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患者铜绿假单胞菌206株耐药性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烧伤患者铜绿假单胞菌206株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引起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

方法把临床送检的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分别接种于血平板与麦康凯平板中,培养后挑选可疑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

鉴定及药敏试验均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微生物自动鉴定及药敏分析仪。

结果20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3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最高的为头孢哌酮,敏感率为86.4%;妥布霉素以85.9%的敏感率位居第二位;亚胺培南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敏感率为82.5%。

敏感率最低的为阿米卡星和头孢吡肟,敏感率分别为4.9%和3.4%。

结论对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治疗,应优先选用头孢哌酮、妥布霉素和亚胺培南。

慎用阿米卡星和头孢吡肟。

标签:烧伤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抗生素;敏感性
烧伤导致具有保护作用的皮肤黏膜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同时由于烧伤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极易产生各种感染,而铜绿假单胞菌是引起烧伤患者感染的最常见的致病菌之一[1-2]。

为了解其耐药情况,我们对来自烧伤患者的20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菌株来源所有菌株均来自2012年1月~2014年12月烧伤科病房患者烧伤创面分泌物分离所得,共206株。

1.2方法把临床送检的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分别接种于血平板与麦康凯平板中,置35℃温箱中培养24~48 h,挑取可疑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

1.3鉴定及药敏试验均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微生物自动鉴定及药敏分析仪,所有的培养基、鉴定板条和药敏板条以及相关的试剂均购自法国梅里埃公司。

1.4质控菌株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2结果
20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3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见表1。

3讨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获得性感染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极为复杂[3],伴随着国内广泛而不规则地使用抗生素,造成国内耐药菌株逐年增多,而由于国内各地区抗生素使用习惯的不同,加上人员大量的流动,使得耐药菌株的分布变得日益复杂。

为方便临床用药,不断地对致病菌耐药性进行监测和总结,是指导临床合理、有效使用抗生素的有效途径,我们对分离
自本院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的20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3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率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从20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3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率的总结中可以看到:敏感性最高的为头孢哌酮,敏感率为86.4%,远远高于上海地区3.1%的报导[4];同样高于宁波地区34.1%的报导[5];在本地区仍保持着较高的敏感率。

妥布霉素以85.9%的敏感率位居第二位;亚胺培南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敏感率为82.5%。

敏感率最低的为阿米卡星和头孢吡肟,敏感率分别为4.9%和3.4%,敏感性低于宁波地区的报导[5]。

作为铜绿假单胞菌的基本使用抗生素的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和哌拉西林等抗生素的敏感率均较为底下,敏感率分別为16.1%、35.0%和49.0%,如果还作为一线用药,较为底下的敏感率明显难以承担起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的重任,与上海地区孙珍等人的报导相一致[4]。

通过此次试验总结,并与其它地区的报导相对比,均显示出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这可能与不同的地域使用抗生素的习惯不同有关。

总之,从本次试验总结中可以看到:对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治疗,应优先选用头孢哌酮、妥布霉素和亚胺培南。

慎用阿米卡星和头孢吡肟。

参考文献:
[1]张若文,王璐,姜焱硕,等.烧伤病房老年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现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6):3163-3165.
[2]闫沛,李武平,周琴,等.烧伤创面病原菌定植及其危险因素[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10(3):194-197.
闫玉玲.烧伤患者产ESBLS铜绿假单胞菌101株耐药性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0,31(6):106-107.
[4]孙珍,向军,宋菲,等.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的流行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8):3771-3373.
[5]胡锡浩,许小敏,冯伟云,等.烧伤科同期存在铜绿假单胞菌两种流行株传播[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2):1715-1718.
[6]刘树华.2010-2013年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及耐药性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1):81-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