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4课 语言万花筒 第1节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讲义 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第四课词语万花筒1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语言文字应用

3.驴拉磨子——上了圈套,“圈套”的本义是套在驴身上的套 子,比喻引申义是使人上当受骗的计策。“圈套”的本义和比 喻义语义双关。 4.老牛打滚——大翻身,“翻身”既指身体转动,又比喻落后 面貌或不利处境有了彻底的改变,也是本义与比喻义语义双关。 创造歇后语略。
12/11/2021
12/11/2021
2.多义词有哪些不同的义项? [明确]
12/11/2021
3.词的意义会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类对外界及对自身认识的发 展变化而不断演变,那么词义的演变都包括哪些现象呢? [明确]
12/11/2021
4.词由单义发展为多义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在词语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更多的词从最初的一个意义 引申出其他的意义,甚至从引申的意义再引申出新的意义,词 的义项不断增多,逐渐就发展成了多义词。 (1)客观事物之间往往有各种各样的联系,人们在使用词语时就 有可能根据种种联系用指称甲类对象的词去指称乙类对象,从 而产生出与原来的词语意义有联系的新的意义。 (2)语言中的词语形式总是有限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 识的深化,语言要表达的意义又总是不断增加,用数量有限的 词语形式去表达数量庞大且不断增加的意义,就必然会出现一 个词语形式承载多个意义的现象。
12/11/2021
一、
本义(基本义和本义一致):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
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
借代引申义:①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②方面。
③量词。A.用于动物(多指家畜)。B.用于蒜。 头比喻引申义:①物体的顶端或末梢。②事情的起点
或终点。③物品的残余部分。④头目。⑤第一。
⑥领头的;次序居先的。⑦用在量词或数量词前面,
12/11/2021
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
高中语文 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 第一节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解析:作答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问题,保持语 言连贯,需要兼顾话题、句序,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
答案:①这三种作用都受温度的影响 ②温度过高或过低 ③植物各部位的温度是不同的
14.(2019·天津南开区高三一模)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 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如何实现教育均衡,本质上是一个财政问题,关键还是要钱。 只要政府加大投入,就能让农村学生“回流”,即便在最贫困的 中西部地区,如果学校的软硬件条件能大为改善,就能尽量缩小 城乡教育的差距,肯定能让农村学生学有所得,孩子们在这样的 学校上学就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解析:B 这个句子的语病有两处,一是“通过……作为参 照”句式杂糅,二是“获得”和“方向”搭配不当。分析四个选 项可以发现,A、D 两项没有解决句式问题,排除;“方向”应 与“辨别”搭配,排除 C 项。
1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迁徙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B.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 C.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D.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
解析:C 解答此题,应注意上下文联系,根据前文“沿着 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可知,下个句子的主语应当与“迁 徙”有关,排除 B、D 两项,再分析后文,填写的语句不应当是 被动句,排除 A。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随着全社会对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深入解读,“幸福 感”“幸福指数”毋.庸.置.疑.地成为民生改善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 重要话题,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 B.《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首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美食类 纪录片,片中由近距离拍摄呈现出的各类食材的纹理构造,带给 观众焕.然.一.新.的审美感受。
人教版高中语文 选修 语言文字应用 第4课 词语万花筒 01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

3、判断下面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 A.①老孙头慷慨地说:‚我那玻璃眼也乐意换给他,…” ②刘胡兰这位十七岁的女英雄慷慨就义了 (不吝啬;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B.① 你别打扰他,他正在算账呢 ②好了,这回算你赢,下回我再跟你算账。 (计算账目;吃亏或失败后与人较量) C.①‚夜雨剪春韭‛是老杜的诗句吧,清新极了。 ②这期《人民画报》的封面清新而又活泼。 (新颖而不俗气) D.①他使用的书桌已成了老古董。 ②这个简直是个老古董! (陈旧的东西;思想陈腐或生活习惯陈旧的人)
