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国际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铁B.氟C.碘D.硒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人体缺乏铁元素易患贫血症,选项错误;
B、人体缺乏氟元素,容易引起龋齿,选项错误;
C、人体缺乏碘元素易引起甲减,选项正确;
D、人体缺乏硒元素,容易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选项错误,故选C。
6.NaCl是一种重要资源,其应用与生产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2.请回答下列与化学有关的问题。
(1)高铁上的下列食品:橙汁、牛奶、方便面,水果,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
(2)化学实验室应配备用以灭火的沙子,用沙子灭火的原理是_____。
(3)向铁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洁净铁片无现象,则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B.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的溶解度变大,溶质质量不变,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选项B正确;
C. 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选项C正确;
D.在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但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选项D错误。故选D。
D、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在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并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C。
【点睛】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8. 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9.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一步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对这三种物质的判断不合理的是( )
A.若甲、乙、丙都含有碳元素,则丙可为单质
B.若甲、乙、丙表示三种金属,则丙的活动性最强
C.若丙是CaCO3,则甲、乙可以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钙
D.若甲是水,则丙→乙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O2 2H2O+O2↑
11.如图示中,表示纯净物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是______,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______。
【答案】①.ACD②.B③.AD④.C
【解析】
【详解】纯净物由一种粒子构成,混合物由多种粒子构成,故ACD是纯净物,B是混合物,由图可知AD由分子构成,C由原子直接构成,故填:ACD;B;AD;C。
D、加热过程中残留固体中钴元素质量保持不变,Co(CH3COO)2中钴元素的质量=17.70g× ×100%=5.90g,由图可知,D的质量为7.50g,则D中氧元素的质量=7.50g−5.90g=1.60g,所以D中钴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5.90g:1.60g=59:16,选项正确,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40分)
江苏省海门东洲国际学校2022-2023学年度九年级化学考试卷
综合复习卷
说明:本卷共4页,卷面总分为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20分)
1.我党一直明确要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下列做法与此相符的是
A.加大铅蓄电池生产,满足消费需求
B.推广发展新能源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C.工业废水灌溉农田,实现节约用水
D.加大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铅蓄电池生产使用产生的废弃物会污染环境,不符合题意;
B、推广发展新能源技术,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C、工业废水灌溉农田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不符合题意;
D、加大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水资源,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不符合题意。
B、化石燃料中的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有多种物质组成,都属于混合物,选项正确;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水和氧化铁都属于氧化物,液氧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属于氧化物,选项错误;
D、氨气不属于碱,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镁都属于碱,选项错误;
故选B。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加热时先上下移动试管进行预热,选项正确;
D、过滤时应使用玻璃棒引流,图中缺少玻璃棒,选项错误,故选AC。
5.南京的茶叶﹣﹣“碧螺春”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矿物元素,包括铁、氟、碘、硒等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益.上述四种元素中,缺少时易产生甲减的元素是
(4)碱式碳酸铝镁[AlaMgb(OH)c(CO3)d]可用作抗酸药和阻燃剂,化学式中的a、b、c、d需满足的代数关系式为_____。
(5)化学很有趣,请猜谜:“杞人忧天”_____(打一实验操作名称)。
【答案】①.牛奶②.隔绝氧气③. FeSO4④. 3a+2b=c+2d ⑤.过滤
【解析】
【详解】(1)牛奶中富含蛋白质;
A.n=4
B.A→B产生的气体为C2H6
C.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D的小
D.D中钴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59:16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样品在300℃前失去结晶水,由图可知,24.90 g Co(CH3COO)2• nH2O样品到A点处的质量为17.70g,减少的质量=24.90g−17.70g=7.20g,为失去的结晶水的质量,生成的Co(CH3COO)2的质量为17.70g,Co(CH3CO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7,则177:18n=17.70g:7.20g,n=4,选项正确;
B、应用②是电解食盐水制备氢氧化钠。在这个过程中,食盐和水是反应物,生成物是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水参与了反应,选项B正确;
C、应用③中先通NH3使食盐水呈碱性,有利于CO2的吸收,生成更多的碳酸氢钠,提高产率,该反应中同时生成氯化铵,氯化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选项C正确;
