
分)2.试评述夏商周断代工程。

(30)3.试述汉代诸侯王葬制。

(35
分)2001-2010 南大考古真题2001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1、石器制作的间接打击法及其几种方法。

2、良渚文化的玉礼器3、简述商至西周青铜器在形制方面的演化4、汉代五铢钱的变化二、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 20 分,共 60
分)1、概述华北地区“匼河-----丁村系”和“周口店第一地点------峙峪系”的石器特征、生态环境和经济生活。

2、用考古资料分析仰韶文化早期的社会形态。

3、阐述二里头文化两个类型的文化特征。

4、概述汉魏洛阳城的地理位置、沿袭过程、平面布局。

2002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1、简述北京猿人的头骨特征。

2、概述河姆渡文化的文化特征。

3、简述西周时期的“列鼎制度”。

4、简述隋唐墓葬的形制特征。

二、
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 20 分,共 60
分)1、分析丁村文化的文化时代和文化特征。

2、分析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文化时代、文化特征及其所处社会形态(用考古资料分析)。

3、用郑州商城和安阳殷墟的考古资料分析商代所处的社会形态。

4、概述战国都城的特征。

2003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简答题:(每题 9 分,共 72
分)1、山顶洞人 2、大溪文化 3、三星堆器物坑4、碳十四年代
5、夏商周断代工程
6、汉长安城
7、龙门石窟
8、青花瓷二、问答题:(五题中选做三题,每题 26 分,共 78 分)1、
概述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主要发现和分布特点2、
概述黄河中下游地区龙山时代文化的主要发现和区系特点3、
概述西周宫室建筑的基本发现、特点和对中国宫廷建筑的影响4、
概述汉代诸侯王陵墓的主要发现和墓室建筑的结构特征5、
概述唐代长安城的考古发现和城市布局特点2004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 9 分,共 72
分)1、南京(汤山)人 2、石家河文化 3、尸乡沟商城4、满城汉墓
5、长沙走马楼吴简
6、唐长安城
7、莫高窟
8、明孝陵二、问答题:(每题 26
分,5 题中选做 3 题,共 78
分)9、试述周口店遗址的主要发现及其意义10、试述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发展序列和文化特征11、试述西周贵族墓葬所反映的等级制度的基本内涵12、试述两汉王陵考古的主要发现13、试述唐代城市考古的主要发现2005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 9 分,共 72
分)1、丁村文化 2、屈家岭文化 3、二里头文化4、狮子山汉墓 5、六朝建康城
6、隋唐扬州城
7、云冈石窟
8、明十三陵二、问答题:(每题 26 分,5 题中选做 3 题,共 78
分)1、试述华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的主要发现和基本特点2、试述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编年序列和文化特征3、试述商代都城考古的主要发现及其意义4、试述东晋南朝墓葬形制的基本特征5、试述西安地区隋唐墓葬形制的基本特征200 6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 9 分,共 72
分)1、丁村遗址 2、龙山文化与龙山时代 3、侯马盟书4、汉阳陵 5、六朝建康城6、永宁寺遗址7、南唐二陵 8、应县木塔二、问答题:(每题 26 分,5 题中选做 3 题,共 78 分)9、
试述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序列及其基本特点10、试述长江中游地区夏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的基本发现及其特征11、试述秦始皇陵考古的主要发现及其意义12、试述隋唐两京地区墓葬的形制演变特点13、试述元大都遗址的主要发现和
布局特点2007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 18 分,共144 分)1、北京(直立)人 2、良渚文化 3、二里冈上、下层文化4、马王堆汉墓5、南朝陵墓石刻 6、唐大明宫遗址7、白沙宋墓 8、麦积山石窟二、问答题(每题52 分,6 题选做 3 题,共 156
分)1、试述考古遗存中断代研究的基本方法和主要特点2、试述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为文化的发展序列及其基本特点3、试述长江下游地区夏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的基本发现和特征4、试述南京及周边地区发现的两晋家族墓地的主要特点5、试述隋唐洛阳城遗址的考古发现和城市布局特点6、试述明代南京都城的布局特点、保存现状与存在的问题2008
年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 15 分,共 10 题,150 分)1、龙山文化 2、二里头遗址 3、黄肠题凑墓
4、铜官窑(长沙窑)
5、魂瓶(谷仓罐)
6、昭陵六骏
7、土墩墓
8、
9、“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壁画 10、仿木结构砖印壁画墓二、问答题(每题 50 分,5 题选作 3 题,共 150
分)11、试述考古研究中断代的基本方法和主要特点12、试述太湖流域、杭州湾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编年序列和主要特点13、试述汉唐都城的平面布局和主要特点(大概是这样)14、试举两例我国近十年来重大考古发现15、试结合下图,指出各部分的名称,并说明唐长安城的平面布局和特点(图例主要是长安城明德门城门遗址)(这个也不太清楚)2009 年考古学基础考研试题网友版一、
名称解释1、水洞沟文化 2、良渚古城 3、狮子山汉墓 4、侯马铸铜遗址5、安伽墓6、昭陵六俊 7、元大都
8、天龙山石窟二、问答(大致是这样)1、考古学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及特点2、长江中游新石器文化序列及特点3、黄河下游夏商文化特点4、鄂城周边六朝墓葬5、隋唐扬州城遗址文化遗存及布局特点6、明十三陵2010
考古学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1、裴文中 2、红山文化 3、偃师商城 4、尼雅遗址5、象山王氏墓葬6、南唐二陵 7、西夏王陵 8、云冈石窟二、论述题(6 选
3)9、考古文化研究中的侧年方法及其特点?10、环渤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11、伊洛河地区夏商时期考古发现及其特点?12、南京地区六朝墓葬的特点?13、巩县宋陵的布局特点?14、隋唐长安城的考古发现及其特点?考古学通论历年考题(1993——1997,1999——2000,2002)1993一、名词解释1.直立人 2
类型学 3 铜石并用时代 4 考古学文化 5 北辛文化 6。

