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引文规范》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有助于节约正文篇幅
学术论著讲究内容简洁、文笔流畅。正文中需要解 释和说明的文字一律分解出来,既可以保证文气的 连贯,文意的明了,又可以压缩正文字数。
5)有助于文献计量学的研究
文献计量学是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文献进行 研究的一门学科,引文分析法是其重要的组 成部分,如今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学问。 通过对引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揭示各种文 献集合以及与文献交流有关的各种集合特征 和集合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文献计量学的 发展。进行文献计量学研究的一个有力工具 是引文索引。
第6章 学术引文规范
学术引文规范是关于文献引用内容、 引文标注及著录的规则及要求。
6.1 引文、注释与抄袭
6.1.1 引文
引文(citations)也叫参考文献(bibliographic references), 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著而引用或参考的的有关文献资料,通 常附在论文、图书或每章、节之后,有时也以注释(附注或 脚注)形式出现在正文中。
概括别的作者的观点是合法的,但这样做的前提是要清楚指出正 在这样做。但是如将别人的观点、思想或信息概括得好像它们是 自己的一样,则是抄袭。
释义是用别的话语将某一作者的意思重新表达。如果完整确切地 指出参考出处是允许的。抄袭的通常形式是复制加释义、重复原 始文本的一些词句然后替换一些别的话等等相结合。
一般说来,如果引文是按照引文规范引用的话,那么论著被引次数 和被引率越高,其学术影响力就越大,这在基础研究、宏观、中观 研究中更能体现这一点。当然,在利用引文数据来进行科学评价时, 一定要小心,要根据上下文的关系线索来理解,要理解整个领域, 要看它属于哪个学科领域,在不同国家、不同学科,引文行为差异 不同。何况还有伪引、自引、负面引用、中性引用等问题。
抄袭可以定义为:“复制、综合或解释他人的想法或观点而不指 明出处的享有”。这一类错误享有可描述如下: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对抄袭的定 义和政策:
复制是逐字引用另一个作者的文本而不指出出处。引用只有在用 引号或空格起行标出和指出引文确切出处后才是许可的。仅仅给 一个笼统的鸣谢或是仅对复制的内容中一部分给出参考物的出处 是不充分的。注释所指出的必须是发现材料的地方。剽窃对第三 方著作的注释(自己没有参考过,却弄得好像参考过一样的)也 是不可接受的。
有意义的。但该规范没有考虑二者的联系,只认为
“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著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
把参考文献与参考书目混为一谈,这是需要修订的。
因为,如上所述,有些参考文献未注特定的页码可以
看成是参考书目,但有些却注出页码,则不能称为参 考书目,注出页码的参考文献与文献注释类似。
6.1.3 抄袭
抄袭的英文词“plagiarism”来源于拉丁语“plagiarius”, 意为“绑匪”。抄袭是一种“虚假的作者权:是窃取 别人思想成果,并当作自己作品发表的错误行为。” “抄袭的形式包括在重复别人的措辞或句子,转述别 人论点和思路时,没有适当地指明出处”。只在文后 参考文献中列出所引成果,但在正文中没有指明;将 他人文句进行改写,又得出与他人一样的结论;在自 己多部著作中大量引用自己已发表的作品(包括译 文),或改换题名,内容不改或基本不改,给人的印 象似乎是一部新作品,且不作任何说明的都构成抄袭 或自我抄袭。

2)文献发表的语种
对中国作者而言,一般中文文献被引较高,英文、俄文、日文次之,其他 外文小语种被引机会更少。

3)文献的发行量
文献发行量越大,分布地索普(M. E. Soper)研究指出,作者引用的文献,大部分是个人获得、 收藏的文献,小部分是本部门和就近图书馆的资料,而其他城市和国家的 资料所占的比例甚小。这说明作者选用参考文献以方便为准则,引文并不 一定是最好的。

