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质缺乏症膳食防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大龄儿童和妇女的防治。去除高危因素,注意膳食搭配,摄入足够的热能、蛋 白质、维生素C和血红素铁。膳食中铁的良好来源为动物内脏、动物全血、畜禽肉类、 黑木耳等,乳及乳制品、蛋类、谷类、豆类和蔬菜含铁量不高,吸收率也低,膳食 合理搭配可提高膳食中铁的吸收率。
1.2钙缺乏症膳食防治
正常成人体内约有1.0~1.2 kg的钙。多项调查显示,我国城乡人均每日钙摄入量尚不 足世界水平(800 mg/d)的一半,钙缺乏现状十分严峻。
2.膳食防治
(1)选用硒盐。在开始前应先调查居民每日进食食盐的量,若不足或超过15 g,则应按 比例提高或降低硒盐中亚硒酸钠的浓度,居民食用硒盐半年后头发中硒含量方能提高至 希望水平。
(2)病区中的相对富硒食物的选择。病区居民应多吃当地的相对富硒食物,动物食品如 猪肾、蛋类、禽肉,水产品如小虾、鳝鱼、鳅鱼等含硒量较高,有助于改善硒的营养状 态。但在某些病区,主食含硒量虽有相对高低之别,但其绝对含硒量仍属有限,且某些 含硒量较高的动物性食品在目前的某些病区内消耗量亦属有限,故尚不能作为当前解决 问题的主要途径。
矿物质缺乏 症膳食防治
营养与膳食
矿物质缺乏症膳食防治
1.1铁缺乏症膳食防治 铁是人体含量最多的也是最容易缺乏的必需微量元素,铁缺乏症在婴幼儿、青春期少年、孕妇、
老年人中更容易发生。 1.铁缺乏症的识别 (1)高危因素。婴幼儿、青春期少年生长快速,男性青少年肌肉量迅速增加,女性青少年月经失
血,因此他们对铁的需要量相对较高;4~6月龄后婴儿的辅助食品以未强化铁的植物性食物为主; 母亲妊娠期铁摄入不足或罹患影响铁代谢的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多胎, 致使胎儿期铁储存不足,可造成婴儿出生早期铁缺乏;膳食中缺乏肉类等动物性食物;患腹泻、 消化道出血等各种胃肠道疾病,以及长期反复感染。
娩异常,易流产。 ⑤影响皮肤、毛发的正常状态。皮肤毛囊过度角化,出现苔藓样变化,头发稀疏、枯
黄、无光泽,皮肤干燥、粗糙并有色素沉着等。 ⑥其他。暗适应能力低下,认知行为改变等。
2.膳食防治
对于一般人群来说,锌的每日供给量要足够,提倡平衡膳食,消除挑食、偏食、吃零 食的不良习惯;在可能发生缺锌的情况下,如长期腹泻、大面积烧伤等,均应适当补 锌;尽量避免长期吃精制食品,饮食注意粗细搭配,多吃含锌丰富的食物,如海产品 中的生蚝及海蛎肉,其次是牡蛎、贝类,动物性食物的锌含量和生物利用率均高于植 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中以干豆类、坚果含锌量较高。
2.膳食防治
(1)含钙食物的摄取。乳与乳制品含钙丰富,吸收率也高,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当维生素D 水平保持适宜时,青春期前儿童每日摄入500 mL牛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大致可满足机体对钙的需 要。而青春期少年则需要每日摄入750 mL牛奶,才能满足其快速生长对钙的需要。豆类及其制品、 虾皮、芝麻酱、绿色蔬菜、海带及钙强化的食品可作为钙的补充来源。
(2)临床表现。
①骨骼、牙齿发育障碍。多见于儿童,长期钙摄入不足,并伴随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儿 童骨钙化不良,生长发育迟缓,软骨结构异常,牙齿不坚固,易患龋齿,严重者出现佝偻 病。
②婴儿手足搐搦症。婴儿缺钙使血钙过低,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手足因屈肌群兴奋 亢进而痉挛抽搦,严重者发生突发性喉痉挛,多见于喂养不当的婴儿。
1.5硒缺乏症膳食防治
