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人造卫星与飞船试题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物理人造卫星与飞船试题答案及解析
1.2012年我国宣布北斗导航系统正式商业运行。
北斗导航系统又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具有
导航、定位等功能。
“北斗”系统中两颗工作星均绕地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r,某时
刻两颗工作卫星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B两位置(如图所示).若卫星均顺时针运行,地球表面
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这两颗卫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均为
B.卫星1由位置A运动至位置B所需的时间至少为
C.卫星1向后喷气就一定能追上卫星2
D.卫星1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做正功
【答案】B
【解析】根据得,对卫星有,可得,取地面一物体由,联
立解得,A错误;根据得,①,又②,③,联
立①②③可解得,故B正确;若卫星1向后喷气,则其速度会增大,卫星1将做离心运
动,所以卫星1不可能追上卫星2,C错误;卫星1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的过程中,由于万有
引力始终与速度垂直,故万有引力不做功,D错误。
【考点】考查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2.动能相等的两人造地球卫星A、B的轨道半径之比,它们的角速度之比,质量之比。
【答案】
【解析】人造卫星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可得角速度,所以可得。
线速度之比,动能,可得
.
【考点】万有引力与航天
3.北京时间2013年12月10日晚上九点二十分,在太空飞行了九天的“嫦娥三号”飞船,再次成
功变轨,从100km的环月圆轨道Ⅰ,降低到近月点15km、远月点100km的椭圆轨道Ⅱ,两轨
道相交于点P,如图所示。
关于“嫦娥三号”飞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轨道Ⅰ上运动到P点的速度比在轨道Ⅱ上运动到P点的速度大
B.在轨道Ⅰ上P点的向心加速度比在轨道Ⅱ上运动到P点的向心加速度小
C.在轨道Ⅰ上的势能与动能之和比在轨道Ⅱ上的势能与动能之和大
D.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大于在轨道Ⅱ上运动的周期
【答案】B
【解析】由图知在轨道Ⅰ上飞船做圆周运动,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在在轨道Ⅱ上运动到P点做
近心运动,万有引力大于需要的向心力,故在轨道Ⅰ上运动到P点的速度比在轨道Ⅱ上运动到P
点的速度大,所以A正确;在同一点P,受万有引力相同,即合外力相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
加速度相同,所以B错误;飞船从轨道Ⅰ变轨到轨道Ⅱ需在P点减速,故在轨道Ⅰ机械能大于轨
道Ⅱ上的机械能,所以C正确;根据开普勒的周期定律可知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大于在轨道Ⅱ
上运动的周期,故D正确,所以本题不正确的选择B。
【考点】本题考查天体运动
4.(1)开普勒从1609年~1619年发表了著名的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其中第一定律为:所
有的行星分别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运动,太阳在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实践证明,开普勒三定律
也适用于其他中心天体的卫星运动。
(2)从地球表面向火星发射火星探测器.设地球和火星都在同一平面上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火星
轨道半径R
m 为地球轨道半径R
0
的1.5倍,简单而又比较节省能量的发射过程可分为两步进行:
第一步,在地球表面用火箭对探测器进行加速,使之获得足够动能,从而脱离地球引力作用成为一个沿地球轨道运动的人造行星。
第二步是在适当时刻点燃与探测器连在一起的火箭发动机,在短时间内对探测器沿原方向加速,使其速度数值增加到适当值,从而使得探测器沿着一个与地球轨道及火星轨道分别在长轴两端相切的半个椭圆轨道正好射到火星上.当探测器脱离地球并沿地球公转轨道稳定运行后,在某年3月1日零时测得探测器与火星之间的角距离为60°,如图所示,问应在何年何月何日点燃探测器上的火箭发动机方能使探测器恰好落在火星表面?(时间计算仅需精确到日),已知地球半径为:;;
【答案】
4月7日
【解析】
(题中信息:“从地面向火星发射火星探测器的两个步骤……”,表明:为使探测器落到火星上,必须选择适当时机点燃探测器上的发动机,使探测器沿椭圆轨道到达火星轨道的相切点,同时,火星也恰好运行到该点,为此必须首先确定点燃时刻两者的相对位置)因探测器在地球公转轨道运行周期与地球公转周期相等:探测器在点火前绕太阳转动角速度
ω
d=ω
e
==
由(题中信息)开普勒第三定律得:探测器在椭圆轨道上运行周期:T′d=T
e
=365×1.400天=510天
因此,探测器从点火到到达火星所需时间:
t==
火星公转周期:
T m =Te
=
火星绕太阳转动的角速度:
由于探测器运行至火星需255天,在此期间火星绕太阳运行的角度: 即:探测器在椭圆轨道近日点点火时,火星在远日点的切点之前137°. 亦即,点燃火箭发动机时,探测器与火星角距离应为 (如图)
已知某年3月1日零时,探测器与火星角距离为60°(火星在前,探测器在后)为使其角距离变为
,必须等待时间
则: 所以:
故点燃发动机时刻应为当年3月1日后38天,即4月7日.