D、生产中提纯粗盐时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再过滤,滤液中含有过量的NaOH、Na2CO3,最后蒸发得到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NaOH、Na2CO3,不能得到纯净的氯化钠,选项D不正确。故选D。
7.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方法
A
NaCl溶液
NaOH
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B
Cu
Fe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并过滤
C
CO2
CO
在氧气中点燃
D
CaCO3(固体)
CaO(固体)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并过滤、洗涤、干燥
A. AB. BC. CD. D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案】C
(4)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所以3a+2b-c-2d=0,所以得3a+2b=c+2d;
(5)杞人忧天是过分焦虑,因此是过滤;
【点睛】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如森林失火时,经常砍到一条带树木(即造隔离带);隔绝氧气或空气,如油锅着火时,可盖严锅盖;使温度降低着火点以下,如用嘴吹灭燃烧的蜡烛。
【解析】
【详解】A、NaOH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Fe能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B. 稀释浓硫酸
C. 加热液体D. 过滤
【答案】AC
【解析】
【详解】A、倾倒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持瓶,瓶口紧靠试管口缓缓入液体,选项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选项错误;
C.灼烧羊毛和棉线生成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
D.石灰水和CO2生成碳酸钙和水,是化学变化。
故选:B。
3.“分类”可以使人们有序地研究物质,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A.钾肥:氯化钾、碳酸钾、硝酸钾
B.混合物:煤、石油、天然气
C.氧化物:水、液氧、氧化铁
D.碱:氨气、烧碱、氢氧化镁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化钾和碳酸钾只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硝酸钾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选项错误;
【答案】(1)①. 78% ②.硝酸(2)无色酚酞溶液
【解析】
小问1详解】
甲为含有氮元素的单质,是氮气,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丙的化学式为HNO3,该物质的名称是硝酸;
【小问2详解】
若丁是工业用盐NaNO2,其水溶液呈碱性,食盐水呈中性,能区别NaNO2溶液与食盐溶液的一种试剂是无色酚酞试液,能使无色变红色的是NaNO2,不变色的是氯化钠。
13.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氮及其化合物的“化合价-物质类别”关系图如下图。
(1)甲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丙的化学式为HNO3,该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_。
(2)若丁是工业用盐NaNO2,能区别NaNO2溶液与食盐溶液的一种试剂是__________。(友情提示:NaNO2有毒,有咸味,外形与食盐相似,其水溶液呈碱性,AgNO2微溶于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甲、乙、丙是都含有碳元素,则丙可为碳单质,甲是二氧化碳,乙是一氧化碳,或甲是一氧化碳,乙是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B、甲、乙、丙表示三种金属,丙能生成甲和乙,故丙的活动性最强,不符合题意;
C、丙是CaCO3,不能直接生成氢氧化钙,符合题意;
D、甲是水,则丙是过氧化氢,乙是氧气,丙→乙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O2 2H2O+O2↑,不符合题意。故选C。
A. t1℃时,a的饱和溶液65g中含有溶剂50g
B.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D.在t2℃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 溶质的质量。t1℃时,a的溶解度为30g,故65g饱和溶液中含有溶剂50g,选项A正确;
B、A→B产生的气体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30,碳元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则A→B产生的气体为C2H6,选项正确;
C、加热过程中残留固体中钴元素质量保持不变,C、D固体均为纯净物,且C、D均由Co、O两种元素组成,由图可知,C的质量大于D的质量,则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D的大,选项错误;
故选B。
2.下列四个家庭小实验,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醋酸除水壶内的水垢
B.提纯混有少量泥沙的食盐
C.用灼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棉线
D.用石灰水检验人呼出气体中的CO2
【答案】B
【解析】
【详解】A.醋酸和水垢中的碳酸钙、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
B.提纯混有少量泥沙的食盐的过程中只是把混在一起的物质分离,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10.取24.90 g Co(CH3COO)2•nH2O样品置于氮气流中加热,残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加热过程中残留固体中钴元素( Co )质量保持不变;样品在300℃前失去结晶水;图中A、B、C、D各处固体均为纯净物,其中C、D均由Co、O两种元素组成;A→B产生的气体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3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用沙子灭火主要是隔绝空气,使可燃物不能与氧气接触,所以火焰熄灭;
(3)向铁粉和氧化铜粉末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向滤液中加一洁净铁片,未看到铁片有任何变化,说明了硫酸铜、稀硫酸均完全反应了,则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SO4;
A.应用①操作的主要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B.应用②在制备烧碱的过程中,水参与了反应
C.应用③为提高产率应先通NH3,再通CO2,制备过程中还能得到一种氮肥
D.生产中提纯粗盐时可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再过滤、蒸发
【答案】D
【解析】
【详解】A、应用①是用固体溶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操作的主要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选项A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