1.硒缺乏症的识别 硒在人体的抗氧化、调节维生素在体内的代谢、保护细胞膜及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体轻度或中度缺硒症状不太明显,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克山病、大骨节病、高血压、糖尿病甚至 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 (1)克山病。表现为急性或慢性心功能不全和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因最早发现于我国黑龙江克 山县而以此命名。该病在我国从东北到西南的15个省和自治区的农村均有流行,其易感人群为2~ 6岁的儿童和育龄妇女,临床表现多样,有急性、亚急性、慢性和潜在性四种类型。 (2)大骨节病。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少年时期发病表现为侏儒型;青春后期发病表现为骨关 节炎症状,关节肿胀;成人下肢发病多,踝、膝肿胀疼痛,行走不便。
(2)临床表现。
①神经系统方面。缺铁儿童易烦躁或冷漠呆板,影响智商。青少年表现为注意力不 集中,学习记忆能力、认知能力下降。
②体质方面。贫血者多体弱,容易疲劳,工作耐力下降,常伴有心慌、气短、头晕、 厌食、抗寒能力降低等症状,容易感染及反复感染。严重者出现面色苍白、指甲脆 薄、反甲和肝脾轻度肿大,甚至死亡。
1.3碘缺乏症膳食防治
1.碘缺乏症的识别 (1)高危因素。生活在海拔较高的山区的人群、未正规使用碘盐的儿童及孕妇。 (2)临床表现。碘缺乏症的早期症状不易识别,不同人群的最终表现不同。 ①孕妇、乳母缺碘。易引起流产、死产、先天畸形儿的出生。严重者可引起新生儿呆小病。患儿
表现为发育不全、智力低下、聋哑、斜视、痉挛性瘫痪、水肿及身材矮小等。 ②儿童、青少年时期缺碘。引起甲状腺素合成、分泌不足,可出现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低下、
素长期治疗、利尿剂长期治疗和灼伤、创伤、手术等患者及嗜生理的改变,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生长发育不良。其包括骨骼和脑发育不良,小儿生长发育迟缓、矮小、瘦弱,严重
者可形成侏儒。胎儿先天严重缺锌可造成畸形。 ②食欲减退。味觉、嗅觉敏锐度下降,厌食,甚至出现异食癖。 ③免疫功能障碍。伤口不易愈合,反复感染。 ④性器官发育障碍。性成熟延迟,性功能减退,男性有生殖幼稚症和不育症,女性分
1.4锌缺乏症膳食防治
锌缺乏是世界性的营养缺乏病。一般锌的生物利用率较低,约为15%~20%,在以 谷类为主食的国家,尤其是在经济落后地区的儿童中相当普遍。我国锌缺乏的发生 率孕妇为30%,儿童为50%。
1.锌缺乏症的识别 (1)高危因素。营养不良、肠吸收不良、接受高能营养及其他静脉补液、类固醇激
1.钙缺乏症的识别 (1)高危因素。2岁以下的婴幼儿、青春期少年、更年期女性及老年人是钙缺乏的高
危人群;母亲妊娠期钙和(或)维生素D摄入不足,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多 胎等,易致使胎儿期钙储存不足,造成婴儿出生早期钙缺乏;母乳不足及断母乳后未 用配方奶或其他奶制品替代;儿童、青少年膳食中缺乏奶类等高钙食物;大量果汁及 碳酸饮料挤占奶类的摄入;患腹泻、胃肠道疾病时,肠道钙吸收利用不良;维生素D不 足或缺乏,以及患肝、肾疾病而影响维生素D的活性。
③骨软化与骨质疏松。成人骨钙沉积减少,钙丢失增加。膳食钙缺乏可加重骨钙丢失程度, 发生骨软化与骨质疏松。骨软化多见于生育次数多、哺乳时间长的妇女,骨质疏松多发生 于老年人。
④出血及血压升高。钙摄入量不足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膳食钙对血压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3)骨矿物质检测。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的骨矿物含量(BMC)和骨密度(BMD)。