5. 如图所示,甲、乙两颗卫星以相同的轨道半径分别绕质量为和的行星做匀速圆周运
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向心加速度比乙的小
B .甲的运行周期比乙的小
C .甲的角速度比乙的大
D .甲的线速度比乙的大
【答案】 A 【解析】 由
知,因M 甲=M ,M 乙=2M ,r 甲=r 乙,故a 甲<a 乙,选项A 正确.由
知
,据已知条件得T 甲>T 乙,选项B 错误.由
知
,据
已知条件得ω甲<ω乙,选项C 错误.由知
,据已知条件得v 甲<v 乙,选项D 错
误.
6. 如图所示,三颗质量均为m 的地球同步卫星等间隔分布在半径为r 的圆轨道上,设地球质量为M 、半径为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对一颗卫星的引力大小为
B .一颗卫星对地球的引力大小为
C .两颗卫星之间的引力大小为
D .三颗卫星对地球引力的合力大小为
【解析】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地球对一个卫星的引力大小为,A选项错误;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是相互作用力,所以一个卫星对地球的引力大小也为,B选项正确;如图所示,两颗卫星之间的距离L=,所以两颗卫星之间的引力大小为,C选项正确;三颗卫星处
在圆轨道的内接正三角形顶角上,根据三力平衡知识可知,对地球引力的合力大小为零,D错误。
7.迄今发现的二百余颗太阳系外行星大多不适宜人类居住,绕恒星“Gliese581”运行的行星“Gl-581c”却很值得我们期待.该行星的温度在0℃到40℃之间、质量是地球的6倍、直径是地球的1.5倍、公转周期为13个地球日.“Gliese581”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0.31倍.设该行星与地球均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绕其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A.在该行星和地球上发射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相同
B.如果人到了该行星,其体重是地球上的2倍
C.该行星与“Gliese581”的距离是日地距离的倍
D.由于该行星公转速率比地球大,地球上的米尺如果被带上该行星,其长度一定会变短
【答案】B
【解析】行星、地球绕其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解决问题.
由题意知,行星、地球的质量之比=6,半径之比=1.5,公转周期之比=,中心天
体质量之比=0.31.根据G=m′,得第一宇宙速度之比===2,
选项A错误;根据m′g=G,得到人的体重之比=·=·2=,选项B正确;根据G=m2r,得与中心天体的距离之比==,选项C错误;米尺在该行星上长度不一定会变短,选项D错误.
8.蒋昊南同学阅读了一篇“火星的现在、地球的未来”的文章,摘录了以下资料:①根据目前被科
学界普遍接受的宇宙大爆炸学说可知,万有引力常量在极其缓慢地减小。
②太阳几十亿年来一直
不断地在通过发光、发热释放能量。
③金星和火星是地球的两位近邻,金星位于地球圆轨道的内侧,火星位于地球圆轨道的外侧。
④由于火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几乎相同,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
面的倾角也几乎相同,所以火星上也有四季变化。
根据他摘录的资料和有关天体运动规律,可推
断
A.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在缓慢减小
B.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在缓慢增加
C.火星上平均每个季节持续的时间等于3个月
D.火星上平均每个季节持续的时间大于3个月
【解析】AB、万有引力的表达式:可知G变小,则F变小;A正确
CD、火星位于地球圆轨道的外侧,轨道半径大于地球轨道半径,由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
,所以r越大,T越大,因火星半径大,则火星的周期大;D正确
故选AD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根据万有引力的表达式分析引力的变化情况;地球一个季节周期为3个月,由周期与轨道
半径的关系分析周期大小,可以判断季节持续的时间。
9.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消息称,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二号卫星系统今年起进入组网高峰期,预计在2015年形成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此系统由中轨道、高轨道和同步轨道卫
星等组成.现在正在服役的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的三颗卫星都定位在距地面36000km的地球
同步轨道上.目前我国的各种导航定位设备都要靠美国的GPS系统提供服务,而美国的全球卫
星定位系统GPS由24颗卫星组成,这些卫星距地面的高度均为20000k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A.所有GPS的卫星所受向心力大小均相等
B.所有GPS的卫星比北斗一号的卫星线速度大
C.北斗二号中的中轨道卫星的加速度一定大于高轨道卫星的加速度
D.北斗一号系统中的三颗卫星向心加速度比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小
【答案】BC
【解析】根据公式可得,这些卫星的质量不一定相等,故向心力不一定相等,A错误
由公式得,半径越大,速度越小,B正确
由公式得,半径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小,C正确,
根据公式可得北斗一号系统中的三颗卫星向心加速度比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大,D错
误
【考点】考查了人造卫星问题
点评:常常建立这样的模型:环绕天体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中心天体的万有引力提供
向心力.
