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发展要突破投资瓶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业发展要突破投资瓶颈
◇张世煌(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专栏
C
OLUMN
1.发展缓慢
中国种业历经五十余年,一直没有突破计划经济的桎梏,至今没有缩短反而扩大了与美国的差距。
现如今,国务院8号文件发布已近4年,仍然错过了按部就班和循序渐进式发展的最佳时机。
我国种业发展速度、产业集中度和企业规模不但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一向不被国人关注的印度,主要原因是观念陈旧,与改革、开放精神和
市场经济背道而驰。
这需要引起种业界人士警醒,更要引起管理部门反思。
今后,只有大刀阔斧地施行改革与创新,才能推动我国种业非常规式发展;否则,就只能寻求另外的道路。
中国种业发展缓慢,并不是缺乏市场吸引力,更不是国家不重视。
对于一个区区500亿元市场规模的小产业,国务院于2011年4月专门颁布8号文件,把种业上升到战略地位,以后又陆续发布派生文件,可以说从国家角度为中国种业发展给足了政策条件和各种机会。
剩下的就看主管部门如何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条件,引领产业做大做强了。
同时,各类企业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机会,正确地把握方向。
换个角度来说,我们的对手不是跨国公司,而是我们自己。
中国种业命里注定要同时间赛跑,要同自己抗争。
这是国内外种业形势给我们的巨大压力,因而必须作内部改革。
管理部门的逻辑导致大量低效
率和荒谬的资源配置,各集团以利益为轴心,同时有可能导致权力寻租、潜规则及利益输送,并将造成社会性的惊人浪费和环境破坏。
气势恢宏的投资浪费集中体现在甘肃种业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上,也体现在对生物技术的盲目投资上。
种业产能过剩日积月累相当严重,小而全,大而全,重复投资,恶性竞争,相互残杀。
管理部门再不能无动于衷,必须进行全面整合。
遗憾的是,管理部门偏重于权力建设,忽视了市场经济与旧体制间的冲突,对各方利益博弈缺少方向感。
不抓战略方向,导致几千家企业失去了循序渐进式积累资本和谋发展的机会,且不说还发生了投资泡沫;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少数巨无霸式的非农资本却能够比较容易地大规模进入种业,以较低的代价吃掉他们想要吃掉的种业企业。
这未尝不是好事,但数千家残存企业的
生存与发展机会越来越小。
国务院8号文件以后,中国种业从8700余家企业减少到5000家,基本上靠的是行政力量推动。
种子管理部门抬高了准入门槛,把许多小微型企业挡在门外。
行政力量也就到此为止,接下来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和刺激发展先进产能将越来越无能为力,而种业内部的市场经济主体却表现得软弱和缺乏活力,于是发展缓慢。
淘汰过剩产能,就要给自己动大手术,把部分落后的产能在内部废除掉。
但是,种业已经不可能靠内部的力量消除泡沫和腐败现象。
这就给非农资本进入种业创造了客观条件,或者给巨无霸式的非农资本进入种业创造了决策理由和谈判机会。
它们将能够以较低的代价吃掉它们想要吃掉的、尚有些价值的存量资本,而过剩的产能和资本只能消亡,不可能全都盘活。
全都盘活等于
没有盘活。
. All Rights Reserved.
专栏C OLUMN
2.非农资本
为什么几千家企业走不出来的乱局,少数几家巨无霸将会秋风扫落叶但有选择地收入囊中?