空首布 7 妇好墓 8 大明宫 9
黄肠题凑 10
越窑二.论述1.中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主要人类化石。

2.中国早期新石器文化的发现和研究。

3.汉唐都城遗址平面布局的变化及其意义。

4
砖室墓墓形演变述略。

1994一.名词解释1.直立人 2 文化层 3 类型学 4 相对年代5 琮 6 铜石并用时代7.玉猪龙 8 饕餮纹 9 金缕玉衣 10
元大都二.论述1.从考古发现探讨稻作农业起源的地区。

2.新石器时代城堡的发现及其意义。

3.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反映的社会经济结构4.郑州商城的时代与布局5 汉长安城与唐长安城址。

6.宋元著名瓷窑址。

1995一. 名词解释1.北京猿人
2.层位学
3.青铜
4.生铁
5.聚落形态
6.璧
7.卜甲
8.黄肠题凑
9.越窑
10.元大都二.论述1.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分期及各期基本特征.2.大汶口文化及其墓葬类型.3.安阳殷墟布局及主要考古发现.4.秦始皇兵马俑5.汉唐宋元都城布局之演变.
6.宋代手工业.从 1—2,3—4,5—6 题中各选一题1996.一.名词解释1.遗址 2
山顶洞人 3 考古学文化 4 铜石并用时代 5璧瑗环6.布币 7 百炼钢 8 简帛文书 9
砖室墓 10 天井与甬道二.论述1.中石器时代的特征2
考古学的区、系、类型问题3
龙山文化与龙山时代。

4.商代早期古城址的发现和研究。

5.砖室墓形制的演变。

6.中国著名的佛教造像石窟。

从 1—2,3—4,5—6
题中各选一题1997一.名词解释:1.地层学 2.琮 3.纪南城 4.规矩镜 5.凭几
6.李柏文书
7.鸡冠壶
8.清明上河图
9.克孜尔石窟 10.永乐宫二.论述4 选
31.试论中国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考古发现与研究.2
举例说明商代晚期手工业发展状况.3.汉代画像石墓的分区及特征概说.4.试论宋元时期的瓷窑窑系及其特点.1999一.名词解释:汤山人解谪瓶仙人洞遗址炳灵寺石窟四坝文化苏埠屯墓地利簋郭店楚简低温釉陶开成石经《营造法式》二.论述(5 选 3)1.概述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2.先周文化探讨述评。

3.简述 70
年代以来秦汉简牍的重要发现。

(只列出地点及主要内容)4.汉长安城未央宫的布局和考古新发现。

5.简述西安洛阳地区隋唐墓的类型和等级制。

2000一.
名词解释1.埋藏学 2.聚落形态 3.玉蟾岩 4.偃师尸乡沟 5.工官
6.云梦秦简
7.《洛阳伽蓝记》
8.前蜀王建墓
9.吉州窑
10.朱书解除文二.问答1.华南、华北新石器发现述评2
仰韶文化彩陶的分期3.战国秦楚墓特点4.里坊制的演变2002一.名词解释1.三棱大尖状器 2.城背溪文化 3.蒙特柳斯 4.周原 5.滇王之印6.印纹硬陶 7.新考古学
8.法门寺 9 大明宫含元殿
10.号墓为陵二.简答1.简述有关稻作农业起源阶段的考古新发现.2.考古学是怎么研究古代遗存年代的.3.简述秦始皇陵的重要考古发现.三.问答4 选
31.叙述马家窑文化的特征并画出具有代表性的陶器.2.试述商周贵族墓葬形制及其等级意义.3.评述邺城考古发掘的成果及其意义.4.元大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北大考古真题 1993-20051993名词解释1、直立人:直立人化石最早发现于爪洼,1891
年荷兰 Dubois 发现一块头骨化石后又发现骰骨化石1894
年正式命名为直立猿人现称人属直立种。

