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古泉生态农场物质循环利用示意图
பைடு நூலகம்
广东高要广新农业生态园
千里生态园附近高粱地
人口老龄化问题
根据全国老龄委的统计,截 至2014年底,全国60岁及以 上老年人口达到2.12亿,超 过总人口的15%。预计到 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 人口的三分之一。按照国际 通行标准,我国人口年龄结 构已进入老龄阶段。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基数大 人口增长快
供给资源 超过环境 承载能力
净化废物
资源 问题
环境 问题
1.人口增长和开垦土地之间的关系 人口激增、耕地相对较少,对土地压力增大。
2.人口增长过快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环境污染加剧,引发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3.人口增长过快与森林资源的关系 对森林资源掠夺性开发利用,破坏森林生态平衡。
全球环境面临威胁和挑战
北京出现沙尘暴,午后街头一片昏黄
沙尘暴
酸雨
土壤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
水污染的危害 赤潮
大气污染的危害
我国大气污染主要来自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氮 氧化物及一氧化碳等;大气污染物中含有某些致 癌物质诱发鼻咽癌、肺癌、诱发气管炎、肺气肿、 哮喘、被植物吸收后使人和动物中毒。
2.关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C)
A.人的生存需要粮食,因而会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 和开垦更多的农田,因此又会使人口继续增加 B.人的生存除了需要粮食等各种农产品以外,还有 多种物质和精神需求,也会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C.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 将会自然减少 D.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许多都与人口 众多有直接关系
5.下图所示为四个不同国家中,在相同的时间内人 口种群大小与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实线为种 群大小,虚线为粮食产量/英亩)。请问在无粮食进口
的情况下,哪一个国家能生存的最长久( B )
A.A国 B.B国 C.C国 D.D国
6.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法是( C )
A.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B.允许林区人民砍伐,先富起来
2、从表面上看,是由于人口在某一地区过于集 中;从根本上看,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以及人口 流动过于集中。
3、实际情况是,地球上有些地区已经达到或接 近达到“人满为患”的程度,而不能说整个地球 因人口膨胀而超载了。这是因为从整体上看,全 球总人口尚未达到全球能够承载的总人口。(对 于地球的人口承载能力,目前世界各国的研究部 门尚无一致的估算,已有的估算数字为75亿至 500亿。)
思考: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有何特点?
2011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
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 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 区人口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2123人。
3.若以图示中的各层的面积代表“污染物”、“总 能量”或“人口”在不同层级的相对分布,则下列哪
项可用图示表示( B )
A.各营养级体内所积累的污染物 B.各营养级所含的总能量 C.一个出生率和死亡率稳定的种群 D.一个趋向老年化的社会
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正确 的是( B ) A.我国现有的人口已经超过了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 环境容纳量 B.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 平不断提高,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C.因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增长过快消耗了大量 的自然资源并不影响生态环境 D.人口快速增长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 难和问题
C.实行有计划地合理砍伐
D.砍伐热带雨林,营造林木纯林
7.关于环境的保护措施中错误的是( B )
A.防止“三废”污染
B.限制能源消耗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退 出
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是指在一定的 地表面积内所发生的地 面水平面降低的现象。
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面沉降 现象尤为严重。现在引起地面 沉降的原因:人为因素已大大 超过了自然因素。因此,现在 的地面沉降现象与其说是自然 灾害,倒不如称之为人为祸患。
采取的措施:
(1)控制人口增长 (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①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止沙漠化。 ②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④推进生态农业。 因治理沙漠化成效显著而荣获“全球500佳”称号 的宁夏沙坡头村
4.人口增长过快与水资源的关系 人口激增,造成水资源缺乏日益严重。
5.人口增长过快与能源或矿产的关系 资源利用加快,能源需求增加,造成能源危机。
人口增长和开垦土地之间的关系
人口增长
人均耕地减少
植被破坏
燃料需求增加
耕地退化
自然灾害频繁
农作物单产不高不稳
开垦土地
开垦土地
开垦土地
需要更多劳动力 人口继续增加
目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是每天增加大约20万 人,相当于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城市的人口。
1760—1995年中国人口每增加2亿各需要的时间
时间 1760年一1900年
2亿—4亿
140年
l900年一1954年 4亿—6亿
54年
1954年一1969年 6亿—8亿
15年
1969年一1982
8亿—10亿
13年
1982年一1995年 10亿—12亿 13年
2、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 有适用于人口增长的一面。但是,人不同于一般的 生物:人具有特别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 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 护自然的本领,等等。 所以,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 的情况。
2.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1)我国的人口政策: 控制人口数量(计划生育) 提高人口素质(优生优育)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粮食
水
人口增长需 要更多的
教育
森林、草原、燃料和矿物质等多 种自然资源以及一定的生存空间。
人口众多对我国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哪 些沉重的压力?
对土地资源的压力(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均的1/3) 对能源需求的压力 对水资源的压力 (人均淡水量只有世界人均的1/4) 对森林资源的压力(人均占有量世界排位121位)
(5)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措施:
• 20世纪70年代,我国全面推进了计划生育工作, 实行少生优生,晚婚晚育 ;
• 1982年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 200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
育法》,把计划生育的方针和制度措施等用法律 的形式确定下来。
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世界人口在人类出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口 的增长一直很缓慢,从18世纪以后,世界人口的 增长速度才明显加快。据统计1999年世界人口达 到了60亿。
(1)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图像,能够描述我 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2)通过搜集与分析资料,探讨人口增长对 生态环境的影响。 (3)通过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关注我国人 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世界和我国人口增长情况及前景
1.全球人口的现状及前景
72.07亿
目前,全球平均每秒钟便有4.4个婴儿降生, 不仅出生率令人震惊,而且分布也相当不平衡, 约57%的新生人口集中在亚洲,26%在非洲, 9%在南美,5%在欧洲,3%在北美,约1%在大 洋洲。
1.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目标指出: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总人口将不会超过 16亿,顺利实现人口零增长,然后缓慢下降。下列
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B.优生优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C.禁止近亲婚配可以减少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D.我国人口增长符合“J”型曲线,K值为16亿
第1节 人口增长对 生态环境的影响
前面学习过数量增长的两种曲线,你了解 这两种曲线的产生原因和特点吗?
世界人口的增长曲线 人口增长曲线接近哪一种增长方式呢?
问题探讨:
造成人群如此拥挤的 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1、假如置身其中,就会感到自己和他人不仅行 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且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心 理活动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从而感受到每个人 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生存空间。
(2)我国的人口现状: 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目前已经进 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
(3)我国的人口前景: 人口基数大,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
(4)我国人口发展的目标: 2020年人口总数(不包括港澳台)控制在14.5亿以内; 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接近15亿)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和 台湾地区)人口发展的基本特征如下:
1)人口增长速度快; 2)人口增长规模大; 3)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4)城镇人口比重增大。
资料分析:我国人口增长的情况
1、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生育率较高和 逐渐下降的死亡率,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从而 使人口增长加快;人口基数过大也是原因之一。
得出结论: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与世界人口的基 本相同。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2%。
中国究竟多少人才合适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李小平的观点是: 中国的长远的人口目标应该确定为:100年后应力求 降到8亿并力争更低的水平,无论如何不应高于10亿, 200年后降到3亿左右的水平,至多不高于5亿。8-10 亿的中国生活质量不可能有多麽美好;3-5亿的人口 数量,人民生活和山川景色才真正有可能“令华夏 子孙竟折腰”。