10.假设月亮和同步卫星都是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步卫星的线速度大于月亮的线速度
B.同步卫星的角速度大于月亮的角速度
C.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于月亮的向心加速度
D.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大于月亮的轨道半径
【答案】ABC
【解析】月亮的运动半径大于同步卫星的,D错误,
由公式得,可得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所以同步卫星的线速度大于月亮的线速度,A正确,
由公式得,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故同步卫星的角速度大于月亮的角速度,B正确,
公式得,半径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小,故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于月亮的向
心加速度,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了天体运动的匀速圆周运动模型
点评:本题是卫星类型的问题,常常建立这样的模型:环绕天体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由
中心天体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重力加速度g是联系星球表面宏观物体运动和天体运动的桥梁.11.关于环绕地球运动的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别沿圆轨道和椭圆轨道运行的两颗卫星,不可能具有相同的周期
B.沿椭圆轨道运行的一颗卫星,在轨道不同位置可能具有相同的速率
C.在赤道上空运行的两颗地球同步卫星,它们的轨道半径有可能不同
D.沿不同轨道经过北京上空的两颗卫星,它们的轨道平面一定会重合
【答案】B
【解析】A、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只要圆轨道的半径和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相等,
周期就相同。
B、沿椭圆轨道运行的卫星速率是变的,但是关于长轴对称的两点速率是相等的;正确
C、所有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周期、线速度、角速度等均相同;错误
D、轨道平面过地心和北京上空的轨道平面有无限多个;错误
故选B
【考点】人造卫星相关知识
点评:中等难度。
所以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平面必过圆心,万有引力做向心力,轨道可以是圆的
也可以是椭圆的,开普勒第三定律中的恒量均相等。
12.探月卫星在空中运动的简化示意图如下.卫星由地面发射后,经过发射轨道进入停泊轨道,
在停泊轨道经过调速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再次调速后进入工作轨道.已知卫星在停泊轨道和工
作轨道运行半径分别为r和r
1,地球半径为R,月球半径为R
1
,地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月球表
面重力加速度为.求:
(1)卫星在停泊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
(2)卫星在工作轨道上运行的周期.
【答案】(1)(2)
【解析】(1)设卫星在停泊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为v,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地球对它的万
有引力提供.得:,且有:
得: 7分
(2)设卫星在工作轨道上运行的周期为T,则有:
,又有:
得: 8分
【考点】考查了天体的匀速圆周运动模型
点评:本题是卫星类型的问题,常常建立这样的模型:环绕天体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由
中心天体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重力加速度g是联系星球表面宏观物体运动和天体运动的桥梁.13.2007年10月25日17时55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一号”卫星实施首次变轨控制
并获得成功。
这次变轨是在卫星运行到远地点时实施的,而此后将要进行的3次变轨均在近地点
实施。
“嫦娥一号”卫星的首次变轨之所以选择在远地点实施,是为了抬高卫星近地点的轨道高度。
同样的道理,要抬高远地点的高度就需要在近地点变轨。
如图为“嫦娥一号”卫星某次在近地点A
由轨道1变轨为轨道2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嫦娥一号”在轨道1的A点处应点火加速
B.“嫦娥一号”在轨道1的A点处的速度比在轨道2的A点处的速度大
C.“嫦娥一号”在轨道1的B点处的加速度比在轨道2的C点处的加速度大
D.“嫦娥一号”在轨道1的B点处的机械能比在轨道2的C点处的机械能大
【答案】AC
【解析】从1轨道进入2轨道的过程就是离心运动的过程,在A点时万有引力不变,物体做离心
运动,说明此处飞船速度增加,应在此处点火加速,故A正确.因为飞船在轨道1的A点处点火
加速,所以飞船在轨道1的A点处的速度比在轨道2的A点处的速度小,故B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轨道1的B点比在轨道2的C点离中心天体近,所以在轨道1的B点处
的加速度比在轨道2的C点处的加速度大,故C正确.因为飞船在轨道1的A点处点火加速进
入2轨道,所以2轨道的机械能大于1轨道的机械能,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了天体的匀速圆周运动模型
点评:注意机械能守恒的变化:当外力对物体做正功时,机械能增加,外力对物体做负功时,机
械能减少.
