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周口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周口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如图所示,a、b、c、d、e为周期表前4周期的一部分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五种元素中,c元素的性质最稳定
C.b、d气态氢化物溶于水,溶液的酸性:b>d
D.e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和不同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能生成三种盐
参考答案:
D
略
2.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乙、丙、丁均是由前3种元素组成的二元“10电子”微粒,能发生如图转化,Z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子半径大小:W<Y<X<Z
B. W、X、Y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一定显酸性
C. W、X、Y与Z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D. Y分别与其他三种元素至少可以形成两种化合物
参考答案:
B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乙、丙、丁均是由前3种元素组成的二元“10电子”微粒,能发生如图转化,则反应为NH4++ OH - NH3↑+ H2O,则W为h元素、X为N元素、Y为O元素;Z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Z为Na元素。
A. 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半径大小:W<Y<X<Z,故A正确;B. H、N、O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NH3·H2O显碱性,故B错误;C. 钠是活泼的金属元素,H、N、O与Na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故C正确;D. Y分别与其他三种元素至少可以形成两种化合物,如水和过氧化氢、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故D正确;故选B。
3. 某溶液中只可能含有
H +
、Na+、NH4+、Mg2+、Fe3+、Al3+、SO42-、CO32-等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
当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NaOH溶液的体积变化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H+、NH4+、Mg2+、Al3+
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和Na+
C.原溶液中含有的Fe3+和A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充分反应后形成的溶液含有的溶质是Na2SO4
参考答案:
C
略
4. 元素的性质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并体现了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元素都在短周期
B.N、P、As得电子能力减弱。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可表示为H3Y04
C.元素周期表中过渡元素只包括金属元素
D.A一1zX、A zX、A+1zX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但性质不同。
参考答案:C
略
5.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右图装置的稀硫酸中加入适量重铬酸钾或高锰酸钾晶体,可以使灯泡亮度增大,持续时间变长
B. 金属材料电镀时,通常以待镀金属制品为阴极,以镀层金属为阳极,用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C.用0.1mol/L的酸性KMnO4溶液配成的溶液滴定一定质量的草酸晶体(H2C2O4·nH2O)以测定其n值,若终点仰视读数,则n值偏大
D.用移液管取液后,将移液管垂直放入稍倾斜的容器中,并使管尖与容器内壁接触,松开食指使溶液全部流出,数秒后,取出移液管
参考答案:
C
略
6.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
是
()参考答案:
D
略
7.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往下水道中倾倒硫酸铜溶液,会进一步加快铁制管道的腐蚀
B.用惰性电极电解Na2SO4溶液在电解过程中,阳极区pH值升高
C.镁与稀盐酸反应剧烈,加入醋酸钠晶体可以减慢反应速率
D.对废电池集中处理是为防止电池中镉、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参考答案:
答案:B
8. 生活中遇到的某些现实问题,常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A.鱼虾放置时间过久,会产生令人不愉快的腥臭气味,应当用水冲洗,并在烹调时加入少量食醋B.“酸可以除锈”“洗涤剂可以去油”都是发生了化学反应
C.被蜂蚁蛰咬会感到疼痛难忍,这是蜂蚁咬人的皮肤时将甲酸注入人体的缘故,此时,若能涂抹稀氨水或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减轻疼痛
D.苯酚溶液可用于环境消毒,医用酒精可用于皮肤消毒,其原因均在于可以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参考答案:
B
解:A、发出鱼腥味的物质是胺类化合物,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氨基酸经脱羧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胺,烹调时加入少量食醋是为了中和,生成醋酸铵,盐没有特殊的气味,故A正确;
B、酸除锈是酸和铁锈反应生成盐,属于化学变化,涤剂去油是利用物质的相似相溶原理,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
、甲酸是酸性物质能和碱反应生成盐,所以甲酸和氨水、碳酸氢钠等碱性物质反应生成盐,从而减
轻疼痛,故C正确;
D、强酸、强碱、重金属盐、苯酚、乙醇等都能使蛋白质变性,病菌属于蛋白质,苯酚、酒精能使病菌变性,从而达到消毒目的,故D正确.
故选B.
9. 某溶液可能含有Cl﹣、SO42﹣、CO32﹣、NH4+、Fe2+、Al3+和K+.取该溶液100mL,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同时产生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1.6g红棕色固体;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BaCl2溶液,得到4.66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A.至少存在4种离子
B.Cl﹣一定存在,且c(Cl﹣)≥0.4mol/L
C.SO42﹣、NH4+、一定存在,Cl﹣可能不存在
D.CO32﹣、Al3+一定不存在,K+可能存在
参考答案:
AB
考点: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方案设计.
专题:物质检验鉴别题.
分析: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可知一定存在铵离子;红褐色沉淀是氢氧化铁,1.6g固体为三氧化二铁,可知一定有Fe2+,一定没有CO32﹣;
4.66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硫酸钡沉淀,物质的量为:0.02mol;根据以上数据推算存在离子,根据电荷守恒推算氯离子的存在及数据.
