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的双四度旋律特点探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东方 红,太阳升,大家一起 闹革命 。那 片老 黄土 被封 建社 生 命 的 呐 喊 ! 会压 迫了几千年,清早起 来等待人们的是数不清的奴役 ,这样 陕北 民歌旋律 构成是 以一个 四度 加一个二 度或者 两个重 的生 活人 们 早 已过 够 。红 军 来 了 ,领 导 人 民 闹革 命 ,推翻 压 在 叠的四度 ( 双 四度 )为主要 的特 点。双 四度 的连续跳进使陕北 人 民身上 的三座大 山,人民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和感激 。于是 民歌充满 了无 限的活力,或直上云霄或一落千丈,与 陕北地理 《 东方 红》 、( ( p f f ' l ] 的领袖毛泽东》 、《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5 5 、《 我 环境恰到好处的融合在一起。调 式调性多样化 ,但主要集 中于 的哥 哥当 了红军》 、《 刘志丹 》便顺其 自然 的产 生了。无产阶级 商调式和徵调式 , 商和徵两个音在旋律 的发展 中占据 了主要 的 革命 为陕北民歌注 入了新的血液 , 陕北民歌也因革命变得更加 地位,以这两个音 为基 础所 构成 的音 列和 调式,我们 习惯称之 丰 富多彩 。 为商系统和徵系统 。陕北 民歌 的核心就是 2 5 6 和 5 1 2 。 2 、陕北 民歌代表性 曲 目 《 脚 夫调 》及 分析 除此之外,还有 宫调式 ,角调式 ,羽调式。如 《 三十里铺》 脚夫 ,是青海 ,甘肃,陕西,内蒙一带 ,在封建的旧社会 《 跑旱船》等 。 对于搬运工 的一种 称呼,他 们往 往拉着牲 口走南闯北,风餐露 双 四度 的旋律特 点是 陕北 以及周 边地 区独 有 的一种 音乐 宿 ,数 十年如一 日的帮人运送货物来维 持生计 。《 脚 夫调》正 框架,特别是在陕北 民歌 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
一
一
是描写 了那些在 旧社会 被封建势 力所压迫 的劳动人 民背井离 乡, 在命 运与生活的夹缝中不断挣扎的情 景及对家 乡父老乡亲 的思念之情 。 2 . 1旋律分析。此乐 曲为 四声 ( 低音 5 、6 、中音 1 、2 )徵 调式 ,全 曲可分为上下两个乐句 。上句旋律一起一落 ,一起 为 双 四度加上一个纯 四度的爬升 ,至上旬的最高音位 ;一落为连 续 四度加上一个大二度的下行 ,落音为宫 。 下旬与上句相 比起 伏变化较为复杂些 ,旋律线条先起后落再起 再落又起又落 ,起 伏跌宕连绵 。先起为双四度的上行且至下旬的最高点,后落为 小小的 回落及一个纯 四度加一个大二度的下行, 再起为后落 的 反向 ( 大二度加纯 四度 )的上行 又至下旬 的最高 点,再落为较 大幅度 的回落且至下旬的最低音位及一个纯四度加大二度、 小 三度、大二度,又起又落则为大二度的上下行,落音为徵。 该乐 曲旋律荡气回肠 、跌宕起伏,歌词则不断 向着 自己的 命运发 出质 问,声声喊出 内心那 种被 压抑 的情感 ,形象生动 的 表达 了赶路人的艰辛生活与种种的无奈、被动,以及对美好生 活的真挚地 向往与追求。 2 . 2数 字统计。从音的个 数来 看:全 曲共 2 9个音 。其中, 5有九个 占比重为 3 1 . 0 3 %,6有两个 占比重为 6 . 8 9 %,1有十 个 占比重为 4 1 . 3 7 %,2有六个占比重 为 1 7 . 2 4 % 。 从音的时值来看:全 曲共有 1 6拍 。其 中,5有 6 . 7 5拍 占 比重为 4 2 . 1 8 %,6有 0 . 7 5拍 占比重为 4 . 6 8 %,1 有 5 拍 占比重