亚临床克丁病、单纯耳聋及体格和智力发育障碍等。 ③成年人缺碘。引起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低下及碘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膳食防治
碘缺乏造成的智力损伤是不可逆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预防。其预防的最经济、简单、 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碘化食盐。但应注意:碘化食盐应随吃随买,置于避光、热、 潮的地方保存,菜炒熟时再放盐,以避免碘的丢失。也可采用碘油,碘油有口服和 注射2种剂型。注射1次可维持2~3年,口服1次维持1年。碘油只是一种临时替代的 辅助措施。碘化饮水、碘化面包、碘茶及含碘药物对特定地区的人群也是补碘的好 措施。
2.膳食防治
(1)婴幼儿的防治。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婴儿3个月前母乳中的铁81%可被吸收, 早产儿和足月小样儿出生后5周开始应补充元素铁2 mg/(kg·d),足月儿补铁不应 迟于4个月[元素铁1 mg/(kg·d)],直至1岁。
(2)孕妇的防治。孕期32~36周开始补充元素铁2 mg/(kg·d),可使贫血孕妇 血红蛋白(Hb)恢复正常并提高无贫血孕妇的铁储备,而且可预防婴儿在6个月内 发生铁缺乏症。
(3)食物禁忌。碳酸饮料和咖啡因会引起钙的流失,应尽量减少摄入。食物中的钠与钙在肾小管 内的重吸收过程中容易发生竞争,从而增加尿钙排泄,因此应低盐饮食。
(4)户外运动。户外运动不仅可以增加光照时间,促进皮下维生素D的活性转换,还可以刺激成 骨细胞,促进骨形成和骨重建,维持或增加骨量与弹性,提高钙的利用。
谢谢观看!
营养与膳食
(2)促进钙吸收物质的补充。维生素D是调节钙、磷代谢的重要维生素,可促进钙的主动吸收; 奶类食物中特有的乳糖可与钙结合形成可溶性物质而促进钙的吸收,但乳糖不耐受人群接受奶类食 物有限;蛋白质在消化过程中释放氨基酸,某些氨基酸可与钙形成易被小肠下段吸收的氨基酸钙而 增加钙的吸收,但过高的蛋白质摄入也可使已被吸收的钙从尿中丢失,给钙营养带来负面的影响。
1.2钙缺乏症膳食防治
正常成人体内约有1.0~1.2 kg的钙。多项调查显示,我国城乡人均每日钙摄入量尚不 足世界水平(800 mg/d)的一半,钙缺乏现状十分严峻。
2.膳食防治
(1)选用硒盐。在开始前应先调查居民每日进食食盐的量,若不足或超过15 g,则应按 比例提高或降低硒盐中亚硒酸钠的浓度,居民食用硒盐半年后头发中硒含量方能提高至 希望水平。
(2)病区中的相对富硒食物的选择。病区居民应多吃当地的相对富硒食物,动物食品如 猪肾、蛋类、禽肉,水产品如小虾、鳝鱼、鳅鱼等含硒量较高,有助于改善硒的营养状 态。但在某些病区,主食含硒量虽有相对高低之别,但其绝对含硒量仍属有限,且某些 含硒量较高的动物性食品在目前的某些病区内消耗量亦属有限,故尚不能作为当前解决 问题的主要途径。
矿物质缺乏 症膳食防治
营养与膳食
矿物质缺乏症膳食防治
1.1铁缺乏症膳食防治 铁是人体含量最多的也是最容易缺乏的必需微量元素,铁缺乏症在婴幼儿、青春期少年、孕妇、
老年人中更容易发生。 1.铁缺乏症的识别 (1)高危因素。婴幼儿、青春期少年生长快速,男性青少年肌肉量迅速增加,女性青少年月经失
血,因此他们对铁的需要量相对较高;4~6月龄后婴儿的辅助食品以未强化铁的植物性食物为主; 母亲妊娠期铁摄入不足或罹患影响铁代谢的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多胎, 致使胎儿期铁储存不足,可造成婴儿出生早期铁缺乏;膳食中缺乏肉类等动物性食物;患腹泻、 消化道出血等各种胃肠道疾病,以及长期反复感染。
娩异常,易流产。 ⑤影响皮肤、毛发的正常状态。皮肤毛囊过度角化,出现苔藓样变化,头发稀疏、枯
黄、无光泽,皮肤干燥、粗糙并有色素沉着等。 ⑥其他。暗适应能力低下,认知行为改变等。
2.膳食防治