解答:解:由于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说明一定有NH4+,且物质的量为
0.02mol;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一定有Fe2+,1.6g固体为氧化铁,物质的量为0.01mol,根据Fe元素守恒,故有0.02molFe2+,一定没有CO32﹣;
4.66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为硫酸钡,一定有SO42﹣,物质的量为0.02mol;根据电荷守恒,一定有Cl
﹣,至少0.02mol×3+0.02﹣0.02mol×2=0.04mol,物质的量浓度至少=0.4mol/L,
A、至少存在Cl﹣、SO42﹣、NH4+、Fe3+四种离子,故A正确;
B、根据电荷守恒,至少存在0.04molCl﹣,即c(Cl﹣)≥0.4mol/L,故B正确;
C、一定存在氯离子,故C错误;
D、Al3+无法判断是否存在,故D错误;
故选AB.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知识,做题是认真阅读、分析题中数据,合理分析,特别是氯离子的推断,难度中等
10. 配制100 ml 2.0 mol/L NaCl溶液时,下列情况中会导致最终浓度偏大的是
A、定容时,不小心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后,用胶头滴管吸出部分溶液至刻度线
B、容量瓶使用前未干燥
C、转移溶液后,烧杯没有洗涤
D、在称量NaCl固体时,天平指针偏左
参考答案:
D
11. (08宁夏卷)已知H2(g)、C2H4(g)和C2H5OH(1)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l-1、-1411.0kJ·mol-1和-1366.8kJ mol-1,则由C2H4(g)
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l)的△H为()
A.-44.2 kJ·mol-1 B.+44.2 kJ·mol-1
C.-330 kJ·mol-1 D.+330 kJ·mol-1
参考答案:
答案:A
12. 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 纯碱溶液去油污
B. 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
C. 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
D. 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
参考答案:
答案: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盐类水解知识,同时还涉及到酯的水解、钢铁的电化学腐蚀等知识。
解析:纯碱水解,溶液显碱性,有利于油脂的水解,故A与盐类水解有关;B为钢铁的电化学腐蚀,与盐类水解无关;C溶液颜色变深是因为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D溶液有臭味是因为硫化钠水解后产生了少量的硫化氢。
13. 下列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0.1mol·L-1HCOOH溶液中:
c(HCOO-)+c(OH-)=c(H+)
B.0.1mol·L-1NaHCO3溶液中:
c(Na+)+c(H+)十c(H2CO3)=c(HCO3-)+2c(CO32-)
C.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X和弱酸HX混合后的溶液中:
c(Na+)>c(HX)>c(X-)>c(H+)>c(OH-)
D.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与醋酸钠溶液等体积混合:
2c(SO42-) + c(OH-)= c(H+) + c(CH3COOH)
参考答案:
A
14. 下列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参考答案:
B
略
15. 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盛放烧碱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SiO2+2NaOH=Na2SiO3+H2O
B.用烧碱溶液吸收氯气:Cl2+2OH-=Cl-+ClO-+H2O
C.用KSCN溶液检验Fe3+:Fe3++3SCN-Fe(SCN)3
D.酸性KI淀粉溶液久置后变蓝:4I-+O2+2H2O=2I2+4OH-
参考答案:
D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硫酸亚铁(FeSO4·7H2O)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和饲料添加剂。
实验室通过如下实验由废铁屑制备FeSO4·7H2O晶体:
①将5%Na2CO3溶液加入到盛有一定量废铁屑的烧杯中,加热数分钟,用倾析法除去
Na2CO3溶液,然后将废铁屑用水洗涤2至3遍;
②向洗涤过的废铁屑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控制温度在50-80℃之间至铁屑耗尽;
③趁热过滤,将滤液转入到密闭容器中,静置、冷却结晶;
④待结晶完毕后,滤出晶体,用少量冰水洗涤2-3次,再用滤纸将晶体吸干;
⑤将制得的FeSO4·7H2O晶体放在一个小广口瓶中,密闭保存。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⑵实验步骤②明显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实验步骤④中用少量冰水洗涤晶体,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经查阅资料后发现,硫酸亚铁在不同温度下结晶可分别得到FeSO4·7H2O、FeSO4·4H2O、和FeSO4·H2O。
硫酸亚铁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和该温度下析出晶体的组成如下表所示(仅在56.7℃、64℃温度下可同时析出两种晶体)。
硫酸亚铁的溶解度和析出晶体的组成
请根据表中数据作出硫酸亚铁的溶解度曲线。
⑸若需从硫酸亚铁溶液中结晶出FeSO4·4H2O,应控制的结晶温度(t)的范围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⑴除油污升高温度,溶液碱性增强,去油污能力增强⑵应该铁屑过量(或反应后溶液中必须有铁剩余),否则溶液中可能有Fe3+存在
⑶洗涤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硫酸等杂质
用冰水洗涤可降低洗涤过程中FeSO4·7H2O的损耗
⑷如图
⑸ 56.7℃<t<64℃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制备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1)废铁屑常沾有油污,可利用水解呈碱性的Na2CO3溶液除去,温度升高,溶液碱性增强,去污效果好,故一般需要加热。
(2)废铁屑的表面一般带有铁锈(Fe2O3),若铁屑不足,(反应后的溶液中铁没有剩余),则所得溶液中会含有Fe3+,而使制得的FeSO4·7H2O 不纯,故②不合理。
(3)在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中一般要吸附杂质离子,故需用水洗涤,而Fe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用冷水洗涤可减少FeSO4晶体的损失。
