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物理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物理复习资料
一、原子的结构
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原子核带正电荷,
电子带负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引力使得电子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原子的质子
数决定了它的元素种类,而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了原子的质量数。

电子在原子核外分层排布,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越稳定;离
核越远的电子能量越高,越不稳定。

二、原子的能级和跃迁
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这些能量状态称
为能级。

处于基态的原子是最稳定的,当原子吸收一定能量的光子或
与其他粒子发生碰撞时,电子会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反之,电子
会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同时释放出光子。

跃迁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光子能量等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即
$h\nu = E_{m} E_{n}$,其中$h$ 是普朗克常量,$\nu$ 是光子
的频率,$E_{m}$和$E_{n}$分别是高能级和低能级的能量。

三、氢原子的能级结构
对于氢原子,其能级公式为$E_{n} =\frac{136}{n^2} \
text{eV}$,其中$n$ 是量子数,$n = 1, 2, 3, \cdots$。

当$n = 1$ 时,对应的能级为基态,能量为$-136 \text{eV}$;当$n = 2$ 时,对应的能级为第一激发态,能量为$-34 \text{eV}$;以此类推。

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可以发出一系列不同频率的光子,形成线状光谱。

四、光电效应
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金属中的电子会吸收光子的能量,如果吸
收的能量足够大,电子就能从金属表面逸出,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1、存在饱和电流,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2、存在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3、存在截止频率(红限),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时,无
论光强多大,都不会产生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光子的能量$E =
h\nu$,其中$h$ 是普朗克常量,$\nu$ 是光的频率。

五、物质波
德布罗意提出,不仅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实物粒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

实物粒子的动量$p$ 与波长$\lambda$ 的关系为$\lambda
=\frac{h}{p}$,其中$h$ 是普朗克常量。

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

六、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原子核的质子数用$Z$ 表示,中子数用$N$ 表示,质量数用$A$ 表示,满足$A = Z + N$。

七、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放射性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转变为另一种元素的现象称为衰变。

衰变分为$\alpha$ 衰变、$\beta$ 衰变和$\gamma$ 衰变。

$\alpha$ 衰变:原子核放出一个$\alpha$ 粒子(氦核),其衰变方程为$_{Z}^{A}X \rightarrow _{Z 2}^{A 4}Y +_{2}^{4}He$。

$\beta$ 衰变:原子核放出一个$\beta$ 粒子(电子),其衰变方程为$_{Z}^{A}X \rightarrow _{Z + 1}^{A}Y +_{-1}^{0}e$。

$\gamma$ 衰变:一般是在$\alpha$ 衰变或$\beta$ 衰变过程中伴随发生的,放出的$\gamma$ 光子能量很高。

八、半衰期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称为半衰期。

半衰期的长短由原子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九、原子核的结合能
将原子核中的核子分开需要的能量称为结合能。

结合能与核子数之
比称为比结合能,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十、核反应
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

核反
应遵循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

常见的核反应有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

重核裂变:例如铀核在中子的轰击下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轻核聚变:例如氘核和氚核聚合成氦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在复习原子物理时,要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多做一些相关的
习题,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同时,要注意将不同的知识点联系
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考试中的各种
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