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语文六年级小升初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市语文六年级小升初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
1.看拼音,写词语。

牪tián nìróu cuōyī wēi kǒng bùxī shēng
牪( ) ( ) ( ) ( ) ( )
牪qīng fùnuó yípái huáiāi sīqiū yǐn
牪( ) ( ) ( ) ( ) ( )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牪A.长喙.(huì)发酵.(xiào)机械.(xiè)
牪B.嫉.恨(jì)牺.牲(xī )老茧.(jiǎn)
牪C.分歧.(qí)栈.道(zhàn)斩.首(zhǎn)
牪D.惹.恼(rě)灰烬.(jìng)褐.色(hè)
3.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牪A.不知细叶谁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牪B.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廷立上头。

牪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牪D.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4.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牪①吴越古道,处处佳境。

②或古树参天,或落英缤纷,或瀑布飞挂,或石桥横卧。

③蓊蓊郁郁的古道那么长,长得看不到尽头;斑斑驳驳的古道是那么深,深得听不见外界的声音。

④既有大自然随处可见的鬼斧神工,又有人类千百年来的巧夺天工。

⑤一束极细的阳光从遥远的天际投射过来,抚摸着那历经悠悠岁月的古道刻痕,似乎也在驻足凝思。

⑥荒凉,有时呈现另类美丽;静默,或许倾诉别样情怀。

⑦我们仿佛在穿越古今,忽然一声清脆的鸟鸣,让我们收住思绪,又迈步前行。

牪A.选段第②句,运用“或……”的排比句式,表现力吴越古道佳景多而美的特点,增强了语势。

牪B.选段第⑤句,将“阳光”人格化,写出了吴越古道的厚重历史,极易引起观景者的千古幽思。

牪C.选段第⑥句,用对偶的形式,抒发了作者对吴越古道的“荒凉”与“静默”之美的独特感受。

牪D.选段第⑦句,作者以“穿越古今”来比喻千年古道中的无限幽思,鸟鸣声把作者的思绪拉回到现实中来。

5.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牪A.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

牪B.经过努力,使我校评为“十大文明学校之一”。

牪C.听了英雄事迹报告后,我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牪D.在元旦晚会上,张张笑脸沉浸在兴奋之中。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项是()
牪A.我完全听不懂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牪B.我又笑问:“怎么好法”?
牪C.同学们的课间活动很丰富,跳绳、踢毽子、拔河……等等。

牪D.王强是我们班的“小飞人”,每次跑步总是第一名。

7.“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这是小说《西游记》中一个章回的题目,这个章回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牪A.唐三藏B.玉皇大帝C.孙悟空D.猪八戒
8.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牪①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牪②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

牪③路那样长,人那样多,
牪④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牪⑤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

牪⑥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
牪A.②⑥①③⑤④B.②④③⑤⑥①C.④③⑤⑥①②D.②④⑥①③⑤9.读例句,按要求根据所给的框架仿写句子。

牪例句:爱阅读,善表达,学好语文,做有修养的人。

牪爱__________,善__________,学__________,做____________。

10.日积月累
牪(1)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_______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______,被
_________,如_______,被_______________。

我留着些什么_______呢?我何曾留着像
____________呢?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的《__________》,运用________方法写出了
___________。

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两句话_____________。

牪(2)苏轼是______朝诗人。

我们学过他写西湖的诗《饮湖上初睛后雨》,其中描写西湖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写的《题西林壁》有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用来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我们这个学期学了他的《浣溪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发人们充满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

牪(3)敬爱的老师,您用格言“______________,忠言逆耳利于行。

”告诉我们要善于倾听善意的批评;您用“______________,事非经过不知难。

”教育我们多读书,勤实践;您还说“__________”,鼓励我们努力,将来会比你更出色。

牪(4)《两小儿辩日》中“我以日始出时________,而_____时远也。

”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填原句)。

如果你也参与“辩日”,你的观点是___________你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不能与课本上相同)
11.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名著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请你参加“走进名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相关练习。

牪(1)为营造活动氛围,教室里需要张贴名人语录,请写一则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牪____________________
牪(2)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另外一种节目形式。

牪①课本剧
牪②___________________
牪(3)明天下午,班级将开展以“走进名著”为主题的课本剧演出活动,由你去邀请班主任林老师,你会怎样对林老师说?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言文阅读。