中国境内发现的直立人化石主要包括蓝田人、北京人、巫山人、元谋人等,中国最早直立人脑量为800-1000ml,一般认为直立人存在的时间为距今 200-20
万年。

2、类型学:也称为形态学或标型学,是研究考古遗存(包括遗迹和遗物)的外部形态顺序的方法论。

在近代科学中,生物学最早使用这种方法。

1903
年瑞典考古学家蒙特留斯在《东方和欧洲的古代文化诸时期》一书中专门总结并论述了类型学原理。

二十世纪 30
年代类型学理论传入中国。

类型学最初是为了解决考古遗存的时代问题,也被应用于各考古学文化的比较研究,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3、铜石并用时代:1 877 年意大利学者
G.基耶里克提出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增加铜石并用时代作为过渡期,从此确立了这一概念。

铜石并用时代以红铜的使用为开始的标志。

世界各地进入铜石并用时代的时间是不同的。

中国铜石并用时代的上限可以到仰韶文化时期,
龙山时代则是晚期铜石并用时代,中国铜石并用时代的金属工具不仅仅是红铜,还有黄铜、青铜,只是后二者较少。

4、考古学文化:是指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群遗存5、北辛文化:北辛文化得名于山东省滕州市北辛遗址的发掘。

主要分布于泰山南北两侧及汶河、泗河流域,年代在公元前 5500-4200
年之间。

典型的遗址除北辛遗址外,还有泰安大汶口遗址的下文化层、兖州王因遗址的下文化层等。

北辛文化遗存的主要特点如下:房子多为带门道的椭圆形和圆形半地穴式,室内灶面与居住面持平。

墓葬以长方形土坑竖穴墓为主,流行单人仰身直肢葬,晚期有少量二次葬和两个人以上的合葬墓,流行生前拔除侧门齿的风俗。

随葬品普遍较为贫乏,无明显差异。

打制石器占较大比例,磨制石器及骨角器总体来说不发达。

陶器有泥质和夹沙两类,主要为泥条盘筑和泥片贴塑,器表以素面为主,有一些篦线纹和刻划纹,晚期出现了红衣陶和单彩陶。

陶器造型多三足器和平底器,包括鼎、釜、盆、三足钵等。

6、空首布:铜制铲形币,柄上有銎,故称空首布,是布币中最早的形式。

主要流行于中原三晋地区,流行的时间为春秋至战国晚期。

平首布或从空首布演变而来。

7、妇好墓:1976
年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村西北,墓主妇好为商王武丁的配偶之一。

墓圹为长方形竖穴,南北向,墓内有二层台和腰坑,有棺椁、殉人、殉狗。

墓内出土大量铜器、玉石器、骨器、陶器等,所出带铭铜器为武丁时期断代的标准器物。

妇好墓的发现对于研究商代晚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8、大明宫:唐代宫殿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城北的龙首原上。

史载大明宫为唐高宗以后的主要朝会之所。

始建于唐代早期,唐后期毁于兵乱。

大明宫的平面形状,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梯形,面积 3.2
平方公里,版筑夯土城墙。

在东西北三面都有与宫墙平行的夹城。

宫内殿亭建筑遗址多在宫城北部,已经发掘的有大明宫正衙含元殿及麟德殿、三清殿等。

9、黄肠题凑: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枋堆垒成的框形结构。

见于《汉书》记载。

黄肠系由木质得名,题凑则指“木头皆内向”的堆垒结构。

目前黄肠题凑墓葬的发现仅限于西汉一代,以北京大葆台汉墓、河北石家庄汉墓、湖南长沙汉墓及江苏高邮汉墓为等诸侯王墓为典型代表。

迄今尚未发现东汉时期黄肠题凑墓的实例,题凑之制在东汉时期已渐为砖室墓所代替。

10、越窑:在浙江慈溪,古代属越州,故名越窑。

越窑开创于东汉,唐、五代时得到蓬勃发展。

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参看大百科考古卷)问答题1、中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主要人类化石(1)
旧石器时代早期:北京人,在北京周周店,距今 71-23 万年。

1929
年裴文中先生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1931 年至 1966
年陆续发现有牙齿、肢骨、头骨。

元谋人,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距今
310-150
万年,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