14.甲、乙为两颗地球卫星,其中甲为地球同步卫星,乙的运行高度低于甲的运行高度,两卫星
轨道均可视为圆轨道。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甲的周期大于乙的周期B.乙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C.甲的加速度小于乙的加速度D.甲在运行时能经过北极的正上方
【答案】AC
【解析】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半径越小,周期越小,所以A对。
第一宇宙速度为其中
r=R,显然不论是甲还是乙,速度都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所以B错。
万有引力公式可知,半径越大,加速度越小,所以C对。
同步卫星的轨道在赤道正上空,同地面相对静止,不可能经过北极,所以D错。
考点分析: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总结评价:这类问题要注意是否为在轨和不在轨问题,其区别就是万有引力是否全部提供了向心力。
15.我国正在建设中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由5颗地球同步卫星和30颗非同步卫星组成。
已知有两颗同步轨道卫星A、B分别定点于赤道上东经80°和140°的上空,轨道半径为r。
则关于A、B两颗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卫星内的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
B.两卫星运动的线速度相同
C.这两颗卫星的信号可覆盖整个地球表面
D.两卫星的间距是固定的,大小为r
【答案】D
【解析】卫星做的是匀速圆周运动,所受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合力不为零,A错;由周期公式可知,A、B两颗卫星半径相同,由线速度公式,可知两颗卫星线速度相同,B
对;这两个卫星能覆盖的张角为60°,C错;在同一个轨道作圆周运动,线速度是一样的,所以
两颗卫星的间距不变,根据三角关系可知,D对;
16. 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顺利升空,11月1日,“神舟八号”随后飞上太空,11月3日
凌晨“神八”与离地高度343km轨道上的“天宫一号”对接形成组合体,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
对接试验获得成功,为建立太空实验室——空间站迈出了关键一步。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接前,“神舟八号”欲追上“天宫一号”,可以在较低轨道上点火加速
B.对接后,“天宫一号”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C.对接后,“天宫一号“的运行周期大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
D.今后在“天宫一号”内工作的宇航员因受到平衡力而在其中悬浮或静止
【答案】AB
【解析】神舟八号从较低轨道进行加速发生离心运动,从而与天宫一号对接,A对;第一宇宙速
度是环绕地球的最大速度,是卫星贴近地球表面时的环绕速度,由线速度公式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B对;天宫一号的半径小于同步轨道的半径,由周期公式可知C错;宇
航员受力不平衡,D错;
17.2011 年11 月29 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9 颗北斗
导航卫星送入太空轨道。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由5 颗静止轨道卫星(同步卫星)和30 颗
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如图所示),30 颗非静止轨道卫星中有27 颗是中轨道卫星,中轨道卫星
平均分布在倾角55°的三个平面上,轨道高度约21500km,静止轨道卫星的高度约为36000km。
已知地球半径为6400k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小的静止轨道卫星的高度比质量大的静止轨道卫星的高度要低
B.静止轨道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小于中轨道卫星的向心加速度
C.中轨道卫星的周期约为45.2h
D.中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大于7.9km/s
【答案】B
【解析】轨道的高低与卫星的质量没有关系,同步轨道高度为36000千米,高于中轨道卫星高度,由向心加速度要小,由周期公式,再由黄金代换,可求出中轨道卫星
的周期,由可求出线速度
18.2008年9月25日至28日,我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并实现了航天员首次出舱.飞船先沿椭圆轨道飞行,后在远地点343千米处点火加速,由椭圆轨道变成高度为343千米的圆轨道,在此圆轨道上飞船运行周期约为90分钟.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 ()
A.飞船变轨前后的机械能相等
B.飞船在圆轨道上时航天员出舱前后都处于失重状态
C.飞船在此圆轨道上运动的角速度大于同步卫星运动的角速度
D.飞船变轨前通过椭圆轨道远地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变轨后沿圆轨道运动的加速度
【答案】BC
【解析】飞船点火变轨,前后的机械能不守恒,所以A不正确;飞船在圆轨道上时万有引力来提
供向心力,航天员出舱前后都处于失重状态,B正确;飞船在此圆轨道上运动的周期90分钟小于同步卫星运动的周期24小时,根据T=可知,飞船在此圆轨道上运动的角速度大于同步卫星
运动的角速度,C正确;飞船变轨前通过椭圆轨道远地点时只有万有引力来提供加速度,变轨后
沿圆轨道运动也是只有万有引力来提供加速度,所以相等,D不正确.