进行 。 因此, 我们不难得 出这样 的结论 :“ 低音 5 、中音 1 、 2 ” 为乐 曲的骨干音,双四度 ( 低音 5 、中音 1 、2 、5 )在旋律的 进行中或激扬上升或奔腾下降 ,形成了大起大落 ,跌宕起伏的 旋律线 ,生动形象的表达 了陕北劳动人 民的 内心情感。 3 、陕北民歌 的双 四度旋律特 点与文化 阐述 陕北 民歌土生土长在黄土高原的沟沟峁峁、寨寨村村 ,以 其热情大方、高亢辽阔、率真朴素 的艺术风格赢得 了无数大众 的喜爱 。 这片具有悠久 历史文化 的古老 的黄土地造就 了陕北人 民的那种朴素真诚、洒脱豪放的精神 ,陕北 民歌 的那种言简意 赅、情深意切正是来源 于的陕北人民 内心的那份真 挚情感 。一 曲高歌,则直冲九霄 ,回荡 山川 ,摄人魂 魄,醉人 心脾 。这是 种 民族情感的外化和情绪的宣泄, 更是一种与 自然 的抗争和
除了上述 这些 能够表达 生活贫 苦与人们 心 中疾 苦的情 感 歌 曲之外 ,陕北民歌中大部分是情歌 ,最具代表性的应属兰花 花 、三哥哥、四妹子风英 。这 些典型的形象都给历史增添了一 份别 致的精神, 在他 们身上 自由的爱情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 向 往 ,任凭他们 如何在其 中挣 扎,封 建世 俗又怎能是单单的几个 人 能抗拒 的呢 ?他们也只能是听从命运 的安排 , 他们的挣扎显 得 是 那 样 的无 力 。于 是 《 兰 花花》 、《 三十里铺 》 、《 泪 蛋 蛋 抛 在 沙蒿 蒿林 》等爱情歌 曲便产生 了。
陕北 民歌 的双 四度旋律特点探 究
李 洪 阳
( 聊城大学音乐学院,山东 聊城 2 5 2 0 0 0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其中华音乐亦是光彩斑斓 ,陕北 民歌 是一 支永 开不败的花 ,有人说它是一朵奇葩 ,在无尽的 民歌花 丛 中是那样的靓丽夺 目。我不知道这朵花是何时发 的芽 ,但确 定的是它早在祖辈时便 已经枝繁叶茂 了。 它生长在那片古老的 黄 土地上 ,勤劳 朴实 的劳 动人 民用 自己的智慧不 断地哺育 着 它,岁 月将 它变成 了人们抒发感情的工具 、人们心底深处的故 事和 留在 人们 脸上的那一道道皱纹 , 它是黄土高原上一段真真 切切 的抹不去的历史 。 陕北 民歌 以其 别具一格 的双 四度旋律特 点使 人们对她 万 般 迷恋 ,笔者力 图从 曲式 分析和 数字统计 两个角度 出发 ,对 “ 双 四度 ”这一独特的音乐框架进行论证 , 希望陕北 民歌能够 得 以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 也盼望通过笔者的此番论证使大家对 陕北 民歌 更 加 喜 爱 。 1 、陕北 民歌产 生的文化 背景 陕西省历史源远流长 ,民族 文化更是光辉灿烂 ,这里是中 国古人类 和中华 民族文化 的发源地之一 , 正是这片古老的黄土 地孕 育了伟大的炎黄子孙 , 也正是这群 勤劳朴实地陕北人民孕 育了永恒 的经典— —陕北 民歌 。 方 水土养一方人 。 走进 陕北地区放眼望去到处都是老黄 土 ,连绵起伏 的大 山遮挡 了人们的视线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之 上 ,陕北高原多是塬峁沟梁 ,川道坪湾,沟壑纵横 。恶劣的 自 然环 境限制 了人们 的生产发展 , 贫穷的现实生活造就 了陕北人 民勤 劳、朴素 、奋进 的精神 ,这是陕北民歌诞生的重要因素之 恶劣 的 自然环 境下交通的不畅 ,穷苦的劳动人 民为了生活 背井 离乡 ,走 南闯北,于是便产生 了 《 脚 夫调》 、《 赶牲灵 》 、 《 出门人下落 谁知道》等 山曲小调 。 方 人民唱一方歌 。陕北民歌中有讲不完的故事 ,有表达 不完 的情感,窘迫的生活让人们只能咬着牙艰辛的 向前走 ,为 了能更好 的活下去 ,劳苦的人 民 自强不息 、奋进 向上 ,他们的 苦只有 大声的喊 出来才能够稍稍地平静一下 自己的心 , 才能不 让泪 水打在脸 上而是咽在肚子里 , 才能让家中盼归的妻儿少一 份牵 挂。于是便有 了 《 揽工调》 、《 船 夫曲》 、《 跑旱船》 、《 走西 口》等信 天游 。
作者简介 :李 洪阳 ,聊城大学音乐学 院音 乐表演专 业。
一
。
一
为3 2 . 8 1 % ,2有 2 . 5 拍 占比 重为 1 5 . 6 2 % 。 从音程个数来看 :全 曲共 2 1个音程 。其 中,四度音程有 1 1个 占比重为 5 2 . 3 8 %,三度音程有 1个 占比重为 4 . 7 6 %,二 度音难发现 低音 5 、中音 1 、2三个音 以及 纯四度 ( 低音 5 、中音 1 、2 、5 )和 大二度在旋律 的进行 中占 了较大的 比重, 并且连 续的四度跳进一直在推动着乐思 的发展