发现两枚人类牙齿化石,为一青年男性的上门齿,指状突比北京人发育。

陈家窝蓝田人:在陕西蓝田县,距今 65-50
万年。

发现下颌骨和牙齿,保存较好。

牙齿属一老年人。

公王领蓝田人:在陕西蓝田县,古地磁测年为距今 75-78 万年或 100 万年或73-80
万年。

发现头骨化石,形态较北京人原始,框上圆枕比北京人粗大,骨壁厚,脑量约 780ml和县人:在安徽和县汪家山,距今 15-20
万年。

发现头盖骨、下颌骨及牙齿,至少代表三个个体。

郧县人:
在湖北省郧县,距今 80-83
万年。

发现两块头骨化石,挤压变形严重,目前普遍认为属直立人。

南京人:在南京市江宁县汤山镇,距今 30-35
万年。

发现有头盖骨及牙齿等,南京人头盖骨顶部有一小块骨,称为“前心点小骨”,为南京人特有。

巫山人:四川省巫山县大庙区龙骨坡,古地磁测年为距今 200 万年。

发现一左侧下颌骨。

金牛山人:在辽宁省营口县,距今 26
万年左右。

人化石丰富,包括头骨、脊椎骨、肋骨、尺骨等,形态既有智人的一些进步特征,又有类朴谥绷⑷酥Α#?)旧石器时代中期:丁村人:在山西省襄汾,距今 10-12
万年。

发现人类牙齿、顶骨化石,属早期智人。

新洞人:与北京人周口店第 4
地点相联,距今 13.5-17.5
万年,发现左上前臼齿一枚,形态较北京人进步,定为早期智人。

大荔人:在陕西省大荔县,距今 18-23
万年。

发现完整的头骨化石,代表青年男性,形态较北京人进步,为目前所见最早的早期智人。

许家窑人:在山西省阳高县,距今 10-12
万年。

发现人类顶骨、上颌骨、牙齿化石。

巢县人:在安徽省巢县,距今 16-20
万年。

发现人类枕骨、上颌骨、牙齿化石。

长阳人:在湖北省长阳县,距今 19.5 万年左右。

发现的人类化石有左侧上颌骨、右下前臼齿等,比直立人进步。

马坝人:在广东省马坝,距今 12。

9
万年左右。

发现的人类化石有额骨、顶骨、鼻骨等,比直立人进步,较晚期智人原始。

桐梓人:在贵州省桐梓,距今 11。

5 或 11。

3 或 18。

1
万年,发现人类牙齿,有人认为属直立人,有人以为属早期智人。

(3)旧石器时代晚期:山顶洞人:在北京,距今 1.8 万年或 2-3
万年。

据研究,所发现人类化石代表11
个个体,山顶洞人较现代人原始,是中国晚期智人的代表。

河套人: 1922
年由法国人桑志华发现,至二十世纪 80
年代陆续出土人类牙齿、骰骨及头骨残片等。

资阳人:在四川资阳,距今393002500
年,发现人类头骨化石,是晚期智人的典型代表。

旧石器时代晚期发现的人类化石另有广西麒麟山人、吐波人、柳江人、山西峙峪人、吉林安图人、云南丽江人、左镇人、西畴人、山东新泰人、浙江建德人、辽宁前阳人、贵州穿洞人、陕西黄龙人等。

2、中国早期新石器文化的发现与研究约在公元前 12000-6000
年前,中国的新石器文化正处于发展的准备阶段,各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发现和研究状况如下:沙苑文化:在陕西省大荔县,发现于 20 世纪 50
年代,发现大量细石器和石片石器,磨制石器仅两件三角形箭头,年代范围界定在“中石器时代以至于新石器时代初期”鹅毛口遗址:在山西省怀仁县,发现大量石器,然而磨制石器仅一件。

发掘者推定其年代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南庄头遗址:在河北省徐水县,时代在公元前 8000
年左右。

主要文化遗存包括灰坑、陶片、磨制石器和骨角器等。

石磨盘和磨棒为其典型石器,表面留有使用痕迹,陶片多夹沙或云母碎末,烧成温度不高,灰陶为主,常见附饰绳纹,可辨器类有直腹罐和钵。

南方地区的洞穴遗址:玉蟾岩遗址:在湖南省道县,年代为公元前 11000 或 13000
年,发现的遗迹现象主要是一些烧过的灰堆,最重要的发现是少数陶器和稻谷遗存。

石器全系打制,以小型石器为主。

陶器制作粗糙,烧成温度低,胎壁厚薄不均,可辨器类有釜。

所出稻谷遗存,经鉴定分析,认为兼有野生稻、籼稻和粳稻的综合特征,是一种由普通野生稻向初期栽培稻演化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