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常见的五种疾病治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鲤常见的五种疾病治疗
锦鲤是属于比较好养也是许多公园里比较常见的鱼种。

但是有的时候由于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对锦鲤的密度、混养问题,以及捕捞过程中处理不当就会引发锦鲤得各种各样的疾病,最常见的有以下五种:
水霉病
常感染体表受伤组织及死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水生鱼类的真菌病之一,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

原因:水池锦鲤密度高、水质差、皮肤有外伤时易感染。

症状:皮肤上有白色斑点,就像长了一层“白毛”。

治疗方法:使用孔雀石绿0.2ppm~0.4ppm浸泡鱼体;还可以用食盐400ppm~500ppm和碳酸氢钠400ppm~500ppm合剂,对锦鲤鱼机体施药。

本病主要在水温较低的时候易发病,所以提高水的温度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锦鲤鱼肠炎
鱼肠炎病是由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肠炎。

在全国各养鱼区均有流行,严重时全部死亡,是我国危害严重的鱼病之一。

原因:水质恶化、溶氧低、饲料变质等引起的鱼体抵抗力下降,继发细菌感染。

症状:体色发暗、发黑、肛门红肿、腹部胀大、腹腔肠壁会有黄色黏液外溢。

治疗方法:选用黄粉配置成0.1ppm—0.7ppm的浓度浸泡,还可以配上土霉素拌饵料投喂;选用大蒜头捣烂少量拌饵料投喂,连续三天投喂。

同时改善水质也是很关键。

锦鲤竖鳞病
又称鳞立病、松鳞病、松球病。

竖鳞病由点状极毛杆菌(PSEUDOMONAS PUNCTATA)引起,主要危害个体较大的锦鲤,主要流行于冬末春初。

原因:竖鳞病一般是因为人为因素在捕捞过程中造成的。

当水质恶化或鱼体受伤时,经皮肤感染。

症状:鱼体发黑,体表粗糙,鱼体前部的鳞片竖立,向外张开像松球;常伴有鳍基、皮肤轻微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水等。

治疗方法:选用食盐0.5%的盐水饲养,停食2天,每天每条鱼用磺胺嘧啶0.6g配饵料投喂;用红霉素2.0ppm—2.5ppm浸洗30分钟—50分钟。

最重要是防止鱼体受伤。

痘疮病
鲤鱼痘疮病是由一种疱疹病毒菌群引起的一种病毒性鱼病。

主要危害一、二龄鲤鱼鱼种。

一般流行季节在秋末至初冬或春季,水温在15℃以下易发病。

症状:病鱼的体表会出现许多的白色小斑点,上面覆盖有一层白色块状黏液。

随着病情的发展,白色斑点的数量不断增加,并且向外扩展。

体表病处的表皮增厚,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形状是痘疮。

原因:由鲤疱疹病毒感染引起。

疱疹病毒可在锦鲤皮肤的上皮细胞上生长,病毒复制的适温是15~20℃,当饲养水质中有机物含量过高时容易发病。

治疗方法:用氯霉素治疗,每条病鱼注射25毫克,同时用0.2ppm氯霉素水溶液药浴,有一定的疗效。

将饲养锦鲤的水温升高并降低饲养密度。

锦鲤烂鳃病
引发烂鳃病的是一种嗜纤维黏细菌,传染迅速,病程长,也是比较常见的鱼病,一经发病便难控制其蔓延。

烂鳃病主要有两种:寄生虫性烂鳃病和细菌性烂鳃病。

该病在水温15℃以上开始发生和流行。

发病时间南方在4-10月份,北方在5-9月,7-8月为发病高峰期。

原因:一是细菌——鱼害粘球菌引起细菌性烂鳃病;二是真菌——鳃霉引起的鳃霉病;三是寄生虫引起的各种鳃病,包括原生动物、粘孢子虫、指环虫和中华蚤引起的各种鳃病。

症状:烂鳃病会使锦鲤鱼游动缓慢、呼吸急促、体色和头部发黑,严重时,鳃丝腐烂。

治疗方法:选用黄粉1.5ppm—2ppm浸泡,或是红霉素0.3ppm 浸泡。

同时对鱼池定期消毒,保持水质清洁,减少病菌发生的机会。

-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