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新人教版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济南的冬天?
素养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阅读中积累课文的优美语句。

3.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课文预习案〔任务一〕
一、作者介绍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二、背景介绍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土〞。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土〞的深情来写的。

三、资料链接
引起共鸣。

语言建构与运用〔任务二〕
自主学习
1、注音:
济南〔jǐ〕镶〔xiāng〕水藻〔zǎo〕贮蓄〔zhù〕
发髻〔jì〕澄清〔chéng〕着落〔zhuó〕看护〔kān〕
2、释义:
响晴:文中指天气晴朗、燥热。

设假设:假假设。

秀气:文雅,不粗俗。

贮蓄:储存积蓄。

澄清:清澈明亮。

空灵:清净透明。

思维提升与开展〔任务三〕
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字词的读音,结合课文注释明确音节和意义。

2.有感情地自读课文。

3.感知内容:在听读前,检查预习,教师正音,学生掌握字词:镶、响晴、温晴、安闲、肌肤、秀气、绿萍、水藻、贮蓄、澄清、空灵、水墨画、蓝汪汪。

〔1〕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出示问题组。

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b.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c.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答复,互相补充。

明确:
a.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暖的宝地。

b.写对济南的总体感:“暖和安闲〞的“理想境界〞:
写阳光朗照下的山;
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写薄雪覆盖下的山;
再写城外的远山;
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写水藻之绿,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c.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

研读与赏析:
4.整体感知后,对文章内容有了根本了解,学生自由探究,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

〔1〕问题组:
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b.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2〕生速读第1、2自然段,自主解决后,讨论明确。

a.通过比照,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

与伦敦相比——响晴——宝地。

与热带相比——温晴。

b.济南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


此处学生可再体会:①为什么称“小山〞?——因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本地有山可与之比较〕。

②“圈儿〞、“口儿〞将“儿〞字去掉可不可以?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读一遍,比较一下效果。

——答案是不可以。

“儿〞与“小〞搭配,贴切地表现出其“小〞,表达出一种由衷的“喜爱之情〞。

并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二、品读鉴赏,沉潜意境
〔一〕问题组。

1.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2.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

〔二〕学生思考体味、朗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讨论、明确。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似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闲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闲〞的特点。

3.“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4.“那点薄雪好似是突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微微〞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5.“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

“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6.“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是张小水墨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那么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赞美的真情。

〔如此要点,文中还有多处,学生说到了哪些,都可以,只要符合情理即可。


〔三〕朗读时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的把握,同时要体味、揣摩作者的意图,有感情地朗读。

三、合作探究,延伸拓展
进一步探讨,合作探究,学生间可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

〔明确。


〔一〕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是以其突出特点“温晴〞为主线贯穿全文的。

〔二〕作者紧扣这一点,三段文字写了冬天的山景,第5段写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三〕作者拓展想象,将天气、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

〔四〕文章多用比喻和拟人,形似且神似,生动贴切地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表达了作者喜爱赞美的深情。

〔五〕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说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束。

其含义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的算是个宝地〞相照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

四、课堂小结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

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到达神似。

通过学习本文,你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
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

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根底。

【作业布置】
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审美鉴赏与创造〔任务四〕
冬之韵
1.推荐写冬作品
如,王鲁彦的?雪?、周同宾的?雪?、鲁迅的?雪?、茅盾的?冬天?、俞平伯的?雪晚归船?。

