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岳麓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大朗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2012·江苏单科·17)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

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2.(2012·福建文综卷·22)下表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1925—1927年1928—1932年1933—1937年
年均粮食产量(万吨)7527 7360 7290 A.地广人稀 B.自然灾害频发
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3.(2012·广东文综卷·22)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据此可知该学者()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4.(2012·广东文综卷·21)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
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
5.(2012·江苏单科·18)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

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

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①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②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
③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④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6.(2012·天津文综·11)右图中,一个科威特人脚穿网球鞋,背驮电视机,穿过满是欧美
消费品的街道。

图片反映了()
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②全球性的文化渗透
③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④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有力的推动者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7.(2012·广东文综卷·23)1962年法国某报纸说,戴高乐总统应该时刻准备亮出持有的大量美元这张外交王牌,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

美国政府对此颇为重视,认为“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

这反映了()
①世界的多极化趋势②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③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④法国抵制马歇尔计划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8.(山东平邑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温总理2008年1月三次南下指挥抗雪灾工作时说,“民安了国才能安,国安了领导人心才能安”;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后,温总理多次强调将救人放在抗震救灾工作的第一位,以上体现了我国民本思想。

在我国古代先哲中,第一次将民的地位、作用提到高于君主的程度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庄
子 D、韩非子
9.(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2010届期初联考)学完“百家争鸣”历史后,某班几名同学将本班
科任老师“对号入座”,你认为其中不恰当的是()
甲: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的风范
乙:英语老师着装时髦,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
丙: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真传
丁: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期初他就制定了班规,并严格执行
A.甲 B.乙 C.丙
D.丁
10.战国时期,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主义思想。

中国古代的下列事件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①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②贞观之治③王景治理黄河④陈胜吴广起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
11.2009年7月22 ,两千多年来时间最长的日全食横扫我国苏州等地的长江流域。

历史
上,
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联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大一统C.天人感应 D.无为而治
12.《史记》云:“诸吕作乱,日蚀、昼晦。

吴楚七国叛逆,彗星现,天狗过梁野。

”上述记载
①反映了董仲舒的思想观念②给后人留下了研究天文学的宝贵资料③体现了
迷信对封建史学的影响④记载荒诞不经,缺乏科学精神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3.(浙江2010届第一次五校联考)《潜伏》使“潜伏”一度成为流行词,而真正说出潜伏
真谛
的经典台词是(李克农)科网:“在特殊的环境下面,什么都可以灵活应变,但是信仰绝不能变。

”历史上的南宋文天祥也如此,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
学 D.陆王心学
14.(2012·盐城摸底)中国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意大利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艺术内容上有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的原因是( )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思潮的重大变化
C.社会上层的倡导 D.传统文化的影响
15.(2012·开原月考) “人有男女之分,而见识高低没有男女之别”反映了李贽怎样的思想
A.破除对孔子的迷信 B.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C.抨击封建政治制度 D.肯定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
16. 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梁启超说:“他的政治理想,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虽
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

”他评价的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C.李贽的《焚书》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17.大约成书于公元前四世纪的《鬼谷子》有这样的记载:“故郑人之取玉也,必载司南,为
其不惑也”。

这一记载表明,司南在当时被用于
A.寻找矿石 B.检测矿石 C.观察风水 D.水上航行18.(2012·烟台调研)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道:“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

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

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

”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
A.研究人类唯有研究人本身
B.个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界是分不开的
C.中国古代较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D.人与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对人本身的研究,就是对自然界的研究19.(2012·天津河东区调研)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肆勾栏中的市民文化。

下列各项属于“市民文化”内容范畴的有( )
①词②程朱理学③元曲④小说⑤风俗画
A. ①③⑤B.②③④ C. ③④⑤D.①③④⑤
20.(2012·广东文综)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21.(2012·南通月考)[美]斯通普夫·菲泽在一书中指出:“他把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审视他自己的生活和其他雅典人的生活和思想上……他不留情面地在人们无序的行为这下追寻稳定恒常的道德秩序。

