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艺术》阅读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锋艺术》阅读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随着“80后”、“90后”加入当代艺术的阵营,年轻艺术家开始大量制造流行美学与多媒体装置结合的作品,这些装置类似酒吧的另类装修、舞台美术或者游乐园装置;后来,这些装置又渐渐被消费主义文化的小清爽美学所取代。
当然,小清爽美学不具备当代艺术的精神内涵。
当代艺术是当下时代的“先锋”,它肯定是小众的艺术。
有些先锋艺术过了十几年后,成为一种被重复仿照的套路,这种“先锋”就不再是先锋了。
有人将一些由最初的先锋变为僵硬不变“套路”的现象,归结为“先锋已死”,认为这个时代没有先锋了,或“先锋”不再可能,这是一种“死亡论”的翻版。
“先锋”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流派,它从内容到形式都在持续地变革,假如根据过去的形式上的先锋特征去识别,它显着消逝了。
但事实上“先锋”总是以不同形式和思想一再涌现,只是它永久不在大多数人的视线内,等其被大多数人关注时,它已是一种以流行风尚浮出水面的“过去的先锋”。
还有一种先锋是隐蔽在大众文化外衣下的,公众不太简单识别它的“先锋性”。
上世纪“二战”后,先锋艺术不再以抽象艺术、观念艺术、贫困艺术等与大众文化在形式上差异明显的方式涌现,而是采纳大众文化的“表皮”,在叙事和观念上保持先锋,这样“先锋”就能通过商业系统深入公众,并获得市场收入。
比如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叙事上特别“先锋”,但公众未能透过表象识别其中的深层探究。
社会对先锋艺术的认识,同职业圈层的艺术认识有一个时间差。
比如,社会和媒体认为只要运用了行为艺术、Video〔影像〕等形式,就是先锋艺术。
在上世纪的五六十时代,这种艺术形式刚刚兴起,只要运用了这一形式,不管内容如何,都可算作前卫艺术。
但行为艺术、Video成为艺术界普遍运用的形式时,就不能再以形式作为前卫的判
断依据。
另一种对当代艺术的认识误区,是把“当代”的含义理解成“时尚”,“小清爽”美学即是一例。
当代艺术与时尚的区分,在于它是一种直面痛楚的现代性文化。
小清爽美学中不包含对痛楚的深度观照,它追求一种消费主义的愉悦感,将自己塑造成接近宠物的可爱化,以从众的方式成为多数人美学的一部分。
在多元主义的社会中,小清爽美学有其存在的权利,但它缺乏批判意识。
先锋以有关艺术和精神史的探究为使命,这种探究是不可能在“小清爽”状态中发生的。
中国仍旧处在一种政治变革和文化转型的困难进程中,人民在史无前例的历史变革中承受着改革阵痛,这一时代现实也不可能以一种小清爽美学来承载,当代艺术需要继续在改革进程中扮演其具有精神能量的先锋角色。
〔选自《中国文化报》,略有改动〕
8.以下对“先锋艺术”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先锋艺术存在的时间特别短暂,十几年之后就会形成一种僵硬不变的“套路”。
B.先锋艺术具有小众性,当大多数人以流行风尚关注时,它已不再具有先锋性了。
C.先锋艺术从内容到形式都在持续地变革,所以无法形成一个固定不变的流派。
D.先锋艺术与时尚的区分在于,时尚只追求愉悦而不直面过去时代里的痛楚记忆。
9.以下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 )
A.受消费主义文化影响,追求一种消费主义的愉悦感,是产生小清爽美学的一个缘由。
B.由于大众文化具有“表皮”的特征,所以社会接受先锋艺术,
往往滞后于职业圈层。
C.当行为艺术这种形式已被艺术界普遍运用时,它是否属于“前卫艺术”就值得怀疑了。
D.我们不能依据最初的先锋变为僵硬不变“套路”的现象,就认为这个时代没有先锋了。
10.结合上下文内容,指出认为“小清爽美学不具备当代艺术的精神内涵”的理由。
〔3分〕
试题答案:
8.B〔A绝对化,留意原文中的“有些”;C没有因果关系;D“过去时代里的痛楚记忆”无中生有〕
9.B〔B 没有必定因果关系〕
10.〔3分〕①小清爽美学追求一种消费主义的愉悦感,而当代艺术是一种直面痛楚的现代性文化,具有批判意识。
②小清爽美学以从众的方式成为多数人美学的一部分,而当代艺术是小众的艺术。
〔答对一处得2分,对两处得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