课堂小结:
本义本义 牵着引义 记住本义 “一本万利”
我们要重视本义的分析,掌握词 语本义方可举一反三。
多义词的妙用
多义词用于广告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南极人,不怕冷。” 买保险,就是买“平安”
在汉语的歇后语中,人们经常利用多义词造 成语义双关。
狗咬乌龟——找不到头 狗咬粽子——难解 驴拉磨子——上了圈套 老牛打滚——大翻身
多义词的误用
巴豆不可轻用
一个江湖郎中给病人吃了一斤巴豆,第二天病人 便死了。病人家属拖郎中去打官司。县官问:“你 用药时看过医书吗?‛郎中答:“正因为看了医书, 才用了巴豆。‛又问:“医书上怎么写的?” 答:“写明‘巴豆不可轻用’。‛县官再问:“叫 你不要轻用,你为何用了一斤?”答:“不可轻用, 就是说要重用,因此用了一斤。‛县官一听大 怒:“巴豆是一种很厉害的泻药,‘不可轻用’也 即不要轻易乱用。你将‘轻’字的意思搞错了! 竟害死了人!‛
任何一个词最初都是_____ 单义 的,但在词语的发展演 变中,一方面人们根据种种联系用指称甲类对象的词 去指称乙类对象,一方面要用数量有限的词语形式去 单义词 就逐渐 表达数量庞大且不断增加的意义,很多_______ 多义词 。 发展成了_______
高中语文第四课语言万花筒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答案:(1)扩大 (2)扩大 (3)缩小 (4)缩小 (5)转移 (6)转移
6.有一些词的本义现在很少使用了,甚至完全消失了。 比如“封”常用的意义是“封闭”, 可本义却是“加土培 育树木”。类似的词语还有很多,请你说说下面词语的本 义是什么。 强________汤________权________ 理________救________编________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 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 . A.此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 . B.手裁举,则 又超忽而跃 . C.及诸河,则 在舟中矣 . D.居则 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 答案:D
10.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把信送 到办公室 . (2)老师送 我两本书 ( . (3)把客人送 到大门外 ( . ( ) ) )
C.为了搞好总复习,许多同学废寝忘食,毫不松懈 。 .. D.刚才出力摇船犹如赛龙船似的那股劲儿,现在在每个 人的身体里松懈 下来了。 .. 答案:B
3.从基本义、借代引申义、比喻引申义考虑,下列加点 词不同于其他各句的一项是( A.灯光太暗,眼睛容易近视 .. B.敌人在桥头修了十个堡垒 .. C.盐的结晶 是白色的 .. D.对同志不要乱戴帽子 .. 答案:D )
4.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 ——选自《五柳先生传》 【译文】 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好 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 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便欣然忘食。
5.常有小不快事,是好消息。若事事称心,即有大不称 心者在其后,知此理可免怨尤。 ——选自《省心录》 【译文】 人生在世,常常遇到不如意的小事,这是好兆头,可以避 免重大的祸事发生。假如每件事都称心如意,那么必然会 在以后遇到重大的挫折。明白这个道理,就会心平气和, 不再怨天尤人。
高中语文 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 第一节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词语的丰富多彩使文学永远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词语永远与人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本课让我们透过词语万花筒,辨识词语的“七十二变”,结识词语的兄弟姐妹,翻阅每年一部的“新词典”,采撷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
学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词语的有关知识,澄清理论上的认识。
2.根据“词不离句”的原则,把词放在句子里面,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理解词语,辨别词语的哪个义项适合句子要表达的意思。
3.广泛阅读,培养语感。
语感主要从阅读中来,因此应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培养语感,从而借助语感去推断词语的含义。
4.勤查字典、词典,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常用词语的常用义项。
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主题展示引子感悟呆子“破”书―→多义词⎩⎪⎨⎪⎧ 一个词有许多意义理解多义词忌“望文生义”活动探究“意思”真有意思⎩⎪⎨⎪⎧ “意思”具有多个意义“意思”词义的演变要点归纳1.词义和义项词义就是指词所表示的意义。
义项就是词义的单位。
单义词的义项只有一个;多义词的义项有若干个。
多义词具有多个义项,但是这些义项的地位并不完全等同,而是有先有后,有主有次。
因此有的义项叫“本义”,有的叫“基本义”,有的则是“引申义”。
2.多义词的不同义项词的意义会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类对外界及对自身认识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变。
词义的演变包括“词义深化”“词义扩大”“词义缩小”和“词义转移”等现象。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词并不一定只有一个意义,这些不同意义就叫作词的义项。