(4)根据表中数据不难画出所求图线。
(5)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析出FeSO4·4H2O的温度范围为高于56.7 ℃而低于64 ℃。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X、Y、Z、Q、R是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Y两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和均为0;Q与X同主族;Z、R分别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五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写元素符号) 。
(2)X 与Y 能形成多种化合物。
其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且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写分子式) 。
(3)由以上某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 、B 、C 、D 有如下转化关系:(在水溶液中进
行),其中,C 是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D 是淡黄色固体。
写出D 的电子式:。
①如果A 、B 均由三种元素组成,B 为两性不溶物,由A 转化为B 的离子方程式
为 。
②如果A 由三种元素组成,B 由四种元素组成,A 、B 溶液均显碱性。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A 溶液显碱性的原
因: 。
参考答案:
(1)Na >Al >C >O >H (2分) (2)C 2H 2(2分) (3)
(2分)
①AlO 2-+2H 2O+CO 2=Al(OH)3+HCO 3-
或2 AlO 2-+3 H 2O+CO 2=2 Al(OH)3+CO 32-(2分) ②CO 32-+H 2O?HCO 3-+OH -(2分)
18. (16分)水是生命之源。
饮用水消毒作为控制水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液氯消毒是最早的饮用水消毒方法。
近年来科学家提出,氯气能与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体有害。
二氧化氯(ClO 2)是一种在水处理等方面有广泛应用的高效安全消毒剂。
与Cl 2相比,ClO 2不但具有更显著地杀菌能力,而且不会产生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有机氯代物。
(1)氯气溶于水能杀菌消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ClO 2的制备方法中,有下列两种制备方法:
方法一:NaClO 3+4HCl=2ClO 2↑+Cl 2↑+2NaCl +2H 2O
方法二:C 6H 12O 6+24NaClO 3+12H 2SO 4=24ClO 2↑+6CO 2↑+18H 2O+12Na 2SO 4
用方法二制备的ClO 2更适合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其主要原因是 。
(3)用ClO 2处理过的饮用水(pH 为5.5~6.5)常含有一定量对人体不利的亚氯酸根离子(ClO 2
-
).2001年我国卫生部规定,饮用水ClO 2-的含量应不超过0.2 mg·L -1。
饮用水中ClO 2、ClO 2-的含量可用连续碘量法进行测定。
ClO 2被I -还原为ClO 2-、Cl -的转化率与溶
液pH 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当pH≤2.0时,ClO 2-也能被I -完全还原成Cl -。
反应生成的I 2用标准Na 2S 2O 3溶液滴定:2Na 2S 2O 3+I 2=Na 2S 4O 6+2NaI ①请写出pH≤2.0时,ClO 2-与I -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 。
②配制Na 2S 2O 3标准溶液时,使用的仪器除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量简外,还需要下图中的
_____(填字母代号)。
③请完成相应的实验步骤:
步骤1:准确量取VmL 水样加入到锥形瓶中。
步骤2:调节水样的pH 为7.0~8.0 步骤3:加入足量的KI 晶体。
步骤4:加少量淀粉溶液,用c mol·L -1Na 2S 2O 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 2S 2O 3溶液V 1mL 。
步骤5:调节溶液的pH≤2.0。
步骤6;再用c mol·L -1Na 2S 2O 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 2S 2O 3溶液V 2mL 。
④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根据上述分析数据,测得该引用水样中的ClO 2-
的浓度为 mg·L -
1(用含字母的代数
式表示)。
(4)判断下列操作对ClO2-的浓度测定结果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 若在配制标准溶液过程中,烧杯中的Na2S2O3溶液有少量溅出,使测定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若在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俯视标准液液面,使测定结果_________。
参考答案:
19. (15分)水杨酸是较早被发现的解热镇痛药物,但其副作用较大,因而化学家在水杨酸的基础上改造药物分子结构,制备得到了一系列水杨酸类药物,下面是几种常见药物的制备流程。
已知:(1)A、D均能使FeCl3溶液显紫色;
(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机物中属于水杨酸同系物的是(填写字母)
(2)在①~⑤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若反应⑥为加成反应,则试剂X的结构式为。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
式。
(4)写出F(贝诺酯)的结构简式:。
(5)写出所有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水杨酸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a.分子中有6个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 b.分子中所含官能团包括水杨酸具有的官能团。
(6)以水杨酸和丙烯为原料合成水杨酸异丙酯(一种医药、塑料行业的重要中间体), 请设计合成路线(无机试剂及溶剂任选)。
注:合成路线的书写格式参照如下实例流程图:
CH3CHO CH3COOH CH3COOCH2CH3
参考答案:
(15分)
(1)AC (2分);(2)①③④⑤ (2分);O=C=O;(1分)
(3)(2分)
(4)(2分)
(5)
(4分,各1分)
(6)略(3分,一步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