牪滥竽充数
牪齐宣王使人吹竽①,必②三百人。

南郭③处士④请为⑤王吹竽,宣王说⑥之,廪食以数百人⑦。

宣王死,湣王立⑧。

好⑨一一听之,处士逃。

牪——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牪【注释】
牪①宣王:齐国国君。

使:派、让、请。

竽(yú):古代乐器名,有点像现在的笙
(shēng)。

②必:一定、必须。

牪③南郭:复姓。

牪④处(chǔ)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

这里带有嘲讽意味。

牪⑤请:请求。

为(wèi):给、替。

牪⑥说(yuè):同“悦”,高兴。

牪⑦廩食:官府供食。

廪:粮仓。

食,供养、给……吃。

以,同“与”,与……相同。

牪⑧立:继承了王位。

⑨好:喜欢、喜好。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牪(1)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使:________ 必:________
牪(2)南郭处士请为.王吹字,宣王说.之。

为:________ 说:________
牪(3)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好:_________逃:________
1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句的意思。

牪(1)南郭处.士( )__________(2)好.一一听之( )_________
14、联系全文想想“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人以下几个角度说说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

牪(1)从南郭处士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
牪(2)从齐宣王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牪材料一自2017年起,我市在城区小学分步推进“课后三点半”服务公益性试点。

截至目前,全市338所中小学已开展课后服务,39 . 3万名中小学生享受服务成果。

试点工作坚持公益性,提供机器人、围棋、书画、篮球、跆拳道、国学等多种课程。

“课后三点半”服务解决了部分家长接送难题,丰富了学生的课后生活,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受学生和家长喜爱。

牪材料二为保障全体学生和家长的基本利益,我市中小学实行“普惠托管”与“个性化课程”相结合的课后服务模式,满足学生和家长多样性需求。

课后托管服务一般从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学后开始,结束时间在教师下班之前,原则上不晚于18:00,具体时间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规定。

牪“普惠托管”班,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作业辅导、课外阅读,手工操作、体育艺术
活动、团队活动等,严禁学校或第三方机构借机开展学科集中教学或集体补课,严禁乱收费、挪用专项经费、利益输送等行为。

所产生的成本在学校无偿提供场地、水电费等基础上,由自愿参加的家长按照不超过每生600元/学期(不含耗材费)缴纳。

牪材料三记者3月9日在艳阳学校看到,该校当日开课的个性化课程有名著导读、趣味编程、航模+无人机、篮球,乐高机器人、武术等。

该校作为开发区“课后三点率”第一批试点学校,今年春季学期开设包括个性化课程和普惠托管班在内共24个专业,38门课程。

据了解,开发区38所小学如期开启“三点半”课后服务,覆盖率100%,共开设课程975门。

牪庐剧、绘画、注意力训练……在绿叶小学,近2000名学生报名参加了“三点半”课后服务,其中,报名“普惠托管”学生比例超过90%。

科教区艺体教师服务中心调配区域内60多位艺术、体育、科技类骨干教师,深入30多所学校,为各校补充优质师资。

同时,以科教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为基地,成立了集研发、实践、推广为一体的“三点半”课后服务中心。

牪16、认真阅读材料一,回答问题。

牪“课后三点半”服务给家长和学生带来哪些好处?
牪__________________
牪17、阅读材料二,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牪(1)课后托管服务的时间一般从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学开始,结束时间不限制。

( )
牪(2)“普惠托管”与“个性化课程”相结合的模式更好地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

( )
牪(3)学校或第三方机构可以根据情况开展作业辅导,课外阅读等集体补课等活动。

( )牪(4)课程产生的费用由家长自愿按照不超过每生600元/学期(不含耗材费)缴纳。

( )
牪18、下面说法与材料三的内容不符合
...的是()(填序号)
牪A.艳阳学校当日的“个性化课程”有名著导读、趣味编程、航模+无人机、篮球,乐高机器人、武术等。

牪B.绿叶小学超过1800名学生报名参加了“普惠托管”的课后服务。

牪C.开发区开启的“三点半”课后服务,覆盖率100%,共开设课程1733门。

牪D.科教区成立了集研发、实践、推广为一体的“三点半”课后服务中心。

牪19、结合自身谈谈,“课后三点半”服务为你提供了哪些帮助?给你带来了哪些变化?
牪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牪我的老师
牪贾平凹
牪①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