5)文献被报道、评价的影响
被媒体报道、有书评的文献,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阅读。被阅读得越多, 越易被引用。
引文类型
直接引用亦叫明引,是指直接引用别人成果的某些字段,往往用双引号 标注。多用于主要的论据、不常用或新发现的资料、主要论据的资料等。 例如:
间接引用亦叫暗引,是指吸收了别人的成果,但用自己的语句表述。多 用于原文过长、常识性资料等。
伪引是指并未引用别人的成果,但却将该成果列在参考文献中。目前有 些作者为了增加引文数量或应付检查等原因,直接照抄现成的书目或索 引条目,也不注明出处即是伪引。
6.1.2 注释
注释(note)也叫注解、注文,是用简明的文字解释和说明文献 中特定的部分。一般包括题名注、作者注、文献注、术语注、论 据注等。一般排印在该页地脚(脚注)或文末(尾注)。
引文类型
一种是只列出某一著作(原著)中引用的各种著作及论文 (称为引文)的题名、作者等,不标注引文在原著中的出处、 页码,这实际上是参考书目,是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借 鉴或参考;
另一种则是既列出题名、作者等,又列出出处、页码,有的 工具书称之为引书引得,有的称为文献注释、文献引文注释、 文献引证注释等,这实际上是严格意义上的引文。
转引是指自己未阅读原始文献,只根据二手资料、译文或他人引用的资 料加以引用。
自我引用简称自引(Self-citation),是指著者(包括个人著者、团体著 者、期刊、学科、地域和国家等)引用自己已发表的著作或与他人合著 的著作。
漏引是指引用了别人成果的某些字、句、段,但未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或虽列出参考文献,但在行文中未明确注明哪些是别人的,哪些是自己 的。
2)有助于评估学术水平
由于引文能够“把全部科学论文编织成一个统一的网系”,因此在 大多数情况下,“引文是学者付给同行的硬币工资”(加菲尔德 语)。通过阅读引文,往往可以窥见一篇论文或一本专著的深度和 广度;通过统计和分析引文,则可以从一个重要侧面评价被引用论 文、刊载被引论文期刊以及学者、学者群体的影响程度和水平。
引文索引
所谓引文索引(citation index)是一种以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为基础的 文献索引,即它以被引用文献即引文为标目,其下列出引用过该文献的 全部文献(来源文献)的检索工具。它不同于从作者、题名等为标目而 编制的索引,除了一般查询外,它能提供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一 篇具体的被引论文,可以检索到同领域的不同时期的各种论文。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引文索引是美国学者谢泼德(Shepard)于1873年 创办的《谢泼德引文》(Shepard’s Citation)。 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情报学家尤金·加菲尔德(E. Garfield)等 人加以发展和完善,他所领导的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于1963 年创办了《科学引文索引》(SCI, Science Citation Index),1973 年、1978年又分别创办了《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和《艺术和人文学科引文索引》(A&HCI, Art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 学研究中心分别研制了《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CD)和《中文社 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对抄袭的定 义和政策:
文科部遵循的原则是:学生应该显示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用他们 自己的文字来维系清楚和符合逻辑的论证。学生可以不交含有未 经指明出处或是以不妥方式指出出处的他人作品的内容或过量引 语的作业。学术技能和学习中心将为表达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抄袭是最严重的学术性过失,对任何被认定的抄袭者将处于严厉 的惩罚。学生可能有时会因为缺乏经验或不懂得大学学习的目的 和方法而无意识地犯下抄袭的过失。因此有必要制定以下针对学 生的关于抄袭的解释。除了存心不诚的情况外,以下描述的抄袭 行为对于形成良好思考也是有害的。学会避免它们是形成良好学 问技能的训练的一个部分。
引文数据是帮助而不是代替专家进行评价,数据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但它不能说明一切,只能与专家评价互补,因此对引文索引的评价 作用一定要有恰如其分的认识,不可偏废。
3)有助于读者、编辑查核文献
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研究的过程可以验证。 只要具备相同的条件,就能得出相应的结果。读者 可以根据引文检验研究过程,编者可以通过引文核 实论点、论据等的可靠性。此外,通过引文可以收 集到继续研究该主题的一批相关资料。
而文献注释有四个部分,整体注释只有一个句 号,作者姓名遵循自然,不倒置,注出页码。
Deborah Tannen, You Just Don’ Understand: Women and Men in Conversation (New York: Morrow, 1990) 52.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注释及文献注释与引文即参考文献 的异同、标注法等有过讨论,但尚未达成共识。1999 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布的CAJ-CD B/T 1-1998《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 范(试行)》正式将参考文献与注释区别开来,这是
《MLA文体手册和学术出版指南》 对二者格式做的比较
有些参考文献有三个主要部分,每个部分以句 号结尾,作者姓名倒置,不注页码。
Tannen, Deborah. You Just Don’ Understand: Women and Men in Conversation. New York: Morrow, 1990.
引文实例
例1:《中国科学》 [序号] 吕勇军,曹崇德,魏炳波.声浮条件下
大块水的深过冷.中国科学,A辑,2002,32 (12):1066~1072 例2:《中国社会科学》 [序号]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贺 麟、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第276 页. [序号] Roland H. Coase, The Nature of the Firm. Econommica, 1937, pp.368-405.
注释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对中国古代典籍的注、疏、解等已成 为一门学问,但它与现代意义上的注释的含义有所区别。注释与 引文即参考文献是两个概念,但有交叉关系。如果可以将注释分 成两大类,即文献注释与非文献注释的话,那么注释中的文献注 释与引文即参考文献就极为相似,可以说是叫法不同而含义相当, 因为它们都能提供相同的书目信息。如上所述,引文有时也以注 释(附注、文内注或脚注)形式出现在正文中。但严格说来,文 献注释与引文即参考文献还是有细微的差别,如文献注释通常都 要标注出处和所引内容具体的页码,而参考文献中有的注出具体 页码,有的则没有;二者的格式也有轻微的不同。
案例1
“何伟亚(James Hevia)事件”。何伟亚新著《怀柔 远人:清代的礼宾与1793年马尔嘎尼使团》,是一部 颇有新见的专著,荣获了1997年美国亚洲学会的李文 森奖。但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周锡瑞 (Joseph Esherick)却对该书进行了猛烈的批评,称 之为“一派胡言,望文生义”之作。书评刊出后,加 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艾尔曼(Benjamin Elman)出来为何氏辩护,称周氏的批评是“充满恶意, 小题大做”,从而成为一场双方均有该国汉学家中的 重量级人物参加的论争。此争论涉及诸多方面,其中 之一是对原始文献的理解问题。
作者为什么要引文呢?
归誉与起源 提供证据和说明 提供背景阅读资料 评价或更正以前的观点
影响文献被引的因素

1)文献发表的时间
一般说来,各学科文献平均发表两年后达到引用高峰,但各学科文献的引 用高峰是不同的。计算机科学文献越新,越可能被引,而史学文献越是原 始、经典,越可能被引。文献发表时间不一,被引的多寡亦不一。
引文的作用
1)有助于传承研究成果
学术研究都是在前人、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 不可能凭空创造。我们之所以看得远,是因为我们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人类的研究成果,通过学者间 的相互引用得以代代相传。通过引文,可以帮助确 定知识或科学的结构,反映学科的渗透情况,可以 知道前人、他人进行过什么样的研究,取得何种成 效,有哪些定义、定理等,从而使不同时期不同人 物的研究成果能形成一个有机的链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