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 科技推动世界发展 课件-2021届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襄阳专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
一、中国的古代成就 1.青铜铸造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 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四羊方尊 。
2.数学 (1)《九章算术》:是一部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数学名著。 (2)“圆周率”:南北朝的数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 数字, 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3.医学 (1)华佗:东汉医学家, 擅长外科手术, 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是世界 医学史上的创举。 (2)张仲景:东汉医学家, 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写成《伤寒杂病论》。 (3)李时珍:明朝医药学家, 写出一部具有总结(1)“两弹一星”(两弹元勋:邓稼先):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 炸成功。②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③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 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2)载人航天工程: ①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②2003年10月,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 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③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完成出舱任务,实 现了太空行走。
(2)对世界的影响: ①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②火药传入欧洲后,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取得革命的胜利,起了积极的 作用。 ③指南针的应用促进了欧洲航海技术的进步,成为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 重要条件。 ④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 是中 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进入“蒸汽时代”) 1.工业革命首先从纺织领域开始的主要原因: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 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 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2.开始的时间及国家:18世纪60年代,英国。 3.开始的标志:“珍妮机”的发明。
4.主要标志:蒸汽机的改进及广泛应用。 5.完成的时间及标志:1840年前后;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 式。
6.重大发明及发明者和作用 (1)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2)1785年,瓦特改进了蒸汽机。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 源。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 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3)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正式试车成功,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 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7.使用的动力和主要能源:蒸汽机;煤炭。 8.影响 (1)对世界: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对英国: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3)对世界格局: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 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4)对城市化: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但也带来了交通拥挤、 环境污染等问题。 (5)对社会阶级: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的阶级。
6.重要工程及建筑 (1)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 洪灌溉工程。 (2)隋炀帝时,开凿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元朝又开凿了会通河 和通惠河。 (3)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是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是中华民族 的象征。 (4)明清时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四个部分组成。宫城又叫紫禁城, 今天称为故宫。故宫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4.四大发明 (1)发明成果: ①造纸术: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期,蔡伦改进 造纸术,造出了“蔡侯纸”, 后传播至世界各国。 ②印刷术: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北宋毕昇发明活 字印刷术;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③指南针:战国时期制成“司南”;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 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④火药: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火药;唐朝末年,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宋 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13、14 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 欧洲。
5.古代科技巨著 (1)《水经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 (2)《齐民要术》:北朝农学家贾思勰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完整的 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天工开物》:明朝末年科学家宋应星所著,书中全面总结了古代的农业 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这部 书后来被译成多种外文,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农政全书》:明代科学家徐光启所著,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 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 农业科学巨著。
专题六 科技推动世界发展
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末,世界先后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人类社会的生 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引起了社会的革命。人类从手工工场时代 走进“蒸汽时代”,每一次科技革命创新都伴随着社会飞跃发展,从蒸汽机到 电动机、内燃机,再到电子计算机,生产和生活实践一再表明科学技术是第一 生产力。伴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和政治两极格局的解体,世界经济全 球化趋势日益加强,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将更为密切,“地球村”经济逐 渐成为现实。本专题分为两部分: 1.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 2.三次科技革命。
(3)杂交水稻: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获得 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同时他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被称 为“杂交水稻之父”。 (4)青蒿素: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 青蒿素。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三次科技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