牪②他不漂亮,也少言语,平时不准父母杀鸡剖鱼,很有些良善,但对家里的所有来客却不瞅不睬,表情木然,显得傲慢。

开始我见他,只逗着他取乐,到后来便不敢放肆,并认了他做我的老师。

牪③幼儿园的阿姨领了孩子们去郊游,他也在其中。

阿姨摘了一抱花分给大家,轮到他,他不接,小眼睛翻着白,鼻翼一扇一扇的。

阿姨问:“你不要?”他说:“花儿疼不
疼?”人们对于美好的东西,往往不加爱惜,只想占有,甚至加以残害。

孙涵泊却视一切都有生命,加以怜悯、爱惜和尊重。

我想,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牪④晚上看电视,七点钟,当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放国歌时,他就要站在椅子上,不管在座的是大人还是小孩,是惊讶还是嗤笑,目不旁视,双手打起节拍。

孙涵泊,孙老师,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牪⑤街上两人发生了争执,先是对骂,再是拳脚,一个脸上就流下血来,遂抓起了旁边肉店案上的砍刀,围观的人轰然走散。

他爹牵起他正好经过,他便跑过立于
..两人之间,大.喊.:“不许打架!打架不是好孩子!”现在的人,多半是胆小怕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而孙涵泊不顾个人安危,敢于挺身而出,显得十分神勇。

一点不假,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牪⑥有一次,我在他家书写条幅,许多人围着看,一片叫好,他也挤了过来,头歪着,一手掏着耳朵。

他爹问:“你来看什么?”他说:“看写。

”再问:“写的什么?”说:“字。

”又问:“什么字?”说:“黑字。

”孙涵泊无视权威,不瞧脸色,不拐弯抹角,说话直奔事物的根本,没有丝毫的虚伪和做作,大大方方,自自然然。

的的确确,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牪⑦我的老师话少,对我没有悬河般的教导,不布置作业,他从未以有我这么个学生而得意过,却始终表情木然,样子傲慢。

我是诚心诚意地对待我的老师的,他使我不断地发现着我的卑劣,知道羞耻。

我相信有许许多多的人接触了我的老师都要羞耻的。

所以,我没有理由不称他是老师!我的老师也将不会只有我一个学生吧!
牪20、理解词语
牪嗤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虚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20、这篇文章记叙了我和老师的四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牪(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22、仔细阅读第3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画线的句子并作答。

牪(1)第3段画横线的句子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人物的?从“小眼睛翻着白,鼻翼一扇一扇的”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2)从第5自然段加点字的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画横线的部分细致地描写了街上两人争执的场面以及“围观人”的表现,有什么作用?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23、“他真该做我的老师”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24、结尾处说“我的老师也将不会只有我一个学生吧”,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要求写作文。

牪生活中,感动无处不在。

一个人、一件事、一段经历往往都会让我们感动不已。

激动的时候,我们会热血沸腾;哭痛的时候,我们会潸然泪下……每次的真情流露都给我们心灵带来巨大冲击,给我们的灵魂深度触动,它让我们终生难忘。

牪请以“感动”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写出这件事给你带到的感受。

字数不少于4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1.甜腻揉搓依偎恐怖牺牲倾覆挪移徘徊哀思蚯蚓
牪【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牪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

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腻、揉、偎、恐、覆、挪、蚯”容易写错。

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

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C
解析:C
牪【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

注意区分声母、韵母,以及形近字的读音。

牪A.发酵(xiào)——发酵jiào
牪B.嫉恨(jì)——嫉恨jí
牪D.灰烬(jìng)——灰烬jìn
3.C
解析:C
牪【详解】考查汉字字形。

A项“栽”应为“裁”。

B项“廷”应为“蜓”。

D项“州”应为“洲”。

4.D
解析:D
牪【详解】本道题考查学生读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认识掌握,要注意严格根据修辞手法的定义来判断。


牪D.有误,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即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

牪“我们仿佛在穿越古今”没有本体和喻体,不是比喻句。

5.A
解析:A
牪【详解】略
6.D
解析:D
牪【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

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

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常用的标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牪A.有误,不是疑问或反问,将问号改为句号。

牪B.有误,将问号放进双引号里。

牪C.有误,删去“等等”。

牪D.选项正确。

7.C
解析:C
牪【详解】略
8.B
解析:B
牪【详解】主要考查对句子内在逻辑关系的考查。

9.思考推理好数学有理想的人
牪【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

牪①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②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例句,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

