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贷款损失准备计量确认工作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信用社贷款损失准备计量确认工作的研究
作者:舒野
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3年第11期
舒野
(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也逐渐增加贷款这一项目,随着贷款业务的不断深入,贷款资产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此,农村信用社必须要
做好贷款损失准备计量确认工作,本文主要对农村信用社贷款损失的相关理论、贷款损失准备
提取政策的差异、贷款工作程序的确认标准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贷款损失准备;计量确认;工作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32-0059-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信用社开始依靠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内容不断完善贷款
损失准备金的计量制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贷款损失准备计量确
认工作依然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不同农村信用社在实行时,其标准也有一定的
差异,不同地方的审计标准也不一样。

贷款损失准备计量确认工作的合理性对农村信用社信贷
资产的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下文主要对相关概念进行分析。

一、贷款损失准备的相关概念
贷款损失准备目前尚未有确切的概念,但从管理的角度上看,贷款损失主要可以分成两种: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

其中,银行通过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提取,从而有效覆盖已有损失的,
称之为预期损失;利用银行资金对损失覆盖的,称之为非预期损失。

根据这两者,可以将损失
准备金其定义为:贷款损失准备金主要是指银行或信用社使用资金覆盖银行预期损失的资金,
贷款准备金主要分成普通准备金、专项准备金以及特别准备金,其主要是针对准备金是否具有
针对性而分类。

1. 普通准备金(general provision)
普通准备金主要是按照贷款定额的比例确定的。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按照贷款余额的1% 左右进行资金准备,也称之为普通准备金。

由于该准备金是银行资本的附属资本,具有资金的性质,在进行准备金和风险资产加权时,计入的比例不能超过1.35%,超过的资金部分不能
计入。

设立普通准备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银行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进行预防和及时弥补,以
及对特定资产的损失进行弥补。

2. 专项准备金
专项准备金主要是将贷款的损失情况和损失程度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别的贷款,信用社要
根据其损失的情况和程度进行分析,并对不同比例的损失准备金计提。

此外,在风险资产估算时,应该要扣除特定的信贷资产中的专项准备金,它是对信贷资产的部分减值进行备抵工作,
因此,与贷款的损失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总的来说,专项准备金不能对银行其他资金损失进
行覆盖。

3. 特别准备金
除了上述两种情况外,还设有专项的特别准备金,特别准备金则是按照信贷组合资产的比
例对准备金进行提取。

这种特别准备金并非经常计提,通常在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特备准备
金才会按照贷款组合内的损失计提。

综上所述,在不同角度下,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概念也有所不同,贷款损失准备应该对应专
项准备金。

此外,银行运营中信贷资产减项中的计提数额与风险评估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贷款损失准备提取政策的差异
1. 农村信用社贷款计税的规定
按照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不得税前扣除未经过审核的准备金支出。

金融企业贷款的准
备金支出规定具有特殊性。

根据2009 年颁布的《金融企业贷款准备金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有关
问题的通知》中明文规定:金融企业准予当年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 = 本年末准予提取贷款损失准备的贷款资产余额×1%- 截至上年末已在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余额。

[1] 此外,金
融企业也按照风险分类指导等文件,对贷款和风险分类关注、可疑、损失等类型按照3%、25%、56% 进行专项准备金的计提工作,并在计提纳税中扣除,根据各项贷款组织实行贷款。

2. 会计计量标准的差异性
根据金融计量的相关规定中显示,对贷款和企业债权损失确认值的相关规定主要为:检查
企业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对客观的证据,应该要确认减值损失,并为计提减值做好准备。


于计提减值的相关规定显示,贷款和相应的款项应该在成本摊余后才进行计量。

在计量中,要
对未来的资金流量进行预计,折现确定也要按照金融资产的实际利率完成。

这样的方法,统称
为“未来资金流量现值法”。

三、贷款工作程序以及确认工作的标准
农村信用社的会计准则必须要按照企业会计业务进行处理。

笔者结合农村信用社贷款金额少、周期短等情况,不断完善信用社的贷款分类和工作程序,从而有利于贷款损失准备确认工
作的进行。

目前,贷款工作程序以及确认工作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资产负债表日
资产负债表日是对信用社贷款进行判断,通过对贷款迹象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信用贷款风
险的分类标准。