对于一般人群来说,锌的每日供给量要足够,提倡平衡膳食,消除挑食、偏食、吃零 食的不良习惯;在可能发生缺锌的情况下,如长期腹泻、大面积烧伤等,均应适当补 锌;尽量避免长期吃精制食品,饮食注意粗细搭配,多吃含锌丰富的食物,如海产品 中的生蚝及海蛎肉,其次是牡蛎、贝类,动物性食物的锌含量和生物利用率均高于植 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中以干豆类、坚果含锌量较高。
2.膳食防治
(1)含钙食物的摄取。乳与乳制品含钙丰富,吸收率也高,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当维生素D 水平保持适宜时,青春期前儿童每日摄入500 mL牛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大致可满足机体对钙的需 要。而青春期少年则需要每日摄入750 mL牛奶,才能满足其快速生长对钙的需要。豆类及其制品、 虾皮、芝麻酱、绿色蔬菜、海带及钙强化的食品可作为钙的补充来源。
(2)临床表现。
①骨骼、牙齿发育障碍。多见于儿童,长期钙摄入不足,并伴随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儿 童骨钙化不良,生长发育迟缓,软骨结构异常,牙齿不坚固,易患龋齿,严重者出现佝偻 病。
②婴儿手足搐搦症。婴儿缺钙使血钙过低,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手足因屈肌群兴奋 亢进而痉挛抽搦,严重者发生突发性喉痉挛,多见于喂养不当的婴儿。
1.5硒缺乏症膳食防治
1.硒缺乏症的识别 硒在人体的抗氧化、调节维生素在体内的代谢、保护细胞膜及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体轻度或中度缺硒症状不太明显,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克山病、大骨节病、高血压、糖尿病甚至 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 (1)克山病。表现为急性或慢性心功能不全和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因最早发现于我国黑龙江克 山县而以此命名。该病在我国从东北到西南的15个省和自治区的农村均有流行,其易感人群为2~ 6岁的儿童和育龄妇女,临床表现多样,有急性、亚急性、慢性和潜在性四种类型。 (2)大骨节病。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少年时期发病表现为侏儒型;青春后期发病表现为骨关 节炎症状,关节肿胀;成人下肢发病多,踝、膝肿胀疼痛,行走不便。
(2)临床表现。
①神经系统方面。缺铁儿童易烦躁或冷漠呆板,影响智商。青少年表现为注意力不 集中,学习记忆能力、认知能力下降。
②体质方面。贫血者多体弱,容易疲劳,工作耐力下降,常伴有心慌、气短、头晕、 厌食、抗寒能力降低等症状,容易感染及反复感染。严重者出现面色苍白、指甲脆 薄、反甲和肝脾轻度肿大,甚至死亡。
1.3碘缺乏症膳食防治
1.碘缺乏症的识别 (1)高危因素。生活在海拔较高的山区的人群、未正规使用碘盐的儿童及孕妇。 (2)临床表现。碘缺乏症的早期症状不易识别,不同人群的最终表现不同。 ①孕妇、乳母缺碘。易引起流产、死产、先天畸形儿的出生。严重者可引起新生儿呆小病。患儿
表现为发育不全、智力低下、聋哑、斜视、痉挛性瘫痪、水肿及身材矮小等。 ②儿童、青少年时期缺碘。引起甲状腺素合成、分泌不足,可出现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低下、
素长期治疗、利尿剂长期治疗和灼伤、创伤、手术等患者及嗜生理的改变,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生长发育不良。其包括骨骼和脑发育不良,小儿生长发育迟缓、矮小、瘦弱,严重
者可形成侏儒。胎儿先天严重缺锌可造成畸形。 ②食欲减退。味觉、嗅觉敏锐度下降,厌食,甚至出现异食癖。 ③免疫功能障碍。伤口不易愈合,反复感染。 ④性器官发育障碍。性成熟延迟,性功能减退,男性有生殖幼稚症和不育症,女性分