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

注意句子结构。

本题中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仿写,所写的句子要合情合理,符合题干的要求,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10.徘徊轻烟微风吹散了薄雾初阳蒸融了痕迹游丝样的痕迹呢朱自
清匆匆比喻对失去时光的惋惜与无限留恋之情过去的日子如柳絮,被春风吹走了;如冬雪,被暖阳融化了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不识庐山真面
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良药苦口利于病书到用时方恨少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去人近日中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
盂太阳的明暗,日初出色如霓,及日中则如白盘,此不为近者深而远者浅乎
牪【详解】本题考查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句子仿写、名言警句、作者生平及代表作、诗歌默写,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会默写。

牪(1)出自朱自清的《匆匆》
牪原文: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牪仿写句子记得利用上和例句一样的修辞手法。

牪(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睛后雨》
牪全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牪“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苏轼的《题西林壁》
牪全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牪“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出自苏轼的《浣溪沙》
牪全文: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牪(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

牪“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意思是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海到无边天作岸,上登绝顶我为峰”意思是无边无际的大海尽头就是天,海天相连,大海以天际作为其岸,当我登上高山的时候我就
是最高峰。

牪(4)选自《两小儿辩日》。

牪全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演讲李老师您好!同学们明天下午要开展以“走进名著”为主题的课本剧演出活动,您有时间来观看吗?
牪【详解】(1)本题考查对名人名言的积累和掌握。

牪根据题干要求,要求学生写一则有关读书的名言。

牪如: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牪(2)本题考查综合能力。

牪本题需要同学们为这次“走进名著”活动设计一个活动内容,可以是:(1)开展课本剧;(2)开展一次以“走进名著”为主题的读后感评选比赛;(2)开展一次以“走进名著”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等。

牪(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牪根据题干可知,要求和老师进行对话,首先要注意多使用敬称,如:您,然后注意语言的简练,不要讲废话。

牪如:明天下午,我们班要开展以“走进名著”为主题的课本剧活动,诚挚邀请您来参加。

12.12、派、让、请。

一定。

替、给。

同“悦”,高兴。

喜欢、喜好。

逃跑。

13、chǔ南郭先生 hào 喜欢一个一个单独听
14、讽刺了无才无德的人,靠招摇撞骗,最终会得到难堪的下场。

15、人要有真才实学。

做事用人要严谨。

牪【分析】译文
牪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的合奏。

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拿数百人的粮食供养他。

齐宣王去世后,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

12、这道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加点词的意思,需要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和本文内容进行分析,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说出整篇文章的大概意思,然后再分析单个字的意思。

13、这道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和句子的分析。

牪“处”有两个读音,可以读“chǔ”,也可以读“chù”,念“chǔ”的时候,表示居住、办理等含义,基本与人的行为有关;念“chù”主要表示地方和单位。

综合可知在这里念“chǔ”。

牪“好”在句子中翻译为“喜好”、“热爱”,所以应该念“hào”。

14、这道题考查成语的含义。

“滥竽充数”这个故事讲述了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吹竽的乐队里充数。

用来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占着位置,或拿次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有时也用作自谦的话。

讽刺了无才无德的人,靠招摇撞骗,最终会得到难堪的下场。

15、这道题主要考查文章带给我们的启示,需要从南郭处士和齐宣王两个角度回答。

牪(1)从南郭处士的角度:南郭处士没有真才实学,利用了齐宣王不会检查的缺口,成功混入“皇家乐队”,并得到了很多赏赐。

但是这种行为属于欺诈,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不能够骗人的道理。

牪(2)从齐宣王的角度:在这件事上,齐宣王在用人前没有注意考查,给了南郭处士这一类人可趁之机,这也告诉我们在用人前需要好好筛查。

13.C
解析:牪16、解决了部分家长接送难题,丰富了学生的课后生活,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牪17、 × √ × ×
牪18、C
牪19、“课后三点半”时间,学习上不懂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而且丰富了我的课后生活,发展了我的兴趣爱好。

牪【分析】
牪16、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

结合材料一中的最后一句话““课后三点半”服务解决了部分家长接送难题,丰富了学生的课后生活,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受学生和家长喜爱。

”我们可以提取其中的关键词,就能回答本题。

牪17、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牪(1)错误。

结合材料二中的“课后托管服务一般从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学后开始,结束时间在教师下班之前,原则上不晚于18:00,具体时间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规定。