例文:雪晚归船
日来北京骤冷,谈谈雪罢。

怪腻人的,不知怎么总说起江南来。

江南的往事可真多,短梦似的一场一场在心上跑着;日子久了,方圆的轮廓渐磨钝了,写来倒反方便些,应了岂明君的“就是要加减两笔也不要紧〞这句话。

我近来真懒得可以,懒得笔都拿不起,拿起来费力,放下却很“豪燥〞的。

依普通说法,似应当是才尽,但我压根儿未见得有才哩。

淡淡的说,疏疏的说;不管您是否过瘾,凡懒人总该欢喜的是那一年上,您还记得否?您家湖上的新居落成未久。

他正对三台山,旁见圣湖一角。

曾于这楼廊上一度看雪,雪景如何的好,似在当时也为留下深沉的影像,现在追想更觉茫然--无非是面粉盐花之流罢,即使于才媛嘴里依然是柳絮。

然而H君快意于他的新居,更喜欢同着儿女们游山玩水,于是我们遂从“杭州城内〞翦湖水而西了。

于雪中,于明敞的楼头凝眸暂对,却也尽多佳处。

皎洁的雪,森秀的山,并不曾辜负我们来时的一团快乐。

且日常见惯的峦姿,一被积雪覆着,蓦地添出多少层叠来,宛然新生的境界,仿佛将完工的画又加上几笔皴染似的。

记得那时H君就这般说。

静趣最难形容,回忆中的静趣每不自主的杂以凄清,更加难说了。

而且您必不会忘记,我见时对着雪里的湖山,悄然神往呢。

我从来不曾如此伟大过一回,真人面前不说谎。

团雪为球,掷得一塌糊涂倒是真的。

以掷雪而败,败而袜湿,等袜子烤干,天已黑下来,于是回家。

如此的清游可发一笑罢?瞧瞧今古名流的游记上有这般写着的吗?没有过!--惟其如此,我才敢大大方方的写,否那么马上搁笔,“您另请高明!〞
毕竟那晚的归舟是难忘的。

因天雨雪,丢却悠然的双桨,讨了一只大船。

大家伙儿上船之后,他便扭扭搭搭晃荡起来。

雪早已不下,尖峰却嘶嘶的,人躲在舱里。

天又黑得真快,灰白的雪容,一转眼铁灰色了,雪后的湖浪沉沉,拍船头间歇地汩然而响。

旗下营的遥灯渐映眼朦胧黄了。

那是中舱的板桌上初点起一支短短的白烛来。

烛焰打着额,以船儿的欹倾,更摇摇无主,似微薄而将向尽了。

我们都拥着一大堆的寒色,悄悄的趁残烛儿觅归。

那时似乎没有说什么话,即有三两句零星的话,谁还记得清呢。

大家这般草草的回去了。

使用建议:〔1〕前三篇?雪?可和?济南的冬天?的写雪段做比较欣赏。

?雪晚归船?可与?济南的冬天?全文从写作风格等角度比较阅读。

2.关于课文:
淡雅秀丽玲珑剔透
--读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描写冬景的散文佳作。

作者用新鲜、明快、健朗的笔调,悉心描绘了北方名城济南冬天的景象。

宜人的气候,理想的境界,美妙的雪景,明澈透碧的水,
都给人温暖舒适的感觉,那生动形象的比喻,那富有生命力的拟人,那浓淡相宜的色彩,那玲珑秀丽的景物,都在读者心中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经久不忘。

这篇散文篇幅短小,语句优美,富于感染力,字精词当,读来别有一番诗意,令人百读不厌,陶醉在一种美的享受之中。

一年四季,春天大地复苏,草萧树青,充满生机,历来是诗人画家笔下常用的素材;夏天万物茁壮、山荣水美,也不失咏叹之色;秋天色彩斑斓,富庶充实,被冠以“金秋〞的美称。

唯有冬天,尤其是北方的冬天,总有一种严寒肃杀凄凉之感。

可是老舍笔下的冬天,却一反平常,竟然是那样温暖安闲,荡漾着春天的气息。

真是妙笔生花,别开生面。

在老舍的笔下,济南的山是多情的山,雪是多情的雪,那水也是多情的水。

作者的画板移到水前:水不结冰,冒着热气,水藻“真绿〞,使得“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也“要在水里照个影〞。

看,这水是何等有情,人怎能不和它亲近呢?作者又引导读者从水面一直看到晴朗的天空,水绿天蓝,澄澈高远,天光水色,交相辉映。

在蓝天和绿水之间,有红顶的房屋,有黄色的小山,有灰色的树影。

蓝、绿、红、黄、灰,清淡中又点缀着娇艳。

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调配色彩的功力。

作者又用一个“包〞字,恰到好处地写出了天地空间的明净、博大、玲珑剔透。

从空间上给人以立体的美感享受,使读者不能不与作者发出共鸣:真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作者从外表皮肤的感觉,写到内在心理的感受,从远山写到近水,从轻风写到小雪,蓝天、白雪,青树、黄山;绿的水草,红的屋顶,灰的树影,银的镶边,微微发黄的阳光,粉红色的余辉,创造了色彩的美,又创造了空间立体的美,而温暖、安闲那么是充满画面的主要气氛,读者就在这温馨的美的世界里徜徉。

读文如读诗,读文如观画。

?济南的冬天?既是一篇优秀的散文,又是一首玲珑的诗,一幅秀雅的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