东方 红,太阳升,大家一起 闹革命 。那 片老 黄土 被封 建社 生 命 的 呐 喊 ! 会压 迫了几千年,清早起 来等待人们的是数不清的奴役 ,这样 陕北 民歌旋律 构成是 以一个 四度 加一个二 度或者 两个重 的生 活人 们 早 已过 够 。红 军 来 了 ,领 导 人 民 闹革 命 ,推翻 压 在 叠的四度 ( 双 四度 )为主要 的特 点。双 四度 的连续跳进使陕北 人 民身上 的三座大 山,人民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和感激 。于是 民歌充满 了无 限的活力,或直上云霄或一落千丈,与 陕北地理 《 东方 红》 、( ( p f f ' l ] 的领袖毛泽东》 、《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5 5 、《 我 环境恰到好处的融合在一起。调 式调性多样化 ,但主要集 中于 的哥 哥当 了红军》 、《 刘志丹 》便顺其 自然 的产 生了。无产阶级 商调式和徵调式 , 商和徵两个音在旋律 的发展 中占据 了主要 的 革命 为陕北民歌注 入了新的血液 , 陕北民歌也因革命变得更加 地位,以这两个音 为基 础所 构成 的音 列和 调式,我们 习惯称之 丰 富多彩 。 为商系统和徵系统 。陕北 民歌 的核心就是 2 5 6 和 5 1 2 。 2 、陕北 民歌代表性 曲 目 《 脚 夫调 》及 分析 除此之外,还有 宫调式 ,角调式 ,羽调式。如 《 三十里铺》 脚夫 ,是青海 ,甘肃,陕西,内蒙一带 ,在封建的旧社会 《 跑旱船》等 。 对于搬运工 的一种 称呼,他 们往 往拉着牲 口走南闯北,风餐露 双 四度 的旋律特 点是 陕北 以及周 边地 区独 有 的一种 音乐 宿 ,数 十年如一 日的帮人运送货物来维 持生计 。《 脚 夫调》正 框架,特别是在陕北 民歌 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
一
一
是描写 了那些在 旧社会 被封建势 力所压迫 的劳动人 民背井离 乡, 在命 运与生活的夹缝中不断挣扎的情 景及对家 乡父老乡亲 的思念之情 。 2 . 1旋律分析。此乐 曲为 四声 ( 低音 5 、6 、中音 1 、2 )徵 调式 ,全 曲可分为上下两个乐句 。上句旋律一起一落 ,一起 为 双 四度加上一个纯 四度的爬升 ,至上旬的最高音位 ;一落为连 续 四度加上一个大二度的下行 ,落音为宫 。 下旬与上句相 比起 伏变化较为复杂些 ,旋律线条先起后落再起 再落又起又落 ,起 伏跌宕连绵 。先起为双四度的上行且至下旬的最高点,后落为 小小的 回落及一个纯 四度加一个大二度的下行, 再起为后落 的 反向 ( 大二度加纯 四度 )的上行 又至下旬 的最高 点,再落为较 大幅度 的回落且至下旬的最低音位及一个纯四度加大二度、 小 三度、大二度,又起又落则为大二度的上下行,落音为徵。 该乐 曲旋律荡气回肠 、跌宕起伏,歌词则不断 向着 自己的 命运发 出质 问,声声喊出 内心那 种被 压抑 的情感 ,形象生动 的 表达 了赶路人的艰辛生活与种种的无奈、被动,以及对美好生 活的真挚地 向往与追求。 2 . 2数 字统计。从音的个 数来 看:全 曲共 2 9个音 。其中, 5有九个 占比重为 3 1 . 0 3 %,6有两个 占比重为 6 . 8 9 %,1有十 个 占比重为 4 1 . 3 7 %,2有六个占比重 为 1 7 . 2 4 % 。 从音的时值来看:全 曲共有 1 6拍 。其 中,5有 6 . 7 5拍 占 比重为 4 2 . 1 8 %,6有 0 . 7 5拍 占比重为 4 . 6 8 %,1 有 5 拍 占比重
进行 。 因此, 我们不难得 出这样 的结论 :“ 低音 5 、中音 1 、 2 ” 为乐 曲的骨干音,双四度 ( 低音 5 、中音 1 、2 、5 )在旋律的 进行中或激扬上升或奔腾下降 ,形成了大起大落 ,跌宕起伏的 旋律线 ,生动形象的表达 了陕北劳动人 民的 内心情感。 3 、陕北民歌 的双 四度旋律特 点与文化 阐述 陕北 民歌土生土长在黄土高原的沟沟峁峁、寨寨村村 ,以 其热情大方、高亢辽阔、率真朴素 的艺术风格赢得 了无数大众 的喜爱 。 这片具有悠久 历史文化 的古老 的黄土地造就 了陕北人 民的那种朴素真诚、洒脱豪放的精神 ,陕北 民歌 的那种言简意 赅、情深意切正是来源 于的陕北人民 内心的那份真 挚情感 。一 曲高歌,则直冲九霄 ,回荡 山川 ,摄人魂 魄,醉人 心脾 。这是 种 民族情感的外化和情绪的宣泄, 更是一种与 自然 的抗争和
