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州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前进的第一年,我区经受住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考验,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升。

我区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积极扩大对外开放,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兴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人民生活稳步提高。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2003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07.6亿元,比上年增长17.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52.3亿元,比上年增长22.2%;第三产业增加值43.8亿元,同比增长17.7%。

三次产业结构为10.7:48.6:40.7。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和农村经济总体运行良好,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化。

产业化程度有所提高,支柱产业、特色产品规模有了新发展,农产品加工有了新突破,初步形成蔬菜、林果、花卉、养殖三大主导产业。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引进了御香苑、蒙牛乳业、东升方园等国内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较好地带动了农户生产。

农产品配送、出口创汇及观光休闲农业发展迅速,农业向生态、旅游、创汇等多种功能转变。

2003年全区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1.5亿元,比上年下降1.8%。

农业占全区经济的比重进一步下降,由上年的12.4%下降到10.7%。

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5亿元,比上年增长1.4%。

其中:种植业(包括林业)产值14.4亿元,下降6.5%,养殖业产值15亿元,增长10.3%,种养结构由2002年的53:47调整为2003年49:51。

年末耕地面积为30181.8公顷,比上年末减少8414.7公顷,下降21.8%。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3569.1公顷,比上年下降8.9 %;全年粮食产量12.3万吨,上年下降8.9%;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2万公顷,比上年下降8.8%。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本年完成林业产值1.2亿元,完成植树造林面积3876公顷,全民义务植树242.1万株,林木采伐量1.5亿立方米。

我区奶牛、肉牛、和生猪等养殖业蓬勃发展。

家禽、家畜出栏继续保持增长。

牧业产值实现12.8亿元,同比增长10.3%。

渔业生产进一步加大投入,推广科学养鱼,观赏鱼养殖发展较快。

成鱼产量10991吨。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保持较快增长。

工业园区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拓展,园区规划面积达到近6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五年来共引进投资额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88家,其中引进亿元
以上的企业28家。

中科镓英、比亚迪、摩比斯、浙江精工集团等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落户通州。

光机电、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为我区经济发展积蓄了后劲,使我区的工业发展向更高、更深层次推进。

2003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下同)151.6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中市属产值27.2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全区完成工业销售收入140.7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全区完成工业利润总额7.2亿元,比上年增长24.9%。

2003年,农村个体工业个数为939个,实现工业总产值10.8亿元;产品销售收入为8.9亿元;利润总额达到7659万元。

建筑业发展迅速,工程质量进一步提高,2003年建筑业增加值完成11.1亿元,同比增长15.6%; 建筑业实现总产值59亿元,比上年增长39.3%。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56.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2%;房屋竣工面积20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8.5%。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2003年,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1亿元,同比增长66.5%。

投资重点集中于房地产开发,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55亿元,比上年增长60.7%;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1.7%,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


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3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
4.8%。

本年新增固定资产53.4亿元,比上年增长2.7%
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邮电通讯业
我区坚持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在道路交通、能源供给、环境保护、现代通信、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取得了较大进展,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完成市区供水管网并网工程,日供水能力达到10万吨。

铺设天然气管道55公里,天然气入户2.6万户。

农村低压电网改造全部完成,河东新城、南部新城两个110千伏输变电战竣工送电。

交通运输迅速发展,全区货运输车辆达11593辆,普通汽车8351辆,农用车2267辆;出租汽车公司11个,营运出租车2043辆,小公共汽车285辆。

邮电通讯快速发展,2003年邮政业务总量达到6179万元,增长14.4%;全区住宅用户电话23.8万户,电信业务收入25984.8万元,ADSL用户到达16909户。

五、国内贸易、市场物价
市场经济进一步规范,消费品市场货物充足。

2003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4亿元,同比增长15.5%。

按类别分:吃的商品16.8亿元,比上年下降5.7%;穿的商品6亿元,比上年增长8.8%;用的商品19.4亿元,比上年增长38.1%;烧的产品4.2亿元,比上年增长24.8%。