B.词典中同一个词下面列出的一个个的意义也就是这个词的义项。
C.义项包括词的理性意义,但不包括词的色彩意义。
D .即使一个词有多个义项,在一个特定场合也只能表示其中的一个意义。
解析:选C C 项,义项既包括词的理性意义,也包括词的色彩意义。
比如“帽子”有“①戴在头上保暖、防雨、遮日光等或做装饰的用品,②比喻罪名或坏名义”两个义项,后一个义项就有贬义色彩。
(完整版)高中语文第4课词语万花筒第1节看我“七十二变”_多义词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看我“七十二变” - 多义词1.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 ~ (2) 题。
近代名士章式之给学生作文写的批语相当风趣。
有个学生在作文中一连用了十几个“而”字,都不适合,章式之看了,哭笑不得。
于是在该生作文本上写了一段批语:“当而而不而,不而而而而,此刻尔后,宜而而而也!”(1)谈谈这段批语的粗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谈谈批语中“而”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应当用“而”的地方你却不用“而”,不该当用“而”的地方你却偏要用“而”啊,从今此后,应当用“而”处你才该用“而”啊!(2) 第 2 和第 5 个“而”是连词,表示转折;第7 个“而”是语气词,表示叹息;第8 和第9 个“而”是介词,“自、往”的意思;第11 个“而”是连词,表示承接的意思;其余的“而”都是指“而”这个字而言。
2.解说以下“辣”的含义。
(1)辣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辣妹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他的手段真够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用的是本意,即“刺激性滋味的”。
高中语文第4课语言万花筒第1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讲义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从前,有一个姑娘因为缺了一块嘴唇,一直嫁不出去。
有一个小伙子因为没有鼻子也娶不到媳妇。
他们虽然相貌都有缺陷,但是找对象时都有一个共同的条件:不要残疾的。
有一个爱管闲事的巧嘴媒婆想把他俩撮合到一块儿。
巧嘴媒婆先来到小伙子家,对他说:“这个姑娘没有别的毛病,就是嘴不好。
”小伙子一听,马上说:“嘴不好不算毛病,慢慢她就会改嘛!”巧嘴媒婆又来到姑娘家,对那个姑娘说:“这小伙子什么都好,就是眼下没有什么。
”姑娘听了笑了笑说:“眼下没什么怕啥,我陪嫁多点就是了。
”巧嘴媒婆见双方都表示同意,于是,要他们把自己的话写下,省得日后有个三长两短,她口说无凭。
他们没有见面,就这样定下了大婚。
到了结婚那天,真相大白了。
双方都说媒婆骗人。
巧嘴媒婆是如何把他们撮合到一块的?为什么双方都说媒婆骗人?[知识·梳理]课程内容知识精要一、词义和义项1.词是语言中能独立使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2.词义的单位称为义项,词义是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3.多义词出现的原因有:一是客观事物之间有丰富的联系,出现以“甲”代“乙”的语言现象;二是汉语词语形式是有限的,不能表达所有的事物,于是有了重叠现象。
二、多义词的不同义项1.词的本义:指文献记载的词的最初的意义。
现代汉语中有些词语的本义已消亡。
2.词的基本义:指词在现代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意义。
3.词的借代引申义: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关性,可以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
4.词的比喻引申义: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似性,可以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
比喻义和比喻(修辞)的区别:比喻义已成为词的义项,比喻是临时的修辞手段。
5.把握词义应从词语的本义入手,因为词语的各个义项之间都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词语的各个义项都是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地引申出来的。
下面以“意思”为例图示说明词语各义项间的联系:三、词义的演变1.词义的深化:指词的运用对象不变,但意义更深刻或准确。
高中语文 第4课 词语万花筒 第1节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又如明知一个人做了蠢事,却对他说“你真聪明”,在特殊的 语言环境中“聪明”获得了“愚蠢”的含义,但这种意义只是 一种在特殊条件下产生的临时意义,一旦脱离了特殊语言环 境,这种含义也就不复存在了,因而这种临时意义也不能算作 词的固定意义。
2.单义词和多义词 一个词如果只有一个义项,就是单义词;如果包含多个互 相联系的义项,就是多义词。可以设想所有的词在刚产生的时 候都一定是单义的,即一个词只对应一个意义。
复习课件
高中语文 第4课 词语万花筒 第1节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课件 新人 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什么 是词语的意义,什么是单义词和多义词,理解词的本义、基 本义、引申义等各种意义,以及词义演变的几种方式。通过 内 学习,让学生能够利用工具书判断一个词语多个义项之间的 容 联系,并且能够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有多种意义的词语。 概 《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什么是同义 括 词,同义词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同义词之间的异同。通过学 习,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深刻地理解同义词产生的 原因和途径,了解同义词的内部类型,了解同义词在语言表 达中的作用,并能够辨析同义词和恰当地使用同义词。