19.人造地球卫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微小的阻力,轨道半径将缓慢减小。
在此运动过程中,
卫星所受万有引力大小将 (选填“减小”或“增大”),其做圆周运动的速度将 (选填“减小”或“增大”)。
【答案】增大、增大
【解析】半径减小,万有引力增大,由可知线速度增大
20.在2010年青海玉树抗震救灾中,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在抗震救灾中
发挥了巨大作用.北斗导航系统又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具有导航、定位等功能.“北斗”系统
中两颗工作卫星均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r.某时刻两颗工作卫星分别位于同一轨
道上的A、B两位置(如图所示).若卫星均顺时针运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
半径为R,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两颗卫星的加速度大小均为g
B.卫星甲向后喷气就一定能追上卫星乙
C.卫星甲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做功为零
D.因为不知道地球的质量,所以无法求出卫星甲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的时间
【答案】C
【解析】随着高度的增大,加速度减小,则卫星的加速度大小均小于g,A错误;卫星甲向后喷气,则轨道升高,B错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力与速度方向垂直,不做功,C正确;根据角
度与周期可以得到卫星甲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的时间,D错误
21. 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顺利升空,11月1日,“神舟八号”随后飞上太空,11月3日
凌晨“神八”与离地高度343 km轨道上的“天宫一号”对接形成组合体,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
对接试验获得成功,为建立太空实验室——空间站迈出了关键一步。
设对接后的组合体在轨道上
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接前,“神舟八号”欲追上“天宫一号”,可以在同一轨道上点火加速
B.对接后,“天宫一号”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C.对接后,“天宫一号”的加速度大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加速度
D.对接后,在“天宫一号”内工作的宇航员因受力平衡而在其中悬浮或静止
【答案】BC
【解析】对接前,“神舟八号”欲追上“天宫一号”,只能在稍低的轨道上点火加速,选项A错误;对接后,“天宫一号”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天宫一号”的加速度大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加速度,在“天宫一号”内工作的宇航员因完全失重而在其中悬浮或静止,选项BC正确D错误。
22.设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自转角速度为,则沿地球表面运行的人
造地球卫星的周期为________;某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离地面的高度H为_________.
【答案】2π,
【解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计算可得沿地球表面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
的周期为T=2π,对同步卫星有:,计算可得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离地面
的高度H为
故答案为:2π,
23.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设计在轨寿命两年。
在轨运动可近似看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它的轨道半径为r,运行周期为T,万有引力恒量为G,则它的线速度大小为,地球的质量可表示为。
【答案】,。
【解析】根据线速度定义式可得,根据公式得地球质量为,
24.嫦娥一号卫星环月工作轨道为圆轨道,轨道高度200 km,运行周期:127min。
若还知道引力常量G和月球平均半径r,仅利用以上条件不能求出的是()
A.月球对卫星的吸引力
B.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C.卫星绕月球运行的速度
D.卫星绕月运行的加速度
【答案】A
【解析】卫星质量未知所以无法求得月球对卫星的吸引力,选A。
卫星绕月球运行的速度
可以求出月球质量M,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卫星绕月运行的加速
度
25..我国已于2011年9月末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2011年11月3日发射“神舟八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