2. 对贷款进行减值测试
减值测试主要包括:使用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法,对贷款进行减值测试;对份额不大的贷款,使用减值测试;测试中未发现的特殊减值贷款,要进行统一的减值测试,其中主要包括对风险
的类别测试。

3. 做好贷款的分类工作
为贷款的计提减值做好准备。

对不同的贷款标准,制定不同的计税基础,对所得税进行核算。

四、我国农村信用社贷款损失计量确认工作
由于不同的农村信用社具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其发展路径、市场份额等方面也有所不同。

下文进行详细分析,不同信用社的计提行为与其微观因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1. 模型的设定
微观和宏观是影响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量确认工作的两个主要方面,其中宏观是外在
因素,微观是内在因素。

宏观体现在信用社的经济增长率、市场利用率等;微观指的是银行自
身的情况,包括信用社的信贷增长以及其他特异性的因素,如经营范围等。

在正常情况下,贷
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比例是信用社对贷款损失估算的反映,即当经济和贷款质量上升时,信用
社的预期损失便有所减少。

当经济下降的时候,便会导致贷款损失的增加。

由此可见,贷款损
失准备金的计提比例与信贷紧缩成反比例关系。

2. 银行盈利能力是对银行的计提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映
一方面,管理人员为了能提高业绩,使用前瞻性的计提行为,当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时,增
加贷款损失准备计量的比例。

另一方面,一些管理者为了能够增加现时的利润,将损失推延给
继任者。

这样的做法导致了贷款损失准备计量比例没有提高,对信用社产生不良影响。

五、贷款损失准备确认工作的几点建议
上述的实例可以看出,信用社贷款损失准备计量确认工作具有较大的问题,要改善这些问题,必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改进确认工作。

1. 改善政策制度,明确准备金的计量确认范围
准备金的计量确认范围应该要依据国家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准备计提指引进行规划。

其中
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对现有的政策制度进行修订,明确规划好各项资金,并做好贷款损失准备。

第二,对抵押贷款、质押贷款这些项目进行确认。

其价值不能从计提范围中进行扣除。

第三,在按照风险分类原则进行贷款的时候,应该要将贷款的风险程度分类,包括正常、关注、
损失等,按照不同的分类对担保、抵押以及回收三种情况进行分析。

风险的高低对价值和预计损失部分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为了能够对风险进行有效的估计,管理人员必须要制定相关制度,遵循抵押品和抵押权、质押品和质押权之间的价值确认原则。

2. 对计量确认比例进行估计
贷款损失准备金主要有上述的三种类型,即准备金、专项准备金以及特定准备金。

由于对
贷款风险的估计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因此,也具有非常明显的不确定性。

为了能够有效控制这种不确定性,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第一,加强对信用社会计人员
的培训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由于贷款具有较大的风险,必须要对贷款人的财务情况、
贷款的偿还情况等方面进行控制,会计人员要具有较准确的判断力和对未来前景的分析能力,
并具有专业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二,加强对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

信用社的相关部门要
建立相关体制,对贷款资产的质量和准备金计量确认进行评价和分析,对信用社中出现的不法
行为要及时发现,保证损失准备金能及时提取,保证信用社的利益。

信用社的贷款活动具有周期性的特点,本文主要通过介绍贷款损失准备、贷款准备提取政
策的差异、确认工作的标准以及为贷款损失计量确认工作的标准进行分析,并给出合理的建议。

随着我国金融监管机构的不断完善,农村信用社贷款损失准备计量确认工作质量必然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姚军. 对农村信用社贷款损失准备计量确认工作的思考[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1):104-105.
[2] 徐晓羽. 我国商业银行货款摄失准备制度研究——以14 家上市银行为例[D]. 山东大学,2009.
(责任编辑:辛美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