4.比喻义与比喻 比喻是一种修辞方式,即用某些有类似特点的事物来 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如:月亮像银盘一样挂在天空。 比喻义是用一个词的本义比喻另一事物,由两者之间 的相似点相沟通而产生的新义。如:用“手足”比喻“兄弟” ,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 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词的比喻义虽然最 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 定意义,为群众所接受。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 时打比方;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一个本体可以有多 个喻体。
2020高中语文第四课词语万花筒1看我“七十二变”__多义词ppt课件新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一个词语不管它有多少意义,它们之间并不是毫无联 系的。词语的各个义项都是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地引申 出来的,因此要把握词义应从词语的本义入手。
2.什么是词义?什么是义项? 什么叫多义词? 请举例说 明。 【明确】(1)词所表示的意义叫词义。
(2)词义的单位叫义项。
(3)具有若干个义项的词叫多义词。例如:“头”有 多个词义,①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 等器官的部分;②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③量词,用 于动物(多指家畜),用于蒜;④物体的顶端或末梢; ⑤事情的起点或终点等。“头”就是多义词,其中每一 个词义都是它的义项。
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
【精要研读】 1.在“课堂活动”中,“‘意思’真有意思!”“词义 家族的三亲六故”说明了什么问题?介绍了词义的哪些 知识?
【明确】这部分介绍了词义之间的联系。词的“本义” 是词最初的意义,词的“基本义”指的是这个词最常用、 最主要的意义,本义不一定就是这个词现在最常用、最 主要的意义。如“兵”的本义是“武器”,基本义则是 “战士”。多义词的其他义项, 【明确】
4.词的意义会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类对外界及对自身 认识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变,那么词义的演变都包括哪 些现象呢? 【明确】
【备选要点】 词由单义发展为多义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在词语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词的义项不断增多, 逐渐就发展成了多义词。
(1)客观事物之间往往有各种各样的联系,人们在 使用词语时就有可能根据种种联系用指称甲类对象的 词去指称乙类对象,从而产生出与原来的词语意义有联 系的新的意义。
精选高中语文第四课语言万花筒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_多义词练习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四课词语万花筒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站稳脚跟,挺直胸膛,面朝前方,调整好焦距,再放出明亮的眼光,看到红的,就说红;看到黑,就说黑;俊美的,热情赞扬;丑陋的,嗤之以鼻;是英雄,献上鲜花;是小人,拒绝合流。
我们平视世界、平视现实、平视自己。
面对权贵、富翁、被炒红了的名人,假如我们就踮起脚尖,仰起脸,眼睛眯成细细的缝,哈哈地讪笑着,等待垂青,等待恩赐,等待布施,等待别人为自己做主,那是仰视。
仰视是一种哈哈镜式的畸形,是自我形象的贬损,是灵魂的削价。
)(选自语文网时常为情所系,为情所牵,到底情为何物?情是属于青春的,李白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毛泽东说“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情是属于爱情的,刘兰芝说“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柳永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秦观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情是属,杜甫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课内挖掘】课内素材奇形怪状各有姿态的石头才能制成样式独特的盆景,就像两个截然不同的人之间棱角相撞时燃出的火花,绚烂夺目;光洁圆润大小均匀的石头给人一种和谐的美,就像两个有相同远志的人演绎出的流畅和谐乐章,声声入扣,同与不同亦能创造出别样的和谐。
就像重叠峰峦的错落有致,才能形成一幅泼墨山水般的怡人景致,一个个鲜活的方块精灵因其变幻万千,才形成所不能有的独特与无法复制之美,就像卡农的同环重复带来的美妙享受,同往往能以一种和谐回环之美带来不同无法匹敌的韵律感。
所以说,同抑或不同,都能拥有独特美景。
[应用提示] 以上材料可用于“变幻之美”、“汉字灵性”、“语言鲜活”等话题中。
精彩运用生活老人悄悄告诉我:“性格开朗”并非“豁达”之全部内涵,要做到“豁达”两字,够你说、够你学,也够你做一辈子。
豁达是一种大度、宽容。
有人当众污辱了你,你不会记恨他一辈子;身边的人做错了事,你不会喋喋不休地算他的账;你的部下“捅”了你的“壁脚”,你不会给他“穿小鞋”。
2021年高中语文第四课词语万花筒4.1看我“七十二变”_多义词课件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一二三
5.从语气的角度辨析 主要是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如“难道〞和“莫非〞。前者 多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 语气,但不及前者强烈。例如: 河水不会倒流,难.道.时间就能倒流? 老王早就该来了,可是还没来,莫.非.又是汽车晚点了?