”据此推断“他”应是( )
A.普罗塔哥拉 B.泰勒斯 C.苏格拉底 D.伯里克利22.(2012·太原调研)“……所以,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

”这种观点( )
A.揭示了知识对人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B.把人的认识从神灵转移到自然界
C.认为人应当通过具体的感知获得知识
D.有力地批判了封建神学的世界观
23.下列作品赞美现世生活和爱情,描写商人、手工业者的智慧和勇敢,反映新兴市民阶层对禁欲主义的反抗的是
A.《十日谈》 B.《关于赎罪券的功效》
C.《社会契约论》 D.《论法的精神》
24..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
①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②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③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
④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
上述观点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③④
25.(2012·福建文综卷·19)15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
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


这反映了在该地()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 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50分)
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列出中国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主要代表。

(3分)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社会原因有哪些?(3分)
(2)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3分)
材料二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


——伏尔泰(《礼俗论》
(3)根据材料,指出伏尔泰所叹言的欧洲商人发现的“东方”是指什么事件?哲学家发现“新的精神”世界又指的是什么?(2分)
材料三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

……到 17、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

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

到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4)材料三中18世纪西方出现“三大革命”,分别指的是当时欧洲政治、思想、经济领域的什么重大事件?(3分)
材料四(西方民主思潮)诞生之后,……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深刻地冲击。

对中国冲击的结果是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知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5)法国启蒙思想曾对近代前期中国的哪几次救亡图存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材料四中“将这棵大树砍断”的含义是什么?(4分)
27、.(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巨变和经济大发展,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和私学文化”;秦汉以后,
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生产发展,各民族融合的加强以及对外交往的扩大,使文化也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材料二……真要学美国人的做法,那就学学人家开放的心胸,不要守着自己家里的几个古董,把喜欢外来文化的人都斥为崇洋媚外、食洋不化。

在美国,如果一个学者着迷于中国文化,并大肆鼓吹中国文化高于美国文化,他往往受到非常大的尊重。

这不是因为别人同意他的观点,而是人家珍惜对外来文化的热情和研究。

在中国,谁要说美国文化高于中国文化,你看看会引来多少唾骂?……所谓“崇洋媚外”,往往是盛世之兆。

(1)材料一中“私学文化”的兴起与孔子的哪一教育主张有关?又与其什么思想相矛盾?你对孔子的思想有何看法?(4分)
(2)依据材料一,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你接触到的“市民文化”可能有哪些?“帝国文化”的“定型”与市民文化的“幼弱”有何共同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二,概括中美两国对外来文化的态度。

就中国举一例说明“崇洋媚外”“往往是盛世之兆”。

(5分)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化的发展?(2分)
2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

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

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材料三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的东西决定精神与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来制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引导。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
(6分)
②材料一中所述事件有何共同影响?(3分)
③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

(4分)
④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阐述的观点。

(2分)
【答案】
26、(18分)参考答案
(1)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3分)
原因:A.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B.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制度的压制。

C.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及八股取士的恶劣影响。

(3分)
(2)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

(3分)
(3)新航路的开辟;孔子的儒家思想。

(2分)
(4)法国大革命、启蒙运动、工业革命。

(3分)
(5)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4分)
27、参考答案:(1)主张:有教无类。

思想:贵贱有序。

看法:孔子的主张既有进步性又有保守
性。

(4分)
(2)市民文化:宋词、话本、南戏、风俗画、四大家书法。

共同原因:专制主义的强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思想控制的加强。

(6分)
(3)态度:美国承认、尊重外来文化;中国对外来文化存有排斥心理。

举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增强了综合国力。

(5分)
(4)政治、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化的发展,先进的文化可推动社会的进步;文化是在借鉴、融合中不断发展的;文化具有多样性、民族性。

(2分)
28、(1)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典文化遗存丰厚;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典型的君主专制激发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抗。

(6分)
(2)共同影响:(3分)
(3)鼓励追求财富;主张适应现世生活,提倡个人奋斗;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人文主义。

(4分)
(4)能结合材料和史实,言之成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