我们看一看中国种业500亿元市场价值背后的存量资本大约是多少?估计不超过1400亿元。
在中国,资本市场不过是一粒不开门的芝麻。
芝麻不开门,是因为无效资产占的比重太多;不论企业大小,知名度如何,多数种业企业没有把握好投资方向和结构,甚至手里攥着钱,不知道该怎么投资;许多企业过早地把大量资本沉淀在与生产力无关的方面,削弱了市场竞争力;少数企业经不住忽悠,过早地投资生物技术领域;还有一些企业力所不能及地追求育繁推一体化,小而全或大而全,耗费了资源,拖累了发展速度,且不论种业的存量资本高度分散,沉淀了大量无效资本,降低了企业效益。
但在代表先进生产力和投资经验丰富的强大非农资本看来,尽管种业管理落后,但仍然是优点多多的好产业。
作为非农资本向种业投资,不需要种业管理太先进,先进了反而减少投资机会。
非农资本状况如何呢?举例来说,大家熟知的联想(柳传志)年营业收入2100亿元;万科(王石)注册资本只有110亿元,年收入1354亿元;潘石屹的SOHO中国有限公司
2010年营业额1821亿元。
中国几家大型房地产企业年营业额大约都在1000亿元,而通讯企业在中国的业务量,每一家都达数百亿元人民币。
横向比较折射出种业的发展空间很狭小,且不说挣钱比较容易的金融业,还有石油化工和其他一些产业,手里握着大量资金,都需要寻求好的投资方向,只要挤出一点资金投入种业,就足以天翻地覆。
从资本和市场角度来说,要整理中国种子产业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中国种业天生营养不良、素质
不高,这给非农资本进军种业留下
机会。
中化最早进入国内种业,国家
“白给”了一个种业集团,却很不争
气,只想资本运作,并没有发挥应有
的作用,不得不一托了之,越来越不
被业内人士看好。
中信介入隆平值得关注。
据说
正在全国各地寻购许多中小型企
业,已经取得一些成功,但尚未完成
总体轮廓。
中信和隆平需要做的事
情还很多,完善区域和产业布局会
遇到不少困难,他们面前的发展道
路还很长,但中信的战略投资显然
能够在种业界引起频繁振动。
中农发悄悄进入种业,成功地
购买了几家有创新能力的小型企
业,但总体规模仍然太小,尚不足以
形成影响产业发展方向的大型企业
集团。
一家巨无霸式的大型企业正虎
视眈眈地盯着中国种业。
他们先从
国外入手,再回眸国内市场。
目前还
没有采取动作,却已经引起关注。
但
我更希望在这家巨无霸进入中国种
业之前,多几个像中信、中农发这样
较小的“鲶鱼”式非农资本进入种
业,为今后种业的改革与创新奠定
更多元、更坚实的强大基础,同时也
激发国内种业市场的竞争活力。
3.需要投资
2011年国务院颁布8号文件
以来,中国种业在局部环节、局部地
区发生了严重的泡沫化现象。
尽管
如此,种业投资数量和强度都还远
远不够,种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投
资渠道、资本集中度和发展方向等一
系列重大问题,基本上都还没有解
决,甚至连突破点和方向都还没有找
到。
投资泡沫与资金不足并存的局面
束缚了种业内部投资,扰乱了人们对
投资方向与结构的理解,但阻挡不了
非农资本的强势进入。
国内产业发展不平衡,各种产
业在市场经济圈中处于不同位置。
产业之间的差距越大,就越有利于
非农资本进入。
种业解决不了的研
发能力、人才数量和质量、生物技术
产业化和扩大投资规模等一系列问
题,都给非农资本留下了进入种业
的充足理由。
落后的管理体制只能
管束种业内部营养不良的传统种子
企业,却挡不住代表先进生产力、实
力雄厚的非农资本。
4.天无绝人之路
历史的惯性加上落后的管理体
制将迫使中国种业不得不走过一条
完全不同于跨国公司那样的发展道
路,主要表现在资本运作方式上,种
业的宏观思路和微观管理都不同于
跨国公司。
中国种业发展必定要走
过一条更曲折的道路。
这包括商业育种、生物技术、资
本运作与投资方式都要走出一条既
适应落后现状又推动种业发展和缩
小内外差距的曲折道路。
现在,中国
种业的资源配置比较凌乱,仅凭种
业内部的力量已经走不出有国际竞
争力的大型种业企业。
这就迫使中
国种业另辟蹊径,但最终还是要回
归市场经济的框架与结构。
现行体制具有两重性,既有强
行推动的力量,又有抑制创新和压
抑产业进步的顽固势力。
如何平衡
这两股力量,取决于各方势力角逐。
在中国种业界,科研机构的话语权
盖过了产业界的声音,各方势力博
弈显然会凝聚各种倒退力量,而话
语权微弱的市场竞争机制则是培植
先进生产力和推动技术进步的主导
力量。
问题是国务院颁布8号文件以
后,管理部门的顶层设计做得很不
够,既少了政治家的远见,更没有壮
. All Rights Reserved.
