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岭保护区周边社区猪苓栽植、利用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摩天岭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猪苓栽培、利用情况社会调查
摩天岭保护区:高永强
一、背景和目的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中药和相关产业对野生药用植物需求量猛增,但是,由于国际市场上药用植物提取物贸易需求量增加,诱发过度采挖和利用野生药用植物资源,野生药用植物无论产量还是蕴藏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许多重要的野生药用植物已经成为和正在成为濒危植物。
据统计,我国现有中药工业企业1200余家,中药及中药保健品、中药提取物、中药饮片年产值达1000多亿元,产品原料70%以上依赖野生药用植物,自然生态药用植物资源面临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有168种药用植物被列入了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其中,羌活、贝母、肉苁蓉、重楼等100多种中药材资源量普遍下降,30多种药材因野生资源量稀少处于濒临灭绝边缘。
由于生态系统的大面积破坏和退化,使中国的许多物种己变成濒危物种(endangered species)和渐危物种(threatened species)。
我国高等植物中濒危物种高达4000~5000种,占总数的15%~20%。
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就有156种,约占其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有不少为药用物种。
因此,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是大势所趋,也是中医药本身发展的需要。
中医药的发展必须改变长期以来靠直接利用资源以换取低成本的生产方式,采取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中药资源。
尤其这两年来,随着制药企业对猪苓的提取物----猪苓多糖等附属品研究利用,主要是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临床用于肺癌,可见巨噬细胞功能明显增强,并能提高E玫瑰花结形成率和OT试验等免疫功能。
对白血病患者可减少出血和感染,减轻化疗的某些不良反应,并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广泛用于临床,导致需求量增大,价格高居不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中药材的采收已是摩天岭保护区周边村民经济来源的一部分,一些摩天岭保护区周边社区村民由此走上致富之路。
中药材的采收能带动一方经济发展,这本来是件好事,但由于众多的摩天岭保护区周边村民采收行为的唯利性、盲目性、非科学性和缺乏计划性,导致采收种源一哄而上,严重违背猪苓野生资源的自然生长规律,无序无
限制的过度采挖,甚至连窝端,从而引起土地沙化,自然环境被严重破坏,气候条件也发生较大变化,猪苓野生资源的再生繁殖受到影响,从而造成资源枯竭,有的品种已濒临灭绝,是摩天岭保护区面临极大压力。
因此,此项调查就显得更为重要。
通过猪苓人工栽培对摩天岭保护区的影响调查,彻底摸清保护区社区村民种植猪苓的规模、种源来源、栽植技术、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详细情况,保护区辖区野生猪苓现状调查,结合野生猪苓种植,具体分析当地社区种植户的猪苓种源渠道、种植现状、销售等情况,提出推广科学的栽植猪苓方法,给推广猪苓原料基地的建设、规范化栽植技术、逐步建立规范化优质猪苓生产基地,生产基地的运做模式提出建议和指导性意见,增加社区村民的经济收入,更加有效的保护大熊猫栖息地野生猪苓药材资源。
开展以野生药用植物人工种植和人工抚育为重点的药用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工作迫在眉睫。
二、调查条件、时间、过程及方法:
由于保护区周边社区覆盖留坝县的桑园坝乡、江口镇、武官驿镇三个乡镇,实际这三个乡镇也是留坝县相对人口比较多并且集中的的乡镇。
共计有34个行政村,115个村民小组,人口总计大约14899人。
由于受资金、时间的限制,本次主要对摩天岭保护区周边的小川子村、铁官沟村、元数沟、上南河村、松树坝村作为调查重点。
时间安排如下:
2008年11月15日---11月22日,为第一阶段。
采用方法是先走访了留坝县中药办公室、相关乡(镇),了解具体人工栽植猪苓情况。
实际到留坝县药材加工企业实际了解猪苓目前利用情况。
采用方法主要是访谈和查阅资料,核对规划落实情况。
2009年2月20日—2月27日,为第二阶段。
采用深入摩天岭保护区周边的小川子村、铁官沟村、元数沟、上南河村、松树坝村深入村民种植猪苓户家中,采用参与式调查、发放社区猪苓调查问卷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实际收回了180份。
收回率达90﹪,调查问卷设计20道题,简捷明白,涉及10个方面。
三、保护区周边猪苓种植、加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留坝县地处秦岭南坡腹地,在陕西省中药材区划中隶属秦巴山区,野生药材
资源丰富,属亚热带北缘山区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系长江流域汉江支流褒河水系。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全县可供药用的动、植物药材有 1320 多种,盛产党参、当归、猪苓、杜仲、天麻、金银花、生地、西洋参、枣皮、灵芝、九节菖蒲、黄姜、柴胡、茯苓、山药、川芎等稀有名贵药材,尤其是黄姜、西洋参、党参、天麻、猪苓等中药材品质极佳。
由于是林业大县,财政收入几乎全靠林业支撑。