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消费品零售额
34.8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受SARS疫情影响,餐饮业为2.7亿元,比上年减少2亿元。

各类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2.7%。

全区商业、餐饮业、服务网点数2.2万个,比上年增加4805个,增长28.7%;全区商业、餐饮业、服务网点人数4.9万人,其中商业4.2万人,占总数的85.7%。

六、招商引资、外经、外贸
2003年外向型经济持续发展。

通过优化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建立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招商引资硕果累累,2003年我区招商局引进实体投资项目50个,累计投资总额21.7亿元。

全年引进税收7419万元,其中国税675万元,地税5603万元,企业所得税1141
万元。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8514.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5%;出口创汇141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5.9%;全年新批外资项目57个,比去年增加17个,增长42.5%;合同利用外资金额1084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5.9%,
七、财政金融
2003年,全区积极培植财源,加强财税征管,深化财政改革、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财源发展后劲增强,确保了重点支出和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全区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23.8亿元,比上年增长25.5%,
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94.5%。

地方财政收入8.4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地方财政支出19.2亿元,比上年增长31.7%。

金融业运行平稳,存款保持上升,贷款总量大幅增长。

银行支付能力进一步增强,2003年全区年末银行存款余额240.5亿元,贷款余额为131.9亿元,分别增长21.8%和32.3%;年末居民储蓄余额138.1亿元,比上年增加19.5亿元,增长16.4%。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3年,我区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科技工作取得新的发展。

全区共实施市级星火计划项目9项,实现产值4.9亿元。

实施科技项目28项,其中:市级12项、区级16项。

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78人,举办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125期,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5万人次。

财政用于科学研究的支出616万元,占总支出的0.3%。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加大教育事业投入,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质量明显提高,财政用于教育事业支出2.75亿元,占总的财政支出的14.3%。

全区拥有普通中学48所,在校学生4.9万人,有专任教师3192人;全区共有小学126所,在校生3.4万人,有专任教师3210人;全区共有幼儿园86所,幼儿在园数8483人;中等专业学校6所,在校生3475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全区有文化馆1个,乡文化站1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20.2万册,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电视人口混和覆盖率100%。

有线电视入户12.4万户,比上年增加3.4万户,增长37.8%。

卫生事业保持发展,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

年末有卫生机构154个,其中医院43个,诊所38个,区卫生所73个,卫生技术人员3034人,比上年增加97人;医生1780人,比上年增加304人,每千人拥有床位3.26张。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2003年,体育设施、场地建设、各部门都有发展。

全民体育竞技活动全面展开,全年举办区级体育比赛14次,参加比赛人3321人;参加市级各类竞赛获得奖牌36枚,其中:金牌12枚;二级运动员发展到21人,全民健身体育活动蓬勃发展。

十、环境保护、绿化
2003年,继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加强对城市污染治理的督促检查力度,环境管理、环保执法、环境监测等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工业污染达标排放工程取得重大突破。

完成“三河三路”绿色通道等一批绿化工程,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87%,较去年增加0.35个百分点。

新建的运河文化广场、奥体公园、运河生态公园等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本年新铺草坪92.3万平方米。

全区共清运垃圾、粪便30.3万吨,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年污水排放量3175.5万吨,比去年增加631.5万吨,增长24.8%;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以上的天数达到60%。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3年,我区年末总人口6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2万人,占总人口的60.9%,非农人口23.9万人,占总人口的39.1%;新出生人口2320人,人口出生率为3.81‰,全年死亡人口4404人,死亡率为7.2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2‰。

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

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45元,比去年增加610元,增长10.5%,其中:工资性收入3630.5元,同比增长4.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881元,同比增长8%;农民人均住房面积由去年29.9平方米上升到30.6平方米,同比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68.6元,比上年增加1887.6元,增长18.7%;人均消费支出8801.4元,增加1110.4元,增长14.4%;消费结构显著变化,食品消费进一步减少,居住、娱乐、旅游、穿着消费增加。

人均住房面积由16.3平方米上升到17平方米。

附 2003年社会经济发展统计表: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城镇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每百户)
农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每百户)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