一二三
三、正确辨析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一)辨析 熟语在构造上是短语,但只能当一个词来使用。因此,正确使用 熟语和使用实词原那么上没有什么区别,实词的相关辨析方法完全 可以用于熟语的辨析。一般说来,熟语的误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色彩不明 熟语从感情色彩上又可分为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在使用过 程中,必须辨明色彩,否那么就会误用。例如:
一二三
2.断“词〞取义 熟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如果在使用时只断取熟语中个别词素的 意义,而抛开熟语其他词素的意义,就会导致熟语意义与句子语意 相悖。例如:
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 来的快捷与方便。
“津津乐道〞意思是很感兴趣地谈论。用在这里与后思,而抛开了“乐道 〞之意,与语境不符。
一二三
4.从表达关系的角度辨析 如“进而〞“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 或因果关系。例如:
先提出计划,进.而.落实实施措施。 由于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从.而.为城乡物资交流提供了更为有 利的条件。
再如“只要〞与“只有〞,前者强调的是必要条件,后者所强调的 是充分条件。例如:
只.要.天气允许,运动会就按计划召开。 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提高成绩。
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 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信手拈来〞指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 费思索,就能写出来。这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而该句由于对它的 语法功能把握不准,误把它当作动词性成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从前,有一个姑娘因为缺了一块嘴唇,一直嫁不出去。
有一个小伙子因为没有鼻子也娶不到媳妇。
他们虽然相貌都有缺陷,但是找对象时都有一个共同的条件:不要残疾的。
有一个爱管闲事的巧嘴媒婆想把他俩撮合到一块儿。
巧嘴媒婆先来到小伙子家,对他说:“这个姑娘没有别的毛病,就是嘴不好。
”小伙子一听,马上说:“嘴不好不算毛病,慢慢她就会改嘛!”巧嘴媒婆又来到姑娘家,对那个姑娘说:“这小伙子什么都好,就是眼下没有什么。
”姑娘听了笑了笑说:“眼下没什么怕啥,我陪嫁多点就是了。
”巧嘴媒婆见双方都表示同意,于是,要他们把自己的话写下,省得日后有个三长两短,她口说无凭。
他们没有见面,就这样定下了大婚。
到了结婚那天,真相大白了。
双方都说媒婆骗人。
巧嘴媒婆是如何把他们撮合到一块的?为什么双方都说媒婆骗人?[知识·梳理]课程内容知识精要一、词义和义项1.词是语言中能独立使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2.词义的单位称为义项,词义是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3.多义词出现的原因有:一是客观事物之间有丰富的联系,出现以“甲”代“乙”的语言现象;二是汉语词语形式是有限的,不能表达所有的事物,于是有了重叠现象。
二、多义词的不同义项1.词的本义:指文献记载的词的最初的意义。
现代汉语中有些词语的本义已消亡。
2.词的基本义:指词在现代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意义。
3.词的借代引申义: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关性,可以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
4.词的比喻引申义: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似性,可以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
比喻义和比喻(修辞)的区别:比喻义已成为词的义项,比喻是临时的修辞手段。
5.把握词义应从词语的本义入手,因为词语的各个义项之间都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词语的各个义项都是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地引申出来的。
下面以“意思”为例图示说明词语各义项间的联系:三、词义的演变1.词义的深化:指词的运用对象不变,但意义更深刻或准确。
2.词义的扩大:指词的今义所表示的范围大于古义,而古义包括在今义中。
3.词义的缩小:指词的今义所表示的范围小于古义。
4.词义的转移:词所表示的概念的转移和感情色彩的转移。
[考点·聚焦]本节内容对应考点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词语)的含义。