实施天保工程以来,对地方财政的影响极大,留坝县也提出了加快推进“生态立县、药菌兴县、旅游强县”战略,抢抓政策机遇,集中优势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实施“一业突破”,努力建设生态旅游大县和人均经济强县。
”的战略目标。
在留坝县“十一、五”规划中详细描述了各乡镇的中药材规划栽植面积、数量以及药材加工企业规划。
通过查阅资料和深入到药材加工企业、社区调查,主要存在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缺乏资金支持、专业人才奇缺,科研投入严重不足,猪苓育种技术研究滞后。
目前,除西洋参、天麻、丹参等药材外,栽植加工技术相对成熟外,猪苓栽植技术由于留坝县有一个猪苓协会经常开展培训指导,实际栽植技术很成熟。
但大多在田间栽植,野外林下有一小部分,管理相对粗放。
加工几乎空白,由于村民的一方面对野生猪苓种进行大量挖掘,导致野生药材资源越来越稀缺甚至消失。
即使现在有一定的栽植规模,但反映出来野生猪苓药材品种退化,产量、品质下降严重。
本县虽然有三个药材加工企业,但主要是针对西洋参,对猪苓大多采用回购后直接外销仅仅作为初加工。
今年陕西天美绿色产业公司(留坝县一家当地制药企业)正在向国家、省发改委等部门申请猪苓研究和加工、育种项目,投资额达三千多万。
2.盲目发展,尤其表现在摩天岭保护区周边的几个行政村,广大的社区村民一阵风跟进广泛栽植猪苓。
造成了对野生猪苓种源的疯狂采挖,对野生猪苓资源破坏相当严重。
由于缺乏可靠的信息来源和政策指导,加之猪苓提取物----猪苓多糖等附属品在加工上的技术要求和设备要求严格,国内有条件的生产企业很有限,对猪苓需求量限定在一定的数量上。
根据本次实际调查整个留坝县栽植的数量,其规模占全国的栽植面积的1/3。
盲目扩大野生药材人工栽培种植面积,照此下去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导致资源浪费和药农损失的事件发生。
3.多头管理。
野生动植物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农业和林业,中药材生产经营和
使用主管部门有各地计划部门、药品与食品监督管理局、中医药管理局、卫生等部门。
由于保护管理部门与生产经营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没有形成保护管理与经营使用的统一机制,从而造成国家颁布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在实际中难以贯彻执行,野生药材人工种植技术的研究、推广及人工抚育等工作难形成合力。
4、政府公信力受到质疑。
通过调查发现留坝县政府在制定长期中药材发展规划时,过去有些药材大面积引进栽植推广,但一直没有解决村民的实际销售环节,导致中途夭折,给广大的药材种植户带来巨大损失,极大的挫伤了药才种植户的积极性,也使中药材种植户对政府的公信力受到质疑。
像前几年政府大力推广栽植的药材-----黄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虽然这几年政府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并积极和很有规模的制药企业挂钩,引进一些适合当地种植的药材品种。
销售回收采用像定单农业那样,鼓励扶持村民进行中药材种植,但中药材种植户认为价格低,根本不愿意栽植,像丹参就是这样。
5、猪苓栽植管理中缺乏统一标准,有使用农药现象,导致品质的降低,猪苓成品层次参差不齐,鱼目混珠,缺乏国际通用的质量标准等诸多问题,猪苓销售途径混乱,不利于社区村民长期种植增加经济收入和长效保护保护区所属辖区的野生猪苓资源。
四、对策建议
1.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
建立和完善野生猪苓药材资源保护体系,通过猪苓种植现象,制定药用植物保护利用整体规划和地方性法规,规范公众和企业对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行为。
应在人工种植用地、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企业在适宜区,尤其是在贫困山区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人工种植基地、人工抚育基地和规范化示范基地。
2.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建议利用中央、省级财政建立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留坝县发展当地地道野生药材人工栽培、人工抚育、良种选育和提纯复壮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示范。
3.加强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
野生药材的分布区大多在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山区,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等十分缺乏。
应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科
研机构和高校在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加大摩天岭保护区周边村民栽植地道药材的田间实用栽培技术和技能、药材人工种植规范化技术等的培训。
同时,建立专家人才库、药材产销信息咨询平台和资源监测网络,为地方政府、药农和涉农企业等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
致谢:
对支持此次活动提供资金资助的WWF表示由衷的谢意!
对提供资料和接受访问的留坝县各级相关部门、制药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对摩天岭周边几个调查区域的广大社区村民配合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9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