1.4锌缺乏症膳食防治
锌缺乏是世界性的营养缺乏病。一般锌的生物利用率较低,约为15%~20%,在以 谷类为主食的国家,尤其是在经济落后地区的儿童中相当普遍。我国锌缺乏的发生 率孕妇为30%,儿童为50%。
1.锌缺乏症的识别 (1)高危因素。营养不良、肠吸收不良、接受高能营养及其他静脉补液、类固醇激
1.钙缺乏症的识别 (1)高危因素。2岁以下的婴幼儿、青春期少年、更年期女性及老年人是钙缺乏的高
危人群;母亲妊娠期钙和(或)维生素D摄入不足,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多 胎等,易致使胎儿期钙储存不足,造成婴儿出生早期钙缺乏;母乳不足及断母乳后未 用配方奶或其他奶制品替代;儿童、青少年膳食中缺乏奶类等高钙食物;大量果汁及 碳酸饮料挤占奶类的摄入;患腹泻、胃肠道疾病时,肠道钙吸收利用不良;维生素D不 足或缺乏,以及患肝、肾疾病而影响维生素D的活性。
③骨软化与骨质疏松。成人骨钙沉积减少,钙丢失增加。膳食钙缺乏可加重骨钙丢失程度, 发生骨软化与骨质疏松。骨软化多见于生育次数多、哺乳时间长的妇女,骨质疏松多发生 于老年人。
④出血及血压升高。钙摄入量不足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膳食钙对血压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3)骨矿物质检测。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的骨矿物含量(BMC)和骨密度(BMD)。
亚临床克丁病、单纯耳聋及体格和智力发育障碍等。 ③成年人缺碘。引起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低下及碘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膳食防治
碘缺乏造成的智力损伤是不可逆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预防。其预防的最经济、简单、 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碘化食盐。但应注意:碘化食盐应随吃随买,置于避光、热、 潮的地方保存,菜炒熟时再放盐,以避免碘的丢失。也可采用碘油,碘油有口服和 注射2种剂型。注射1次可维持2~3年,口服1次维持1年。碘油只是一种临时替代的 辅助措施。碘化饮水、碘化面包、碘茶及含碘药物对特定地区的人群也是补碘的好 措施。
2.膳食防治
(1)婴幼儿的防治。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婴儿3个月前母乳中的铁81%可被吸收, 早产儿和足月小样儿出生后5周开始应补充元素铁2 mg/(kg·d),足月儿补铁不应 迟于4个月[元素铁1 mg/(kg·d)],直至1岁。
(2)孕妇的防治。孕期32~36周开始补充元素铁2 mg/(kg·d),可使贫血孕妇 血红蛋白(Hb)恢复正常并提高无贫血孕妇的铁储备,而且可预防婴儿在6个月内 发生铁缺乏症。
(3)食物禁忌。碳酸饮料和咖啡因会引起钙的流失,应尽量减少摄入。食物中的钠与钙在肾小管 内的重吸收过程中容易发生竞争,从而增加尿钙排泄,因此应低盐饮食。
(4)户外运动。户外运动不仅可以增加光照时间,促进皮下维生素D的活性转换,还可以刺激成 骨细胞,促进骨形成和骨重建,维持或增加骨量与弹性,提高钙的利用。
谢谢观看!
营养与膳食
(2)促进钙吸收物质的补充。维生素D是调节钙、磷代谢的重要维生素,可促进钙的主动吸收; 奶类食物中特有的乳糖可与钙结合形成可溶性物质而促进钙的吸收,但乳糖不耐受人群接受奶类食 物有限;蛋白质在消化过程中释放氨基酸,某些氨基酸可与钙形成易被小肠下段吸收的氨基酸钙而 增加钙的吸收,但过高的蛋白质摄入也可使已被吸收的钙从尿中丢失,给钙营养带来负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