本节着重学习多义词不同义项的判断,对多义词的本义、基本义、借代引申义、比喻引申义的准确把握有助于对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理解。
所谓的“重要概念(词语)”一般指的是有多个意义的词语。
理解这些概念(词语)的含义,首先要注意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确切义,注意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以及词语的修辞义、引申义等。
[典例·探究]中国美术馆和台湾长流美术馆共同举办的“江山万里——张大千艺术展”今日与观众见面。
走进中国美术馆五层展厅,迎面的青绿山水画《谷口人家..》前站满了凝神观看的人。
这青绿泼彩渲染的画面,墨色浑厚华滋,层次分明;章法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勾皴笔法遒劲雄健,开阖有度,令人叹为观止。
在展厅右侧,一幅《江山万里图》静静地面对着来来往往的人流。
“________”,开阔的画面及其意境,向人们展示着笔墨点染间的艺术功力,也仿佛在诉说着画家眷恋故土的情怀。
下列选项中的“人家”与语段中加点词“人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B.小女子已许配了人家C.你走了,教人家怎么办呢D.诗书门第,勤俭人家【解析】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的多义词的辨析能力。
“谷口人家”,指的是居住在谷口的住户,是名词。
A项,“人家在何许”指的是人家所在的地方在哪,“人家”可以理解为住户,与题干中的“人家”意思一致。
B项,指的是女子未来的丈夫家。
C项,“你”和“人家”相对应,是代词,指的是“我”(有亲热和俏皮的意味)。
D项,“门第”与“人家”相对,而且“人家”的特点是“勤俭”,可知“人家”指的是家庭。
【答案】A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粮食学群人和人见面,会问上一句:吃饭了吗?后来人们认为这样的问法很土,多半不这样问了。
可是在乡下,那些种粮食的人,依旧这样问着。
种粮食的人知道,他们问的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一桩事,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
阳光在泥地上扎根生长,那便是生命。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植物动物,用不同的方式获取阳光,最后又把它们身上的阳光传递给我们。
它们就是我们的粮食。
人类的一切,无不根植于粮食之中。
无处不在的粮食,恰恰又是最容易被忽略被蔑视被糟蹋甚至被篡改..的东西。
农业时代,就是将一些植物和动物从生长直至走向餐桌的过程完整地置于人的面前,让人参与其中。
一粒稻谷,从发芽到分蘖抽穗,到最后长成谷粒,那是天和地还有人一同来到一株稻秧上的结果。
为了这,你需要一块合适的土地,需要将人与畜的劳作连同肥料一起加入泥土,还需要一份阳光一份雨水。
稻子长成了,鸟会飞过来啄走一些,还有一些,会从人的收获中悄悄溜走,逃进泥土的怀抱。
这样一粒经历了艰辛曲折甚至是传奇一生的稻子,当它来到餐桌上时,人怎么会随随便便对待呢?农夫和他们的妻儿都相信,糟蹋粮食会遭电打雷劈。
养一头猪是一个家庭屋顶下的大事件。
一个“家”字早就说出了一头猪在家庭中的地位。
一家人就像对待命根子一样对待它,喂它养它,为它搔痒,为它梳理毛发,清除上头的虱子。
当年,我的爷爷奶奶就这样在家里养猪。
猪养大养肥了,整个村子都知道。
一头猪大了,就得送往肉食站,就像男儿大了就得出门,女儿大了就得出嫁一样。
送猪的头天晚上,奶奶特意往猪潲里多放了些红薯皮和糠,爷爷奶奶一齐过去,看着它吃。
看它吃得那样开心,两位老人都有些于心不忍:它不知道这是它的最后晚餐。
送猪用的独轮车已经备好,奶奶特意在上头垫了一只麻袋,这是她能够为她的猪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
独轮车转动起来,一路上的坎坷,全都通过那只上了辐条的木轮来到猪身上,在它腹部和臀部的肥膘上颤动、晃荡。
猪跟着颠簸一路哼哼唧唧,起伏大叫得也响,叫得响肥膘也荡得汹涌一些。
那不是一般的肥膘,那是春荒时的粮食,一家人的命根。
路的一端传来奶奶的呼唤:“猪娃子耶,回来哟!”像是招魂,又像在呼喊着粮食。
大机器时代,人与食物,生命与他的源头被切断。
来到人们面前的,只剩大米、面粉和肉食。
甚至连这些都不是,只是米饭、面包和精美的菜肴,或者干脆就是一包包袋装的食品。
一头接一头的猪或牛,被倒挂在流水线上,就那么嗞的一下,顷刻被一分为二,分别流向两边的生产线,被切割被包装,成为食品流向市场。
轰鸣的机器对食物对生命不再怀有敬意,只有喧腾与暴力,再加上冷血与不可一世的狂妄。
机器颠覆了粮食,也在颠覆吃粮的人和吃本身。
吃饭成了工作,成了闲暇,成了友谊,成了角力场,成了我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
化肥和激素应运而生,改写了季节,改写了雨水,改写了大地和太阳的行期,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通往食物的路变得简单快捷,变得容易。
农药又恰好可以代表人类的贪婪与凶恶在这个世界上出席,删改本属于上天的事情。
人对于食物不再怀有敬意,有的只是贪婪的占有,只是吞噬撕咬带来的快感。
饥饿已经远去,食物因多而贱,没有了饥饿,我们拿什么去尊敬食物呢?对食物的敬意没有了,我们拿什么去尊敬自己呢?小的时候,看到我的老祖父拾掇撒落的饭粒放进嘴里,一粒,两粒,缓缓地咀嚼,仿佛在从事一项极其庄严、极其神圣的事业。