除了上述 这些 能够表达 生活贫 苦与人们 心 中疾 苦的情 感 歌 曲之外 ,陕北民歌中大部分是情歌 ,最具代表性的应属兰花 花 、三哥哥、四妹子风英 。这 些典型的形象都给历史增添了一 份别 致的精神, 在他 们身上 自由的爱情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 向 往 ,任凭他们 如何在其 中挣 扎,封 建世 俗又怎能是单单的几个 人 能抗拒 的呢 ?他们也只能是听从命运 的安排 , 他们的挣扎显 得 是 那 样 的无 力 。于 是 《 兰 花花》 、《 三十里铺 》 、《 泪 蛋 蛋 抛 在 沙蒿 蒿林 》等爱情歌 曲便产生 了。
陕北 民歌 的双 四度旋律特点探 究
李 洪 阳
( 聊城大学音乐学院,山东 聊城 2 5 2 0 0 0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其中华音乐亦是光彩斑斓 ,陕北 民歌 是一 支永 开不败的花 ,有人说它是一朵奇葩 ,在无尽的 民歌花 丛 中是那样的靓丽夺 目。我不知道这朵花是何时发 的芽 ,但确 定的是它早在祖辈时便 已经枝繁叶茂 了。 它生长在那片古老的 黄 土地上 ,勤劳 朴实 的劳 动人 民用 自己的智慧不 断地哺育 着 它,岁 月将 它变成 了人们抒发感情的工具 、人们心底深处的故 事和 留在 人们 脸上的那一道道皱纹 , 它是黄土高原上一段真真 切切 的抹不去的历史 。 陕北 民歌 以其 别具一格 的双 四度旋律特 点使 人们对她 万 般 迷恋 ,笔者力 图从 曲式 分析和 数字统计 两个角度 出发 ,对 “ 双 四度 ”这一独特的音乐框架进行论证 , 希望陕北 民歌能够 得 以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 也盼望通过笔者的此番论证使大家对 陕北 民歌 更 加 喜 爱 。 1 、陕北 民歌产 生的文化 背景 陕西省历史源远流长 ,民族 文化更是光辉灿烂 ,这里是中 国古人类 和中华 民族文化 的发源地之一 , 正是这片古老的黄土 地孕 育了伟大的炎黄子孙 , 也正是这群 勤劳朴实地陕北人民孕 育了永恒 的经典— —陕北 民歌 。 方 水土养一方人 。 走进 陕北地区放眼望去到处都是老黄 土 ,连绵起伏 的大 山遮挡 了人们的视线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之 上 ,陕北高原多是塬峁沟梁 ,川道坪湾,沟壑纵横 。恶劣的 自 然环 境限制 了人们 的生产发展 , 贫穷的现实生活造就 了陕北人 民勤 劳、朴素 、奋进 的精神 ,这是陕北民歌诞生的重要因素之 恶劣 的 自然环 境下交通的不畅 ,穷苦的劳动人 民为了生活 背井 离乡 ,走 南闯北,于是便产生 了 《 脚 夫调》 、《 赶牲灵 》 、 《 出门人下落 谁知道》等 山曲小调 。 方 人民唱一方歌 。陕北民歌中有讲不完的故事 ,有表达 不完 的情感,窘迫的生活让人们只能咬着牙艰辛的 向前走 ,为 了能更好 的活下去 ,劳苦的人 民 自强不息 、奋进 向上 ,他们的 苦只有 大声的喊 出来才能够稍稍地平静一下 自己的心 , 才能不 让泪 水打在脸 上而是咽在肚子里 , 才能让家中盼归的妻儿少一 份牵 挂。于是便有 了 《 揽工调》 、《 船 夫曲》 、《 跑旱船》 、《 走西 口》等信 天游 。
作者简介 :李 洪阳 ,聊城大学音乐学 院音 乐表演专 业。
一
。
一
为3 2 . 8 1 % ,2有 2 . 5 拍 占比 重为 1 5 . 6 2 % 。 从音程个数来看 :全 曲共 2 1个音程 。其 中,四度音程有 1 1个 占比重为 5 2 . 3 8 %,三度音程有 1个 占比重为 4 . 7 6 %,二 度音难发现 低音 5 、中音 1 、2三个音 以及 纯四度 ( 低音 5 、中音 1 、2 、5 )和 大二度在旋律 的进行 中占 了较大的 比重, 并且连 续的四度跳进一直在推动着乐思 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