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课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四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敲、拍、撕、打、喊、叫
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停止振动声音消失。
八、教学反思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 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 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 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 悦。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八、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声音》的第2课。本课是在学生初步感知声音后,通过观察、比较 、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并对观察事实进行合理的 假设性解释。最后从正反取证,验证假设,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 力,物别是让学生经历了整个探索求知的过程。
今天我的收获!
感谢观看!
3.展示交流。教师要求发言学生边汇报、边演示,同时汇报时说清楚用什 么材料,什么方法制造的声音。
4.引导思考,提出假设。提问∶ 大家制造出这么多不同的声音,你们发 现了什么秘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观察发声的鼓面、钢尺和橡皮筋有什么共同的特 点 ?学生发现,鼓面振动 ,钢尺振动 ,橡皮筋振动) (物体发生时 ,物体都在动 ,在来回的动。科学上把这种来回不停地动 称为振动,建立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假设。)
5.讲解 ∶在科学探究中,有了假设就要通过实验收集证据来验证假设, 我们也要通过多个实验来证实我们关于声音的假设。
板块三、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1.讲解∶ 以小组为单位 ,用橡皮筋、直尺、小鼓发出声音,观察发生时
2.提问∶敲击音叉使它发出声音,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能看到振动吗 ? (通常学生看不到振动 ,然后教师市演示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 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 ) 3.教师演示∶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声音都已经有了许多直观的感受, 获得了许多关于声音的知识和经验。他们对声音现象很熟悉,但并不一 定真正了解其中的科学知识,也不会有意识、有目的地去探究声音更多 的奥秘。这个阶段的学生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并且能很好的进行小组合作。
三、说教学目标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 1.同学们,请闭上双眼,让我们静静地倾听一下,在我们周围有些什么 声音。 2、我们能听到自己发出的声音和老师、同学的说话声和其它的各种声 音。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教师引导∶这些声音是谁发出的 ? 4.提问∶我们更安静些,一点声音也别出 ,再听听,还能听到什么吗 ? 5.小结∶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所不在。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
通过拨橡皮筋和钢尺,敲打锣鼓和音叉、用泡沫小球、 带线乒乓球检验振动等方法,寻找物体振动发声时的证 据。
五、说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 设课堂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 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
空气
340
1倍
淡水
1480
4.4倍
海水
1530
4.5倍
木材
3300
9.7倍
钢铁
5050
14.9倍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 气体中的速度最慢,
拓展--做一个土
棉线可以传声
添加副标题
挑战答题:
1.《铁道游击队》中游击队队员趴在铁轨上 听敌人的火车来了没有。
2.花样游泳运动员头在水中,还能跟上音 乐节拍,整齐做动作。 3.喇叭一响,校园各处都能听到。
声音的传播介质 03
01
声音的传播方向
声音的传播方向
声音以发生装置为中 心沿着四面八方传播。
02
声音的传播形式
声音的传播
声音以波的形式沿着 四面八方传播。
03
声音的传播介质
声音的传播介质——活动一真空中的闹钟
将玻璃罩中的空气 抽干会怎样?
玻璃罩中闹钟声音传播示意图
空气
空气
闹钟
玻璃罩
耳朵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应多表扬鼓励他们,教师应让学生多看 书,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的传播特点
传播特点
声音的传播方向 01
02 声音的传播形式
4.教师∶ 一个物体(比如音叉、钢尺、橡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 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这种运动称为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5.生活中有许多例子能够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你能举例说明
6.我们身上就有一个非常敏感、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猜猜它在哪儿 ? (声带是我们发声器官的主要组成部分。发声时,两侧声带拉紧,从器 官和肺冲出的气流不断冲击声带,引起振动而发声) (引导学生用手摸感受声带的振动。同时介绍有关嗓子与声带的保护常 识等。)
声音的传播介质——活动一真空中的闹钟
声音的传播介质——活动二 水中的音叉
坐正听一听 靠在水槽边听一听
声音的传播介质——活动二 水中的音叉
声音的传播介质——活动三 挠桌面的声音
坐正听一听 靠在桌面听一听
声音的传播介质——活动三 挠桌面的声音
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吗?
物质
速度(米/秒) 与空气中声速的比较
本课是本单元后续学习的基础,只有确定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才能继续研究声音是怎样传播、人类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以及声音高低、 强弱的变化等一系列相关内容。在设计探究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 只关注表象而无法聚焦物体发声本质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去认识物体 发声的本质——振动,引导学生注重观察。 。
6.讲解;风声雨声流水声 ,诉说着大自然的千变万化;欢声笑语读书声 ,倾诉着生活的丰富多彩。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有关声音的奥妙。
板块二、制造声音,提出假设 1.提问 ∶大家听了这么多的声音,现在你最想研究什么问题呢 ? 2.制造声音。
观察桌子上有什么材料 ? 小组选择发声材料。 讲解:请各小组利用身i的材料制造声音 , 实验结束后交流: 用了什么材料 ? 用了什么万法 ?制造出了什么样的声 音? (教师鼓励大家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方法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7.猜猜什么地方在振动 ?(唱歌、吹号、高架子鼓、吉他、蜜蜂、 苍蜂等) 上面的几组我们都证实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板块五、小结 物体的振动能发出声音,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振动时也能发出 声音。人是怎样发声的,阅读拓展资料,了解人发声的秘密,并教育学 生注意保护好嗓子。
板块六、总结提升 1.所有的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科学上叫做声源。 2.今天我们学习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让我们最后一起感受声音的魅力, (听音乐)感受科学带来的快乐 课后探究∶查查资料或询问别人,蟋蜂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本课共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一聚焦:学生围绕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话题,进行分析、 推测,并提出自己推测的理由。 第二部分一探索:让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并引导学生通过看、摸等 方式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通过与物体不发声时的现象对比,总结 出物体发声时的相同点。
第三部分一研讨: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分析讨论,最终得出声音是由 物体振动产生的。并能尝试阐述竖笛发声的原因。 第四部分一拓展:了解我们人类发声的器官一一声带,以及发声的原 理。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小学科学四年级 上册第一单元《声音》的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 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目录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能从不同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并有 提供证据支持自己观点的意识; 3、能依据证据运用比较、分析、推理等方法,归纳概括出物体时 的共同特征并进行演绎判断。 4、能在探究中,积极找寻物体发生时振动的证据,知道除了用眼 睛看,还可以借助其他材料观察实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