是啊,这是我们一生都要从事的事业。
我们一生中的哪一天停了下来,生命也会随之停顿。
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一家人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餐的情景:整个屋子只为这样一件事情而存在,油灯因为它而照耀,地球为了它从白天转到了夜晚!那时候,我们吃得最多的是红薯;那时候,我们讨厌红薯,但恰恰是这些红薯,还有少量稻米把我们喂养成人。
红薯、麦子和稻米,正是它们决定了我后来的人生。
后来我看事物想问题,都带上它们的痕迹。
从一粒稻米身上,我听到一条江的流声,听到雪山在冬眠,又听到阳光在催它上路,听到云在飘,风在吹,雨水和泥土在窃窃私语。
由此我知道,世间万事,人心的重量,全都可以用一颗麦子或是一粒稻米来称量。
我知道,粮食不但进入血肉,也成了我们的灵魂。
(选自《散文》,2013年第10期。
有删节)综观全文,简析文中加点词“篡改”的内涵。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中重要词语的丰富含意的能力。
题干中“综观全文”的提示至关重要,从整个句子看,粮食被“篡改”,是在综述粮食在当下的际遇,从后文中寻找呼应的段落,可将答题区间定在第9段和第10段,整合提炼这两段内容,即可得出完整的答案。
【答案】①机器切断了人与粮食之间的联系,对粮食的处理简单粗暴、毫无情感,颠覆了粮食、吃粮的人与吃本身。
②化肥、激素和农药的出现,改写了季节、雨水,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食物因多而贱,人们对食物不再怀有敬意。
[方法·指导]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一般地说,高考试题测试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意义,而是在文章中的具体的义项,即语境义。
现代文阅读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词语的含义:①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②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③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④具有指代作用的词语;⑤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
现代文阅读中的多义词的含义,是指特定的语境中的词语的含义,因而要分析其在文中的含义,必须把握它所处的具体语境,然后再推断、确定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其具体方法如下:①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词语的隐含意义。
阅读时,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意义,结合作者的感情脉络,说明逻辑等具体的语言环境,深刻体味、理解作者的用意。
②理解临时意义,辨别不同义项。
每个词语都有其基本义,但有时却冠以临时意义。
要注意词语本身具有的含义,还要能准确理解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比喻义(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是解题的关键)、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要弄明白象征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
③准确把握指代性词语的含义。
对于具有“指代”特点的词语的理解,应该先找出该词语所在的具体的语句或者段落,一般应运用结构分析的方法,理清指代对象的位置和范围,根据语境确定指代对象和内容,然后可以将答案代入原文,看是否恰当。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辞”字的含义。
(1)名词①《狱中杂记》:“狱辞无谋故者。
”( )②《左传》:“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③《信陵君窃符救赵》:“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 )④《季氏将伐颛臾》:“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 ( )⑤《赤壁之战》:“近者奉辞伐罪,旗麾南指,刘琮束手。
”( )(2)动词①《赤壁之战》:“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
”()②《鸿门宴》:“今者出,未辞也。
”()③《信陵君窃符救赵》:“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④《鸿门宴》:“大礼不辞小让。
”()【答案】(1)①诉讼的供词②口辞③言辞,文辞④托词,借口⑤命令(2)①说话②告别,辞别③推辞,辞去④计较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道”字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