专栏C OLUMN
士断腕的勇气。
种业界仍然缺少自身造血机能。
这就限制了中国种业按部就班和循序渐进式发展的机会。
中国种业要成功走出一条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道路,就必须坚定改革与创新这个大方向,还要善于利用我国特殊的体制优势和国家对农业的政策投入。
企业要及时抓住有利因素,集中资源奠定产业基础,然后主动与市场经济接轨。
种子产业很重要,但只是个很小的产业,国家的意图是支持种子产业在市场经济中博弈,政府不会大包大揽。
这将考验管理部门的智慧和勇气。
管理部门要下决心排除或弱化科技界和管理系统的双重利益集团以及他们各自代表的倒退势力。
科技领域中的倒退思维正在衰落,虽然他们在育种界仍有影响,但作为利益集团,其影响力只限于科技界,不会再冲击到产业界。
市场经济的力量将把他们边缘化,他们尽可以在科技界津津有味地自娱自乐,只要别“闯进瓷器店瞎折腾”就出不了大问题。
如果没有反腐败,不遏制官僚主义和各种不正之风,中国种业就迈不开改革与创新的步子。
所谓另辟蹊径,就是绕开现行体制的束缚,以机制创新带动产业技术进步,或靠市场经济的力量把官僚主义边缘化。
种业发展需要多种形式的科企合作,加快技术创新和转移。
幸好现在有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在做一些有用的事情。
国家玉米产业体系切不可关起门玩游戏,一定要通过科企合作途径,提升中国种业的竞争力,才能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
今后几年,时日不多,中小企业要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比较强壮的大树,而不要成为资本市场的残枝败叶。
既不要小而全,也不要大而全,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要加快转型,成为市场经济不可离弃的专业型种子公司或服务型公司。
各类企业都要在未来的市场经济中找到自己的落脚点。
转型需要时间,把握时机很重要,但早早看准方向尤为重要。
到了后期人人都看明白的时候,转型的代价就相当高,而获利机会却越来越少。
5.资本流动
中国种业的资本流动已经基本上不可能依靠传统种业自身的力量完成,也不能靠行政力量推动。
凡是行政力量乱插手的事情必然糟糕。
8+1就是一例,行政插手了不该插手的事情,最终将置某些企业于死地。
中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只能走一条不同于跨国公司的发展道路。
传统种业将继续艰难地向前走,但非农资本将发挥决定性作用,而且是国际视野的大手笔解决科技界实现不了的转基因产业化。
管理部门要高瞻远瞩,全面规划转基因等生物技术的产业化。
种业资产流动,不是只做加法,同时还要做减法,我称之为鸠占鹊巢,即在大约1400亿元资产总量的基础上,非农资本进入的数量将使同样多的资本撤离种业,甚至把许多无效资本也顺势逐出种业。
从这个意义来说,某些打拼了几十年的精明的创业者,在企业价值颠峰时趁势揣着钱跑路,客观上提高了种业资本的集中度,当然也是对中国种业作出了最后的贡献。
6.行业协会
种业发展壮大,必然要求改革管理体制,这是因为管理系统做了许多不该由官方做的事情,而该做的事情却做得不多,没能够顺应种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
打个比方说,如果有人跑到别人饭锅里去搅合,没有不打架砸锅的。
这种局面必然迫使体制发生重大改革。
这就像中国的汽车、纺织、冶金、煤炭、电器、房地产、粮食流通、食品加工业、IT业……都在十几年前就完成了资源整合,并各自转型为行业协会。
而中国种业虽然落后,现在也到了必须整合资源的关头,管理系统应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和不该做什么,以免被边缘化。
种业协会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现在还很微弱,那是行业协会行政化造成的。
一旦非农资本大举介入种业发展,中国种业日趋强大,行业协会就必然要去行政化。
但现在还只能这么贫弱下去,直到中国种业真正走上市场化道路。
但我们切记,中国种业太落后,企业很贫弱,将比汽车、纺织、冶金等行业整合进度缓慢得多,遇到来自体制内的阻力将更大。
反腐治标,改革治本。
面对中国种业的现实与未来,我们希望中国种业直奔主题,毫不犹豫地深化改革与创新,才是聪明的选择。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