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综合诊断(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达州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综合诊断(试卷)
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总分栏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有关稻田养鱼的说法:①稻田中的水稻、浮游植物和鱼类都属于生产者;②其中一条食物链是:浮游植物→小鱼→大鱼;③若该稻田被难以分解的农药污染,则小鱼的体内农药最多;④如果该稻田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可以采用养殖吃浮游植物的鱼类来进行生物防治。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
黑龙江省扎龙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水禽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芦苇沼泽广袤辽远。
该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
它属于( )
A.海洋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湿地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
3.
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有4条食物链,营养级别最高的消费者是鹰
B.此食物网中能量最多的是鹰,能量最少的是绿色植物
C.若该生态系统被DDT 污染,有毒物质最少的是绿色植物
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4.
下列能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A.桐山溪中的所有鲤鱼
B.太湖一整个湖泊
C.太姥山上的所有植物
D.草原上所有生物
5.
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花开花落B.潮涨潮落C.孔雀开屏
6.
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的是()
A.能生长的钟乳石B.能使人生病的病毒C.冬天掉落叶子的梧桐树D.开着黄花的生石花
7.
下列各项中,有关生物与环境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不相对应的是()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B.“北风吹,雁南飞”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形象地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D.“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间的捕食关系
8.
黄石市一直在进行文明城市创建活动,通过创建文明城市,种植的花草树木更多,绿化面积更大,空气更清新,景色更美,这体现了生物()
A.能适应环境B.能影响环境
C.能生长D.能呼吸
9.
某同学为了探究蚯蚓能否改善土壤条件,设计了如下装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形成对照,乙是对照组
B.沙子和土壤都要保持湿润
C.装置要密封防止蚯蚓爬出
D.一段时间后甲装置中沙子和土壤的界限不明显
10.
鼠类猖獗会对农、林、牧业造成伤害,有时会传播疾病。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应开展“剿灭鼠类”运动,大肆杀灭老鼠
B.鼠类具胎生、哺乳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
C.鼠类有发达的神经系统,适应环境能力强
D.鼠类牙齿有分化,提高了它们的摄食能力
11.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受环境的影响,但环境不受生物的影响
B.生物决定环境如何改变
C.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都是有利的
D.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
12.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话揭示的生物间的关系是()
A.竞争B.寄生C.共生D.捕食
13.
《秋思》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对句中“树、鸦、马”三种生物共有特征的概述,不正确的是( )
A.都能进行呼吸
B.都是由细胞构成
C.都能生长和繁殖
D.都需要从外界获取淀粉等有机物
14.
雪兔生活在高纬度地区,随季节更替有“换装”行为。
下图示意了雪兔的毛色由深到浅的“换装”过程。
这个事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生物改变环境D.生物依赖环境
15.
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A.雪花B.恐龙化石C.电脑病毒D.珊瑚虫
16.
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能量的相对含量如下图,请写出正确的食物链()
A.甲→乙→丙→丁B.丁→甲→乙→丙
C.丙→甲→乙→丁D.乙→甲→丙→丁
17.
人类活动是影响生态系统的最大因素。
如果人类不恰当地干预自然生态系统,如:盲目地围湖造田、开垦草原和毁林造田等,将会导致的结果是( )
A.丰富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B.更加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
C.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得以维持
D.降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18.
如图是池塘生态系统的模式图,其中不属于生产者的是
A.菖蒲B.水草C.鱼
19.
“万物生长靠太阳”,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环境影响生物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适应生物D.生物适应环境
20.
按照用途来分,家里饲养耕地的牛属于( )
A.作物B.家禽C.家畜D.宠物
21.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要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B.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的结构就越复杂
C.生物的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为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应大力引进一些外来物种
22.
下列哪个选项能正确表示食物链( )
A.阳光→草→鼠→鹰
B.草→鼠→蛇→鹰
C.虫→青蛙→蛇→鹰
D.草→蝗虫→青蛙→细菌
23.
在某生态系统中,A、B、C、D四种生物体内DDT(一种有毒化学物质)的质量分数分别是0.07mg/kg、8.00mg/kg、1.90mg/kg、64mg/kg.若这些生物恰好构成一条食物链,则这条食物链的组成最可能是()
A.D→C→B→A B.D→B→C→A C.A→C→B→D D.A→B→C→D
24.
开学初,我区很多学校开展了军训活动。
由于长时间处于阳光照射下,同学们的皮肤变黑了。
这主要体现了()
A.生物影响环境B.环境影响生物C.生物适应环境D.环境适应生物
25.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下列生命现象与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对应错误的是()
A.小老虎长成大老虎生物能生长
B.蜜蜂吃花蜜——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鲸在海里喷出“喷泉”——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一龙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物有变异的特性
26.
下列现象中描述的是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沙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B.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C.森林中的土壤非常肥沃D.在北极生活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27.
下列关于生物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的生活都需要氧气B.生物都能运动
C.生物都能获取现成的有机物D.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28.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在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
B.图中生物构成了1条食物链:乙1→乙2→丙
C.甲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D.丙不一定是微生物,也可能是动物,细菌一定是丙
29.
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实例中,哪项描述与其他三项不同( )
A.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B.仙人掌叶子特化为刺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企鹅皮下脂肪很厚
30.
