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5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含解析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25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
1.(2019江西吉安新干二中段考)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增加可能会出现组织水肿
B.组织液中部分物质会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
C.机体严重失水,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会增加
D.内环境中葡萄糖氧化分解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2.(2019辽宁大连模拟)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请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通过肺排出
B.只要保证图中各种物质的稳定就能保持内环境的稳态
C.从内环境中能够提取出抗利尿激素、抗体、神经递质
D.图中⑤⑥过程需要经过循环系统才能完成
3.(2019天津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B.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多,所以血浆渗透压高于组织液渗透压
C.人在冬泳过程中,体内的产热速率始终大于散热速率
D.高原地区缺氧,人体内产生的CO2增多,所以内环境pH会明显下降
4.水中含氧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
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动物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血红蛋白的合成过程不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C.图中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丁
D.机体可以通过反馈调节改变血红蛋白的含量来满足机体对氧的需求
5.某人感染流感病毒,下图表示其一段时间内的体温变化曲线,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AB段,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多
B.BC段,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C.CD段,产热增多,出汗减少
D.AB段温觉感受器兴奋,CD段冷觉感受器兴奋
6.(2019四川宜宾二诊)下列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渗透压感受器和调节中枢均位于下丘脑
B.饮水不足会引起下丘脑产生渴觉
C.摄入过多过咸的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
D.剧烈运动引起的大量出汗会导致失水过多,从而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7.某实验小组将加入抗凝剂和生理盐水的新鲜绵羊血液进行离心,结果如图1;接着取上清液,分别
向其中滴加0.1 mol/L的HCl和0.1 mol/L的NaOH,同时用蒸馏水作对照,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若出现紫色,则说明含血红蛋白
B.若要提取相关抗体用于免疫治疗,最佳材料应是沉淀物
C.图2实验中HCl、NaOH的浓度和滴数为自变量
D.图2实验结果表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8.(2019山西大同二中月考)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向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
B.乙酰胆碱酯酶、溶菌酶和消化酶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
D.组织液、淋巴与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不完全相同
9.下图为人体内体温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一样,都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
B.温度感受器和渗透压感受器都不在下丘脑中
C.在体温调节过程中,肾上腺髓质和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具有协同作用
D.图中散热的主要结构有皮肤毛细血管和汗腺
10.(2019四川成都龙泉驿区一中入学考试)下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甲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B.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与集合管
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D.渴感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水盐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中
11.(2019黑龙江哈尔滨师大附中期中)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毛细血管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和[ ]。
(2)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 ],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此病主要影响人体有氧呼吸第阶段。
(3)胰腺组织细胞可以分泌胰液、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可以进入血液,参与糖类代谢的调节。
12.(2019河南洛阳第二次统考)尿崩症是由抗利尿激素不足(中枢性尿崩症)或肾脏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缺乏(肾源性尿崩症)使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出现障碍而引起的疾病。
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机制如图1所示。
图2表示正常人和尿崩症患者禁水后尿液渗透压的变化曲线,回答相关问题。
(1)抗利尿激素与P蛋白结合后,P蛋白的发生改变,激活G蛋白。
(2)P蛋白基因发生突变后,该基因的结构,(填“一定”或“不一定”)发生改变。
(3)图中曲线代表中枢性尿崩症,判断理由是。
13.(2019河南沁阳一中月考)在寒冷环境中,人的体温调节机理如下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激素b指的是。
在图中“○”内画上“+”或“-”,其中“+”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2)当血液中激素c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机体会通过相应的调节,致使该激素的含量不至于过高。
请在图中用虚线箭头及“ ”或“ ”表示相应的调节。
(3)为验证小白鼠体温调节中枢是器官A而不是脊髓,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取生理状况相同的小白鼠若干,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并测量三组小白鼠的体温;
②甲组,乙组破坏器官A,丙组破坏脊髓;
③将三组小白鼠,一段时间后,测量体温并比较体
温是否变化。
预测实验结果:。
课时规范练25人体的
内环境稳态及实例
1.D 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增加导致其渗透压升高,出现组织水肿,A项正确;组织液中的物质可进入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中,B项正确;机体严重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