”,结束时间有有一定的限制的。

牪(2)正确。

牪(3)错误。

结合材料二中的“严禁学校或第三方机构借机开展学科集中教学或集体补课,严禁乱收费、挪用专项经费、利益输送等行为。

”明确本题的“集体补课等活动”是不能开展的。

牪(4)错误。

结合材料二中的“所产生的成本在学校无偿提供场地、水电费等基础上,由自愿参加的家长按照不超过每生600元/学期(不含耗材费)缴纳。

”。

注意是“学校无偿提供场地、水电费等基础上”
牪18、本题考查信息提取能力。

结合材料三中的“开发区38所小学如期开启“三点半”课后服务,覆盖率100%,共开设课程975门。

”选项C中的“共开设课程1733门。

”是错误的。

牪19、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课后三点半”中获得的帮助,得到的成长,带来的变化作出具体的表达。

14.牪20、指讥笑,嘲笑,有讽刺之意。

指虚假不真。

牪20、郊游时,阿姨摘花,他反问阿姨花儿疼不疼;看电视听到国歌时,他总要站起来双手打起节拍;街上有人打架,他敢于去劝架;“我”在他家写条幅,他不虚伪、不做作地恭维“我”。

牪22、从动作和语言两方面。

体现出了他对阿姨摘花行为的不理解和强烈不满,突出了他对花的怜惜之情。

从两个词语中我体会到了孙涵泊不顾个人安危、敢于挺身而出、十分神勇的可贵品格。

画线句子了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更加衬托出孙涵泊不顾个人安危、敢于挺身而出的优良品格。

牪23、出现了4次。

这是运用了反复强调手法,起到强化主题的作用。

牪24、作者意识到儿童可以作为成人老师的应该不只是作者一个人,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良好愿望,他希望有更多的人都来向儿童学习,少一些庸俗、势利、胆怯和虚伪,多一些坦诚、爱心和勇气。

牪【分析】
牪20、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不难,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词语即可。

牪嗤笑:指讥笑,嘲笑,有讽刺之意。

牪虚伪:指虚假不真。

牪20、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出正确信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我”与老师的四件事情即可。

牪通过阅读文章可知,“我”与老师的第一件事情在第③自然段,这段话主要讲述了在郊游时阿姨摘花分给大家,他却反问阿姨花儿疼不疼。

据此概括;
牪“我”与老师的第二件事情在第④自然段,这段话主要讲述了看电视听到国歌时,他总要站起来双手打起节拍。

据此概括;
牪“我”与老师的第三件事情在第⑤自然段,这段话主要讲述了街上有人打架,他敢于去劝架。

据此概括;
牪“我”与老师的第四件事情在第⑥自然段,这段话主要讲述了“我”在他家写条幅,他不虚伪、不做作地恭维“我”。

据此概括。

牪22、(1)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人物描写方法的辨析与内容的分析。

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可分为四种: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完成时要注意分析所给句子中所描写的内容,结合平时对于描写方法的理解完成。

牪通过阅读画线句子:他不接,小眼睛翻着白,鼻翼一扇一扇的。

阿姨问:“你不要?”他说:“花儿疼不疼?”可知,句中运用了动作与语言的描写。

其中“小眼睛翻着白,鼻翼一扇一扇的”的“翻”“扇”这些动词十分生动传神,表明了孙涵泊小朋友对大人摘花行为的不理解和强烈不满,表现了他的天真和善良,突出了“我的老师”的爱心。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牪(2)本题考查学生的内容理解与分析写作手法的能力。

解答本题时,要看清题目要求,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并分析作答。

牪文中第⑤自然段的“立于”、“大喊”这两个词语是“我”的老师孙涵泊制止街上两人打架时的行为特点,从中可体会到“我”的老师勇敢,正直,大义凛然的品质;
牪结合画线句子:街上两人发生了争执,先是对骂,再是拳脚,一个脸上就流下血来,遂抓起了旁边肉店案上的砍刀,围观的人轰然走散。

他爹牵起他正好经过,他便跑过立于两人之间,大喊:“不许打架!打架不是好孩子!”细致地描写了街上两人争执的场面以及“围观人”的表现,周围人看到打架是“轰然走散”的与只有孙涵泊这个小朋友敢于上前制止形成对比,衬托出孙涵泊不顾个人安危、敢于挺身而出的优良品格。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牪2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句子的分析能力。

需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作用。

牪结合文中内容可知,“他真该做我的老师”一共出现了四次,分别是在第③到第⑥自然段的结尾处。

这是运用了反复强调的手法,作用是强化主题,突出思想,强调感情。

据此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