科研工作者将粪尿和稻壳等农业废弃物输进发酵仓。
几天之后,这些废弃物实现“华丽转身”,成为生物肥料被输出来。
这个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 )
A.生产者B.分解者C.消费者D.阳光
评卷人得分
二、非选择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40分)
1.
下面是一个生态系统,请仔细观看,然后完成后面各题
(1)图中所含物质和能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 ,它所含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_____ 它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
是____________ ;
(2)该食物网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
(3)写出最长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4)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和________;它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工厂排放了一种有营养物质最多的是毒物质该生态系统中,过若干年后发现_______体内含有的有毒物质最多。
(6)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流动的。
2.
仔细观察下图所示的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能表示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的是__,能表示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的是__。
(2)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__(填序号),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__(填序号)。
(3)能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的结构是[]__;
能将无机物转变为贮存能量的有机物的结构是[]__;
能使细胞内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的结构是[]__;
能使水果有酸味或苦味的结构是[]__。
(4)我们从婴儿到青少年,个子长高了很多,其根本原因是__(填选项字母)。
A.经常喝牛奶
B.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C.参加体育锻炼
D.父母的养育
3.
你听说过这句谚语吗?“阴茶花,阳牡丹,半阴半阳四季花。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句谚语说明影响这些花卉的生长发育较大的因素是 ______________。
(2)日照时间长短直接影响万寿菊开花,秋季日照时间短,夏季日照时间长,而万寿菊盛开在秋季。
为了美化环境,使万寿菊提前到夏季开花,你会采取什么措施?__________
A.增加灌溉 B.适量施肥 C.提高栽培区的温度 D.通过覆盖缩短日照
(3)为了研究其他因素(如光照强度)是否影响植物开花,科研人员选取凤仙花、万寿菊和一串红进行了有关实验,结果如下:
从播种到开花所需天数 /d
光照较强光照较弱
凤仙花2220
万寿菊2418
一串红2721
分析表中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的开花受光照强度的影响较小,__开花受光照强度的影响较大。
4.
如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
(2)兔与狐狸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
(3)猫头鹰体内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_____。
(4)生产者是_____;其它动物是______。
(5)该草原生态系统数量最多的是______。
(6)该食物网加上____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
5.
当我们通过生活事例猜测光可能影响鼠妇生活的时候,要用实验进行说明。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要设计______两种不同的环境进行对照,而其余的条件都要______。
两边各放5只鼠妇,静置5分钟后,统计明亮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
下表是全班八个小组实验结果:
组数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
明亮(只)23313211
阴暗(只)87798898
(3)实验用了10只鼠妇而不是1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______________。
根据结果,你得出的结
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重复的次数越______,实验的结果也会更加准确,结论会更加可靠。
6.
研究小组对一个乌鱼塘进行了研究。
下表是该池塘中5种生物的捕食关系(其中乌鱼捕食泥鳅,其余以此类推)。
泥鳅水蚤小球藻
乌鱼√
河蚌√
泥鳅√√
水蚤√
(1)表格内容没有完全呈现乌鱼塘生态系统全部组成,缺少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表格内容写出这些生物之间形成的食物网______________。
(3)泥鳅和水蚤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泥鳅被人大量捕食,则一定时间内各种生物数量有明显变化,水蚤数量将迅速________(上升/下降),由此可见该人工生态系统由于营养结构简单,其__________能力较弱。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写道:“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材料二: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两首诗词蕴含着很多生物学知识,请你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
(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充足阳光刺激引起的;在繁殖季节,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但当有人走近时,青蛙不再鸣叫。
它们属于生物特征中的_______。
(2)一粒种子通过萌发长成一棵杏树,这反映了生物能够_______。
(3)“种杏得杏”属于_______现象;但是杏与杏之间也有差异,这属于_______现象。
(4)红杏树需要施肥才能枝繁叶茂;成蛙能捕食稻田里的害虫,这些都反映了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_。
8.
湿地生态系统又称“地球之肾”,具有蓄洪抗旱,净化水源的重要作用。
2023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修复”,由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如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河,吸引了生态保护的同学前来实践和研究。
(1)修复后的鱼鸟河湿地风景如画,深秋,水杉、红枫等观叶树木五彩斑斓,影响树叶变红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
(2)浮游动物,中华绒螯蟹是影响水生植物生长的_____因素(非生物、生物)。
(3)树叶随风飘落,能将树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是某些细菌和真菌,它们是作为生态系统中的_____。
(4)想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_____。
(5)湿地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食物网中脊尾白虾和浮游动物的关系是_____。
9.
生态农业是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型现代化农业.图是某一生态农场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生态农场中,最主要成分是________,它们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3)为了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人们将大豆和玉米实施套种,大豆和玉米之间的关系为______.
(4)沼气池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农业生产上,为了提高蔬菜产量,人们通常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玉米在生长期间常受玉米螟(具有夜行性)的侵害,为了不污染环境,请利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有关知识提出你的防治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生态农业能实现人类对能量的________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10.
阅读分析并填空。
(1)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______和______,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骆驼刺的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这是对______环境的适应;山顶上的“旗形树”是对______环境的适应;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熊有较厚的皮下脂肪,这是对______环境的适应。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的是生物能______环境;
(2)对一只蚂蚁来说,同窝的蚂蚁是影响它生活的______因素,它们之间主要表现出______关系;其他窝的蚂蚁是影响它生活的______因素,它们之间主要表现存______关系;雨水是影响它生活的______因素。
(以上“因素”前请填“生物”或“非生物”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