素增加,C项正确;葡萄糖只能在细胞中氧化分解,不能在内环境中氧化分解,D项错误。
2.C 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通过肾脏随尿液排出;内环境的稳态指内环境成分及其理化性质保持
动态平衡;内环境成分中有抗利尿激素、抗体、神经递质;图中⑤⑥过程通过物质交换直接进行,不
需要经过循环系统。
3.A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A项正确;血浆和组
织液的渗透压基本相等,B项错误;人在冬泳过程中,体温维持稳定时,产热速率与散热速率基本相
等,C项错误;高原地区缺氧,人体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增多,导致血浆的pH有所下降,但由于血浆中
有缓冲物质存在,血浆pH不会明显降低,D项错误。
4.D 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项错误;蛋白质的合成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B项
错误;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故血红蛋白随水温的升高而升高,才能满足氧气运输的需要,是甲曲线,C项错误;机体可以通过反馈调节改变血红蛋白的含量来满足机体对氧的需求,D项正确。
5.B 当体温相对恒定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从图中可以看出AB段体温升高,说明此时的产热量大
于散热量,原因是在病毒影响调节中枢的情况下内脏肌肉代谢加强,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
导致产热增加,散热减少,A项错误;BC段体温维持高温不变,产热量仍然等于散热量,B项正确;CD
段体温下降,产热减少,出汗散热增加,C项错误;AB段体温升高,说明是冷觉感受器兴奋,CD段体温
下降,说明是温觉感受器兴奋,D项错误。
6.A 下丘脑中存在渗透压感受器和水盐调节中枢;饮水不足时,产生渴觉的是大脑皮层;摄入过多
过咸的食物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减少;剧烈运动引起的大量出汗会导致失
水过多,从而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7.D 上清液中的蛋白质是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A项错误;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血浆)中,因此若要提取相关抗体用于免疫治疗,最佳材料应是上清液,B项错误;图2实验中,HCl、
NaOH的浓度和滴数分别为无关变量和自变量,C项错误;图2显示:分别滴加0.1mol/L的HCl和
0.1mol/L的NaOH溶液后,上清液的pH变化幅度很小,而蒸馏水的pH变化幅度大,说明血浆有一定
的缓冲能力,D项正确。
8.B 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
浆间可相互渗透,因此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向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A项正确;乙酰胆碱酯酶、
溶菌酶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但存在于消化道中的消化酶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项错误;神经系统
与内分泌系统起调节作用,间接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C项正确;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
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D项正确。
9.B 体温调节过程与水盐平衡调节过程都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A项正确;温度感受器不在
下丘脑中,但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中,B项错误;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均可促进产热过程,二者
在体温调节方面具有协同作用,C项正确;汗腺分泌的汗液蒸发可以促进散热,皮肤中的毛细血管舒
张也可以增加散热,D项正确。
10.D 由于甲引起的变化是渗透压升高,所以甲可能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了过咸的食物。
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中,所以乙是下丘脑;渴感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丙是大脑皮层;抗利尿激
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所以丁是肾小管与集合管。
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渴感虽然在大脑皮层中产生,但水盐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中。
11.答案:(1)⑥组织液④血浆(2)⑤
红细胞基因突变三(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解析:图中①为淋巴、④为血浆、⑥为组织液,②为淋巴管壁,③为血管壁、⑤为红细胞、⑦为细胞
内液,①④⑥构成内环境。
(1)毛细血管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⑥组织液和④血浆。
(2)若某人患镰刀
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⑤红细胞,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基因发
生了基因突变;由于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功能是运输氧气,而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故此病主
要影响人体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3)胰腺组织细胞可以分泌胰液、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液
含有多种消化酶,通过导管进入消化道,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可以进入血液,参与糖类代谢的调节。
12.答案:(1)空间结构
(2)一定
(3)Ⅱ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导致尿液渗透压升高,中枢性尿崩
症患者因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其尿液渗透压较低,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其尿液渗透压升高
解析:(1)由题图可知,抗利尿激素与P蛋白结合后,P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G蛋白被激活。
(2)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作基因突变。
P蛋白
基因发生突变后,该基因的结构一定发生了改变。
(3)中枢性尿崩症患者因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其
尿液渗透压较低,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其尿液渗透压升高,故曲线Ⅱ代表中枢性尿崩症。
13.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 + +
(2)
(3)不作处理放在相同的寒冷环境中甲组小白鼠体温不变化,乙组小白鼠体温变化,丙组小
白鼠体温不变化
解析:(1)由题图可知,器官A为下丘脑,器官B为垂体,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为
促甲状腺激素,激素c为甲状腺激素。
(2)机体通过负反馈调节的方式来维持机体内激素的相对稳定。
(3)甲组为空白对照,即不作处理。
应将三组小白鼠置于相同的寒冷环境中,比较体温的变化情况。
器官A是体温调节中枢,所以甲组和丙组小白鼠体温不变化,而乙组小白鼠体温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